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菜菌棚番茄、平菇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3924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设施农业种植领域,具体为一种菜菌棚番茄、平菇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常规的番茄、平菇种植一般采用单体式冬暖大棚,单独建造此种大棚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棚阴面土地浪费严重,不够经济,作物生长过程中投入成本较高;而且现在的栽培方式土传病害严重,尤其是番茄的栽培中的番茄病毒病非常严重,导致大量减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一种菜菌棚番茄、平菇栽培技术,此项技术是利用番茄和平菇两者之间的生态差异和菜菌棚结构原理,番茄吸收CO2释放O2,平菇是吸收O2释放CO2;菜菌棚可以实现两棚之间的气温交换,满足了番茄和平菇不同因子之间的优势互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菜菌棚番茄、平菇栽培技术,包含有如下步骤:(1)建棚 棚分为阳面棚和阴面棚,阳面棚是东西走向的冬暖式温室大棚,阴面棚是依阳面棚的后墙而建,东西走向与阳面棚一样长,南北跨度为阳面棚的一半,阳面棚和阴面棚之间设置有连体墙,连体墙上设置有换气窗,换气窗设置在离地2-3m处,每隔5m设置一个;

(2)整地 对阳面棚中的土地进行深耕翻土,将地面整平后开槽,按1.5m槽距,挖制口宽45cm、底宽和高均为30cm的栽培槽,栽培槽为南北走向,横断面为等腰梯形,与土壤不隔离,槽间铺盖地膜,槽内按腐熟牛粪、发酵稻壳、腐熟鸡粪和河沙按照5:3:1:1的比例填入栽培槽中;

(3)番茄育苗 8月下旬于育苗床上进行番茄育苗;

(4)平菇 9月下旬将菌种接种到发酵好的生料袋中,将接种好的生料袋堆放在阴面棚中,堆高7-12层,排距60cm,在阴面棚排好的生料袋之间的地面上铺设5cm宽的碎石子;

(5)番茄移栽定植 10月上旬,将培育好的番茄苗移栽定植与栽培槽中,12月中旬开始收获。

本发明克服了冬暖大棚番茄和平菇单一种植气温过低、气体交换不畅、棚阴面土地及菌料浪费的问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建棚成本,实现了番茄和平菇生育期所需CO2和O22互换,平衡两棚的温度,此外,番茄种植得到了优质廉价的废菌料作有机肥,减少了土传病害的发生,降低了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量,实现设施番茄和平菇循环生产,无公害栽培。由于生长环境适宜、番茄和平菇生育期延长,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增加。

白天种植番茄的菜棚可接受长时间日晒,得到的大量热能一方面满足番茄生长所需,另一部分通过换气窗传到菌棚被平菇菌料吸收储存,到了夜晚平菇菌开始生长,又会释放出热量,供给菜棚中番茄,使其不会受冻伤,平衡两棚的温度;而平菇白天因为有连体墙遮光,日光不会伤及菇体。

平菇在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须吐出大量CO2,同时吸收大量O2,而这一现象与番茄的光合作用正好相反;两者实现气体互补互利。

生产平菇的废料可以作为种植番茄的有机质。废料富含有机营养物质,病虫害少,可以有效促进番茄生长,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利于无公害化生产,减少投入成本,实现增产创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文中未记载的方法和栽培注意事项均采用建棚、番茄种植、平菇种植中的现有技术完成即可。

一种菜菌棚番茄、平菇栽培技术,包含有如下步骤:

(1)建棚 棚分为阳面棚和阴面棚,阳面棚是东西走向的冬暖式温室大棚,阴面棚是依阳面棚的后墙而建,东西走向与阳面棚一样长,南北跨度为阳面棚的一半,阳面棚跨度为20m,阴面棚跨度为10m,阳面棚和阴面棚之间设置有连体墙,连体墙即为原来阳面棚的后墙,厚度为现在常用大棚的一半,约50cm即可,连体墙上设置有换气窗,换气窗设置在离地2-3m处,每隔5m设置一个,相邻的两个换气窗之间最好为一高一低交替设置;

(2)整地 对阳面棚中的土地进行深耕翻土,将地面整平后开槽,按1.5m槽距,挖制口宽45cm、底宽和高均为30cm的栽培槽,栽培槽为南北走向,横断面为等腰梯形,与土壤不隔离,槽间铺盖地膜,槽内按腐熟牛粪、发酵稻壳、腐熟鸡粪和河沙按照5:3:1:1的比例填入栽培槽中,生产次年可将平菇生料袋中的培养基替换发酵稻壳进行番茄的栽培;

(3)番茄育苗 8月下旬于育苗床上进行番茄育苗;

(4)平菇 9月下旬将菌种接种到发酵好的生料袋中,将接种好的生料袋堆放在阴面棚中,堆高7-12层,排距60cm,在阴面棚排好的生料袋之间的地面上铺设5cm宽的碎石子,在平菇的生长期间,可采取在碎石子上喷水的方法,保证湿度,平菇的管理和收获按正常进行即可;

(5)番茄移栽定植 10月上旬,将培育好的番茄苗移栽定植与栽培槽中,12月中旬开始收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