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的芍药育苗花盆。
背景技术:
芍药是我国的传统名花,花大色艳、花型端庄、花香袭人,不仅受到人们的珍惜和推崇,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喜爱,与牡丹并称为“花王”与“花相”。在芍药新品种选育过程中,通常采用穴盘播种育苗,而当种子出苗1至2年后,需要将小苗移栽至花盆中进行进一步培育,不仅方便管理、便于移动,而且有利于芍药根系体积的增大、培育壮苗,提高成苗率。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育苗花盆存在以下不足:1)多数花盆的深度不够,难以满足芍药根系生长的要求。芍药为深根性植物,深度较浅的育苗花盆对于其根系的生长发育会起到抑制作用,不利于其根系的扩展,同时也影响了其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以及合成激素、生成有益菌等生理功能。2)市场上育苗盆的檐口部分普遍较浅,且较粗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花盆滑落,花盆檐边缘划伤手等现象,而盆滑落摔倒地上之后,轻则导致土壤散落,根系生长环境受到破坏,重则导致须根和芽的断裂,严重影响芍药后期地上部分的生长。3)市场上大多数育苗盆的盆底设计了8个孔洞进行排水,而芍药为肉质根,不耐水湿,一般情况下积水6至10小时就会引起烂根,因此,8个孔洞对于芍药而言排水性能不良。4)芍药在育苗过程中,其根系容易扎入至田间土壤中,导致起苗移栽时,花盆不易脱离土壤,而使用蛮力又会导致断根。此外,多数育种花盆基本都不可拆卸,为一个整体结构,而芍药新苗的根系较长,整个苗又都处于育苗花盆内,需要把整个苗连同基质一起取出才能够保证根系不遭到破坏,常采用的方法是敲碎花盆,而这种方法常常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并且借助工具,力度掌握不好会导致根系遭到破坏,并且花盆得不到重复利用,碎裂的残片还容易划伤手指,既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又不能保证全部根系不受到破坏。
因此,设计一种易于生长、排水、搬运、起苗、又不伤根的芍药育苗花盆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拆卸的芍药育苗花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可拆卸的芍药育苗花盆,特点是:包含外壳以及置于其内的内嵌件,所述内嵌件包含底座、短竖连接条、长竖连接条、横连接条以及把手,底座为具有凹陷部的圆形底座,未凹陷部分靠近圆形边缘设有凸起部,凸起部设有孔洞,短竖连接条和长竖连接条的底部两侧连接有圆弧形板,圆弧形板设有孔洞,圆弧形板上孔洞与凸起部上孔洞相对齐并通过卡扣相连,使短竖连接条和长竖连接条与底座组合连接,所述短竖连接条的顶部与长竖连接条的顶部相互间连接有横连接条,从而形成镂空的框架结构;相对的两长竖连接条的顶端间连接有把手。
进一步地,上述的可拆卸的芍药育苗花盆,其中,所述短竖连接条和长竖连接条各有两条,两短竖连接条相对,两长竖连接条相对。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可拆卸的芍药育苗花盆,其中,所述短竖连接条的顶部具有一圆形孔洞和一方形孔洞,长竖连接条的顶部具有一圆形孔洞和一方形孔洞;横连接条的一端具有一圆形孔洞,另一端内侧具有一方形凸起;短竖连接条的顶部与长竖连接条的顶部相互间均连接一横连接条,当横连接条一端的圆形孔洞与对应的长竖连接条上的圆形孔洞相对齐并通过卡扣相连时,其另一端的方形凸起卡入对应的短竖连接条的方形孔洞;当横连接条一端的圆形孔洞与对应的短竖连接条上的圆形孔洞相对齐并通过卡扣相连时,其另一端的方形凸起卡入对应的长竖连接条的方形孔洞。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可拆卸的芍药育苗花盆,其中,所述把手的两端设有孔洞,相对应的,长竖连接条的顶端设有孔洞,把手上孔洞与长竖连接条顶端孔洞相对齐并通过卡扣相连,把手可自由转动。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可拆卸的芍药育苗花盆,其中,所述外壳的底部为具有凹陷部的圆形底座,靠近底部的中间部位置入一圆形镂空档板。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可拆卸的芍药育苗花盆,其中,所述外壳的上端设有弧形檐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①内嵌件可从外壳中取出,并且设计了把手方便在起苗移栽时,可将整个苗连同基质从花盆外壳中取出,同时大部分组件都可自由拆卸,能够将基质与苗从内嵌结构中取出,使得芍药新苗、基质与花盆快速分离、不伤根,实现高效快速起苗移栽、不伤根系的操作;
②内口径与深度比例合理,便于芍药新苗根系的生长发育与扩展;盆檐的宽度与深度扩大,便于起盆与运输过程中能够拿稳花盆,避免了花盆摔落而导致的芍药地上部与地下部的损伤;同时将檐口处进行弧形设计,能够防止边缘划伤手指;
