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苹果无袋栽培配套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646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富士苹果无袋栽培配套技术,属于果蔬栽培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富士苹果原产于日本,1960年引入我国,品质优良,丰产性好,耐贮藏。在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1000多毫米)条件下,果面光洁、漂亮,但是,含糖量较低。在黄土高原,年降水400~500毫米,且降雨极不均匀,前半年干旱少雨,后半年阴雨连绵的情况下栽培,虽然含糖量高,好吃,但果面常常易生锈,微裂多达70~100%,粗糙难看,果园生产效益不高。所以这个突出问题就成了限制黄土高原优质苹果生产的瓶颈。运城市是全国最大的苹果生产市,现有栽培面积250万亩,其中富士苹果占总面积的80%。已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苹果收入占农户收入的6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套袋优质苹果越来越供不应求。富士苹果果面微裂问题即是优质苹果生产的瓶颈,也是限制广大果农增收致富的瓶颈。1991年全国经济结构大调整,万荣县委县政府提出在万荣发展30万亩果树,1992~1993两年就在栽了近40万亩。到1997年果树都陆续结果,病虫害危害的烂果大量发生,成了生产上的难题。为了生产优质果,提高商品率,1997年我们从山东引进苹果套膜袋和套纸袋技术,解决了病虫害对果实的危害问题。接着,我们对这两种套袋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套纸袋果颜色鲜艳,但果面微裂较多,商品率只有30~50%,虽然售价较高,但果园效益并不好;套膜袋果果面光洁,但底色发绿,颜色不鲜艳,售价不高。由此我们从1999~2004年展开了苹果双套袋试验、研究,使果面微裂减少25%,获得了商品率提高30~50%和果园亩效益增加1570元。苹果双套袋的应用和推广,使优质果的生产面积每年都在成倍地翻番,让万荣县成了山西省驰名的优质苹果生产县,每年都有涌现出一大批新的亩产值上万元户,2007年4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本所果园即裴庄果园为符合出境水果果园,每年都有国外客商来本所果园进行调研、考查。如,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毛里求斯、智力等国家客人来访。双套袋虽好,但套两次袋较为麻烦,随着套袋面积的日益扩大,套袋劳力一年比一年紧张,套袋工资一年比一年高,果农老龄化表现突出,套袋工作往往不能按时完成,影响套袋效果,再加上二次套袋亩增加套袋费用2000余元,由于套袋成本的加大,果园效益下滑,所以二次套袋难,又成为黄土高原优质苹果生产又一突出的问题。需在保持套袋效果的基础上,探求较简单的果面保护措施及综合配套技术——无袋栽培技术,已成为广大果农迫切需求的技术。当然要实行无袋栽培,就要采取其他简便操作的措施来代替套袋的功能(防病、防虫、防果面微裂),提高果园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就必须要开展相关的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实用操作技术规程。世界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昂贵,苹果的无袋栽培面积较大。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贸壁垒的解冻,洋水果大量涌进,人们对不但对水果的安全要求严格,而且水果质量要求愈来愈加苛刻。