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活塞式过滤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2675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活塞式过滤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桶,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活塞式过滤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庭与公共场合的装饰越来越重视,水族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装饰品。目前水族箱主要用于饲养水生动物,如金鱼,来达到装饰效果。现有的水族箱内,因为鱼饲料没有及时被吃掉或者观赏鱼的排泄物没有及时处理,都会不断溶于箱内的水中,不仅使箱内的水质恶化、浓度越来越高,不仅严重影响水族箱的观赏性,还可能造成箱内水生物发生疾病,甚至导致水质污染而缺氧死亡。因此,水族箱通常需要配备过滤器,以对水族箱中的盛水容器内的水进行过滤净化,以提供水生物适应的生存环境。由于现有的水族箱通常采用外置过滤桶,也就是过滤桶放置在水族箱的外部,特别是可以放置在地面。

水族箱外置过滤桶,也可以称为外置过滤桶引吸水装置,其通常会采用到进、出水管配合主体内的多层过滤装置来达到过滤的效果。现有的水族箱外置过滤桶,通常是在出水管内设置有单向球阀,以便在工作时先通过压力机构从出水管处抽出过滤桶主体的空气:在抽气过程中,单向球阀打开以让空气能顺利排出,而在抽气完成的间隙,由于过滤桶主体内产生负压,会让单向球阀发生单向关闭,使得出水管不再导通,而实现连接水族箱的进水管从水族箱内吸水,让水族箱内的水通过过滤桶主体内并经受过滤,之后再利用水泵将水从出水管内抽出,再让水族箱中的水不断从进水管流入,达到循环过滤水族箱中的水的效果。由此可见,球阀在水族箱外置过滤桶中起到了单向关断的作用。然而,在实际使用时,过滤桶中单向球阀的设置还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球阀芯是浮动设置,排气效果不够好,排气吸水速度太慢,甚至会造成气体排不出的情况,造成排气吸水失效,功能单一。因此,过滤桶中球阀的安装及操作不够方便,结构不够合理,可靠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桶中球阀的安装及操作不够方便,结构不够合理,可靠性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活塞式过滤桶,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活塞式过滤桶,包括桶盖和吸水装置,所述桶盖上具有第一容室和第二容室,所述吸水装置包括活塞缸体、进水管、活塞、活塞杆、活塞手柄、活塞缸盖和进水通道,所述活塞缸体、活塞、活塞缸盖均设置在桶盖的第二容室内,所述活塞缸体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一缺口,所述该缺口与进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桶盖上的通孔延伸到桶盖外,所述活塞滑设在活塞缸体内,所述活塞与活塞缸体的内壁密封抵触,且活塞可沿着活塞缸体的内壁上下滑动,所述活塞杆通过活塞缸体顶端设置的通孔伸入到活塞缸体内,所述活塞杆的顶端设置有活塞手柄,所述活塞杆的底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缸盖与活塞缸体的下端密封连接,所述活塞缸盖上开设有一缺口,所述进水通道呈纵向设置,且进水通道位于活塞缸盖的缺口的正下方,所述进水通道的顶端与活塞缸盖缺口相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底端在容腔内延伸到桶体靠近底部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桶体、排水装置和过滤件,所述桶体内设置用于盛装水的容腔,所述桶盖设置在桶体上,所述桶体上设置用于将容腔内水输出的排水装置,所述吸水装置用于为吸水,所述容腔内设置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在容腔的中部且将容腔分割成具有污水区、清水区和过滤区三个区域,所述污水区和清水区通过过滤区连通,所述吸水装置连通污水区,所述排水装置连通清水区。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桶体和桶盖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水泵和出水管,所述水泵设置在桶盖的第一容室内,所述水泵包括电动马达与水泵叶轮,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水泵叶轮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桶体相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通过桶盖上的通孔延伸到桶盖外。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过滤件用于对进入桶体中的水进行过滤清洁与净化,所述过滤件安装在桶体的容腔内,所述过滤件设置有一层或者两层以上的过滤层。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活塞上增加具有弹性的止回阀片,在保持气腔体积足够大时,通过一拉一压的数次重复操作,就可通过排出过滤桶内的空气,使浴缸中的水快速倒吸入过滤桶中;