③内嵌件的底座与外壳的底座上均设计有排水孔,增大了排水效率,并且均采用了独特的凹陷设计,有利于防涝,对芍药的肉质根起到了更加好的保护作用;在外壳靠近底部处设置了一挡板,在挡板与底部形成的空间中可放置松散的蛭石,方便在起苗移栽时,根系容易取出,从而减少对根系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花盆的结构示意图;
图2:内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芍药新苗在花盆育苗过程中,根系伸展不充分、排水不及时,起苗时运输不便,新苗根系与田间土壤难以分离,移栽时新苗与育苗盆难以分离、根系易断等问题,设计一种可拆卸的新型芍药育苗花盆。
可拆卸的芍药育苗花盆,如图1所示,花盆1包含外壳3以及置于其内的内嵌件2。
如图2所示,内嵌件2包含底座11、短竖连接条8、长竖连接条9、横连接条6以及把手4,底座11为具有凹陷部17的圆形底座,凹陷部17上开有排水孔12,未凹陷部分靠近圆形边缘设有凸起部,凸起部上设有孔洞;短竖连接条8和长竖连接条9各有两条,两短竖连接条相对,两长竖连接条相对,短竖连接条8和长竖连接条9的底部两侧连接有圆弧形板,圆弧形板设有孔洞,圆弧形板上孔洞与凸起部上孔洞相对齐并通过卡扣10相连,使短竖连接条8和长竖连接条9与底座11组合连接,短竖连接条8和长竖连接条9可以以连接处为轴心,向外转动。
短竖连接条8的顶部具有一圆形孔洞和一方形孔洞,长竖连接条9的顶部具有一圆形孔洞和一方形孔洞;横连接条6的一端内侧具有一方形凸起,另一端具有一圆形孔洞;短竖连接条8的顶部与长竖连接条9的顶部相互间均连接一横连接条6,当横连接条6一端的方形凸起卡入对应的短竖连接条8的方形孔洞时,其另一端的圆形孔洞与对应的长竖连接条9上圆形孔洞相对齐并通过卡扣相连;当横连接条6一端的方形凸起卡入对应的长竖连接条9的方形孔洞时,其另一端的圆形孔洞与对应的短竖连接条8上圆形孔洞相对齐并通过卡扣7相连。从而形成镂空的框架结构。
相对的两长竖连接条的顶端间连接有把手4,把手4的两端设有孔洞,相对应的,长竖连接条9的顶端设有孔洞,把手4上孔洞与长竖连接条9顶端孔洞相对齐并通过卡扣5相连,把手4可自由转动。
如图3所示,外壳3的底部为具有凹陷部的圆形底座18,与内嵌件2的底座11结构相似,靠近底部的中间部位置入一圆形镂空档板,能够正好托住底座11的未凹陷部分,同时能够使得凹陷部17置于镂空处。外壳3的上端设有弧形檐口。
具体设计时,整个花盆的材料均为环保树脂塑料,其中外壳3的外直径为195mm,内直径为165mm,底部直径为95mm,高度为200mm;如图3,盆檐13宽16mm;圆形镂空挡板距离底部30mm处,规格为外围内直径94mm,外直径109mm的圆环,内围直径15mm的圆,中间板宽度为12mm;外壳3的圆形底座18凹陷深度为10mm,规格为外围内直径64mm,外直径95mm的圆环,内围直径15mm的圆,中间板宽度为12mm;排水孔直径为7mm,共分布16个孔。
内嵌件2的外直径为145mm,底部直径为95mm,高度为146mm。把手4规格为直径145mm的半圆,宽度为20mm,孔洞直径为4mm。横连接条6规格为直径为135mm的半圆,宽度为16mm,孔洞直径为4mm,凸起长6mm,宽2mm,深3mm。短竖连接条8和长竖连接条9的规格为下部为高130mm,上宽20mm,下宽12mm的板,在底部两侧连接有高10mm的板,孔洞直径为4mm,上部均为宽20mm的板,其中短竖连接条8上部高16mm,长竖连接条9上部高40mm,孔洞直径均为4mm;底座11凹陷深度为10mm,规格为外围内直径64mm,外直径109mm的圆环,内围直径15mm的圆,中间板宽度为12mm;排水孔直径为7mm,共分布12个孔。将内嵌件2放入外壳3中便形成一种可拆卸的新型芍药育苗花盆。
具体应用时,当需要将基质和苗从花盆中取出时,首先通过把手4将整个内嵌件2连同基质和苗与外壳3相分离。然后将卡于短竖连接条8和长竖连接条9的孔洞上的横连接条6的方形凸起拔出,将整个整体框架分解,然后将两块短竖连接条8向外转动,最后将完整的基质和苗推出内嵌结构。如果在推出过程中遇到阻碍,可将连接把手4的孔洞和长的长竖连接条9孔洞处的卡扣5拆卸下来,将把手4的一端与长竖连接条9相断开,并将两块长竖连接条9向外转动,最终将基质和苗取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结构新颖,解决芍药新品种在盆栽育苗过程中,花盆深度过浅、排水孔过少对芍药根系生长发育起到抑制作用,花盆檐口部分较窄导致在运输中花盆容易滑落造成植株受损,芍药在起苗移栽时,根系与田间土壤难以分离,苗和基质与花盆难以分离、根系易断等问题,在育苗过程中,能够满足芍药新苗根系生长发育的要求并对其根系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在起苗移栽时,既方便新苗根系与田间土壤容易分离,又能实现芍药新苗和基质与花盆的快速脱离、不损伤根系,实现高效快速起苗移栽、不伤根系操作,可广泛应用于芍药育种等科研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同时以上的描述,对于相关技术领域的专门人士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申请专利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