果品销售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巨变,高质量水果受宠,普通水果严重滞销,以质量占市场,以质取胜成为果品销售的新常态。为此,水果生产正面临一场质得变革,必须以重视数量型转变为重视质量型,我们在《黄土高原富士苹果果面微裂控制技术研究》中测到不套袋果比套袋果的含糖量一般高2%,不套袋果非常好吃。所以,研究富士苹果的无袋栽培势在必行。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商品率高、无需套袋的富士苹果无袋栽培配套技术,能生产出比套袋果管理省力、成本低、品质优良的果实。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富士苹果无袋栽培配套技术,按以下六方面进行实施:第一步,增加土壤有机质;对果园生草刈割覆盖,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减缓土壤水分波动,控制果实内水波动,所述生草为种草和/或自然生草,所述生草生长到30cm进行刈割,年果树生长周期割草4次以上;第二步,内水掌控;所述内水为果园浇水或天上降雨的水通过根系吸收进入果实内的水,通过田间水分测定,确定土壤临界水分供应相对应的地表色相信息,指导果园适时灌水,减少土壤水分波动,从水分供应上控制果实微裂;第三步,外水控制;所述外水为雨水直接降到果实上,或80%以上的空气湿度集结在果实上,呈水珠状长时间浸泡果面的水,采用液膜剂在裂纹发生期间对果面进行保护,并搭配增强表皮细胞建设的叶面肥;第四步,营养调节;通过树体营养元素与调节剂的搭配使用以延长细胞的分裂期;第五步,褪绿增色;在果实膨大后期调节磷、钾比例,促使果面褪绿,并在成熟期给果实补充花青素促进着色。第六步,病虫害绿色防控;采用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农药及田间投入品。优选地,所述第一步中在秋季(9月份)亩深施(30~40cm)羊或猪等牲畜腐熟圈粪8~10m3,且掺混生物有机肥400kg。优选地,在生长期追肥采用水肥一体化,且无机水溶肥50%以上的有机水溶肥,年有机肥使用量占总施肥量的70%以上。优选地,根据第二步中确定的地皮干湿程度,采用节水设施灌溉,在无节水灌溉设施的条件下,采用小畦灌溉或分段灌溉。优选地,所述第三步中的外水控制措施为花后7~10天(4月下旬)喷施液膜剂SEBL1号200倍+叶面肥BSAU600倍,花后20天(5月上旬)喷施液膜剂ZWMM2000倍+GMJ300倍+叶面肥GPHJ800倍,花后35天(5月下旬)喷施液膜剂SEBL500倍+叶面肥BSAU600倍,6月中旬喷施液膜剂MTMD1000倍+叶面肥BSAU600倍,7月上旬喷施液膜剂ADS800倍+叶面肥XT600倍,7月下旬喷施液膜剂MTMD1000倍+XT600倍,7月下旬喷施液膜剂SEBL2号500倍+MJS600倍,8月中旬喷施液膜剂SEBL2号500倍+GMJ300倍+叶面肥PKQW500倍,9月上旬喷施液膜剂ZWMM2000倍+叶面肥PKQW500倍,9月下旬喷施液膜剂KJ150倍+叶面肥GLH800倍,10月中旬喷施液膜剂KJ150倍+叶面肥GLH800倍。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涉及的苹果无袋栽培也就是“阳光果”生产配套技术,目前在国内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只有一些生产厂家为推销某一种液膜剂材料,在生产上做一些示范,大多都以失败而告终,对果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2016年果实成熟期遭受10天的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运城市所有搞无袋栽培商品率都不到50%,而采用本发明的“振和阳光果”的综合配套示范园的商品率达到80%以上(卫新喜的2亩阳光果示范园产果15000斤,商品果12500斤,商品率83%)。