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尤其是一种悬挂式茶树菇种植袋。
背景技术:
茶树菇属伞菌目,粪伞科,田蘑属,又名茶菇、油茶菇、神菇;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茶树菇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中医认为,该菇性甘温、无毒,有健脾止泻之功效,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悬挂式茶树菇种植袋,针对现有技术中不具有悬挂式的茶树菇种植方式,设计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能够实现茶树菇悬挂式种植的装置,填补茶树菇悬挂种植的市场空白,有效的利用空间,并提供一种新的茶树菇种植方式的种植袋。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挂式茶树菇种植袋,包括上部开口的袋体,袋体上部开口采用悬挂绳封口,在袋体的口部的内侧设有硬质排气通道,排气通道连通袋体内外,袋体内设有带通孔的隔膜,隔膜将袋体内隔开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用于茶树菇培植,水可通过通孔流入下腔室中,在上腔室的侧壁上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的进气口穿过上腔室的侧壁并连通袋体外,进气通道的出气口连接散气管的一端,散气管另一端自由下垂,且散气管的柔软且出气口位于其侧面使气体喷出时散气管自由摆动。
该结构中,硬质排气通道是为了实现袋体被封口后,袋体内外的空气流动,保证茶树菇种植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除;采用隔膜的设计,是因为在茶树菇的培养基随着茶树菇的分解产生的水分需要及时排除,从而避免培养基湿度过高对茶树菇的影响,能够有利于水分下流到下腔室中,下腔室中的水蒸发进而反补培养基的湿度。该通气通道能够向袋体内通入空气,保证茶树菇对氧气浓度的需要,此外,通气后,袋体能够在气体作用下撑起,扩大袋体内的种植面积;散气管的设计,能够在气流的反推作用下自由散开空气,从而有效的避免局部二氧化碳浓度过大,影响茶树菇的生长。
进一步,所述袋体的侧壁由至少两层气泡塑料膜重叠而成。采用气泡塑料膜作为袋体的侧壁,能够保证光照能够投入到袋体内的同时,由于气泡塑料膜的表面极不平整,从而使在气泡塑料膜上形成更多的漫反射的光,并避免光线对茶树菇的直射,利用漫反射的光能够保证茶树菇的子实体对光的需要和光的均匀度,避免局部光照过强对茶树菇的影响。
进一步,在袋体的侧壁内嵌入有若干LED灯,LED灯的内侧至少具有一层气泡塑料膜;LED灯包括灯座、灯泡和灯罩;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并连电,灯罩半透明并覆盖灯泡;全部LED灯的总光照强度为100-150lx。该结构的采用LED灯,能够在袋体内需要光照的时候,保证光照供应,此外,采用半透明的灯罩和气泡塑料膜作为隔离,避免光照直接照射茶树菇。
进一步,进气通道通过管道连接有温湿控制装置,温湿控制装置用于向袋体内提供空气并控制空气的温湿度。
进一步,温湿控制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右上之下分为控温层、减湿层、增湿层、及储水层;在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气腔,进气腔内设有风扇,进气腔连通箱体外部和增湿层,且空气依次经增湿层、减湿层、及控温层进入袋体的进气通道。该结构温湿控制装置的箱体其各层配合,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保证茶树菇生长对温度和湿度的需要,先后增湿和减湿的过程,能够简化增湿腔中对增湿设备的控制,实现湿度的模糊控制。
进一步,增湿层的侧壁上设有水雾喷头,储水层通过管道连接有水泵,水泵连通水雾喷头;水泵连接有控制器,控温层的侧壁上设有半导体控温元件,控制器电连接半导体控温元件并控制其制冷或制热。水经水雾喷头、储水层、和水泵形成水的循环,然后采用半导体进行制冷或制热,实现温湿度的快速控制。
进一步,种植茶树菇时,在隔膜上方依次铺设粗屑层、细屑层、及接种层;粗屑层由平均粒径为4-8mm的粗木屑构成,细屑层由平均1-1.5mm的细木屑构成;接种层为用于茶树菇接种的培养基。采用多层的设计,能够更加适宜于茶树菇根系的发展。其粗屑层能够作为茶树菇营养存储的同时,还能够形成足够的空隙,保证空气和水流的通过,从而有效保证根系处产生的水能够及时排除,防止局部湿度过大,有利于细屑层湿度、温度、空气的控制;细屑层为茶树菇根系的主要生长区域,能够存储足够的营养以供吸收,此外,下腔室的水蒸气能够在细屑层液化,不仅均衡细屑层各处的局部湿度,还能有效控制湿度。
