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猝倒病发生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6808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猝倒病发生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灯盏花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不管是种植还是加工销售等环节涉及的产业链已经趋于完善,灯盏花属于云南道地药材之一,是治疗心脑血管的良药,为云南医药产业发展创造了数以十亿计的价值。以云南农业大学杨胜超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攻克了从引种到灯盏花种植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使得野生灯盏花大田种植生产成为了可能,确确实实的为种植灯盏花的农户或种植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红河千山公司和宣威市龙津生物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种植灯盏花的年限较长,种植技术经过长期的积累已经相对成熟,但也有一些新兴的问题不断出现,采用漂浮育苗移栽大田方式的公司或者个人占灯盏花种植面积的60%以上,这种方法具有成苗快、管理方便、出苗质量高、幼苗整齐等特点,但因为育苗期较长并且育苗器材都是长期循环利用,特别是漂浮育苗盘容易携带各种病菌,苗期杀菌剂使用次数和数量较多,各种有害病菌抗药性短期之内就会上升,导致病害发生更加严重,其中灯盏花苗期猝倒病是最严重的,猝倒病对灯盏花幼苗来说属于灭生性病害,短期感染发病死亡率在90%以上。引发猝倒病主要为腐霉属和疫霉属的病原菌,因为苗期灯盏花株体羸弱抗病能力较差,发病用药只能抑制病害扩散对感病幼苗几乎没有治疗作用。使用旧的漂浮育苗盘在育苗过程中猝倒病极易发生,常规对苗棚管护的情况下,发病率依旧在10%—50%之间,经过众多的灯盏花种植技术员和科研人员经验总结和技术创新都不能全部杜绝猝倒病的发生,猝倒病发病率在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发病率居高不下,只能靠预防,预防的措施比较多但效果普遍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防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猝倒病发生的方法,解决现有预防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发病率居高不下,预防效果普遍不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防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猝倒病发生的方法,包括步骤苗期管理,苗期管理包括苗期杀菌剂的喷洒,苗期杀菌剂的喷洒具体是指当苗棚种子萌发进入小十字期后定期对灯盏花幼苗定期轮换喷洒杀菌剂,定期轮换喷洒杀菌剂是指苗期预防猝倒病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在本技术方案中,定期轮换喷洒杀菌剂的原则主要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相同类型杀菌剂在育苗期使用次数最好不超过两次,以防病原菌在短期内产生较高的抗药性,增加以后育苗防病的难度,灯盏花小十字期是种子发芽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又长出两片幼叶,并与发芽产生的子叶呈十字形的时期,灯盏花的小十字期具体是在播种后的10~15天。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对灯盏花幼苗定期轮换喷洒杀菌剂具体是指在播种结束后的两个月内,以每15天为周期,共向灯盏花幼苗喷洒四次杀菌剂。

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目前市面上所购买的农药多为第三代农药,其具有高效低毒稳定性强的特征,这些农药的药效一般有一个多星期,在杀菌过程中,对灯盏花幼苗喷洒杀菌剂不能做到一次性把所有病原菌杀死,同时病原菌的繁殖能力比较强,时间长了又会大量爆发,考虑到杀菌剂持效性短,效果较好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病原菌都杀死,故选用15天为一个周期,来向灯盏花幼苗喷洒杀菌剂,这样在既可以保证杀菌剂在灯盏花幼苗上的残留较少,又能使病原菌无法在灯盏花幼苗上长期存活,从而避免灯盏花幼苗染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播种结束后对一个育苗棚内的灯盏花幼苗喷洒的杀菌剂和杀菌剂喷洒的时间具体为:

第一次喷洒的杀菌剂是将38%恶霜嘧铜菌酯1g与80%代森锰锌4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1000~1200倍液,第一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10~15天;

第二次喷洒杀菌剂是将15%恶霉灵1g、72.2%霜霉威2g和75%百菌清2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800~1200倍液,第二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25~30天;

第三次喷洒杀菌剂是将99%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3g、40%嘧霉胺2g和72%霜脲锰锌2g混合,然后配制成800~1000倍液,第三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40~45天;

第四次喷洒杀菌剂是将43%精甲霜锰锌2g配制成700~900倍液,第四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55~60天。

在本技术方案中,如果灯盏花苗期猝倒病不预防不喷药,发病率95%以上,而使用甲霜锰锌、多菌灵、中生菌素,百菌清,发病率两个月下来都在30~50%之间,育苗期喷洒杀菌剂总共四次,第一次是在播种结束后的15天左右,因为十五天的时间灯盏花种子已经完成出芽过程,逐渐进入小十字期,然后以后每次和前面一次间隔15天左右,第四次喷药在育苗开始后60天左右,以后不再喷药,因为灯盏花幼苗60天以后植株长势较为健壮,抗病性较强,其中第三次喷洒的磷酸二氢钾,主要是提高灯盏花幼苗的抗逆性并补充磷钾元素,使幼苗的生长更好。