本发明在以下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贡献:1、关于果园缺水指标的识别的创新;据有关果树专家对果树不同时期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萌芽期70-80%;花期60-70%;花芽分化期50-60%;果实膨大期后80%,为满足度。然而,这些数据是指土壤实际含水量达到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值,是要通过取土样、烘干、计算等程序来完成的,这对农民来说只是一组数字,没用!我们是根据这些指标结合果树生长的实际情况和果园水分的测量,及果园树下地皮湿度的色相,来判断果园墒情的丰缺。用这种办法让果农自己判断果园该不该浇水,直接、简便、易行。2、关于果面微裂的原因分析创新;大多数有关专家都认为果面微裂的原因是果园水分波动大而引起的。本研究认为影响果面裂纹的水有两种,一是内水的波动,内水是指果园灌溉水或天上降雨的水,也就是由根系吸收的水使果肉膨胀,而果皮膨胀的速度跟不上果肉膨胀的速度而产生裂纹;二是外水,外水是指雨水直接降落在果面上的水或是因田间湿度过大,露水覆着在果面上的水。特别是到7~8月份,果皮中的原果胶迅速下降,被分解成可溶性果胶后,再分解成为小分子糖类,造成果皮破裂应力降低,外水长时间覆着在果面就会造成果面微裂。本研究首次提出内水和外水的概念。3、果园用生物膜保护果面的创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内外10多种生物液膜保护果面的新材料相继上市,这些新材料大都是生产厂家或其产品的销售商自行推广,他们都只宣传自家的产品喷在果实上可以代替套袋,又可以防虫防病。其实都是扩大宣传功效,对一些存在侥幸心理的农户造成了惨重的损失。通过我们这几年对国内外13种液膜材料6年的试验研究,认为它们对果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只能是在和综合栽培措施的配合下发挥一点作用,只能作为辅助配套措施,并且有些材料不耐雨水冲刷,是预防不了外水的。但这些新材料各有自己的特点,可根据它们的实际功效特点安排在综合配套措施的适当时段,才能发挥作用。本研究从这些膜剂材料的试验结果看来,没有一种材料能单一完成控制富士果面微裂发生的,只有利用几种膜剂和综合的农事措施相配套才可有效地控制富士苹果面微裂。这是本研究在
技术领域
首次提出的。4、利用生长调节剂和营养剂的搭配,增强果皮细胞活性和提高果品质量的协同效应控制微裂的创新本试验证明通过施用适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营养剂的搭配来延长果实的细胞分裂期增强果皮细胞活性和提高果品质量的协同效应能有效地控制微裂。这是本研究在
技术领域
的创新。5、关于无袋栽培促进果面红度的创新;有关无袋栽培促进果面红度的技术至今未见报道。通过我们这几年对无袋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发现无袋栽培的果实由于没套纸袋,果实到成熟期果面底色发绿,上色时间过长,并且红度不鲜艳,这就影响到果实的外观质量。所以,我们通过试验,已经基本摸清了红富士苹果的营养特点,利用营养元素的配比调节功能来促进果面褪绿,上色,将促进果面红度技术纳入综合配套技术规程。这是无袋栽培即阳光果生产
技术领域
前所未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核心是没有果袋的保护,而又必须控制好果面微裂,控制好病虫害的发生,促使果面褪绿上色,让果面不产生较大的瑕疵,采用集成配套技术生产出比套袋果管理省力、成本低、品质优良的果实。本发明采用以下六项集成配套技术:一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技术;通过果园生草刈割,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减缓土壤水分波动,控制果实内水波动。二是内水掌控技术;通过田间水分测定,确定土壤临界水分供应相对应的地表色相信息,指导果园适时灌水,减少土壤水分波动,从水分供应上有效控制果实微裂。