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枣采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2221阅读:1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果实采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大枣采摘设备。



背景技术:

冬枣因其脆甜可口的口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冬枣吃起来美味采摘却相当麻烦,枣在每年的 8-10 月份就开始采摘,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踩着梯子进行缓慢采摘,全家出动、还要雇佣工人,由于大枣树上有刺,采摘过程中会划伤手,这样几天下来,人们的手臂和胳膊都会被划伤,并且非常疼痛,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目前大部分都是人工采摘,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不仅采摘效率低,非常累,且不安全,对于高大的枣树单纯依靠人力无法完成采摘。而且在采摘过程中因枣树较高,冬枣容易掉落下来表面磕碰严重,致使冬枣不易存放,而且不易出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大枣采摘设备,能够完成高大枣树的采摘,采摘效率高,解决了采摘中怕碰、怕摔、不能打落的问题,采摘时间短,人力消耗小,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大枣采摘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小车、枝条抓取手、气缸、采集箱、收集箱、螺旋输送管,所述动力小车内部设有电瓶,所述气缸、所述收集箱设置在所述动力小车上,所述气缸与连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杆与曲轴连接,所述曲轴与摆动手臂连接,所述摆动手臂端部设有所述枝条抓取手,所述枝条抓取手下方设有所述采集箱,所述采集箱底部与所述螺旋输送管连接,所述螺旋输送管下端与所述收集箱连接,所述摆动手臂与所述采集箱之间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固定在所述动力小车上。

所述采集箱内设有枝叶筛网。

所述枝条抓取手由3-5个手指状结构组成,所述枝条抓取手为弯曲状。

所述采集箱由支架支撑。

所述动力小车底部设有移动轮子。

所述采集箱内壁设有海绵或棉花或碎布条材质做成的柔软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了枝条抓取手,枝条抓取手通过气缸和曲轴控制,实现左右摆动,并完成对枝条的抓取,进而将冬枣敲落在采集箱中;限位挡板用于限制摆动手臂摆动的位置,防止摆动手臂摆动幅度过大,便于摆动手臂归位;采集箱内设有柔软层,被打落的冬枣进入采集箱时不会被摔坏,保证了冬枣的完整性;采集箱内设有枝叶筛网,在采集过程完成对冬枣与杂物的初步分离,节约了后面的工序;螺旋输送管用于冬枣从采集箱进入收集箱时防止磕碰;动力小车的设置节约了人力,由动力小车承载整套设备。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已成熟的冬枣准确的完成采摘,尤其对于高大的枣树,采摘效率高,解决了冬枣采摘中怕碰,怕摔,不能打落的特点,采摘时间短,人力消耗大的问题,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小车,2、枝条抓取手,3、支架,4、采集箱,5、收集箱,6、螺旋输送管,7、气缸,8、连杆,9、曲轴,10、摆动手臂,11、枝叶筛网,12、柔软层,13、限位挡板,14、移动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大枣采摘设备,包括动力小车1、枝条抓取手2、采集箱4、收集箱5、螺旋输送管6,所述动力小车1内部设有电瓶,电瓶用于驱动动力小车1移动,所述气缸7、所述收集箱5设置在所述动力小车1上,所述气缸7与连杆8固定连接,所述连杆8与曲轴9连接,所述曲轴9与摆动手臂10连接,所述摆动手臂10端部设有所述枝条抓取手2,所述枝条抓取手2由3-5个手指状结构组成,所述枝条抓取手2为弯曲状。

所述枝条抓取手2下方设有所述采集箱4,所述采集箱4由支架3支撑,所述采集箱4内设有枝叶筛网11,枝叶筛网11用于初步分离冬枣与枝叶杂物。所述采集箱4内壁设有海绵或棉花或碎布条材质做成的柔软层12,可以防止冬枣从树上掉落时的磕碰,保证冬枣完整不受损害。

所述采集箱4底部与所述螺旋输送管6连接,所述螺旋输送管6下端与所述收集箱5连接,所述摆动手臂10与所述采集箱4之间设有限位挡板13,所述限位挡板13固定在所述动力小车1上,所述动力小车1底部设有移动轮子14。为了更好的实现限位作用,可以在摆动手臂10两侧均设置一个限位挡板13。

使用时,气缸7驱动连杆8带动曲轴9,曲轴9带动摆动手臂10实现左右摆动,摆动的位置通过限位挡板13控制,每摆动一次,实现一次对冬枣枝条的抓取拍打,成熟的冬枣就会落入采集箱4内,采集箱4内有柔性层,所以冬枣不会被磕碰,在经过采集箱4时,初步完成碎叶枝条的筛分,碎叶枝条留在筛网表层,冬枣通过筛网、在经过螺旋输送管6进入收集箱5内,如此往复,实现冬枣的无损伤采摘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了人力。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