其中,第一次喷洒至第四次喷洒的杀菌剂中的倍液,是指将混合后得到的溶质加水稀释,水与溶质的质量比即为倍液的倍数。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还包括步骤播种前处理、播种前的消毒处理、播种和播种后处理,其中播种前处理是指选每年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平均气温在7~10℃且天气晴朗的时候为育苗播种的时间,在育苗播种前,先将3~5kg储藏期小于1年的灯盏花毛种置于布袋中,并用木棒反复捶打18~25分钟至90%以上的种子冠毛脱落,将捶打后的种子用6目的筛子进行筛选,然后在风速为1.6~3.3m/s或风压为0.016~0.68N/m2的风机前进行风选,使种子净度大于80%。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育苗时间选在每年的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上旬,利用腐霉属和疫霉属病原菌低温下活力受抑制而灯盏花种子能正常萌发的特性,到半个月后幼苗进入小十字期猝倒病高发阶段,病原菌活力大部分仍处于受抑制状态,可有效预防猝倒病的发生,而将种子经过脱绒处理,可以得到携带的病原菌较少、发芽率较高的净种,使其萌发出的幼苗抗病能力更强,并且使用6目的筛子对种子进行筛选,能筛除花蒂花托等大颗粒杂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播种前的消毒处理包括消毒液的配置、漂浮育苗盘的消毒和育苗棚的消毒,其中所述消毒液的配置是指选用含量为10%的二氧化氯粉剂,按1:10的质量比与水配成母液,然后将母液按1:50的质量比加入到水中配成消毒液;

漂浮育苗盘的消毒是指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来对漂浮育苗盘进行喷洒消毒,消毒后的漂浮育苗盘须将穴口向下进行集中码放,并在所码放的漂浮育苗盘上覆盖上黑色塑料薄膜,同时将黑色塑料薄膜的四周捂严,防止空气流通,最后码放5~7天;

育苗棚的消毒是指进行播种作业前5~7天对育苗棚内壁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为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喷淋育苗棚内璧,在消毒完成后关闭灯盏花育苗棚进行熏蒸消毒,所述熏蒸消毒的时间为1~2天。

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导致猝倒病发生的病原菌主要是腐霉属和疫霉属的真菌,而腐霉属和疫霉属的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能力较强,扩散速度快,如果灭菌不彻底或灭菌不及时,幼苗短期就会感病死亡,故需要对整个育苗环节都需要进行杀菌工作。

二氧化氯属于强氧化剂,遇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非常优异的灭菌效果,且能消灭绝大部分病原菌,同时将消毒后的漂浮育苗盘须将穴口向下进行集中码放,并在所码放的漂浮育苗盘上覆盖上黑色塑料薄膜,码放5~7天,避光的潮湿环境中次氯酸会延缓消毒时间,这样能进一步的将消毒不彻底残留的病原菌杀灭,而在配置二氧化氯的过程中需注意,由于二氧化氯与水混合时操作不当会产生大量氯气,故使用人员需佩戴好防护口罩,在配置时需将水朝一个方向快速搅动,然后将二氧化氯沿桶壁加入到水中,来减少氯气的产生。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播种包括基质消毒、细基质的制配和撒种,所述基质消毒是指将50%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20g、3%甲霜恶霉灵水剂17ml、4%+40%精甲霜*锰锌的可湿性粉剂3g混合,并加水10kg兑成一份药液,再按每70kg基质中加入一份药液的质量比,将药液与基质搅拌均匀,最后得到育苗基质;

细基质的筛选是指将育苗基质通过2目的筛子筛选,得到细基质;

撒种具体是指将育苗基质填装到漂浮育苗盘中,然后用手压紧并抹去盘面上多余的基质,然后再向500g细基质加入90g灯盏花种子并拌匀,最后将拌有灯盏花种子的细基质均匀的撒在48个漂浮育苗盘上,并使每个孔穴内有3~6个灯盏花种子。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育苗基质通过2目的筛子筛选,筛除珍珠岩、和大颗粒物料得到粒径较小的草炭渣。

由于基质长时间的堆放会滋生病菌,基质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其中的病原菌,故也需要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

使漂浮育苗盘上每个孔穴内有3~6个灯盏花种子,可以保证播种量不会出现播种量较大的情况,防止播种量过大,出苗较密,导致植株单体羸弱,通风透气不好容易滋生病原菌导致抗病能力较差的现象。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步骤播种中,灯盏花种子在与细基质搅拌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和种子发芽实验,选出种子净度和发芽率均大于80%的灯盏花种子。

在本技术方案中,灯盏花种子先经过发芽实验选出发芽率在80%以上的净种,选用种子净度和发芽率均大于80%的种子,不仅能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同时也保证了种子抵抗病害的能力。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播种后处理包括撒种后消毒和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其中所述撒种后消毒是指在撒种后,往喷雾器中加入5kg水,加入50%敌磺钠16g,摇匀之后均匀的喷洒在播种结束后的漂浮育苗盘上,最后将杀菌后的漂浮育苗盘放入育苗棚中;