三是外水控制技术;最佳生物膜材料(代替塑料膜袋)与营养元素搭配进行果面喷施,增加果面弹性,减少果面水分散失,通过生物膜与营养元素的协同作用,减少果实水分波动,达到控制微裂的目的;提高果实表皮细胞活性和防御降水对果面的侵泡,减缓果实外水波动来控制果面微裂。四是营养调节技术;通过树体营养元素与调节剂的搭配,提高果实表皮细胞分裂的活性,改善果实营养状况,增强果实内在品质发育,促进树体营养平衡,以发挥应变能力,控制果实微裂。五是褪绿增色技术;着色期喷施有机磷、钾和花青素,促进果实退绿增强果实着色。六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利用生物防治(性诱剂、迷向丝、天敌等)、物理防治(粘虫板、集虫带等)、农业防治(清除残枝落叶、刮翘皮、修剪整形等)、低毒无残化防等。综上所述:第一、二、三、四技术主要是控制果面微裂的,第五项技术是促使果面褪绿增色的,第六项技术是控制病虫害的。下面对以上六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1、增加土壤有机质技术。其关键点是要让有机质上量,才能改善土壤结构,减缓土壤水分波动,控制果实内水波动。本技术要求:果园生草只能刈割覆盖,反对清耕,严禁化学除草,种草或自然生草均可,草生长到30厘米进行刈割,年果树生长周期割草4次以上,据试验果园自然生草3年平均年亩产草量1800~2000千克,经市土肥站测量,生草的0到40厘米土壤有机质1.28%,清耕的为1.07%,裂纹指数降低19.4%,商品率提高8.7%。秋季(9月份)亩深施(30~40cm)羊或猪等牲畜腐熟圈粪8~10立方,掺混生物有机肥400公斤;生长期追肥提倡水肥一体化,要求无机水溶肥必须掺混50%以上的有机水溶肥。年有机肥使用量达到总施肥量的70%以上,才能减缓土壤水分波动,控制果实内水波动,达到控制果面微裂的效果。2、内水掌控技术。内水(即果园浇水或天上降雨的水通过根系吸收进入果实内的水)掌控技术关键点一是让果农容易掌控果园该不该浇水和浇多少水量才能让果园的供水均衡;二是保持果园土壤常湿(相对含水量≥60%或绝对含水量≥12~13%),即使突降大雨果面也不会发生水裂纹,达到控制果面微裂的目的。内水的波动大,是指在果园长时间的干旱情况下,天气突降大雨或浇灌大水,使土壤得到充足的水分,果树根在水的压力胁迫下迅速吸收大量的水,通过干、枝、果柄的木质部传到果实内,使果肉细胞迅速膨大,而由于前期的土壤干旱,果皮细胞膨胀速度受限制,浇水或降雨后,果肉细胞恢复生长且速度快,果皮膨胀速度赶不上果肉的膨胀速度而导致果面裂纹。2013年8月份28天的伏旱,到29日突降49毫米大雨,造成了果园大面积的富士果面裂纹。关于果园土壤湿度要求,有关专家或有关学术论文的指标是:果园土壤相对含水量萌芽期70-80%;花期60-70%;花芽分化期50-60%;果实膨大期后80%,果实成熟期70%为满足度。然而,这些数据是指土壤实际含水量达到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值,是要通过取土样、烘干、计算等程序来完成的,这对农民来说只是一组数字,没有实用性!我们是根据这些指标结合果树生长的实际情况,通过用土钻在果园设定段点,定园(设粘土、壤土、沙土)、定点(按50米分段定点)定时(按旬逢1,10天一次)取土样,室内称重,用烘箱烘干,计算其土壤绝对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对照指标观察果园同期果园树下地皮干湿程度,经过三年的观察,发现地皮湿面积0~30%为严重干旱,此时灌溉或降大雨,果实准会大量发生裂纹;地皮湿面积31~50%为较干旱,此时轻浇水或降小雨不会发生大量的裂纹,如浇大水降大雨果面会发生裂纹;地皮湿面积51~60%为果园水分临界值,此时浇水或降大雨都不会发生水裂纹,也是表示果园水分达到下限,需要灌溉;地皮湿面积为61~80%不缺水,不需要灌溉,80%以上为丰水,即使降大雨果面也不会大量发生裂纹。按照这些果园土壤表皮色相指标来判断果园墒情的丰缺,让果农自己判断果园该不该浇水,直接、简便、易行、实用。果农会判断果园该不该浇水了,浇水量如何控制呢?我们对此又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倡水肥一体化、微喷、滴管等节水设施灌溉,容易控制果园水分均衡供应。