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施肥深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120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深施肥深耕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耕机。



背景技术:

化肥深施是一种田间施用化肥的方法。氮、磷、钾肥均宜深施。氮肥深施可以防止氨的挥发,水田里能防止反硝化作用导致氨气的逸失,并减少雨水淋溶和地表径流的影响。磷肥、钾肥深施有助于作物根系吸收。化肥深施技术能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深施可减少化肥的损失和浪费,深施比表施其利用率相对提高115%和35%。应用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后,氮素化肥平均利用率可由30%提高到40%以上。磷钾等肥深施还可以减少风蚀的损失,促进作物吸收和延长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深施肥技术还能增加作物产量,化肥深施可促使根系发育,增强作物吸收养分、水分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但现有机械设备,不能有效的实现大量化肥的深施加,影响了大面积使用时的施肥效率和深施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施肥效率高,深施肥效果好的深施肥深耕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深施肥深耕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深耕弯刀,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施肥装置,所述施肥装置包括施肥管,所述施肥管位于所述深耕弯刀之后,所述施肥管的下端临近于所述深耕弯刀的下端,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于所述施肥管相连的肥料箱。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施肥铲,所述施肥铲位于所述深耕弯刀之后,所述施肥管安装在所述施肥铲的背面,所述施肥铲的下端临近于所述深耕弯刀的下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施肥铲对正于所述深耕弯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施肥装置包括多个施肥管,所述施肥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肥料箱内的绞龙轴,所述绞龙轴上安装有与所述施肥管一一对应的绞龙叶片,所述绞龙叶片的一端临近于相对应的所述施肥管在所述肥料箱内的开口,所述绞龙轴连接有可调速电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施肥管包括软管和连接在所述软管下端的硬质管,所述硬质管安装在所述施肥铲的背面,所述软管插入所述硬质管内,所述软管和所述肥料箱相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深施肥深耕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深耕弯刀,所述机架上还设有施肥装置,所述施肥装置包括施肥管,所述施肥管位于所述深耕弯刀之后,所述施肥管的下端临近于所述深耕弯刀的下端,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于所述施肥管相连的肥料箱;施肥管位于所述深耕弯刀之后,所述施肥管的下端临近于所述深耕弯刀的下端,在深耕弯刀进行深耕后,施肥管在所述深耕弯刀的下端附近进行施肥,实现了肥料的深施,深施肥效果好,而且施肥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深施肥深耕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深耕弯刀2,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施肥装置,所述施肥装置包括施肥管3,所述施肥管3位于所述深耕弯刀2之后,所述施肥管3的下端临近于所述深耕弯刀2的下端,所述机架1上还安装有于所述施肥管3相连的肥料箱4。施肥管位于所述深耕弯刀之后,所述施肥管的下端临近于所述深耕弯刀的下端,在深耕弯刀进行深耕后,施肥管在所述深耕弯刀的下端附近进行施肥,实现了肥料的深施,深施肥效果好,而且施肥效率高。

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施肥铲5,所述施肥铲5位于所述深耕弯刀2之后,所述施肥管3安装在所述施肥铲5的背面,所述施肥铲的下端临近于所述深耕弯刀的下端。施肥管安装在所述施肥铲背面,在深耕弯刀进行深耕后,施肥铲将在施肥管之前的土壤拨开,能有效保证深施肥效果。

在前后方向上所述施肥铲5对正于所述深耕弯刀2,深耕弯刀位于所述施肥铲的正后方,在深耕弯刀的深耕范围内对肥料进行深施。

所述施肥装置包括多个施肥管3,所述施肥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肥料箱4内的绞龙轴,所述绞龙轴上安装有与所述施肥管3一一对应的绞龙叶片,所述绞龙叶片的一端临近于相对应的所述施肥管3在所述肥料箱内的开口,所述绞龙轴连接有可调速电机7,所述可调速电机7的输出轴10传动连接所述绞龙轴,所述绞龙轴和所述绞龙叶片图中未示出,绞龙轴带动绞龙叶片转动,将肥料向施肥管在肥料箱内的开口推送,通过所述可调速电机可以调节绞龙叶片的转动速度,从而调节肥料的施加速度。

所述施肥管3包括软管8和连接在所述软管8下端的硬质管9,所述硬质管9安装在所述施肥铲5的背面,所述软管8插入所述硬质管9内,所述软管8和所述肥料箱4相连。硬质管避免了土壤对施肥管的挤压所造成的肥料下行不畅,避免了肥料在施肥管内堵塞。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