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笼架工作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0820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笼架工作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禽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笼架工作车。



背景技术:

在用多层笼架养殖时,通过笼架工作车中一侧的导向杆上的导向轮与笼架一侧上的轨道配合移动,对笼架中的家禽进行观察、清理笼架或对笼架进行消毒、实现出鸡操作等。现有笼架工作车一般是一体焊接成型,在运输或储藏时,体积大,导致占用空间较大;导向杆通过螺栓固定在笼架工作车中一侧,导致在工作车与笼架配合使用时,需要事先根据笼架一侧上的轨道来设定笼架工作车上的导向杆的高度,使用不方便且不灵活;导向杆上的导向轮易从轨道中脱出,造成导向轮与轨道配合不稳定,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笼架工作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笼架工作车的导向轮易从轨道中脱轨、运输不方便、使用不灵活且不稳定的问题,实现笼架工作车工作稳定且易于运输的目的,提高工作车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笼架工作车,用于与笼架上一侧的轨道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侧侧架、与两侧侧架可拆卸连接的中间踏板和与两侧侧架可拆卸连接的多个横梁;两侧侧架中一侧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定位件,导向杆穿过导向定位件设置在导向定位件中,导向杆上设置有导向轮和限位件,导向轮和限位件位于导向定位件两侧,其中导向轮在笼架上一侧的轨道上滚动;所述笼架工作车还包括弹簧,弹簧一端设置在导向杆上,另一端设置在与导向杆对应的一侧架上。

为了调节导向定位件在侧架上的位置,便于进一步与不同高度的笼架上的轨道配合,所述导向定位件为两侧各具有向外的翻边的U型定位件,所述翻边上均设置圆形孔,在圆形孔中安装有调节螺钉,将所述调节螺钉拧入到所述两侧侧架中一侧架上的螺纹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为拉簧,在导向杆下侧焊接第一角钢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在与导向杆对应的一侧架的内侧焊接有第二角钢的第一侧面,第二角钢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拉簧的一端钩住第一连接孔,另一端钩住第二连接孔。

为了方便放置在笼架内捡拾到的死鸡,避免工作车上放置袋子或塑料桶以盛放死鸡而影响工作车操作空间,在所述笼架工作车下部设置有储物台。

为了方便工作人员上下该工作车,并保护站立在工作车上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中间踏板两侧沿中间踏板的方向设置有防护扶手。

出于工作人员安全考虑,所述中间踏板为花纹钢板,增大中间踏板与工作人员脚底之间的摩擦力。

为了方便该工作车灵活移动且在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时稳定停放,增强工作车的安全性能,所述笼架工作车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所述四个万向轮均带有刹车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笼架工作车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两侧侧架与中间踏板可拆卸连接,且两侧侧架与两侧侧架之间的横梁可拆卸连接,在运输或储藏时,可将该笼架工作车拆卸成多个部分,减小工作车体积,便于运输或储藏,有效利用空间,在使用时,各个部分采用螺栓拼接,方便简单;导向杆通过导向定位件设置在两侧侧架中一侧架上,导向杆定位在导向定位件中以方便导向杆在导向定位件中上下移动,方便灵活调整导向杆与笼架一侧上的轨道配合,且弹簧一端设置在导向杆上,另一端设置在与导向杆对应的一侧架上,当导向轮在轨道上滚动时,弹簧拉住导向杆,使得导向轮表面紧贴轨道,防止导向轮脱离轨道,实现工作车沿轨道稳定前行,提高工作车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笼架工作车的一种实施例与笼架一侧上的轨道相配合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笼架工作车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示出笼架工作车20与笼架30配合的侧视示意图,其中图2示出笼架30上一侧轨道21与笼架工作车20上一侧架上的导向轮5配合的示意图。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笼架工作车20包括两侧侧架1和2、与两侧侧架1、2可拆卸连接的中间踏板17和与两侧侧架1、2可拆卸连接的多个横梁4。如图5所示,两侧侧架1、2中一侧架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定位件3,导向杆4穿过导向定位件3设置在导向定位件3中,导向杆4上设置有导向轮5和限位件14,导向轮5和限位件14位于导向定位件3两侧,其中导向轮5在笼架30上一侧的轨道21上滚动;笼架工作车20还包括弹簧6,弹簧6一端设置在导向杆4上,另一端设置在与导向杆4对应的一侧架1上。