进一步,粗木屑由以下重量份的颗粒组成:12-14份油桐皮、15-18份枫树枝、10-13份栎树皮、20-30份稻草茎、5-7份黄豆根、3-6份木炭、及1-7份石膏;细屑层由以下重量份的颗粒组成:24-37份油桐木屑、12-17份红麻杆、22-28份白杨木屑、11-19份米糠、2-5份黄豆渣、1-3份棉籽壳、1-1.5份茶籽饼粉、1-1.8份酵母粉、3-5份玉米芯颗粒、0.6-0.7份过磷酸钙、0.3-0.8份甘氨酸铜、0.1-0.4份甘氨酸锌、0.6-1.2份蛋白胨粉末;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颗粒组成:40-60份柳树木屑、6-9份红薯渣、1-3份葡萄糖、1-1.2份麦芽糖、2-4份琼脂、0.1-0.4份硫酸镁、1-6份石膏粉、0.2-0.3份棉萎灵。该组分中的各种材料,能够促进茶树菇子实体的快速生长,此外,其粗木屑能够方便于根系的伸展,并支撑细木屑层和培养基层,能够有利于茶树菇根系的生长,粗木屑层的各个颗粒上具有若干缝隙,方便于生根;其细屑层营养丰富,透气性强,湿度合适,能够为茶树菇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采用该成分的细屑层其茶树菇的子实体更大,组织结实,质量更好,其培养基能够方便于菌种的接入,能够为菌种的快速生长提供营养和环境;其多层的设计,有利于茶树菇根系的生长,提高生长速度,使茶树菇个体更大,质量更好。
基于上述的悬挂式茶树菇种植袋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打开袋体,在薄膜上依次铺设经杀虫和消毒的粗屑层、细屑层、及接种层,并使粗屑层、细屑层、及接种层的厚度比为3:2.4:1;将袋体封口并悬挂于温度为18-25℃、光照强度为100-200lx的环境中,并向袋体中通入氧气含量为18-23%的空气,持续24-36h,使掺杂于细屑层中酵母对细屑层发酵;该步骤中其粗屑层、细屑层、及接种层的厚度比能够根据茶树菇的生产特点,方便于其根系的生长,提高茶树菇根系的发达性,其单个茶树菇的根系覆盖率增大10-20%;此外,向袋体内通入空气能够有效保证酵母的发酵,使细屑层蓬松,有利于茶树菇根系的生长。
步骤2:取下并打开袋体,利用50-70℃甲醛蒸汽对粗屑层、细屑层、及接种层灭菌1-1.5h;灭菌后,向袋体内持续通入相对湿度为70-80%的无菌空气,持续30-45min;该步骤中,利用甲醛进行灭菌,其温度足以杀死酵母菌,从而充分保证袋体内的无菌,然后通入空气,保证甲醛的快速排出,其空气中的湿气与甲醛混合,并排出甲醛,其灭菌方法,能够将袋体内被杂菌污染的概率降低进一步降低。
步骤3:在接种层上接种茶树菇的母种,并向袋体通入相对湿度为35-45%、温度为20-22℃、氧气浓度为25-27%的无菌空气;并将袋体悬挂于温度为15-25℃、光照强度为200-230lx的环境中;
步骤4:当茶树菇的平均高度为距接种层4-6cm时,控制通入袋体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为55-65%、温度为10-13℃、氧气浓度为18-22%的无菌空气,同时控制光照强度为250-260lx;该步骤中将温度降低,是因为茶树菇在该温度时,子实体生长延缓,但是组织结实、菇体较大、质量更好,所以利用这一特点,增加茶树菇的质量;使茶树菇的平均菇体增大10-15%;口感更好。
步骤5:5-7天后,在10-22℃的温度范围内、以2天为周期的周期性改变通入袋体的空气的温度,至茶树菇成熟并采收。利用温度的周期性变化,使茶树菇既能够保证子实体高度的生产,还能够保证茶树菇组织结实和菇体质量。
进一步,步骤1中,杀虫和消毒的方法为:选取各层原料,加水使含水量达到57-59%;将各原料分别装入到耐高温并通气的塑料袋中并封口,在常压100℃中环境中保持10h,然后将各原料置于气压为0.12mpa、甲醛蒸汽浓度为0.012%、温度为80-120℃的环境中,灭菌1-3h。方法灭菌效果更好,经该方法灭菌后,茶树菇培养基被杂菌污染的概率降低至0.3-0.5%。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针对现有技术中不具有悬挂式的茶树菇种植方式,设计一种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能够实现茶树菇悬挂式种植的装置,填补茶树菇悬挂种植的市场空白,有效的利用空间,并提供一种新的茶树菇种植方式的种植袋。
2.采用气泡塑料膜作为袋体的侧壁,并避免光线对茶树菇的直射,利用漫反射的光能够保证茶树菇的子实体对光的需要和光的均匀度;温湿控制装置的箱体其各层配合,对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保证茶树菇生长对温度和湿度的需要,先后增湿和减湿的过程,能够简化增湿腔中对增湿设备的控制,实现湿度的模糊控制。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悬挂式茶树菇种植袋的主视图;
图2是悬挂式茶树菇种植袋的种植状态图;
