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害虫幼虫诱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3476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害虫幼虫诱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陷阱式诱捕地下害虫幼虫诱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害虫是指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生活在土壤中为害植物地下部分、种子、幼苗或近土表主茎的一类害虫。由于其分布广泛、为害严重,而幼虫期长期生活在土中,发生较为隐蔽,田间发现危害症状往往较晚,导致防治较为困难。目前对其主要采用氟虫腈、辛硫磷、毒死蜱等撒毒土或灌根的化学防治方法。而化学药剂又难以直接接触到虫体,用药量很大,环境污染及农药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但防治效果却并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地下害虫尤其是金针虫的生活史较长,实验室饲养极为困难,而田间挖土费工费时,难以满足室内试验的顺利开展。诱捕装置是利用害虫对某些气味(如性诱剂、糖醋液、食物等)有特殊的嗜好及极强的趋性习性设计的一种无公害害虫防治方法。目前市场多数诱捕器针对鳞翅目害虫和小型昆虫等地上害虫以及地下害虫成虫的诱捕,不仅不适用于地下害虫幼虫的诱捕,而且无法诱捕到地下害虫幼虫的活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使用方便、诱捕与诱杀效果均好的地下害虫幼虫诱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害虫幼虫诱集装置,包括诱集桶体、集虫袋、饵料桶、饵料盘。所述的诱集桶体为圆柱体,直径18-22 cm,高度20-25 cm,顶部为蘑菇伞形盖,伞形盖直径30-35 cm,诱集桶体的底部为向内凹凸起的圆槽,诱集桶体的周边设有若干进虫孔,诱集桶体与伞形盖用3-4个卡扣扣接。所述的饵料桶为圆锥体,高度10-15 cm,上部开口与诱集桶体用3-4个卡扣扣接,底部密封,圆锥周边的下部设有多个渗水孔。所述的集虫袋为尼龙网纱制成的半圆形网,直径与诱集桶体直径相等,夹在诱集桶体与饵料桶之间由卡扣固定。所述的饵料盘为正方形,设置在圆锥体饵料桶的中部。

所述的诱集桶体和饵料桶由光滑的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所述的进虫孔设置在距地表3-20 cm深处,孔径为2.5-3 cm。

所述的圆槽的底部设有若干的渗水孔。

所述的渗水孔的孔径为0.5-1 mm。

作业时,首先计划捕杀害虫之地挖直径等于诱集桶体、长度等于诱集桶体加饵料桶的圆形地下坑,其次,将饵料投到饵料盘,如果计划捕杀害虫将杀虫剂一起投入饵料盘,将诱集桶体与集虫袋及饵料桶扣接好,最后整体将诱集装置插入地下坑中,使诱集装置与土壤接触在一起,诱集桶体的伞形盖与地平面持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诱集桶体设为伞形盖,可有效预防雨水直接灌入诱集装置的周边,诱集装置插入地下坑中时少量的土壤从进虫孔进入诱集桶体时也只能落入诱集桶体的圆槽内,不会落入饵料桶中。(2)诱集桶体的进虫孔正好分布在土壤中的3-20 cm之间,是地下害虫幼虫活动最频繁的区域。(3)害虫幼虫在饵料的诱惑下从土中经诱集桶体的进虫孔爬入诱集桶体后,先落入诱集桶体的圆槽内,再爬过圆槽便会滑入集虫袋或放入杀虫剂的饵料桶,害虫无法再爬出。(4)诱集桶体的圆槽底部的饵料桶周边的下部设有多个渗水孔,即使有少量雨水从进水孔渗入,可从圆槽底部渗水孔落入饵料桶内,再经饵料桶的下面渗水孔排出。(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防雨水,操作和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诱杀和诱捕效果均好,广泛用于对金针虫、蝼蛄、金龟子等地下害虫的诱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剖视图。

图中:1、诱集桶体,2、集虫袋,3、饵料桶,4、饵料盘,5、伞形盖,6、圆槽,7、进虫孔,8、卡扣,9、渗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害虫幼虫诱集装置,包括诱集桶体1、集虫袋2、饵料桶3、饵料盘4。所述的诱集桶体1为圆柱体,直径18-22 cm,高度20-25 cm,顶部为蘑菇伞形盖5,伞形盖5直径30-35 cm,诱集桶体1的底部为向内凹凸起的圆槽6,所述的圆槽6的底部设有若干的渗水孔9。诱集桶体1的周边设有若干进虫孔7,所述的进虫孔7设置在距地表3-20 cm深处,孔径为2.5-3 cm,诱集桶体1与伞形盖5用3-4个卡扣8扣接。所述的饵料桶3为圆锥体,高度10-15 cm,上部开口与诱集桶体1用3-4个卡扣8扣接,底部密封,圆锥周边的下部设有多个渗水孔9。所述的渗水孔9的孔径为0.5-1 mm。所述的集虫袋2为尼龙网纱制成的半圆形网,直径与诱集桶体1直径相等,夹在诱集桶体1与饵料桶3之间由卡扣8固定。所述的饵料盘4为正方形,设置在圆锥体饵料桶3的中部。

所述的诱集桶体1和饵料桶3由光滑的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