具体而言,两侧侧架1、2中每个侧架1或2通过多个工作车侧片焊接形成,多个中间踏板通过螺栓13与两侧侧架1、2可拆卸连接(如图4所示);为了使得笼架工作车20的整个结构稳定,多个横梁4包括水平设置在两侧侧架1、2之间的水平横梁和倾斜设置在两侧侧架1、2之间的倾斜横梁,该些横梁4通过螺栓安装在两侧侧架1、2之间,整个笼架工作车20结构可以拆卸成多个部分,在运输或储藏时,体积较小,占用空间小;在使用时,现场进行组装,由于采用螺栓组装,拼接简单。为了使得笼架工作车20在笼架30一侧上的轨道21中移动,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侧架1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导向定位件3,导向杆4穿过导向定位件3放置在导向定位件3中,本实施例导向定位件3为两侧面底端分别具有向外的翻边3-1的U型定位件,每个翻边3-1上均设置圆形孔,并且优选地,在圆形孔中安装有调节螺钉16,将调节螺钉16拧入到侧架1上的螺纹孔1-1中。导向定位件3和侧架1之间形成用于导向杆4穿过的空间,调节螺钉16拧入侧架1上不同位置的螺纹孔1-1,方便调整导向定位件3在侧架1上的位置,进而调整导向杆4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以便与不同高度的笼架30上的轨道21配合。导向杆4的厚度稍微小于导向定位件3的高度,使得导向杆4恰好卡在导向定位件3中。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4的两端设置有导向轮5,导向轮5均位于导向定位件3的外侧,为了限制导向轮5在笼架30一侧上的轨道21上滚动时不损伤导向轮5,导向杆4上还设置有限位件14,本实施例限位件14为限位螺栓,其中限位件14位于导向定位件3的内侧。在本实施例中,在导向杆4和与导向杆4对应的侧架1之间设置有弹簧6,在导向轮5在轨道21上滚动时,向下拉住导向杆4,使得导向轮5表面贴合轨道21,保证导向轮5不脱出轨道21,实现笼架工作车20与笼架30一侧上轨道21的稳定运行,提高工作车20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优选地,本实施例弹簧6为拉簧,在导向杆4下侧面焊接有第一角钢(未示出)的第一侧面,第一角钢的第二侧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未示出),在与导向杆4对应的侧架1的内侧面焊接有第二角钢15的第一侧面,第二角钢15的第二侧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5-1,拉簧的一端钩住第一连接孔,另一端钩住第二连接孔15-1。

为了方便放置在笼架30内捡拾到的死鸡,避免笼架工作车20上放置袋子或塑料桶以盛放死鸡而影响工作车20操作空间,如图3所示,在笼架工作车20下部设置有储物台9。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工作人员上下该工作车20,并保护站立在工作车20上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中间踏板17两侧沿中间踏板的方向设置有防护扶手10。

出于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考虑,中间踏板17为花纹钢板,增大中间踏板17与工作人员脚底之间的摩擦力,增强工作人员站立在中间踏板17上的稳定性,其中各个中间踏板17之间的高度均是按照人体在笼架30上最适宜操作高度而设计,操作省力。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该工作车20灵活移动且在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时稳定停放,笼架工作车20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11,该四个万向轮11均带有刹车功能,增强工作车20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笼架工作车20,两侧侧架1和2与中间踏板17可拆卸连接,且两侧侧架1、2与两侧侧架1、2之间的横梁4可拆卸连接,在运输或储藏时,可将该笼架工作车20拆卸成多个部分,减小工作车20体积,便于运输或储藏,有效利用空间,在使用时,各个部分采用螺栓拼接,方便简单;导向杆4通过导向定位件3设置在两侧侧架1、2中一侧架1上,导向杆4定位在导向定位件3中以方便导向杆4在导向定位件3中上下移动,方便灵活调整导向杆4与笼架30一侧上的轨道21配合,且弹簧6一端设置在导向杆4上,另一端设置在与导向杆4对应的一侧架1上,当导向轮5在轨道21上滚动时,弹簧6拉住导向杆4,使得导向轮5表面紧贴轨道21,防止导向轮5脱离轨道21,实现工作车20沿轨道21稳定前行,提高工作车20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工作车20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