育苗棚内的水处理是指在撒种后的育苗盘移入育苗棚当天,在育苗棚内加入深度为15cm~20cm的水,然后用配置好的母液加入池水中进行消毒,并使二氧化氯母液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在本技术方案中,敌磺钠对真菌中的腐霉菌、黑穗病菌及多种土传病害均有效,并且敌磺钠具有一定的内吸渗透作用。对腐霉菌和丝囊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对一些真菌病害亦有效,属保护性药剂,对作物兼有生长刺激作用。

而对育苗棚内的加入二氧化氯母液则保护灯盏花种子在发芽时,减少来自水体有害菌的侵染。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苗期管理还包括棚温控制,所述棚温控制具体指保持育苗棚内的温度在20~35℃,且相对湿度小于90%,同时当发现有灯盏花幼苗出现病情时,及时将其清理出棚。

在本技术方案中,当温度高于35℃,且相对湿度大于90%时,容易滋生病菌,对灯盏花幼苗产生不利影响,灯盏花抗寒能力较强,但是当温度低于7℃时,则会出现灯盏花幼苗因为温度过低而生长迟缓的现象。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的育苗棚的长有8米,高有1.2米,一个育苗棚内装有48个漂浮育苗盘,漂浮育苗盘的长为65.5厘米,宽有33.5厘米,高有4.5厘米,每个漂浮育苗盘上有325个孔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主要依据灯盏花苗期株体羸弱和致病菌活力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特性,通过提高灯盏花幼苗的抗病能力,利用杀菌剂消灭病原菌和通过使用杀菌剂来营造病原菌不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达到预防苗期猝倒病的发生的一种方法,有效率高达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预防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猝倒病发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播种前处理:选每年1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在10℃且天气晴朗的时候为育苗播种的时间,在育苗播种前,先将5kg储藏期为1年的灯盏花毛种置于布袋中,并用木棒反复捶打18分钟至90%的种子冠毛脱落,将捶打后的种子用6目的筛子进行筛选,然后在风速为3.3m/s或风压为0.016N/m2的风机前进行风选,使种子净度大于80%;

步骤2-1、消毒液的配置:选用含量为10%的二氧化氯粉剂,按1:10的质量比与水配成母液,然后将母液按1:50的质量比加入到水中配成消毒液;

步骤2-2、漂浮育苗盘的消毒: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来对漂浮育苗盘进行全方面的喷洒消毒,消毒后的漂浮育苗盘须将穴口向下进行集中码放呈长方体,并将所码放的漂浮育苗盘整体用塑料膜密封,码放7天;

步骤2-3、育苗棚的消毒:进行播种作业前5天对育苗棚内壁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为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喷淋育苗棚内璧,育苗棚内璧上被消毒液喷淋一遍,在消毒完成后关闭灯盏花育苗棚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的时间为2天;

步骤3-1、基质消毒:播种包括基质消毒、细基质的制配和撒种,所述基质消毒是指将50%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20g、3%甲霜恶霉灵水剂17ml、4%+40%精甲霜*锰锌的可湿性粉剂3g混合,并加水10kg兑成一份药液,再按每70kg基质中加入一份药液的质量比,将药液与基质搅拌均匀,最后得到育苗基质;

步骤3-2、细基质的制配:将育苗基质通过2目的筛子筛选,得到细基质;

步骤3-3、撒种:将育苗基质填装到漂浮育苗盘中,然后用手压紧并抹去盘面上多余的基质,然后再向500g细基质加入90g灯盏花种子并拌匀,最后将拌有灯盏花种子的细基质均匀的撒在48个漂浮育苗盘上,并使每个孔穴内有3个灯盏花种子,其中灯盏花种子在与细基质搅拌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和种子发芽实验,选出种子净度和发芽率均大于80%的灯盏花种子;

步骤4-1、撒种后消毒:播种后处理包括撒种后消毒和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其中所述撒种后消毒是指在撒种后,往喷雾器中加入5kg水,再向水中加入50%敌磺钠16g,摇匀之后均匀的喷洒在播种结束后的漂浮育苗盘上,最后将杀菌后的漂浮育苗盘放入育苗棚中;

步骤4-2、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在撒种后的育苗盘移入育苗棚当天,在育苗棚内加入深度为20cm的水,然后用配置好的母液加入池水中进行消毒,并使二氧化氯母液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步骤5、苗期管理:保持育苗棚内的温度在20~35℃,且相对湿度小于90%。在灯盏花进入小十字期时,并向灯盏花喷洒杀菌剂,其中第一次喷洒的杀菌剂是将38%恶霜嘧铜菌酯1g与80%代森锰锌4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1000倍液,第一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10天,第二次喷洒杀菌剂是将15%恶霉灵1g、72.2%霜霉威2g和75%百菌清2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1200倍液,第二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30天,第三次喷洒杀菌剂是将99%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3g、40%嘧霉胺2g和72%霜脲锰锌2g混合,然后配制成800倍液,第三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40天,第四次喷洒杀菌剂是将43%精甲霜锰锌2g配制成900倍液,第四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55天,并且当发现有灯盏花幼苗出现病情时,需及时将其清理出棚。

