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大棚蔬菜栽培方面的土壤管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防治大棚蔬菜土传性病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设施栽培和集约化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新特点,所栽培的作物当前以蔬菜为主。但设施栽培发展的同时,也为土传性病害的发生、蔓延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土传性病害是指生活在土壤中的病原菌或者土壤中病株残体中的病菌,主要危害植株根、茎,侵染维管束,由根部向茎尖发展,病原菌在维管束内繁殖,阻塞其输送营养物质,致使植株枯萎死亡。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例如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生长后期发病一般减产20~40%,严重的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例如瓜、果、豆类作物的枯萎病,茄子黄萎病,辣椒、菜豆、黄瓜的根腐病,茄果类作物的青枯病,黄瓜、番茄、芹菜的根结线虫,黄瓜、西葫芦、辣椒疫病以及菌核病、软腐病等;而其中危害最重的有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根结线虫等,这些病害除了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在幼苗期发病外,大部分苗期发生不明显,一般均在营养生长期转入生殖生长期之间开始发病,直至中、后期。其病原物大多习居或半习居于土壤中,寄主范围广,且具有传染性,一旦大面积发生很难根除。通常栽种3~5年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土传病害发病后,比较难以防治,病菌藏在土壤中越冬,很难被杀死,来年继续侵害作物,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由于土传病害发生的隐蔽性,大多在结果期才达到发生的高峰期,因此经济损失巨大。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克服土传病害的技术有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土壤消毒、合理的土壤管理、嫁接、无土栽培等。大棚蔬菜土传病害发生十分普遍,很难通过一种或者几种处理方法完全接问题,无土栽培虽然可以彻底解决,但是高昂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技术要求,我们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难以实现。而传统方法达不到防治效果就会导致农药超量使用而污染环境,造成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因此,如何对土传病害进行低成本、无公害防治,是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提高菜农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生产中没有防治土传性病害的有效方法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土壤处理的方法,达到防治土传性病害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治大棚蔬菜土传性病害的方法,在地表30厘米下铺设玉米秸秆、尿素和腐熟人粪尿,秸秆腐熟过程中释放热量将土壤中的病菌、虫卵杀死。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包括:
在底土上铺10cm厚的玉米秸秆,秸秆上撒10kg/667m2尿素,使用500kg/667m2腐熟人粪尿。
具体包括:步骤一,开挖处理沟,按照140cm的畦距划线,沿线开沟,沟宽60cm,沟深60cm。开沟时先将30cm的表土放在沟的一侧,再将30cm的底土放在沟的另一侧;步骤二:回填土壤,先回填30cm的表土,在底土上铺10cm后的玉米秸秆,秸秆上撒10kg/667m2尿素,使用500kg/667m2腐熟人粪尿,在回填30cm的底土;步骤三:腐熟秸秆,沟上覆膜闷30天,充分腐熟秸秆。
所述步骤一之前还包括将前茬作物清理干净,并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5~18%。
步骤三之后在沟上起底宽80cm,顶宽70cm的畦,最后在畦上定植。
通过以上步骤,秸秆腐熟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将潜藏在表层30cm土壤中的病菌、虫卵杀死;同时秸秆腐熟物作为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有利于新鲜腐殖质在土地内形成,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增强土壤的透气性;还能提高土壤保肥性能,能有效固定土壤氮素,避免养分流失,协调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循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因而大棚菜田通过应用该项土壤处理方法,使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的抑制率达到100%,处理一次防治效果可以持续2~3年,土壤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蔬菜健壮生长,减少农药使用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新老菜田都有显著增产作用,尤其对老菜田的土传性病害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更显著;本发明同时对退化菜田土壤的生态恢复、土壤改良亦有显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实施案例1:防治大棚蔬菜土传性病害的土壤处理效果(地点: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朱庄屯村)
供试大棚已经种植蔬菜25年,蔬菜土传性病害(枯萎病、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种植蔬菜:番茄,2800株/亩。
一种防治大棚蔬菜土传性病害的方法包括以下五个操作步骤:
步骤一:清理前茬前茬种植的是黄瓜,将黄瓜植株清理干净,并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5~18%;若土壤含水量超过18%,利用晴天太阳晒至土壤含水量低于18%。
步骤二:开挖处理沟按照140cm的畦距划线,沿线开沟,沟宽60cm,沟深60cm。开沟时先将30cm的表土放在沟的一侧,再将30cm的底土放在沟的另一侧。
步骤三:回填土壤先回填30cm的表土,在底土上铺10cm厚的玉米秸秆,秸秆上撒10kg/667m2尿素,使用500kg/667m2腐熟人粪尿,在回填30cm的底土。
步骤四:腐熟秸秆沟上覆膜闷30天,充分腐熟秸秆。
步骤五:做畦定植在沟上起底宽80cm,顶宽70cm的畦,最后在畦上定植行距为50cm的番茄(或其它果菜)两行。
通过以上步骤,秸秆腐熟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将潜藏在表层30cm土壤中的病菌、虫卵杀死;同时秸秆腐熟物作为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有利于新鲜腐殖质在土地内形成,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增强土壤的透气性;还能提高土壤保肥性能,能有效固定土壤氮素,避免养分流失,协调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循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因而大棚菜田通过应用该项土壤处理方法,使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的抑制率达到100%,处理一次防治效果可以持续2~3年,土壤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蔬菜健壮生长,减少农药使用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对新老菜田都有显著增产作用,尤其对老菜田的土传性病害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防治效果更显著;本发明同时对退化菜田土壤的生态恢复、土壤改良亦有显著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