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育苗薄膜铺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1433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农用育苗薄膜铺设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机领域,具体是指农用育苗薄膜铺设机。



背景技术:

作物育种又称品种改良,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是育种的目标。但特定的育种目标要综合考虑当地品种的现状、育种基础、自然环境、耕作制度、栽培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加以调整。还要以本地区种植面积较大或有代表性的几个品种作为标准,明确需要保持或提高、改进或克服的方向,使育种目标具体化。作物育种方法与作物的繁殖方法密切相关。自交作物群体是一些纯合基因型混合体,也可能是单一的基因型,异质性不大或同质,遗传上高度纯合。这类作物宜采用混合选择、纯系育种、杂交育种(主要是品种间杂交)和回交育种。最终目的是育成纯合度高的品种。

因此,育种时的覆膜在农作物种植中起到重要作用,传统的农田覆膜通常由人工将成卷的薄膜沿整理好的育种床进行敷设,然后再就地取土将薄膜边缘覆盖以实现固定,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用两道工序才能完成,增加了农田操作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农用育苗薄膜铺设机,提高覆膜效率的同时,降低农田操作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农用育苗薄膜铺设机,包括车架以及分别设置在车架前后两侧的两个牵引轮、两个从动轮,在车架上设有扶手,在车架靠近从动轮的部分上设有覆膜支架,薄膜缠绕覆盖在覆膜支架上,还包括两个垂直安装在车架后端两侧壁上的调节柱,在调节柱内侧壁上设有掀土器,掀土器包括倒置的U型主体以及覆盖在主体底部的底板,U型主体的两端开放且分别形成进料口和出料口,主体与 水平线之间形成一夹角,进料口所在的水平高度低于出料口所在的水平高度,且出料口正对薄膜边缘,在车架行进时,土层由进料口进入本体内,再经出料口抛洒在薄膜上。

使用时,将成卷的薄膜放置覆膜支架上,再由人工手持扶手对车架进行推动行进,此时覆膜支架上的薄膜则开始对育种床进行有效覆盖;与此同时,掀土器的进料口与地面接触,育种床两侧的松软土壤则在主体的带动下由进料口进入,而主体为倒置的U型状,且由底板将主体的底部密封,则进料口内的土壤沿主体与底板合围所构成的通道移动,最后经出料口抛洒在薄膜边缘,使得覆膜与薄膜固定一体化操作,大大节约了农田操作的时间,提高育种覆膜效率。其中,调节柱与掀土器之间形成夹角,调节柱垂直于水平面,而掀土器的本体倾斜设置,以使得掀土器在保证足够支撑力度的前提下,能够将育种床两侧的土壤掀翻至薄膜的边缘处,并且调节柱与支架后段的连接方式可灵活地选择固定式连接或是活动式连接,前者能够保证掀土器在与地面接触时两者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不会影响其稳定性,后者能够根据育种床的具体尺寸大小对掀土器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以实现育种床的全面覆盖,保证覆膜质量。

所述底板置于将主体的底部局部覆盖,使得主体底部开口两端分别形成溢出口、扩张口,且溢出口与出料口连通,扩张口与进料口连通。

掀土器的本体与底板所合围构成的通道容易受到地表土壤硬度以及尺寸的影响而导致堵塞,因此,底板将主体的局部覆盖,使得底板的两端分别形成溢出口和扩张口,即在进料口与地面接触时,与进料口连通的扩张口能够保证更多的土壤进入至主体内,而在通道内土壤通过与进料口以及扩张口处新进的土壤相互挤压,能够快速举升至出料口,然后抛洒至薄膜上,进而实现提高薄膜覆盖土的数量,避免在长距离覆膜时局部薄膜段上出现覆盖土遗漏的现象发 生;同时,与出料口连通的溢出口能提前减小对通道内土壤的束缚,以减小通道内土壤出现堵塞的情况,并且能够避免通道堵塞而造成的车架行进困难。

所述底板正对扩张口的一端端部的厚度沿主体的轴线由出料口指向进料口的方向递减。车架在行进过程中,育种床两侧出现大直径的土块时,底板正对扩张口的一端端部形成一个锐利的切口,由行进间的车架带动底板端部可对大直径的土块进行切割,进而减小尺寸与主体内部的尺寸相同或是相近的土块移动至通道内的几率,降低主体内通道堵塞的可能性。

所述扩张口主体底部所占主体底部长度的比例大于所述溢出口所占主体底部长度的比例。作为优选,扩张口的长度大于溢出口的长度,能够保证出料口或是溢出口处的土壤排出量持续稳定,以减少铺设好的薄膜边缘处缺少覆盖土现象的发生几率。

