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蚯蚓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269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蚯蚓养殖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移动式蚯蚓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对土壤污染治理研究工作的开展,人们发现蚯蚓在城市生活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对造成的土壤污染中,可发挥极大的净化作用,并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除此之外,当前也有利用蚯蚓进行生物有机肥加工的工艺方法,因此蚯蚓当前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大,为了满足这一血药,当前需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大批量蚯蚓养殖,在蚯蚓养殖过程中发现,当前的蚯蚓养殖设备虽然可以满足养殖工作的需要,但一方面结构相对固定,不能根据使用需要灵活移动,场地适应能里差,另一方面运行自动化程度低,并不能根据蚯蚓生长需要, 灵活调整蚯蚓养殖环境,从而严重影响了蚯蚓养殖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养殖质量,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蚯蚓养殖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蚯蚓养殖装置。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了蚯蚓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位置定位调节的灵活性,满足对不同产地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可根据有效在养殖过程中,对蚯蚓养殖环境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有效提高蚯蚓养殖活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移动式蚯蚓养殖装置,包括承载架、承载托盘、行走机构、导向轨及培养槽,承载架为框架结构,其下端面与行走机构连接,导向轨至少两个,并以承载架中线对称分布在承载架内表面上,且各导向轨均与承载架轴线平行分布,承载托盘和培养槽均通过导向轨嵌于承载架内并与承载架同轴分布,承载托盘为横截面为倒置等腰体形结构并为位于培养槽正下方,培养槽包括承载槽、培养基材、喷淋管、喷淋泵、承载网、高压风机、导气管、换热管、电加热丝、引流风机及半导体制冷装置,承载槽为“凵”字型结构,其侧壁包括至少两个导向板,且相邻导向板间通过导向槽相互滑动连接,承载槽槽底与侧壁下端面间通过滑槽相互滑动连接,承载网至少一层,通过滑槽与侧壁内表面滑动连接并位于承载槽槽底正上方,且承载网与承载槽槽底间相互平行分布,并保持至少5毫米的间距,培养基材嵌于承载槽内,且培养基材下表面与承载网相抵,上表面低于承载槽上表面5—30毫米,喷淋管若干,通过棘轮机构安装在承载槽侧壁上表面,并环绕承载槽上表面均布,喷淋管长度为承载槽内径的1/3—2/3,并与承载槽上表面呈0°—90°夹角,喷淋泵至少一个,并通过导向轨安装承载架上,喷淋泵通过导流管与各喷淋管相互连通,高压风机、引流风机和半导体制冷装置均通过导向轨与承载架连接,其中高压风机通过导气管与承载槽底部连通,且导气管至少两条并环绕承载槽轴线均布,引流风机通过换热管分别与半导体制冷装置和承载槽连通,其中与承载槽连接部分的换热管,一部分环绕承载槽轴线呈螺旋状均布在承载槽侧表面连接,另以分布呈螺柱结构嵌于承载槽内,并与承载槽同轴分布,电加热丝至少两条,其中一条环绕承载槽轴线呈螺旋状均布在承载槽侧壁上,另一条环绕承载槽轴线呈螺旋状分布在承载网上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向轨与培养槽间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且滑块分别与导向轨和培养槽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为立方体框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网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相邻的承载网之间通过弹性垫块隔离。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槽侧壁上均布若干观察窗,且各观察窗均与承载槽轴线平行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网下表面设半透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了蚯蚓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位置定位调节的灵活性,满足对不同产地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可根据有效在养殖过程中,对蚯蚓养殖环境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有效提高蚯蚓养殖活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 所述的一种移动式蚯蚓养殖装置,包括承载架1、承载托盘2、行走机构3、导向轨4及培养槽5,承载架1为框架结构,其下端面与行走机构3连接,导向轨4至少两个,并以承载架1中线对称分布在承载架1内表面上,且各导向轨4均与承载架1轴线平行分布,承载托盘2和培养槽5均通过导向轨4嵌于承载架1内并与承载架1同轴分布,承载托盘2为横截面为倒置等腰体形结构并为位于培养槽5正下方,培养槽5包括承载槽51、培养基材52、喷淋管53、喷淋泵54、承载网55、高压风机56、导气管57、换热管58、电加热丝59、引流风机501及半导体制冷装置502,承载槽51为“凵”字型结构,其侧壁包括至少两个导向板503,且相邻导向板503间通过导向槽504相互滑动连接,承载槽51槽底505与侧壁下端面间通过滑槽506相互滑动连接,承载网55至少一层,通过滑槽506与侧壁内表面滑动连接并位于承载槽51槽底505正上方,且承载网55与承载槽51槽底505间相互平行分布,并保持至少5毫米的间距,培养基材52嵌于承载槽51内,且培养基材52下表面与承载网55相抵,上表面低于承载槽51上表面5—30毫米,喷淋管53若干,通过棘轮机构安装在承载槽51侧壁上表面,并环绕承载槽51上表面均布,喷淋管53长度为承载槽51内径的1/3—2/3,并与承载槽51上表面呈0°—90°夹角,喷淋泵54至少一个,并通过导向轨4安装承载架1上,喷淋泵54通过导流管6与各喷淋管53相互连通,高压风机56、引流风机501和半导体制冷装置502均通过导向轨4与承载架1连接,其中高压风机56通过导气管6与承载槽51底部连通,且导气管57至少两条并环绕承载槽51轴线均布,引流风机501通过换热管58分别与半导体制冷装置502和承载槽51连通,其中与承载槽51连接部分的换热管58,一部分环绕承载槽51轴线呈螺旋状均布在承载槽51侧表面连接,另以分布呈螺柱结构嵌于承载槽51内,并与承载槽51同轴分布,电加热丝59至少两条,其中一条环绕承载槽51轴线呈螺旋状均布在承载槽51侧壁上,另一条环绕承载槽51轴线呈螺旋状分布在承载网55上表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向轨4与承载槽51间通过滑块7滑动连接,且滑块7分别与导向轨4和培养槽51铰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架1为立方体框架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网55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相邻的承载网55之间通过弹性垫块8隔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槽51侧壁上均布若干观察窗9,且各观察窗9均与承载槽轴线平行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网55下表面设半透膜10。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将承载托盘和培养槽安装到承载架上,然后将培养基材嵌入到承载槽中,并通过喷淋管、高压风机、电加热丝、引流风机及半导体制冷装置对培养基材环境进行调节,在满足蚯蚓生长需要后,将蚯蚓放置到培养基材中,并定期对培养基材环境进行调整,确保蚯蚓生长环境稳定,同时另可根据需要,通过高压风机对培养基材的通气性和输送程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了蚯蚓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位置定位调节的灵活性,满足对不同产地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可根据有效在养殖过程中,对蚯蚓养殖环境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有效提高蚯蚓养殖活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