在无节水灌溉设施的条件下,我们提倡小畦灌溉,可根据果树生育期的需水特点掌握灌水量,在春季新梢旺长期浇满畦;在花芽分化期和果实成熟期如遇干旱则浇水达到水过地皮湿就行;在果实膨大期水汇半畦深就行,方便了对灌水量的掌控。改大水漫灌为小畦或分段灌溉。本研究认为,果园苹果的裂纹率主要取决于全年土壤含水量和果园湿度的变化幅度,变幅越大,果面裂纹发生越重。据本试验研究,大水漫灌土壤含水量的差异与果园的地畛长短相关。大水漫灌是我国地面灌溉的传统方式,就是让水从地头一直流到地尾(见下表)。水的流量大小和果园地面坡降程度决定水的流速,果园土壤水下渗多少与流速、地长相关,地长大于200米,上游渗水多,下游渗水少,小于150米则上游渗水少,下游渗水多。渗水多的果树不耐旱,浇水次数多且肥料损失大。大水漫灌不但浪费水,损失肥,而且会使果园水分波动加大,对果面的裂纹发生影响较大。所以应根据果园坡降大小整成小畦,坡降千分之三以上整理成30~40m2小畦,坡降千分之三以下整理成30~50米畦段用斗渠分流浇水。小畦灌溉也就是将大块地分别做成若干小畦,把小畦内的地面整平,浇水时一畦一畦的浇。小畦灌溉的优点是:小畦内地面平整,水渗的均匀;水量容易控制,可按需供给;土壤不板结,小畦流量小,径流时间短,减轻了土壤冲刷和压力,不致因土壤板结而影响通气性能;小畦灌溉的水量是按需控制供给,会避免深渗和新梢徒长,并且省水,避免了果园水分大的波动,故裂纹发生少,果园土地坡降小于千分之3的,也可将地按30~40米分成段进行浇水。3、外水控制技术。外水(外水是指雨水直接降到果实上,或80%以上的空气湿度集结在果实上,呈水珠长时间浸泡果面,使果面细胞发生了裂变而形成了裂纹)外水控制技术关键点是筛选出了具有防水功能且能耐雨水冲刷的液膜剂材料在裂纹发生期间对果面进行保护,搭配增强表皮细胞建设的叶面肥,以增强抵抗果面微裂的应力来防控果面微裂的发生。据观察,幼果期干旱后期果面普遍发生裂纹,仅7月干旱果面发生气孔爆裂,8~9月果园缺水如遇田间大量增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果面裂纹的大发生期。2016年浇水试验按需定量灌水的阳光果商品率78.7%,对照不浇水的商品率11%。近几年我们共对国内外13中有关代替套袋的液膜剂进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2010年~2013年试验淘汰了果优宝、果吴优和三喷果面净,2014年~2016年在保持原有的5个液膜剂材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个新材料,其中包括日本产的SEBLI和美国产的ADS,通过试验基本摸清了参试材料的耐雨冲刷性、抗病性,对果面微裂的防控效果。同时对国内外一些较高档的叶面肥做了试验,主要对参试叶面肥对果面微裂的防控性、多含糖量、去皮硬、着色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筛选出一些理想的材料,结果如下:不同液膜剂材料的耐雨冲刷性与抗病性及防控微裂观测情况液膜编号12345678910液膜名称KJBVOAZWMMMTMDSEBLADSMYSYKRGLGMJ耐雨冲刷性优差较差优较优优较差差较差较优抗褐斑病情较差较差差优较优较优差差较差较优微裂指数%13.911.17.218.926.78.919.411.18.915从上表试验结果看来5号、6号、10号适宜花后7~20天喷施,4号、6号液膜剂适宜按排在6~8月份雨季苹果褐斑病侵染发病期喷施,1号液膜剂拟安排在果实成熟期喷施。3号、6号、9号液膜剂对防控微裂效果明显,适宜安排在3、9、7月份。从上表试验结果上看,防控微裂方面以BSAU最优,裂纹指数1,7%,PKQW、MJS、GLH次之分别是6.1%、6.7%、6.7%,BSAU次之;从促进红度方面看以GLH最优95%,TBL、BS次之分别是91.8%、90.04%;从含糖量上看以TBL、GLH、XT、MJS最高分别为16.4%、16.3%、16.1%、16%,BSAU次之15.8%;从果实去皮硬度上看以BSAU最高10.1kg/㎝2,PKQW、HZS次之9.3kg/㎝2、9.1kg/㎝2。