实施例2

一种预防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猝倒病发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播种前处理:选每年2月上旬,平均气温在7℃且天气晴朗的时候为育苗播种的时间,在育苗播种前,先将3kg储藏期为8个月的灯盏花毛种置于布袋中,并用木棒反复捶打25分钟至95%以上的种子冠毛脱落,将捶打后的种子用6目的筛子进行筛选,然后在风速为1.6m/s或风压为0.68N/m2的风机前进行风选,使种子净度大于85%;

步骤2-1、消毒液的配置:选用含量为10%的二氧化氯粉剂,按1:10的质量比与水配成母液,然后将母液按1:50的质量比加入到水中配成消毒液;

步骤2-2、漂浮育苗盘的消毒: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来对漂浮育苗盘进行全方面的喷洒消毒,消毒后的漂浮育苗盘须将穴口向下进行集中码放呈正方体,并将所码放的漂浮育苗盘整体用塑料膜密封,码放5天;

步骤2-3、育苗棚的消毒:进行播种作业前7天对育苗棚内壁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为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喷淋育苗棚内璧,育苗棚内璧上被消毒液喷淋两遍,在消毒完成后关闭灯盏花育苗棚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的时间为1天;

步骤3-1、基质消毒:播种包括基质消毒、细基质的制配和撒种,所述基质消毒是指将50%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20g、3%甲霜恶霉灵水剂17ml、4%+40%精甲霜*锰锌的可湿性粉剂3g混合,并加水10kg兑成一份药液,再按每70kg基质中加入一份药液的质量比,将药液与基质搅拌均匀,最后得到育苗基质;

步骤3-2、细基质的制配:将育苗基质通过2目的筛子筛选,得到细基质;

步骤3-3、撒种:将育苗基质填装到漂浮育苗盘中,然后用手压紧并抹去盘面上多余的基质,然后再向500g细基质加入90g灯盏花种子并拌匀,最后将拌有灯盏花种子的细基质均匀的撒在48个漂浮育苗盘上,并使每个孔穴内有6个灯盏花种子,其中灯盏花种子在与细基质搅拌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和种子发芽实验,选出种子净度和发芽率均大于85%的灯盏花种子;

步骤4-1、撒种后消毒:播种后处理包括撒种后消毒和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其中所述撒种后消毒是指在撒种后,往喷雾器中加入5kg水,再向水中加入50%敌磺钠16g,摇匀之后均匀的喷洒在播种结束后的漂浮育苗盘上,最后将杀菌后的漂浮育苗盘放入育苗棚中;

步骤4-2、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在撒种后的育苗盘移入育苗棚当天,在育苗棚内加入深度为15cm的水,然后用配置好的母液加入池水中进行消毒,并使二氧化氯母液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步骤5、苗期管理:保持育苗棚内的温度在20~35℃,且相对湿度小于90%。在灯盏花进入小十字期时,并向灯盏花喷洒杀菌剂,其中第一次喷洒的杀菌剂是将38%恶霜嘧铜菌酯1g与80%代森锰锌4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1200倍液,第一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15天,第二次喷洒杀菌剂是将15%恶霉灵1g、72.2%霜霉威2g和75%百菌清2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800倍液,第二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25天,第三次喷洒杀菌剂是将99%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3g、40%嘧霉胺2g和72%霜脲锰锌2g混合,然后配制成1000倍液,第三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45天,第四次喷洒杀菌剂是将43%精甲霜锰锌2g配制成700倍液,第四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55天,并且当发现有灯盏花幼苗出现病情时,需及时将其清理出棚。

实施例3

一种预防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猝倒病发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播种前处理:选每年1月下旬,平均气温在8℃且天气晴朗的时候为育苗播种的时间,在育苗播种前,先将4kg储藏期为5个月的灯盏花毛种置于布袋中,并用木棒反复捶打20分钟至91%以上的种子冠毛脱落,将捶打后的种子用6目的筛子进行筛选,然后在风速为2m/s或风压为0.2N/m2的风机前进行风选,使种子净度大于90%;

步骤2-1、消毒液的配置:选用含量为10%的二氧化氯粉剂,按1:10的质量比与水配成母液,然后将母液按1:50的质量比加入到水中配成消毒液;

步骤2-2、漂浮育苗盘的消毒: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来对漂浮育苗盘进行全方面的喷洒消毒,消毒后的漂浮育苗盘须将穴口向下进行集中码放呈长方体,并将所码放的漂浮育苗盘整体用塑料膜密封,码放6天;

步骤2-3、育苗棚的消毒:进行播种作业前6天对育苗棚内壁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为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喷淋育苗棚内璧,育苗棚内璧上被消毒液喷淋三遍,在消毒完成后关闭灯盏花育苗棚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的时间为2天;

步骤3-1、基质消毒:播种包括基质消毒、细基质的制配和撒种,所述基质消毒是指将50%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20g、3%甲霜恶霉灵水剂17ml、4%+40%精甲霜*锰锌的可湿性粉剂3g混合,并加水10kg兑成一份药液,再按每70kg基质中加入一份药液的质量比,将药液与基质搅拌均匀,最后得到育苗基质;

