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藕套养种植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4042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鱼藕套养种植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鱼藕套养种植床。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的莲藕种植技术大多数沿用水塘种养的方式进行生产,少部分采用浅坑水泥封底上覆防渗布(膜)的形式进行生产。水塘种植方式不利于种植池的升温,从而导致莲藕的发芽期推迟,影响到整体莲藕的上市时间及产量。并且坑塘种植的方式产量低且采收非常不便,长期以来坑塘采收的工人大多患有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相关职业疾病。并且传统的种植方式多采用淤泥作为基底,从而造成莲藕的清洗过于繁琐,并且莲藕的采收期多为寒冷的冬季,更增加了采收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鱼藕套养种植床,能够调节种植床温度,降低采收成本,采用培养基质作为基底,清洗更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鱼藕套养种植床,包括:种植床本体、分格板、小孔网兜,防渗布,其中,

所述种植床本体包括:凹型床体、多个支撑腿,每个所述支撑腿安装于所述凹型床体外侧底部,所述凹型床体内侧底部铺设有用于莲藕生长的培养基质;

所述防渗布铺设于所述凹型床体内侧壁四周和内侧底部;

所述分格板嵌固在所述凹型床体中间将所述凹型床体分隔为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凹型床体上半部为养鱼区,所述凹型床体下半部为莲藕种植区;

所述小孔网兜覆盖于所述培养基质与所述分格板之间,所述小孔网兜内装有填充物料。

进一步,所述凹型床体下半部内侧壁中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所述凹槽中安放有增氧设备。

进一步,所述凹型床体内侧壁还设置有多个锚点,所述锚点用于固定所述分格板。

进一步,所述锚点与所述分格板之间通过螺栓或卡扣固定。

进一步,所述分格板通过固定于不同的所述锚点处进行位置调节。

进一步,所述凹型床体上半部的一侧侧壁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凹型床体上半部的另一侧壁设置有出水口。

进一步,所述鱼藕套养种植床的进水口与另一相邻所述鱼藕套养种植床的出水口连接,所述鱼藕套养种植床的出水口与另一相邻所述鱼藕套养种植床的进水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管道中设置有水泵。

进一步,所述填充物料至少包括蛭石、干泥球、陶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鱼藕套养种植床,采用种植床的形式,使采摘更加方便,降低了采收成本;通过将培养基质作为基底使得莲藕清洗非常方便,节约了采收时间;设置分格板,分格板可以根据莲藕的生长情况进行上下调节,对莲藕的膨大茎进行生长限制,提高了莲藕的产量;小孔网兜装有蛭石、干泥球、陶粒等透水无腐蚀性的材料,摆放于分格板和培养基质之间,能够过滤水中杂质,防止水质污染,同时能够防止培养基质外泄,还能保证凹型床体下半部的莲藕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凹型床体下半部的内侧壁中设置凹槽,凹槽中安放有增氧设备,增氧设备能促进氧气与水的混合溶解,使莲藕更好的生长;鱼藕套养种植床之间通过进水口与出水口的连接实现了一套可随时拆卸或扩展的水循环系统,保证了水温的稳定及营养的平均分配。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鱼藕套养种植床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鱼藕套养种植床之间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鱼藕套养种植床,包括:种植床本体1、分格板2、小孔网兜3,防渗布4,其中,

种植床本体1采用塑钢、玻璃钢、挤塑、木质、水泥等易成型的材料,包括:凹型床体11、多个支撑腿12,每个支撑腿12安装于凹型床体11外侧底部,凹型床体11具有承载及蓄水能力,凹型床体11内侧底部铺设有用于莲藕生长的培养基质,该培养基质采用椰砖、棉籽壳、麦麸等有机物按照比例混合之后进行填充,使莲藕清洗更加方便,克服了传统坑塘中淤泥作为基底难清洗的问题。

