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走式饲草收获打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1516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走式饲草收获打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打捆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走式饲草收获打捆机。



背景技术:

现有苜蓿和喂养牲畜用的饲草多为机械分段收获作业实现,分段收获一般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为:通过割草机械将饲草切割下来,用打捆机械打成捆使得饲草便于远距离运输,在牲畜饲养点进行饲草粉碎后喂养牲畜。另一种方式为:通过割草机械将饲草切割下来后,再用粉碎机械将饲草粉碎,然后用打捆机械将饲草打捆,再运输至牲畜饲养点进行喂养。

然而,这两种方式均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由于是整个过程是一个分段作业,饲草在各个阶段的转运过程中容易混入泥土和粉尘,泥土和粉尘会使饲草的适口性变差,降低了饲草的营养和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走式饲草收获打捆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走式饲草收获打捆机,包括车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驱动总成,所述车底盘的前端设有驱动主轮,所述车底盘的后端设有转向轮,所述车底盘的前端且位于驱动主轮的上方转动连接倾斜输料装置,所述倾斜输料装置的一端通过液压升降装置连接车底盘的前端,所述倾斜输料装置的前端设有入料装置,所述入料装置的前端设有收割装置,所述倾斜输料装置的后端连接粉碎机,所述粉碎机包括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上均设有粉碎刀片,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上的粉碎刀片依次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的一端均设有带轮,所述粉碎机的上方设有操作室,所述粉碎机的一端连接碎料输送机构,所述碎料输送机构的上端内壁设有干燥装置,所述碎料输送机构的另一端上壁设有药料添加器,所述碎料输送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打捆装置,所述操作室右侧车底盘上方设有机罩。

优选的,所述驱动主轮的直径大于转向轮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车底盘的末端设有倾斜卸料板。

优选的,所述车底盘和机罩的表面均设有防腐蚀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上的粉碎刀片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一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自走式饲草收获打捆机,结构合理,实用效果好,该装置从收割到打捆,实现一体化,非常省事方便,而且过程中不会混入泥土,使打捆好的饲草相对干净,干燥装置的设置,可以干燥饲草,防止饲草沾水,发霉腐败过快,药料添加器的设置,方便添加药剂,提高打捆后的饲草的储存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粉碎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底盘、2驱动主轮、3转向轮、4驱动总成、5倾斜输料装置、6入料装置、7收割装置、8液压升降装置、9粉碎机、91第一转辊、92第二转辊、93粉碎刀片、94带轮、10操作室、11碎料输送机构、12干燥装置、13药料添加器、14打捆装置、15机罩、16倾斜卸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自走式饲草收获打捆机,包括车底盘1,所述底盘1上设有驱动总成4,所述车底盘1的前端设有驱动主轮2,所述车底盘1的后端设有转向轮3,所述车底盘1的前端且位于驱动主轮2的上方转动连接倾斜输料装置5,所述倾斜输料装置5的一端通过液压升降装置8连接车底盘1的前端,所述倾斜输料装置5的前端设有入料装置6,所述入料装置6的前端设有收割装置7,所述倾斜输料装置5的后端连接粉碎机9,所述粉碎机9包括第一转辊91和第二转辊92,所述第一转辊91和第二转辊92上均设有粉碎刀片93,所述第一转辊91和第二转辊92上的粉碎刀片93依次交错设置,所述第一转辊91和第二转辊92的一端均设有带轮94,所述粉碎机9的上方设有操作室10,所述粉碎机9的一端连接碎料输送机构11,所述碎料输送机构11的上端内壁设有干燥装置12,所述碎料输送机构11的另一端上壁设有药料添加器13,所述碎料输送机构11的另一端连接打捆装置14,所述操作室10右侧车底盘1上方设有机罩15,所述驱动主轮2的直径大于转向轮3的直径,所述车底盘1的末端设有倾斜卸料板16,所述车底盘1和机罩15的表面均设有防腐蚀层,所述第一转辊91和第二转辊92上的粉碎刀片93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一厘米。

工作原理:收割装置7现将饲草收割,然后经过入料装置6收集,通过倾斜输料装置5送入粉碎机9粉碎,再经过碎料输送机构11传送,传送的过程中干燥装置12可以起到干燥作用,碎料最后进入打捆装置14打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