步骤3-2、细基质的制配:将育苗基质通过2目的筛子筛选,得到细基质;

步骤3-3、撒种:将育苗基质填装到漂浮育苗盘中,然后用手压紧并抹去盘面上多余的基质,然后再向500g细基质加入90g灯盏花种子并拌匀,最后将拌有灯盏花种子的细基质均匀的撒在48个漂浮育苗盘上,并使每个孔穴内有4个灯盏花种子,其中灯盏花种子在与细基质搅拌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和种子发芽实验,选出种子净度和发芽率均大于90%的灯盏花种子;

步骤4-1、撒种后消毒:播种后处理包括撒种后消毒和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其中撒种后消毒是指在撒种后,往喷雾器中加入5kg水,再向水中加入50%敌磺钠16g,摇匀之后均匀的喷洒在播种结束后的漂浮育苗盘上,最后将杀菌后的漂浮育苗盘放入育苗棚中;

步骤4-2、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在撒种后的育苗盘移入育苗棚当天,在育苗棚内加入深度为16cm的水,然后用配置好的母液加入池水中进行消毒,并使二氧化氯母液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步骤5、苗期管理:保持育苗棚内的温度在25℃,且相对湿度小于90%。在灯盏花进入小十字期时,并向灯盏花喷洒杀菌剂,其中第一次喷洒的杀菌剂是将38%恶霜嘧铜菌酯1g与80%代森锰锌4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1100倍液,第一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11天,第二次喷洒杀菌剂是将15%恶霉灵1g、72.2%霜霉威2g和75%百菌清2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900倍液,第二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27天,第三次喷洒杀菌剂是将99%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3g、40%嘧霉胺2g和72%霜脲锰锌2g混合,然后配制成850倍液,第三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42天,第四次喷洒杀菌剂是将43%精甲霜锰锌2g配制成780倍液,第四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57天,并且当发现有灯盏花幼苗出现病情时,需及时将其清理出棚。

实施例4

一种预防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猝倒病发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播种前处理:选每年2月上旬,平均气温在9℃且天气晴朗的时候为育苗播种的时间,在育苗播种前,先将3.5kg储藏期为1年的灯盏花毛种置于布袋中,并用木棒反复捶打23分钟至90%以上的种子冠毛脱落,将捶打后的种子用6目的筛子进行筛选,然后在风速为2.5m/s或风压为0.60N/m2的风机前进行风选,使种子净度大于95%;

步骤2-1、消毒液的配置:选用含量为10%的二氧化氯粉剂,按1:10的质量比与水配成母液,然后将母液按1:50的质量比加入到水中配成消毒液;

步骤2-2、漂浮育苗盘的消毒: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来对漂浮育苗盘进行全方面的喷洒消毒,消毒后的漂浮育苗盘须将穴口向下进行集中码放呈圆柱体,并将所码放的漂浮育苗盘整体用塑料膜密封,码放6天;

步骤2-3、育苗棚的消毒:进行播种作业前6天对育苗棚内壁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为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喷淋育苗棚内璧,育苗棚内璧上被消毒液喷淋一遍,在消毒完成后关闭灯盏花育苗棚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的时间为2天;

步骤3-1、基质消毒:播种包括基质消毒、细基质的制配和撒种,基质消毒是指将50%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20g、3%甲霜恶霉灵水剂17ml、4%+40%精甲霜*锰锌的可湿性粉剂3g混合,并加水10kg兑成一份药液,再按每70kg基质中加入一份药液的质量比,将药液与基质搅拌均匀,最后得到育苗基质;

步骤3-2、细基质的制配:将育苗基质通过2目的筛子筛选,得到细基质;

步骤3-3、撒种:将育苗基质填装到漂浮育苗盘中,然后用手压紧并抹去盘面上多余的基质,然后再向500g细基质加入90g灯盏花种子并拌匀,最后将拌有灯盏花种子的细基质均匀的撒在48个漂浮育苗盘上,并使每个孔穴内有5个灯盏花种子,其中灯盏花种子在与细基质搅拌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和种子发芽实验,选出种子净度和发芽率均大于95%的灯盏花种子;

步骤4-1、撒种后消毒:播种后处理包括撒种后消毒和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其中所述撒种后消毒是指在撒种后,往喷雾器中加入5kg水,再向水中加入50%敌磺钠16g,摇匀之后均匀的喷洒在播种结束后的漂浮育苗盘上,最后将杀菌后的漂浮育苗盘放入育苗棚中;

步骤4-2、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在撒种后的育苗盘移入育苗棚当天,在育苗棚内加入深度为19cm的水,然后用配置好的母液加入池水中进行消毒,并使二氧化氯母液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步骤5、苗期管理:保持育苗棚内的温度在32℃,且相对湿度小于80%。在灯盏花进入小十字期时,并向灯盏花喷洒杀菌剂,其中第一次喷洒的杀菌剂是将38%恶霜嘧铜菌酯1g与80%代森锰锌4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1100倍液,第一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14天,第二次喷洒杀菌剂是将15%恶霉灵1g、72.2%霜霉威2g和75%百菌清2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1000倍液,第二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28天,第三次喷洒杀菌剂是将99%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3g、40%嘧霉胺2g和72%霜脲锰锌2g混合,然后配制成950倍液,第三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44天,第四次喷洒杀菌剂是将43%精甲霜锰锌2g配制成860倍液,第四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60天,并且当发现有灯盏花幼苗出现病情时,需及时将其清理出棚。

