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用水蛭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50209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蛭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用水蛭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因此发展水蛭养殖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收益。

水蛭养殖是利用野生水蛭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生物,目前有金钱宽体水蛭、菲牛蛭等野生水蛭生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饲料等生物转变为生物能,以取得水蛭的机体和药材等生物产品的生产,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水蛭养殖是现代农业新生事物,也是发展中医药的重要途径,由于养殖的集约化发展,导致水蛭的药用价值降低,养殖环境的复杂化,使水蛭体内含有较多的菌落,因此,需要优化药用水蛭的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药用水蛭的养殖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药用水蛭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设置网箱:设置网箱高度为0.4m,在网箱底部放置多个黄独块茎,放置密度为6个/㎡,并在相应位置设置多根可拆装的连接网箱顶面和底面的软绳;

(2)投放幼苗:选取体重为0.18-0.2的水蛭幼苗,按140-160条/㎡投放;

(3)水质管理:每隔3天向网箱中添加相当于养殖水重量4%的水质调节剂,水质调节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磷酸氢钙10-15份、硫酸氢钾12-16份、聚维酮碘4-7份、钠基膨润土6-9份、杜鹃花提取液0.2-0.5份、橄榄叶提取液0.6-0.8份、苏氨酸0.8-1.2份、农牧宝EM菌剂2-4份;

(4)饲料投喂:饲料投喂量为水蛭总质量的15-20%,每隔6个小时投喂一次,所述饲料由螺蛳和营养饲料以8: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营养饲料为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颗粒饲料:猪肝粉8-12份、膨化血粉4-8份、海螵蛸粉4-8份、甘草总黄酮3-7份、牛至油粉5-9份、海藻粉2-6份、富硒酵母1-5份、茶花粉1-2份;

(5)养殖水控制:水温保持在22-28℃范围内,pH值保持在6.8-7.2范围内。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黄独块茎来源于两年生黄独,在用于养殖水蛭前淹没块茎水培,使其藤叶缠绕相应位置的软绳生长。

所述农牧宝EM水质调节剂由乳酸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有机酸、消化酶、小分子生物肽、未知生长因子等多种活性成分,每克含有益总菌数≥10亿CFU。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利用黄独藤本作为水蛭采食或临时休息场所,在保证了水蛭养殖密度的同时提高了水蛭的成活率和品质,用于制药得率高,水蛭体内的水蛭素含量比常规方法养殖的提高了18%以上,提高其药效,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以茶色蛭为养殖,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设置网箱:设置网箱高度为0.4m,在网箱底部放置多个黄独块茎,放置密度为6个/㎡,并在相应位置设置多根可拆装的连接网箱顶面和底面的软绳;

(2)投放幼苗:选取体重为0.18-0.2的水蛭幼苗,按140-160条/㎡投放;

(3)水质管理:每隔3天向网箱中添加相当于养殖水重量4%的水质调节剂,水质调节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磷酸氢钙12份、硫酸氢钾14份、聚维酮碘5份、钠基膨润土7份、杜鹃花提取液0.4份、橄榄叶提取液0.7份、苏氨酸1份、农牧宝EM菌剂3份;

(4)饲料投喂:饲料投喂量为水蛭总质量的18%,每隔6个小时投喂一次,所述饲料由螺蛳和营养饲料以8: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营养饲料为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颗粒饲料:猪肝粉10份、膨化血粉6份、海螵蛸粉6份、甘草总黄酮5份、牛至油粉6份、海藻粉4份、富硒酵母4份、茶花粉1份;

(5)养殖水控制:水温保持在22-28℃范围内,pH值为7。

其中,所述黄独块茎来源于两年生黄独,在用于养殖水蛭前淹没块茎水培,使其藤叶缠绕相应位置的软绳生长。

将本发明中养殖的水蛭和按常规方法养殖的水蛭达到重量200±20g取出,将捕捞的水蛭样品匀浆,干燥后按药典方法测定水蛭含量,比较本发明中养殖方法中检测结果为每克活体平均含抗凝活性192单位,相比常规方法养殖提高了18%左右,水蛭的药用性增强,经济效益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