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虫上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345阅读:1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虫上饵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虫上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丰富,钓鱼成了很多人休闲娱乐的选择,许多垂钓者在钓鱼时会将红虫饵料放于袋子中携带,这样虽然携带方便但容易造成红虫饵料的死亡,会造成浪费,且一般鱼钩上饵料时是用手拿着红虫钩上钩子的,不太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虫上饵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虫上饵系统,包括上饵器与夹钩钳,所述上饵器包括筒体、底座、顶柱、上盖,所述上盖、筒体、底座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所述上盖与筒体螺旋连接,且上盖底部设于筒体顶部的内侧,所述底座套装于筒体内,所述底座底部设有柱形凹槽,所述底座上固定有顶柱,所述顶柱内部为空心圆柱体,所述顶柱上端设有带软体的置物板,所述筒体设置有带限位柱的隔板,所述顶柱贯穿筒体,且置物板设于限位柱上方,所述上盖顶部设有上饵口,所述上盖内设有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卡接于顶柱内的空心圆柱体上端,所述弹簧腔内设有弹簧,所述夹钩钳包括夹片Ⅰ、夹片Ⅱ、限位框、按柱、圆环卡簧,所述夹钩钳两端的夹片Ⅰ、夹片Ⅱ成倒Y形,Y形开口相对并通过两个夹板连接,所述限位框套于夹片Ⅱ上的凹槽内并焊接于夹片Ⅰ上的凹槽内,所述按柱贯穿夹片Ⅰ上的圆孔Ⅱ,并垂直焊接于夹片Ⅱ上,所述圆环卡簧贯穿夹片Ⅰ、夹片Ⅱ上的圆孔Ⅰ,且两端设于夹片Ⅰ、夹片Ⅱ上的凹孔内,所述夹片Ⅱ的夹口端内侧设有卡槽。

所述上盖与筒体螺旋连接后,上盖与顶柱上的置物板之间形成腔体。

所述弹簧的长度为上盖与筒体螺旋连接组装完成后,弹簧腔的顶端到顶柱内空心圆柱体的底部的长度。

所述上饵口不少于5个,所述限位柱不少于3个。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红虫饵料放入上饵器中上盖与置物板形成的腔体内,上盖顶端设有上饵口,既能保证饵料不会缺氧而死,又能在需要使用时,按压底座,将饵料推向上饵口,利用夹钩钳夹住鱼钩上饵料,夹钩钳的夹口端设置的卡槽能固定住鱼钩,防止鱼钩打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叙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饵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钩钳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钩钳夹片Ⅰ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钩钳夹片Ⅱ的结构图。

其中:1、筒体;2、顶柱;3、底座;4、弹簧;5、上盖;6、上饵口;7、弹簧腔;8、限位柱;9、置物板;10、软体;11、隔板;12、上饵器;13、夹钩钳;14、按柱;15、圆环卡簧;16、夹片Ⅰ;17、夹片Ⅱ;18、限位框;19、卡槽;20、凹槽;21、圆孔Ⅰ;22、凹孔;23、圆孔Ⅱ;24、夹板;25、柱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红虫上饵系统,包括上饵器12与夹钩钳13,上饵器12包括筒体1、底座3、顶柱2、上盖5,上盖5、筒体1、底座3从上往下依次连接,上盖5与筒体1螺旋连接,且上盖5底部设于筒体1顶部的内侧,底座3套装于筒体1内,底座3底部设有柱形凹槽25,柱形凹槽25内可以嵌入吸铁石,方便将上饵器固定在钓箱上,底座3上固定有顶柱2,顶柱2内部为空心圆柱体,顶柱2上端设有带软体10的置物板9,筒体1设置有带限位柱8的隔板11,顶柱2贯穿筒体1,且置物板9设于限位柱8上方,上盖5顶部设有上饵口6,上盖5内设有弹簧腔7,弹簧腔7卡接于顶柱2内的空心圆柱体上端,弹簧腔7内设有弹簧4,夹钩钳13包括夹片Ⅰ16、夹片Ⅱ17、限位框18、按柱14、圆环卡簧15,夹钩钳13两端的夹片Ⅰ16、夹片Ⅱ17成倒Y形,Y形开口相对并通过两个夹板24连接,限位框18套于夹片Ⅱ17上的凹槽20内并焊接于夹片Ⅰ16上的凹槽20内,按柱14贯穿夹片Ⅰ16上的圆孔Ⅱ23,并垂直焊接于夹片Ⅱ17上,圆环卡簧15贯穿夹片Ⅰ16、夹片Ⅱ17上的圆孔Ⅰ21,且两端设于夹片Ⅰ16、夹片Ⅱ17上的凹孔22内,夹片Ⅱ17的夹口端内侧设有卡槽19,上盖5与筒体1螺旋连接后,上盖5与顶柱2上的置物板9之间形成腔体,弹簧4的长度为上盖5与筒体1螺旋连接组装完成后,弹簧腔7的顶端到顶柱内空心圆柱体的底部的长度,上饵口6不少于5个,限位柱8不少于3个。

本实用新型红虫饵料放入上饵器中上盖与置物板形成的腔体内,上盖顶端设有上饵口,既能保证饵料不会缺氧而死,又能在需要使用时,按压底座,将饵料推向上饵口,利用夹钩钳夹住鱼钩上饵料,夹钩钳的夹口端设置的卡槽能固定住鱼钩,防止鱼钩打滑,上饵器中与夹钩钳的使用,既方便携带饵料,能使饵料红虫保持新鲜,又能避免用手上饵料,干净卫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