实施例5

一种预防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猝倒病发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播种前处理:选每年1月下旬,平均气温在9℃且天气晴朗的时候为育苗播种的时间,在育苗播种前,先将4.5kg储藏期小于1年的灯盏花毛种置于布袋中,并用木棒反复捶打20分钟至90%以上的种子冠毛脱落,将捶打后的种子用6目的筛子进行筛选,然后在风速为2.9m/s或风压为0.35N/m2的风机前进行风选,使种子净度大于80%;

步骤2-1、消毒液的配置:选用含量为10%的二氧化氯粉剂,按1:10的质量比与水配成母液,然后将母液按1:50的质量比加入到水中配成消毒液;

步骤2-2、漂浮育苗盘的消毒: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来对漂浮育苗盘进行全方面的喷洒消毒,消毒后的漂浮育苗盘须将穴口向下进行集中码放呈长方体,并将所码放的漂浮育苗盘整体用塑料膜密封,码放5天;

步骤2-3、育苗棚的消毒:进行播种作业前6天对育苗棚内壁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为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喷淋育苗棚内璧,育苗棚内璧上被消毒液喷淋一遍,在消毒完成后关闭灯盏花育苗棚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的时间为2天;

步骤3-1、基质消毒:播种包括基质消毒、细基质的制配和撒种,所述基质消毒是指将50%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20g、3%甲霜恶霉灵水剂17ml、4%+40%精甲霜*锰锌的可湿性粉剂3g混合,并加水10kg兑成一份药液,再按每70kg基质中加入一份药液的质量比,将药液与基质搅拌均匀,最后得到育苗基质;

步骤3-2、细基质的制配:将育苗基质通过2目的筛子筛选,得到细基质;

步骤3-3、撒种:将育苗基质填装到漂浮育苗盘中,然后用手压紧并抹去盘面上多余的基质,然后再向500g细基质加入90g灯盏花种子并拌匀,最后将拌有灯盏花种子的细基质均匀的撒在48个漂浮育苗盘上,并使每个孔穴内有6个灯盏花种子,其中灯盏花种子在与细基质搅拌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和种子发芽实验,选出种子净度和发芽率均大于80%的灯盏花种子;

步骤4-1、撒种后消毒:播种后处理包括撒种后消毒和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其中所述撒种后消毒是指在撒种后,往喷雾器中加入5kg水,再向水中加入50%敌磺钠16g,摇匀之后均匀的喷洒在播种结束后的漂浮育苗盘上,最后将杀菌后的漂浮育苗盘放入育苗棚中;

步骤4-2、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在撒种后的育苗盘移入育苗棚当天,在育苗棚内加入深度为16cm的水,然后用配置好的母液加入池水中进行消毒,并使二氧化氯母液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步骤5、苗期管理:保持育苗棚内的温度在34℃,且相对湿度小于90%。在灯盏花进入小十字期时,并向灯盏花喷洒杀菌剂,其中第一次喷洒的杀菌剂是将38%恶霜嘧铜菌酯1g与80%代森锰锌4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1000倍液,第一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15天,第二次喷洒杀菌剂是将15%恶霉灵1g、72.2%霜霉威2g和75%百菌清2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900倍液,第二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27天,第三次喷洒杀菌剂是将99%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3g、40%嘧霉胺2g和72%霜脲锰锌2g混合,然后配制成900倍液,第三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43天,第四次喷洒杀菌剂是将43%精甲霜锰锌2g配制成900倍液,第四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60天,并且当发现有灯盏花幼苗出现病情时,需及时将其清理出棚。

实施例6

一种预防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猝倒病发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播种前处理:选每年2月上旬,平均气温在10℃且天气晴朗的时候为育苗播种的时间,在育苗播种前,先将5kg储藏期小于1年的灯盏花毛种置于布袋中,并用木棒反复捶打20分钟至93%以上的种子冠毛脱落,将捶打后的种子用6目的筛子进行筛选,然后在风速为2.3m/s或风压为0.55N/m2的风机前进行风选,使种子净度大于80%;

步骤2-1、消毒液的配置:选用含量为10%的二氧化氯粉剂,按1:10的质量比与水配成母液,然后将母液按1:50的质量比加入到水中配成消毒液;

步骤2-2、漂浮育苗盘的消毒: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来对漂浮育苗盘进行全方面的喷洒消毒,消毒后的漂浮育苗盘须将穴口向下进行集中码放呈长方体,并将所码放的漂浮育苗盘整体用塑料膜密封,码放7天;

步骤2-3、育苗棚的消毒:进行播种作业前7天对育苗棚内壁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为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喷淋育苗棚内璧,育苗棚内璧上被消毒液喷淋一遍,在消毒完成后关闭灯盏花育苗棚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的时间为2天;

