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茶树修剪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599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树修剪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茶树修剪刀。



背景技术: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据2010年《茶叶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达186万hm2,产茶量135万吨,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30.3万吨,创汇7.05亿美元,总量和金额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茶叶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传统的茶树修剪刀刀片较小,只能对小枝丫进行修剪,无法对较大茶树进行修剪,且功能单一,只能使用刀片进行修剪,劳动强度大而且修剪效率非常低。所以茶农迫切需要一种茶树修剪刀来对茶树进行梳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茶树修剪刀,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携带方便,使用灵巧,功能多样,安全性高,成本低,劳动强度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茶树修剪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和刀体,所述手柄的顶部设有挂钩,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挂钩的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刀体,所述刀体包括第一剪刀体以及第二剪刀体,所述第一剪刀体和第二剪刀体通过调节松紧装置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剪刀体上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间设有一弹簧;

所述第一剪刀体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通过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一剪刀体连接,所述保护套上设有第三穿孔,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有定滑轮,所述第三穿孔内设有拉绳,所述拉绳连接所述定滑轮并沿着所述定滑轮方向延伸至所述手柄顶端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剪刀体外侧设有锯齿,所述第二剪刀体的顶端设有折叠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有伸缩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靠近所述挂钩处套设有防滑按摩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滑轮设于所述第一剪刀体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松紧装置为销轴调节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松紧装置为螺丝调节装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锯齿为至少10个。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刀体为不锈钢材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按摩套的长度为所述手柄长度的三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茶树修剪刀,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茶树修剪刀,第一刀体可对茶树进行修剪,第二刀体外侧设有锯齿,可对茶树枝丫进行切锯,功能多样,使用灵活。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茶树修剪刀,第一刀体通过拉绳穿过第三穿孔连接定滑轮,弹簧连接连接杆与第一刀体进行修剪,成本较低,使用方便。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茶树修剪刀,手柄处设有防滑按摩套,使用过程中,可有效防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便携式茶树修剪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

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便携式茶树修剪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茶树修剪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1和刀体,所述手柄1的顶部设有挂钩12,所述手柄1相对于所述挂钩12的一侧设有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连接刀体,所述刀体包括第一剪刀体3以及第二剪刀体4,所述第一剪刀体3和第二剪刀体4通过调节松紧装置22与所述连接杆2连接,所述连接杆2上设有第一穿孔21,所述第一剪刀体3上设有第二穿孔34,所述第一穿孔21与所述第二穿孔34间设有一弹簧31;

所述第一剪刀体3设有保护套33,所述保护套33通过固定装置32与所述第一剪刀体3连接,所述保护套33上设有第三穿孔30,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有定滑轮20,所述第三穿孔30内设有拉绳,所述拉绳连接所述定滑轮20并沿着所述定滑轮20方向延伸至所述手柄1顶端处。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剪刀体4外侧设有锯齿40,所述第二剪刀体4 的顶端设有折叠钩41。

如图1所示,所述手柄1连接所述连接杆2的一侧设有伸缩节10。

如图1所示,所述手柄1靠近所述挂钩12处套设有防滑按摩套11。

如图1所示,所述定滑轮20设于所述第一剪刀体3的一侧。

如图1所示,所述调节松紧装置22为销轴调节装置。

如图1所示,所述调节松紧装置22为螺丝调节装置。

如图1所示,所述锯齿40为至少10个。

如图1所示,所述刀体为不锈钢材质。

如图1所示,所述防滑按摩套11的长度为所述手柄1长度的三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使用时,拉近拉绳30,在弹簧31的作用下,第一刀体3和第二刀体4对茶树进行修剪,当需要对枝丫进行切锯时,可直接使用第二刀体4的外侧进行切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茶树修剪刀,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携带方便,使用灵巧,功能多样,安全性高,成本低,劳动强度低。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