在所述车架的最前端安装有储存室。作为优选,在车架前端设置的储存室可用于放置成卷的薄膜,进而保证育苗床覆膜的持续进行,避免操作人员在覆膜支架上的薄膜用完还需到指定的薄膜存放处进行薄膜更换,大大提高了覆膜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掀土器的进料口与地面接触,育种床两侧的松软土壤则在主体的带动下由进料口进入,而主体为倒置的U型状,且由底板将主体的底部密封,则进料口内的土壤沿主体与底板合围所构成的通道移动,最后经出料口抛洒在薄膜边缘,使得覆膜与薄膜固定一体化操作,大大节约了农田操作的时间,提高育种覆膜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掀土器的本体倾斜设置,以使得掀土器在保证足够支撑力度的前提下,能够将育种床两侧的土壤掀翻至薄膜的边缘处,并且调节柱与支架后段的连接方式可灵活地选择固定式连接或是活动式连接,前者能够保证掀 土器在与地面接触时两者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不会影响其稳定性,后者能够根据育种床的具体尺寸大小对掀土器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以实现育种床的全面覆盖,保证覆膜质量;

3、本实用新型在进料口与地面接触时,与进料口连通的扩张口能够保证更多的土壤进入至主体内,而在通道内土壤通过与进料口以及扩张口处新进的土壤相互挤压,能够快速举升至出料口,然后抛洒至薄膜上,进而实现提高薄膜覆盖土的数量,避免在长距离覆膜时局部薄膜段上出现覆盖土遗漏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掀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储存室、2-牵引轮、3-扶手、4-出料口、5-掀土器、51-底板、52-溢出口、53-扩张口、6-调节柱、7-进料口、8-从动轮、9-覆膜支架、10-薄膜、11-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车架11以及分别设置在车架11前后两侧的两个牵引轮2、两个从动轮8,在车架11上设有扶手3,在车架11靠近从动轮8的部分上设有覆膜支架9,薄膜10缠绕覆盖在覆膜支架9上,还包括两个垂直安装在车架11后端两侧壁上的调节柱54,在调节柱54内侧壁上设有掀土器5,掀土器5包括倒置的U型主体以及覆盖在主体底部的底板51,U型主 体的两端开放且分别形成进料口7和出料口4,主体与水平线之间形成一夹角,进料口7所在的水平高度低于出料口4所在的水平高度,且出料口4正对薄膜10边缘,在车架11行进时,土层由进料口7进入本体内,再经出料口4抛洒在薄膜10上。

使用时,将成卷的薄膜10放置覆膜支架9上,再由人工手持扶手3对车架11进行推动行进,此时覆膜支架9上的薄膜10则开始对育种床进行有效覆盖;与此同时,掀土器5的进料口7与地面接触,育种床两侧的松软土壤则在主体的带动下由进料口7进入,而主体为倒置的U型状,且由底板51将主体的底部密封,则进料口7内的土壤沿主体与底板51合围所构成的通道移动,最后经出料口4抛洒在薄膜10边缘,使得覆膜与薄膜10固定一体化操作,大大节约了农田操作的时间,提高育种覆膜效率。其中,调节柱54与掀土器5之间形成夹角,调节柱54垂直于水平面,而掀土器5的本体倾斜设置,以使得掀土器5在保证足够支撑力度的前提下,能够将育种床两侧的土壤掀翻至薄膜10的边缘处,并且调节柱54与支架后段的连接方式可灵活地选择固定式连接或是活动式连接,前者能够保证掀土器5在与地面接触时两者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不会影响其稳定性,后者能够根据育种床的具体尺寸大小对掀土器5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以实现育种床的全面覆盖,保证覆膜质量。

其中,所述底板51置于将主体的底部局部覆盖,使得主体底部开口两端分别形成溢出口52、扩张口53,且溢出口52与出料口4连通,扩张口53与进料口7连通。掀土器5的本体与底板51所合围构成的通道容易受到地表土壤硬度以及尺寸的影响而导致堵塞,因此,底板51将主体的局部覆盖,使得底板51的两端分别形成溢出口52和扩张口53,即在进料口7与地面接触时,与进料口7连通的扩张口53能够保证更多的土壤进入至主体内,而在通道内 土壤通过与进料口7以及扩张口53处新进的土壤相互挤压,能够快速举升至出料口4,然后抛洒至薄膜10上,进而实现提高薄膜10覆盖土的数量,避免在长距离覆膜时局部薄膜10段上出现覆盖土遗漏的现象发生;同时,与出料口4连通的溢出口52能提前减小对通道内土壤的束缚,以减小通道内土壤出现堵塞的情况,并且能够避免通道堵塞而造成的车架11行进困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51正对扩张口53的一端端部的厚度沿主体的轴线由出料口4指向进料口7的方向递减。车架11在行进过程中,育种床两侧出现大直径的土块时,底板51正对扩张口53的一端端部形成一个锐利的切口,由行进间的车架11带动底板51端部可对大直径的土块进行切割,进而减小尺寸与主体内部的尺寸相同或是相近的土块移动至通道内的几率,降低主体内通道堵塞的可能性。

所述扩张口53主体底部所占主体底部长度的比例大于所述溢出口52所占主体底部长度的比例。作为优选,扩张口53的长度大于溢出口52的长度,能够保证出料口4或是溢出口52处的土壤排出量持续稳定,以减少铺设好的薄膜10边缘处缺少覆盖土现象的发生几率。

作为优选,在车架11前端设置的储存室1可用于放置成卷的薄膜10,进而保证育苗床覆膜的持续进行,避免操作人员在覆膜支架9上的薄膜10用完还需到指定的薄膜10存放处进行薄膜10更换,大大提高了覆膜的效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