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扶式耕地除草松土一体机。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农用地64646.56万公顷,其中耕地13515.85万公顷(20.27亿亩),林地25339.69万公顷,牧草地21956.53万公顷;建设用地3690.70万公顷,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19.92万公顷,农业耕地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目前的耕地机在农业生产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目前的耕地机只具有单一的耕地功能,在需要进行松土的时候需要更换旋耕犁进行松土,操作十分的繁琐,降低了耕地的效率;,影响耕地机的质量和耕地的效率;而且现有的耕地机在对耕地深度进行调节的时候较为繁琐,降低了耕地的效率,同时不能兼顾除草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的一种手扶式耕地除草松土一体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扶式耕地除草松土一体机,是由机架底部设置的行走部分、除草部分、耕地松土部分和助力杆,以及机架上部设置的汽油机、发电机、把手和控制器组成;耕地松土部分和除草部分通过电动升降杆固定在机架上,控制器固定在把手位置,便于操作;行走部分设置在机架下部正前方位置,设置有一个可转向的防滑橡胶轮,便于在耕地转向行走。
耕地松土部分是由3-5组松土耕地铲刀构成,通过横杆与电动升降杆连接,固定在机架的底部,并通过电线分别与控制器,发电机连接,耕地松土铲刀可以跟随电动升降杆上下运动,可以在不同的农田种类上进行耕地,耕地松土铲刀为三角形中空设置,易出土;
除草部分是由一字形除草刀构成,通过横杆与电动升降杆连接,固定在机架的底部,并通过电线分别与控制器,发电机连接,除草刀可以跟随电动升降杆上下运动,可以在不同的农田种类上进行耕地;
控制器固定在把手位置,通过电线分别与耕地松土部分、除草部分连接,控制电动升降杆以及除草刀和耕地松土铲刀的运动,来适应不同的耕地及除草要求。
进一步所述,耕地松土铲刀安装固定在横杆上设置的槽孔内,可拆卸清洗及更换;除草刀安装固定在横杆上设置的槽孔内,通过螺母固定,可拆卸清洗及更换所需型号;助力杆与防滑橡胶轮在一个水平线上设置;
耕地松土铲刀和除草刀上部的横杆可设置为10-30CM,适应作物生长不同行距的机械操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使用成本、维修率低;由于除草刀阻力大于耕地松土铲刀,机械设计上除草刀在前,耕地松土铲刀在后,工作过程中让耕地松土铲刀先松土,除草刀接着铲除杂草。横杆和耕地松土铲刀、除草刀都是活动连接方便拆卸和更换。
松土与除草、耕地同步进行,避免杂草缠绕除草刀,提高松土、除草和耕地的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机架;2-行走部分;3-除草部分;31-除草刀;4-耕地松土部分;41-松土耕地铲刀;5-助力杆,6-汽油机,7-发电机,8-把手,9-控制器,10-电动升降杆,11-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照附图,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扶式耕地除草松土一体机,是由机架1底部设置的行走部分2、除草部分3、耕地松土部分4和助力杆5,以及机架1上部设置的汽油机6、发电机7、把手8和控制器9组成;耕地松土部分4和除草部分3通过1电动升降杆10固定在机架1上,控制器9固定在把手8位置,便于操作;行走部分2设置在机架1下部正前方位置,设置有一个可转向的防滑橡胶轮,便于在耕地转向行走。
耕地松土部分4是由3-5组松土耕地铲刀41构成,通过横杆11与电动升降杆10连接,固定在机架1的底部,并通过电线分别与控制器9,发电机7连接,耕地松土铲刀41可以跟随电动升降杆10上下运动,可以在不同的农田种类上进行耕地,耕地松土铲刀41为三角形中空设置,易出土;
除草部分3是由一字形除草刀31构成,通过横杆11与电动升降杆10连接,固定在机架1的底部,并通过电线分别与控制器9,发电机7连接,除草刀31可以跟随电动升降杆10上下运动,可以在不同的农田种类上进行耕地;
控制器9固定在把手8位置,通过电线分别与耕地松土部分4、除草部分3连接,控制电动升降杆10以及除草刀31和耕地松土铲刀41的运动,来适应不同的耕地及除草要求。
进一步所述,耕地松土铲刀41安装固定在横杆11上设置的槽孔内,可拆卸清洗及更换;除草刀31安装固定在横杆11上设置的槽孔内,通过螺母固定,可拆卸清洗及更换所需型号;助力杆5与防滑橡胶轮在一个水平线上设置;
耕地松土铲刀41和除草刀31上部的横杆11可设置为10-30CM,适应作物生长不同行距的机械操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使用成本、维修率低;由于除草刀阻力大于耕地松土铲刀,机械设计上除草刀在前,耕地松土铲刀在后,工作过程中让耕地松土铲刀先松土,除草刀接着铲除杂草。横杆和耕地松土铲刀、除草刀都是活动连接方便拆卸和更换。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因此,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