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3485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蚁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害生物防治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白蚁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白蚁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昆虫,白蚁食性很广,其营养物质来源于植物,以植物性纤维素及其制品为主食,兼食真菌和木质素,偶尔也食淀粉、糖类和蛋白质等等。然而,人们也常见白蚁会蛀食人造纤维、塑料、电线,电缆甚至砖头、石块、金属等,它们是以口吐蚁酸(甲酸)之类的化学物质来腐蚀、熔化这些物件的。

白蚁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这些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农作物的危害、对树木的危害、对房屋建筑的破坏、对江河堤坝的危害。因此,对白蚁的有效防治以及监控是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可快速监测到是否存在白蚁、使用方便、无污染、环保的白蚁监测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白蚁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下贯通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下开口处一体连接有一形成收口的锥形漏斗,所述筒体的上开口处分体连接有一筒盖,所述筒体的周向壁面上布置有若干供白蚁进出的窗孔,所述筒体内设置有一承载诱料的抽架,所述抽架进一步包括一搁置在所述锥形漏斗内腔壁上的底板,所述底板中心垂直连接有一拉板,所述拉板和底板上均布置有若干供白蚁穿梭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拉板与底板的连接方式为分体式拼接结构,所述底板中心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卡孔,所述拉板底边上设置有与所述底板上定位卡孔等数量的弹性卡片。

作为优选,所述拉板的顶边内侧设置有一钩孔。

作为优选,所述锥形漏斗的侧壁面上设置有若干排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筒盖的下表面周缘上设置有至少一对能够卡入所述筒体上开口内的凸边,每条所述凸边的外壁面上均设置有若干凸点。

作为优选,所述筒盖的上表面中心设置有一插接管,所述插接管内插入有一标记杆。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筒体内放入诱料,一般为木材,通过抽架承载,如果该区域有白蚁,白蚁就从筒体的窗孔中进入啃食诱料,一定时间后,技术人员根据标记杆找寻到并取出,仅需要将抽架抽出即可很方便的提取出诱料,并研究白蚁数量以判断该区域的白蚁数目,危害情况,以便及时防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筒体,2-锥形漏斗,3-排水孔,4-筒盖,5-凸边,6-凸点,7-插接管,8-标记杆,9-窗孔,10-底板,11-拉板,12-通孔,13-定位卡孔,14-弹性卡片,15-钩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与达成目的易于明白理解,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白蚁监测装置包括一上下贯通的筒体1,筒体1的周向壁面上布置有若干供白蚁进出的窗孔9,筒体1的下开口处一体连接有一形成收口的锥形漏斗2,锥形漏斗2顶端当然有出口,它与锥形漏斗的侧壁面上设置的四个排水孔3,均起到排水的作用。筒体1的上开口处分体连接有一筒盖4,筒盖4的下表面周缘上设置有两对对能够卡入筒体1上开口内的凸边5,每条凸边5的外壁面上均设置有若干凸点6,凸点6起到紧配合筒盖4和筒体1的作用。筒盖4的上表面中心设置有一插接管7,插接管7内插入有一标记杆8。因为本白蚁监测装置需要埋入地底下的,所以为了方便技术人员从广阔的地面上找到埋有本白蚁监测装置的具体位置,标记杆8起到作用,同时标记杆8上还可以喷绘易找寻的颜色。

筒体1内设置有一承载诱料的抽架,抽架进一步包括一搁置在锥形漏斗内腔壁上的底板10,底板10中心垂直连接有一拉板11,拉板11和底板10上均布置有若干供白蚁穿梭的通孔12。拉板11与底板10的连接方式为分体式拼接结构,底板10中心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卡孔13,拉板11底边上设置有与底板10上定位卡孔13等数量的弹性卡片14。拉板11与底板10采用分体式拼接方式,则更容易进行维护和更换。拉板11的顶边内侧设置有一钩孔15,钩孔15方便技术人员拉出抽架的时候用拉钩作用。

使用:本实用新型在筒体内放入诱料,一般为木材,通过抽架承载,如果该区域有白蚁,白蚁就从筒体的窗孔中进入啃食诱料,一定时间后,技术人员根据标记杆找寻到并取出,仅需要将抽架抽出即可很方便的提取出诱料,并研究白蚁数量以判断该区域的白蚁数目,危害情况,以便及时防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