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间散放僵蚜苗防治烟草上蚜虫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0918阅读:8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田间散放僵蚜苗防治烟草上蚜虫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特别是一种田间散放僵蚜苗防治烟草上蚜虫的装置。



背景技术:

烟蚜茧蜂是烟草及其它农作物上多种蚜虫的重要寄生天敌,它们通过在危害农作物的蚜虫体内产卵寄生,使蚜虫逐渐僵化死亡,而寄生的茧蜂卵则通过吸收蚜虫身体内的营养而发育生长,最终羽化为成蜂,成蜂又再寻找更多的蚜虫并在其体内产卵,如此循环杀死更多的蚜虫。

通过人工大量繁殖、释放烟蚜茧蜂于田间防治蚜虫,是一种生态、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现已广泛推广应用。如何有效收集、释放僵蚜苗是实施这一措施的关键课题。在现阶段的规模化繁蜂工作中,如何做到高效、快速、准确释放僵蚜苗到田间防治蚜虫,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就僵蚜苗的释放来说,现有的田间散放僵蚜苗方法,多半是将僵蚜苗直接露天放置在草丛、烟沟、烟株或作物植株间,让其自生自灭。这种方法因烟草或作物种植地块散乱、面积不一等因素往往效果欠佳,达不到有效防治害虫的目的。究其原因,一是受天气影响较大。下雨时不能及时进行散放,而天气晴朗时散放会使僵蚜苗快速丢失水分,导致僵蚜不能顺利羽化或寄生蚜不能形成僵蚜,降低羽化率或形成僵蚜,影响防治效果;二是耗费人工多,散放效率低,成本较高。如何提高散放僵蚜苗的效率、降低用工成本、提高防治效果是一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田间散放僵蚜苗防治烟草或其它作物上蚜虫虫害的装置,该装置能大幅度提高寄生蚜转化为僵蚜、僵蚜羽化为成蜂,成蜂能顺利扩散到烟草或其它作物上防治蚜虫的效率,并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以此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田间散放僵蚜苗防治烟草上蚜虫的装置,其实施步骤是:

(1)于烟田或作物田中搭建散放装置,该装置为遮阳避雨的蓬形结构,蓬顶覆盖避雨膜和遮阳网,蓬壁至少两面敞开通风;

(2)将僵蚜苗连同其培养基质一起置于散放装置下或者栽种于散放装置下的土壤中,保持僵蚜苗的存活,让僵蚜中的蚜茧蜂顺利羽化为成蜂飞散到烟田或作物田,让僵蚜苗上的大部分寄生蚜顺利转化为僵蚜。

步骤(1)的散放装置与附近烟株或作物的距离不小于2m,以杜绝僵蚜苗上的蚜虫扩散到烟草或其他作物上。

步骤(1)的散放装置按每20-30亩的烟田或作物田一个的标准设置。

步骤(1)的散放装置优先选择在烟田或作物田的上风口,以便羽化后的成蜂顺利飞到烟株或作物植株上寻找蚜虫产卵寄生。

步骤(2)的僵蚜苗数量为每个散放装置放置6-8袋。

本实用新型所述散放僵蚜苗防治烟草或其他作物上蚜虫的装置,它是一个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者拱形蓬,其特征在于蓬架由横架和纵连杆连接而成,横架的支柱埋入土中固定,各横架间有纵连杆连接固定,蓬架顶覆盖避雨膜和遮阳网,蓬架侧面有通风口。

横架的形状为三角形、八字形、下框形或者拱形,同一形状蓬架的横架形状相同且互相平行同轴线。

所述蓬架通风口是与轴线垂直的两个敞开的侧壁。

避雨膜和遮阳网的边沿延至地面由土壤压盖固定。

同一蓬架的纵连杆为1-3根,均固定在横架的内侧,纵连杆与横架间用螺钉或者绑绳固定。

所述横架用塑料管、竹条、藤条或者木条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烟田中搭建遮阳避雨的散放装置,让僵蚜苗上的寄生蚜、僵蚜有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确保僵蚜苗上寄生蚜能顺利形成僵蚜,僵蚜能顺利羽化,即便有残存的烟蚜,也不容易扩散到烟草或其他作物上,从而有效避免了散放僵蚜苗的传蚜传毒问题,提高了放蜂效率、降低放蜂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人工单人独立的露天散放僵蚜苗方法相比,寄生蚜转化为僵蚜的效率高15-25%,成本降低30%以上,工作效率提高一倍,而且材料可回收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僵蚜苗散放装置拱形蓬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僵蚜苗散放装置拱形蓬的俯视图(局部剖视)。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僵蚜苗散放装置三角形蓬的主视图(横剖面图)。