2、本实用新型的设置的活塞缸盖,可以使沿着活塞缸盖的四周分散流动的水,集中在活塞的正下方的缺口流出,从而既减小了活塞缸盖的面积,同时又节省了过滤桶的容纳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止回阀片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缸盖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现多个功能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全部附图的视图中,对应的参考符号表示对应的部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本具体实施的方向以图1方向为标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本具体实施的方向以图1方向为标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安装更简易、方便的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活塞式过滤桶包括桶体1、桶盖2、排水装置、吸水装置、止回阀件5、过滤件6,过滤件6设置在容腔11的中部且将容腔11分割成具有污水区3、清水区4和过滤区7三个区域,污水区3和清水区4通过过滤区7连通,吸水装置连通污水区用于将水族箱内吸出的污水置入容腔11的污水区3内,污水区的水通过过滤区7的过滤流至清水区4内,排水装置连通清水区4将清水区4内的清水重新排入水族箱内,实现水的循环净化;容腔11的内壁通过黏胶粘接的方式设置紫外线杀菌灯7,用于净化容腔内的水,并可在容腔11的内壁上通过黏胶粘接的方式设置与紫外线杀菌灯7相对应,用于反射紫外线杀菌灯10杀菌光线的反光镜面8,达到多重杀菌和有效利用资源的效果。

其中:

桶体1采用现有技术实现,桶体1内设置有容腔11,该容腔11用于装置过虑件6以及盛装从水族箱流进桶体1内的水,桶体1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具体使用环境和实际用途而选定;

桶盖2与桶体1是相互配合的,桶盖2与桶体1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桶盖2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容室21和第二容室22,且第一容室21与第二容室22之间是相互不连通的;

排水装置用于将盛装在桶体1内的水排到水族箱内,排水装置包括水泵31和出水管32,水泵31设置在桶盖2的第一容室21内,水泵31包括电动马达311与水泵叶轮312,电动马达311呈纵向设置,且电动马达311的输出轴朝下,电动马达311的输出轴与水泵叶轮312固定连接,水泵31的进水口与桶体1相连通,水泵31的出水口与出水管32的一端相连通,出水管32的另一端通过桶盖2上的通孔延伸到桶盖2外,并伸入到水族箱内;电动马达311可通过减震件9设置在第一容腔21内,减震件9包含螺栓91、上部金属片92、软体部93和下部金属片94,螺栓91和上部金属片92的一端固定连接,上部金属片92的一端通过软体部93连接下部金属片94;在使用的时候,减震件9上部通过螺栓91连接电动马达311的侧部,减震件9下部通过螺丝或粘胶连接在第一容腔21的内壁上;减震件9采用此种结构时,可通过模具成型(软体部93可以为硅胶材质),由于减震件9的上部金属片92和下部金属片94是通过软体部93连接,软体部93起到减震作用,而两端部的金属片结构又能保障结构的牢固度,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吸水装置用于将水族箱内的水吸入到桶体1内,吸水装置包括活塞缸体41、进水管42、活塞43、活塞杆44、活塞手柄45、活塞缸盖46和进水通道47,活塞缸体41、活塞42、活塞缸盖43均设置在桶盖2的第二容室22内,活塞缸体41呈纵向设置,活塞缸体41具有一定的容积空间,使得过滤桶排气速度更快,活塞缸体41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一缺口421,该缺口421与进水管42的一端相连通,进水管42的另一端通过桶盖2上的通孔延伸到桶盖2外,并伸入到水族箱内,活塞43滑设在活塞缸体41内,活塞43与活塞缸体41的内壁密封抵触,且活塞43可沿着活塞缸体41的内壁上下滑动,活塞杆44通过活塞缸体41顶端设置的通孔伸入到活塞缸体41内,活塞杆44的顶端设置有活塞手柄45,活塞杆44的底端与活塞43固定连接,活塞缸盖46与活塞缸体41的下端密封连接,活塞缸盖46上开设有一缺口461,进水通道47呈纵向设置,且进水通道47位于活塞缸盖46的缺口461的正下方,进水通道47的顶端与活塞缸盖46缺口461相连通,进水通道47的底端延伸到桶体1靠近底部的位置;

