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颡鱼养殖用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4043阅读:6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黄颡鱼养殖用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养殖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在养殖池塘中布置的黄颡鱼养殖用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目前,黄颡鱼的池塘养殖和其他鱼类一样,采用在池塘中注水、放养鱼种和投喂饲料等养殖方法。黄颡鱼属底层鱼类,爱群居,喜阴厌光,喜静少动,昼伏夜出,生长适温在29℃以下,一般在夜里寻找并摄取饵料,通过4对胡须和身体两侧的侧线等感受器官,感受饵料的气味和方向,确定饵料的位置。在自然条件下的江、河和湖泊中,黄颡鱼主要摄食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但在池塘养殖条件下经过驯化可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由于人工养殖的池塘条件不同于自然水域,投喂的饵料也为人工配合饲料,营养和养殖条件的改变对黄颡鱼产生胁迫作用,易产生疾病,往往施用较大量的鱼药才能养成。尤其在高温季节,池塘小水体水温很容易升高,水温达到29℃以上时,黄颡鱼生长缓慢,体内的一些反映健康的生理生化指标如皮质醇、丙二醛和脂蛋白等发生异常,这种条件下养殖出的黄颡鱼营养代谢和吸收也发生障碍,表现为脂肪肝和肌肉脂肪含量过高,味道和口感与天然水域相比明显变差,成活率下降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解决目前鱼颡鱼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养殖池塘与自然习性要求环境不相符合,尤其是在夏季水温过高,对生长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弊端。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浮床和调节方法,为黄颡鱼提供一种适合的环境自然条件。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还可起到遮阴作用,给黄颡鱼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和有效防止池塘水温过高。另一方面在生态浮床上种植水生药材植物和经济作物,起到增强鱼类免疫力的作用,同时还增加收益,减少鱼药的使用量,减轻对水体的污染和提高黄颡鱼养成品质。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颡鱼养殖用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浮框架和种植桶,所述浮框架上设置有多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按需设置种植桶。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浮框架包括方形浮框、连接杆和固定环,所述浮框起着漂浮和框架作用;所述固定环为圆环状,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浮框内,用于安放所述种植桶;一个浮框内连接有多个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沿与所述浮框上沿在一个平面上,所述固定环内径小于种植桶的最大外径;所述浮框两侧的两端设置由两个耳环;所述种植桶为圆桶状,其上沿处膨大呈弧状突起,直径显著大于所述固定环内径,其底部为培养皿形底,其他部分为网格。

优选的:所述浮框边长1米;所述固定环为9个,直径15厘米,组成3×3的阵列;所述种植桶的弧状凸起直径为16厘米。

所述种植桶内种植空心菜、野菠菜和鱼腥草。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浮床设置与调节,有利于维护池塘水温在合理的范围和保持池水清澈,给养殖的黄颡鱼产生一个适宜的养殖水环境。黄颡鱼在种植的鱼腥草等下面摄食有利于提高鱼体免疫力,减少药物使用量。除鱼获量外,还收获空心菜和鱼腥草等经济作物。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浮床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浮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种植桶结构示意图。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浮框架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种植桶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实施例:

池塘面积2亩,水深1.5米。

生态浮床:如图1-5所示,一种生态浮床,主要由方形的浮框架1和种植桶2组成。浮框架1由方形浮框6、连接杆5和固定环4组成。浮框6边长1米起着漂浮和框架作用,给整个生态浮床提供浮力和作为固定框架通过连接杆5起着连接固定环4的作用。浮框6两侧的两端具有两个耳环3,用作穿越绳索从而在池塘中排列和固定生态浮床。固定环4为圆环状直径15厘米,通过连接杆5固定在浮框6内,起着安放种植桶2的作用,一个浮框6内连接有9个固定环4,其上沿与浮框6上沿在一个平面上,其内径小于种植桶2的最大外径。种植桶2为圆桶状,其上沿处较为膨大呈弧状突起7,直径为16厘米,便于安放在固定环4内和在必要时取出,其底部为培养皿形底9,在作物培育初期起着承载培育液的作用,设置在池塘后,起着收集水中沉淀物减轻池塘底部淤泥积累同时为栽培的水生植物提供营养,而种植桶2的其他大部分桶壁为网格8,是水交换和植物根系漫延通道。

种植桶栽培:栽培的植物主要是空心菜、野菠菜和鱼腥草,栽培方法包括幼苗培育和池塘种植。幼苗培育在温室里进行,3月底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时进行繁苗。空心菜和野菠菜采用播种育苗,鱼腥草采用分株育苗。当植株长出比较发达的根系时取出并向种植桶内移栽,移栽前把种植桶紧密排列在温室内,底部加注植物培养液,然后除去植株根部泥土块,把根系浸入培养液里,在种植桶内继续培育并定期补加培养液。单个种植桶栽培同种植株。

黄颡鱼鱼种的放养:5月中旬,池塘水温上升至18度以上时放养,进行鱼种放养,每亩放养20克左右的个体8000尾。

生态浮床设置:当池塘水温上升至25度以上时进行生态浮床设置,首先用绳索穿过耳环把浮框架串联起来形成一组,并固定在池塘一边,通过正向和反向绳索调节浮框架与浮框架之间的距离。取出种植桶,倒出培养液,此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植株的根、茎、叶已经比较发达,对茎叶进行修剪并去除三分之二的老叶,然后把种植桶放入固定环中。由于空心菜喜阳喜温,而鱼腥草和野菠菜喜半阳半阴,鱼腥草种植桶与空心菜和野菠菜的种植桶之间交替放置。生态浮床摆在池塘的一端从边向中央摆设,相对的另外一端不摆设,作为主要摄食场所,岸上设置投饵机。

生态浮床动态调节: 在黄颡鱼的主要养殖季节,当水温高于30度时,增加浮床的数量,同时减小生态浮床与生态浮床之间,组与组之间的距离,减少水生植物的采择强度;当水温低于25度时减少浮床的数量,同时增加生态浮床与生态浮床之间,组与组之间的距离,增加水生植物的采择强度。

养殖管理:充氧设施。采用充气泵(每亩0.5千瓦)加沸石的方法给水体充氧,保证安静的池塘水环境。饲料投喂。采用膨化颗料饲料和沉性颗料饲料两种饲料,傍晚机械投喂膨化颗粒饲料占日食粮的70%;白天人工投喂,沉性颗料饲料投放在浮床下面的食台上,占日食粮的30%。

经过250天的养殖,个体达到150左右,成活率95.4%,塘口价每斤10元,亩产值11440元;收获优质空心菜300公斤,鱼醒草 200公斤,总值2000元以上。去除一些成本,总效益高于平均养殖水平1000元以上。随机抽取32尾黄颡鱼,抽取血液进生化检测,与普通养殖相比,血清皮质醇、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和血脂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显著要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