防渗布4铺设于凹型床体11内侧壁四周和内侧底部,优选的,防渗布4采用毛毡材料,更够有效的防止水体过多的渗漏。

分格板2嵌固在凹型床体11中间将凹型床体11分隔为上半部和下半部,凹型床体11上半部为养鱼区7,凹型床体11下半部为莲藕种植区6,

具体地,凹型床体11上半部的一侧侧壁设置有进水口,凹型床体11上半部的另一侧壁设置有出水口,鱼藕套养种植床的进水口与另一相邻鱼藕套养种植床的出水口连接,鱼藕套养种植床的出水口与另一相邻鱼藕套养种植床的进水口连接,进水口与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管道中设置有水泵13。

如图2所示,实施例一,设有5个鱼藕套养种植床,

第一个鱼藕套养种植床8的出水口连接第二个鱼藕套养种植床9的进水口,第二个鱼藕套养种植床9的出水口连接第三个鱼藕套养种植床10的进水口,第三个鱼藕套养种植床10的出水口连接第四个鱼藕套养种植床11的进水口,第四个鱼藕套养种植床11的出水口连接第五个鱼藕套养种植床12的进水口,第五个鱼藕套养种植床12的出水口连接第一个鱼藕套养种植床8的进水口。

实施例二,设有2个鱼藕套养种植床,

第一个鱼藕套养种植床8的出水口连接第二个鱼藕套养种植床9的进水口,第二个鱼藕套养种植床9的出水口连接第一个鱼藕套养种植床8的进水口。

实施例三,设有3个鱼藕套养种植床,

第一个鱼藕套养种植床8的出水口连接第二个鱼藕套养种植床9的进水口,第二个鱼藕套养种植床9的出水口连接第三个个鱼藕套养种植床10的进水口,第三个鱼藕套养种植床10的出水口连接第一个鱼藕套养种植床8的进水口。

需要说明的是,鱼藕套养种植床之间的连接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鱼藕套养种植床之间通过上述方式连接后形成一套能够随时可拆卸或扩展的水循环系统,该系统能够串联所有的鱼藕套养种植床,从而保证了水温的稳定及营养的平均分配。

凹型床体11下半部内侧壁中设置有凹槽,凹槽中安放有增氧设备,能够促进氧气与水的混合溶解,使莲藕更好的生长。

其中,分格板2采用木板、GRC板等可塑型且有一定强度、耐水泡的板材制成,能够快速在支撑系统内进行组合形状为目标,只在侧面对莲藕的膨大茎进行生长限制,顶部及底部都为开放式。

凹型床体11内侧壁还设置有多个锚点5,锚点5用于固定分格板2,锚点5与分格板2之间通过螺栓或卡扣固定,分格板2能够根据莲藕的生长情况进行调节,具体地,分格板2通过固定于不同的锚点5处进行位置调节,防止莲藕生长过快导致藕茎膨大,发生冒秧,形成不必要的肥料流失。

小孔网兜3覆盖于培养基质与分格板2之间,小孔网兜3内装有填充物料,填充物料至少包括蛭石、干泥球、陶粒等透水无腐蚀性的材料,摆放于分格板2和培养基质之间,能够过滤水中杂质,防止水质污染,同时能够防止培养基质外泄,还能保证凹型床体11下半部的莲藕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鱼藕套养种植床,采用种植床的形式,使采摘更加方便,降低了采收成本;通过将培养基质作为基底使得莲藕清洗非常方便,节约了采收时间;设置分格板,分格板可以根据莲藕的生长情况进行上下调节,对莲藕的膨大茎进行生长限制,提高了莲藕的产量;小孔网兜装有蛭石、干泥球、陶粒等透水无腐蚀性的材料,摆放于分格板和培养基质之间,能够过滤水中杂质,防止水质污染,同时能够防止培养基质外泄,还能保证凹型床体下半部的莲藕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凹型床体下半部的内侧壁中设置凹槽,凹槽中安放有增氧设备,增氧设备能促进氧气与水的混合溶解,使莲藕更好的生长;鱼藕套养种植床之间通过进水口与出水口的连接实现了一套可随时拆卸或扩展的水循环系统,保证了水温的稳定及营养的平均分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