图3是悬挂式茶树菇种植袋及其温湿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排气通道,2-袋体,3-LED灯,4-排水口,5-隔膜,6-通孔,7-进气通道,8-散气管,9-粗屑层,10-细屑层,11-接种层,12-茶树菇,13-悬挂绳,14-减湿层,15-增湿层,16-储水层,17-水泵,18-控制器,19-风扇,20-控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悬挂式茶树菇种植袋,包括上部开口的袋体2,袋体2上部开口采用悬挂绳13封口,在袋体2的口部的内侧设有硬质排气通道1,排气通道1连通袋体2内外,袋体2内设有带通孔6的隔膜5,隔膜5将袋体2内隔开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用于茶树菇培植,水可通过通孔6流入下腔室中,在上腔室的侧壁上设有进气通道7,进气通道7的进气口穿过上腔室的侧壁并连通袋体2外,进气通道7的出气口连接散气管8的一端,散气管8另一端自由下垂,且散气管8的柔软且出气口位于其侧面使气体喷出时散气管8自由摆动。袋体2的侧壁由至少两层气泡塑料膜重叠而成。在袋体2的侧壁内嵌入有若干LED灯3,LED灯3的内侧至少具有一层气泡塑料膜;LED灯3包括灯座、灯泡和灯罩;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并连电,灯罩半透明并覆盖灯泡;全部LED灯3的总光照强度为100-150lx。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基于实施例1中的悬挂式茶树菇种植袋的结构,在进气通道7通过管道连接有温湿控制装置,温湿控制装置用于向袋体2内提供空气并控制空气的温湿度。温湿控制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右上之下分为控温层20、减湿层14、增湿层15、及储水层16;在箱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气腔,进气腔内设有风扇19,进气腔连通箱体外部和增湿层15,且空气依次经增湿层15、减湿层14、及控温层20进入袋体2的进气通道7。增湿层15的侧壁上设有水雾喷头,储水层16通过管道连接有水泵17,水泵17连通水雾喷头;水泵17连接有控制器18,控温层20的侧壁上设有半导体控温元件,控制器18电连接半导体控温元件并控制其制冷或制热。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基于实施例1中的悬挂式茶树菇种植袋的结构,种植茶树菇时,在隔膜5上方依次铺设粗屑层9、细屑层10、及接种层11;粗屑层9由平均粒径为4-8mm的粗木屑构成,细屑层10由平均1-1.5mm的细木屑构成;接种层11为用于茶树菇接种的培养基。
粗木屑由以下重量份的颗粒组成:12-14份油桐皮、15-18份枫树枝、10-13份栎树皮、20-30份稻草茎、5-7份黄豆根、3-6份木炭、及1-7份石膏;细屑层10由以下重量份的颗粒组成:24-37份油桐木屑、12-17份红麻杆、22-28份白杨木屑、11-19份米糠、2-5份黄豆渣、1-3份棉籽壳、1-1.5份茶籽饼粉、1-1.8份酵母粉、3-5份玉米芯颗粒、0.6-0.7份过磷酸钙、0.3-0.8份甘氨酸铜、0.1-0.4份甘氨酸锌、0.6-1.2份蛋白胨粉末;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颗粒组成:40-60份柳树木屑、6-9份红薯渣、1-3份葡萄糖、1-1.2份麦芽糖、2-4份琼脂、0.1-0.4份硫酸镁、1-6份石膏粉、0.2-0.3份棉萎灵。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2中的种植袋结构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打开袋体2,在薄膜上依次铺设经杀虫和消毒的粗屑层9、细屑层10、及接种层11,并使粗屑层9、细屑层10、及接种层11的厚度比为3:2.4:1;将袋体2封口并悬挂于温度为18-25℃、光照强度为100-200lx的环境中,并向袋体2中通入氧气含量为18-23%的空气,持续24-36h,使掺杂于细屑层10中酵母对细屑层10发酵;
步骤2:取下并打开袋体2,利用50-70℃甲醛蒸汽对粗屑层9、细屑层10、及接种层11灭菌1-1.5h;灭菌后,向袋体2内持续通入相对湿度为70-80%的无菌空气,持续30-45min;
步骤3:在接种层11上接种茶树菇的母种,并向袋体2通入相对湿度为35-45%、温度为20-22℃、氧气浓度为25-27%的无菌空气;并将袋体2悬挂于温度为15-25℃、光照强度为200-230lx的环境中;
步骤4:当茶树菇的平均高度为距接种层114-6cm时,控制通入袋体2的空气的相对湿度为55-65%、温度为10-13℃、氧气浓度为18-22%的无菌空气,同时控制光照强度为250-260lx;
步骤5:5-7天后,在10-22℃的温度范围内、以2天为周期的周期性改变通入袋体2的空气的温度,至茶树菇成熟并采收。
步骤1中,杀虫和消毒的方法为:选取各层原料,加水使含水量达到57-59%;将各原料分别装入到耐高温并通气的塑料袋中并封口,在常压100℃中环境中保持10h,然后将各原料置于气压为0.12mpa、甲醛蒸汽浓度为0.012%、温度为80-120℃的环境中,灭菌1-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