图1-3中,各零部件的标号如下:

1-压膜土;2-遮阳网;3-避雨膜;4-横架;5-纵连杆;6-僵蚜苗;7-基质;8-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如图1-3所示,选择在上风口,按每30~50亩的作物田,即每隔长200~300米、宽100~150米的距离,距离作物2米以上,搭建一个散放装置,即小蓬支架。如上所述小蓬可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或者拱形蓬,规格根据僵蚜苗的大小而定,一般为:长×宽×高=80cm×80cm×45cm或长×高=80cm×50cm或拱长×拱高=80cm×50cm。各种形状蓬架的横架4根据所定尺寸用塑料管、生条、藤条或者木条等材料制作。横架成排埋在土中固定,保持互相平等且同轴线。纵连杆5为直条形杆,也可用同样的材料制作固定在横架上。一个蓬架一般用1-3条纵连杆即可。

蓬架搭建好后,用避雨膜3和遮阳网2覆盖起来。由于蓬架较小,大风不易吹坏,可以将避雨膜和遮阳网铺到地面8并用压膜土1压实固定,这样即省去了压膜条等材料,又节约了时间,减少了工时。小蓬的侧面不用膜遮挡,而是要敞开保持通风良好,以免蓬内温度升高致寄生蚜和蚜茧蜂死亡。

小蓬搭建好后,将僵蚜苗6逐一堆放或栽种在避雨遮阴的小棚里,每个小棚放置6~8袋僵蚜苗,放置30天后再收取避雨遮阴小棚架及残留僵蚜苗。

如此遮阳避雨蓬式的散放装置的特点在于:

1、蓬架上覆盖避雨膜,一般为塑料薄膜或地膜,可防止僵蚜苗上的寄生蚜、僵蚜或羽化的成蜂,不会因为雨水冲刷而受到伤害,下雨天散放僵蚜苗也不受影响,解决了雨天不能散放的难题;

2、避雨膜之上再覆盖遮阳网,可避免僵蚜苗及其上的僵蚜、寄生蚜、羽化的蚜茧蜂等不受阳光曝晒,僵蚜苗可保持鲜活状态不萎蔫,有利于寄生蚜形成僵蚜、僵蚜顺利羽化为成蜂;

3、蓬架距离作物2米以上,可防止僵蚜苗上极少数活蚜传播到烟草或其他作物上,造成烟草或作物受到蚜虫危害,有效避免了散放僵蚜苗的传蚜传毒问题;

4、可利用塑料管、竹条、树枝、藤条或者木条、芦苇等为蓬架材料,可利用烟草或其他作物覆膜移栽后剩余的地膜或废旧的防虫网为避雨膜和遮阳网,尽可能降低制作散放装置的成本,每30~50亩的作物田放置一个遮阳避雨蓬,可减少放蜂人工,大大降低成本。

通过以上的方法,让僵蚜苗上的寄生蚜、僵蚜有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实现了僵蚜苗上寄生蚜能顺利形成僵蚜,僵蚜能顺利羽化,即便有残存的蚜虫,也不容易扩散到烟草或作物上,避免散放僵蚜苗的传蚜传毒问题,提高了放蜂效率、降低放蜂成本的目的。

田间遮阳避雨蓬这种散放装置结构简单,制作蓬架、避雨膜和遮阳网的材料很容易找到到,安装、折卸方便。经实际测算,2人1组制作小棚并散放僵蚜苗,其效率比按原来单人自行散放提高了1倍以上;散放僵蚜苗后7天调查,单人散放的僵蚜苗完全萎蔫且没有了僵蚜及成蜂,而利用田间小棚散放的僵蚜苗还能保持一定的鲜活,且僵蚜苗上还有部分僵蚜及成蜂。

经过申请人单位的实际应用,本实用新型较之现行单人露天散放于草丛、烟沟、烟株或作物植株间的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中寄生蚜转化为僵蚜的转化率高达86.56%,高于后者15.06个百分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