活塞缸盖46与活塞缸体41的下端密封连接,活塞缸盖46设置在活塞43的正下方,活塞缸盖46的内表面设置一个缺口461,该缺口461与进水通道47相通,且围绕着活塞缸盖46的缺口461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462,使得凸起462与凸起462之间形成一定大小的间隙463,这些凸起462可形成一个与活塞43面积等同或略大的区域,且活塞缸盖46的面积比活塞43大,这就使得活塞43与活塞缸盖46四周保持有间隙,当下压活塞43到活塞缸体41的底时,由于活塞缸盖46上的凸起462能够抵住活塞43,迫使活塞43就会抵靠在凸起462上,从而使得活塞缸体41中的水通过从活塞缸盖46与活塞43之间的间隙流入到活塞缸盖46内,进而从活塞缸盖46的凸起462与凸起462之间的间隙463流入至缺口461中,最后通过缺口461经由进水通道47流入过滤桶底部,这样就实现了活塞缸盖46可以使沿着活塞缸盖46的四周分散流动的水,集中在活塞43的正下方的缺口461流出,从而既减小了活塞缸盖46的面积,同时又节省了过滤桶的容纳空间;

止回阀件5设置在活塞43上,活塞43上设置至少一个止回阀件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设置两个止回阀件5为例来说明,止回阀件5包括阀体51、开合阀片52,其中阀体51的中间部位设有通道511,且在阀体51的通道511两侧设有挡沿512,开合阀片52采用一种具有柔韧性好、抗压强度大、密封性能高的材质制成,可以是硅胶片等,开合阀片52呈横向设置在阀体51的下部,开合阀片5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阀体51通道511一侧的挡沿512上,开合阀片52的另一端抵接在阀体51通道511另一侧的挡沿512上,这样就使得开合阀片具有两种极限状态,一种极限状态是开合阀片52向上受到阀体51上的挡沿512的阻挡,开合阀片52就会紧贴挡沿512,让阀体51的通道511完全被阻挡封闭,另一种极限状态是开合阀片52向下弯曲与阀体51上的挡沿512分离,让阀体51的通道511打开导通;

过滤件6用于对进入桶体1中的水进行过滤清洁与净化,过滤件6安装在桶体1的容腔11内,过滤件6设置有一层或者多层的过滤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3层过滤层,从下至上依次是粗过滤层61、活性炭过滤层62和细过滤层63,并层层相通,可逐层过滤。

使用时,可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过滤桶放置在水族箱外,特别是可以放置在比水族箱位置低的地面,将与过滤桶相连通的出水管32和进水管42伸入在水族箱的水内,用力上拉或下压活塞手柄45,可使得活塞杆44带动活塞43在活塞缸体41内作上下运动。当上拉活塞手柄45时,活塞43就会沿着活塞缸体41的内壁向上运动,此时止回阀件5的开合阀片52在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作用下,就会向下发生弯曲,让阀体51的通道511打开打开导通,就可以使得位于活塞43上方的活塞缸体41内的空气通过通道511留在过滤桶内。当下压活塞手柄45时,活塞43就会沿着活塞缸体41的内壁向下运动,此时开合阀片52在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作用下,向上就会受到阀体51上挡沿512的阻挡,开合阀片52就会紧贴挡沿512,让阀体51的通道511完全被阻挡封闭,这样就使得过滤桶内的空气不能通过通道511,而被不断压缩在桶体1内,造成过滤桶内的压强不断增大,迫使过滤桶内的空气克服大气压力而排出过滤桶外,同时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造成进水管42内的空气也被吸入活塞缸体41内。如此,不断往复上拉与下压活塞杆44,就会使过滤桶内的空气不断被排出与使吸水管42里空气不断被吸出,当进水管42里面的空气被吸尽时,就可在虹吸原理的作用下,使水族箱里面的水不断通过进水管42吸入到过滤桶内。当过滤桶内的水量足够时,此时水泵31的水泵叶轮312就会完全浸没在水中,再接通水泵31的电源,使得电动马达311驱动水泵叶轮312,实现将过滤桶内的水不断通过出水管32排到水族箱内。如此,水族箱内的从进水管42内被吸入到进入活塞缸体41内,经由进水通道47进入过滤桶底部,从过滤桶底部向上透过过滤件6,经过水泵叶轮312从出水管32的排回水族箱。如此往复,就可在不用换水的情况下对水族箱或者鱼缸内的水进行过滤净化。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