步骤3-1、基质消毒:播种包括基质消毒、细基质的制配和撒种,所述基质消毒是指将50%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20g、3%甲霜恶霉灵水剂17ml、4%+40%精甲霜*锰锌的可湿性粉剂3g混合,并加水10kg兑成一份药液,再按每70kg基质中加入一份药液的质量比,将药液与基质搅拌均匀,最后得到育苗基质;

步骤3-2、细基质的制配:将育苗基质通过2目的筛子筛选,得到细基质;

步骤3-3、撒种:将育苗基质填装到漂浮育苗盘中,然后用手压紧并抹去盘面上多余的基质,然后再向500g细基质加入90g灯盏花种子并拌匀,最后将拌有灯盏花种子的细基质均匀的撒在48个漂浮育苗盘上,并使每个孔穴内有4个灯盏花种子,其中灯盏花种子在与细基质搅拌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和种子发芽实验,选出种子净度和发芽率均大于81%的灯盏花种子;

步骤4-1、撒种后消毒:播种后处理包括撒种后消毒和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其中所述撒种后消毒是指在撒种后,往喷雾器中加入5kg水,再向水中加入50%敌磺钠16g,摇匀之后均匀的喷洒在播种结束后的漂浮育苗盘上,最后将杀菌后的漂浮育苗盘放入育苗棚中;

步骤4-2、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在撒种后的育苗盘移入育苗棚当天,在育苗棚内加入深度为18cm的水,然后用配置好的母液加入池水中进行消毒,并使二氧化氯母液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步骤5、苗期管理:保持育苗棚内的温度在27℃,且相对湿度小于70%。在灯盏花进入小十字期时,并向灯盏花喷洒杀菌剂,其中第一次喷洒的杀菌剂是将38%恶霜嘧铜菌酯1g与80%代森锰锌4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1200倍液,第一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13天,第二次喷洒杀菌剂是将15%恶霉灵1g、72.2%霜霉威2g和75%百菌清2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1100倍液,第二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27天,第三次喷洒杀菌剂是将99%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3g、40%嘧霉胺2g和72%霜脲锰锌2g混合,然后配制成880倍液,第三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41天,第四次喷洒杀菌剂是将43%精甲霜锰锌2g配制成880倍液,第四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59天,并且当发现有灯盏花幼苗出现病情时,需及时将其清理出棚。

实施例7

一种预防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猝倒病发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播种前处理:选每年1月下旬,平均气温在9℃且天气晴朗的时候为育苗播种的时间,在育苗播种前,先将4.5kg储藏期小于1年的灯盏花毛种置于布袋中,并用木棒反复捶打19分钟至90%以上的种子冠毛脱落,将捶打后的种子用6目的筛子进行筛选,然后在风速为3.0m/s或风压为0.30N/m2的风机前进行风选,使种子净度大于81%;

步骤2-1、消毒液的配置:选用含量为10%的二氧化氯粉剂,按1:10的质量比与水配成母液,然后将母液按1:50的质量比加入到水中配成消毒液;

步骤2-2、漂浮育苗盘的消毒: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来对漂浮育苗盘进行全方面的喷洒消毒,消毒后的漂浮育苗盘须将穴口向下进行集中码放呈锥台,并将所码放的漂浮育苗盘整体用塑料膜密封,码放6天;

步骤2-3、育苗棚的消毒:进行播种作业前5天对育苗棚内壁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为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喷淋育苗棚内璧,育苗棚内璧上被消毒液喷淋一遍,在消毒完成后关闭灯盏花育苗棚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的时间为2天;

步骤3-1、基质消毒:播种包括基质消毒、细基质的制配和撒种,所述基质消毒是指将50%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20g、3%甲霜恶霉灵水剂17ml、4%+40%精甲霜*锰锌的可湿性粉剂3g混合,并加水10kg兑成一份药液,再按每70kg基质中加入一份药液的质量比,将药液与基质搅拌均匀,最后得到育苗基质;

步骤3-2、细基质的制配:将育苗基质通过2目的筛子筛选,得到细基质;

步骤3-3、撒种:将育苗基质填装到漂浮育苗盘中,然后用手压紧并抹去盘面上多余的基质,然后再向500g细基质加入90g灯盏花种子并拌匀,最后将拌有灯盏花种子的细基质均匀的撒在48个漂浮育苗盘上,并使每个孔穴内有6个灯盏花种子,其中灯盏花种子在与细基质搅拌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和种子发芽实验,选出种子净度和发芽率均大于80%的灯盏花种子;

步骤4-1、撒种后消毒:播种后处理包括撒种后消毒和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其中所述撒种后消毒是指在撒种后,往喷雾器中加入5kg水,再向水中加入50%敌磺钠16g,摇匀之后均匀的喷洒在播种结束后的漂浮育苗盘上,最后将杀菌后的漂浮育苗盘放入育苗棚中;