外水控制措施:花后7~10天(4月下旬)喷施液膜剂SEBL1号200倍+叶面肥BSAU600倍,花后20天(5月上旬)喷施液膜剂ZWMM2000倍+GMJ300倍+叶面肥GPHJ800倍,花后35天(5月下旬)喷施液膜剂SEBL500倍+叶面肥BSAU600倍,6月中旬喷施液膜剂MTMD1000倍+叶面肥BSAU600倍,7月上旬喷施液膜剂ADS800倍+叶面肥XT600倍,7月下旬喷施液膜剂MTMD1000倍+XT600倍,7月下旬喷施液膜剂SEBL2号500倍+MJS600倍,8月中旬喷施液膜剂SEBL2号500倍+GMJ300倍+叶面肥PKQW500倍,9月上旬喷施液膜剂ZWMM2000倍+叶面肥PKQW500倍,9月下旬喷施液膜剂KJ150倍+叶面肥GLH800倍,10月中旬喷施液膜剂KJ150倍+叶面肥GLH800倍。4、营养调节技术。通过树体营养元素与调节剂的搭配,提高果实表皮细胞分裂的活性,改善果实营养状况以发挥应变能力,控制果实微裂。营养调节技术的关键点是营养元素与调节剂的搭配延长细胞的分裂期,增加细胞的应变活性来减少果面微裂。花期喷施生长素的效果对比项目倍数裂纹率%果形指数果实体积花期喷BFL+DSY6006.80.87378.3花期喷BSAU8007.70.84382.5CK(清水)——27.10.75313.2从2种调节剂的试验看来,以BSAU和BFL+DSY微裂较少,比对照减少裂纹19.4%和20.3%,并且果形指数分别提高0.12和0.09,果个增大明显,比对照果实体积分别增大65.1、69.3立方厘米。5、褪绿增色技术。生产“阳光果”由于没有纸袋的遮光,果面发绿,红的发暗,颜色不鲜艳。本专利褪绿增色技术的创新关键点是在果实膨大后期调节磷、钾比例,用营养的调节促使果面褪绿,在成熟期给果实补充花青素促进着色,使果面着色比较鲜艳。通过多次试验最后确定在果实膨大后期施肥的磷∶钾调在44.7%∶30.3%果面褪绿较快,在果实成熟期补充花青素500倍2~3次,果实着色比较鲜艳。6、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生产“阳光果”由于没有纸袋的保护,病虫害防治的农药直接喷洒在果实上,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关键点是所选的农药和所有的田间投入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如性诱剂,在果树1.5米处悬挂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金纹细蛾、诱捕器,树上绑梨小迷向丝,放扑食鳗和瓢虫卵等天敌扑杀害虫;物理防治,树上悬挂黄板诱粘黄蚜,树干缠粘虫带粘杀害虫,8月份树干缠集虫带诱集越冬害虫,惊蛰烧毁。农业防治,主要采取开春清除残枝落叶、刮翘皮等清园工作,冬季用修剪整形使树体通风透光,生长期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等农事措施。低毒无残化防,主要采用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矿物源农药像石硫合剂等,特异性昆虫调节剂如灭幼脲,氟灵脲等,微生物源杀虫剂苏云金杆菌。本发明使黄土高原富士苹果果面微裂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富士苹果无袋栽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项试验和示范中所选的田间投入品,完全符合绿色食品有机化生产标准,为有机苹果生产打开了一条通道。果农们称为“阳光果”,“阳光果”不套袋,不受果袋遮光,长期接受阳光的沐浴,含糖量比套袋果高,用本项配套技术生产出的“阳光果”好吃、好看、好营养,回归了自然的味道,是真正的绿色果品,本项目为苹果的有机栽培、无袋栽培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开辟了黄土高原富士苹果无袋栽培划时代的先河,使果园效益提高了50%,是“十三五”农民收入翻番的可靠技术。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