步骤4-2、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在撒种后的育苗盘移入育苗棚当天,在育苗棚内加入深度为20cm的水,然后用配置好的母液加入池水中进行消毒,并使二氧化氯母液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步骤5、苗期管理:保持育苗棚内的温度在25℃,且相对湿度小于85%。在灯盏花进入小十字期时,并向灯盏花喷洒杀菌剂,其中第一次喷洒的杀菌剂是将38%恶霜嘧铜菌酯1g与80%代森锰锌4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1200倍液,第一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12天,第二次喷洒杀菌剂是将15%恶霉灵1g、72.2%霜霉威2g和75%百菌清2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820倍液,第二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29天,第三次喷洒杀菌剂是将99%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3g、40%嘧霉胺2g和72%霜脲锰锌2g混合,然后配制成950倍液,第三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41天,第四次喷洒杀菌剂是将43%精甲霜锰锌2g配制成880倍液,第四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56天,并且当发现有灯盏花幼苗出现病情时,需及时将其清理出棚。

实施例8

一种预防灯盏花漂浮育苗苗期猝倒病发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播种前处理:选每年2月上旬,平均气温在7℃且天气晴朗的时候为育苗播种的时间,在育苗播种前,先将5kg储藏期小于1年的灯盏花毛种置于布袋中,并用木棒反复捶打25分钟至90%以上的种子冠毛脱落,其中每个布袋中灯盏花毛种的质量为3kg,将捶打后的种子用6目的筛子进行筛选,然后在风速为3.1m/s或风压为0.55N/m2的风机前进行风选,使种子净度大于90%;

步骤2-1、消毒液的配置:选用含量为10%的二氧化氯粉剂,按1:10的质量比与水配成母液,然后将母液按1:50的质量比加入到水中配成消毒液;

步骤2-2、漂浮育苗盘的消毒: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来对漂浮育苗盘进行全方面的喷洒消毒,消毒后的漂浮育苗盘须将穴口向下进行集中码放呈长方体或其他规则形体,并将所码放的漂浮育苗盘整体用塑料膜密封,码放6天;

步骤2-3、育苗棚的消毒:进行播种作业前6天对育苗棚内壁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为用高压水枪吸取消毒液喷淋育苗棚内璧,育苗棚内璧上被消毒液喷淋一遍,在消毒完成后关闭灯盏花育苗棚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的时间为1天;

步骤3-1、基质消毒:播种包括基质消毒、细基质的制配和撒种,所述基质消毒是指将50%多菌灵的可湿性粉剂20g、3%甲霜恶霉灵水剂17ml、4%+40%精甲霜*锰锌的可湿性粉剂3g混合,并加水10kg兑成一份药液,再按每70kg基质中加入一份药液的质量比,将药液与基质搅拌均匀,最后得到育苗基质;

步骤3-2、细基质的制配:将育苗基质通过2目的筛子筛选,得到细基质;

步骤3-3、撒种:将育苗基质填装到漂浮育苗盘中,然后用手压紧并抹去盘面上多余的基质,然后再向500g细基质加入90g灯盏花种子并拌匀,最后将拌有灯盏花种子的细基质均匀的撒在48个漂浮育苗盘上,并使每个孔穴内有56个灯盏花种子,其中灯盏花种子在与细基质搅拌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质量检测和种子发芽实验,选出种子净度和发芽率均大于85%的灯盏花种子;

步骤4-1、撒种后消毒:播种后处理包括撒种后消毒和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其中所述撒种后消毒是指在撒种后,往喷雾器中加入5kg水,再向水中加入50%敌磺钠16g,摇匀之后均匀的喷洒在播种结束后的漂浮育苗盘上,最后将杀菌后的漂浮育苗盘放入育苗棚中;

步骤4-2、育苗棚内的水处理:在撒种后的育苗盘移入育苗棚当天,在育苗棚内加入深度为15cm的水,然后用配置好的母液加入池水中进行消毒,并使二氧化氯母液与水的质量比为1:100;

步骤5、苗期管理:保持育苗棚内的温度在35℃,且相对湿度小于90%。在灯盏花进入小十字期时,并向灯盏花喷洒杀菌剂,其中第一次喷洒的杀菌剂是将38%恶霜嘧铜菌酯1g与80%代森锰锌4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1050倍液,第一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14天,第二次喷洒杀菌剂是将15%恶霉灵1g、72.2%霜霉威2g和75%百菌清2g混合,然后将其配成1150倍液,第二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27天,第三次喷洒杀菌剂是将99%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3g、40%嘧霉胺2g和72%霜脲锰锌2g混合,然后配制成800倍液,第三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45天,第四次喷洒杀菌剂是将43%精甲霜锰锌2g配制成900倍液,第四次喷洒的时间为播种结束后的第56天,并且当发现有灯盏花幼苗出现病情时,需及时将其清理出棚。

在上述实施例1~8中,育苗棚的长有8米,宽有1.4米,高有1.2米,一个育苗棚内装有48个漂浮育苗盘,漂浮育苗盘的长为65.5厘米,宽有33.5厘米,高有4.5厘米,且每个漂浮育苗盘上有325个大小相同的孔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