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种单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114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种单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一种排种单体涉及播种机领域。



背景技术:

由本人发明的“一种转筒式播种器”(专利号2015206767017),“一种播种单体”(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10067375),比目前市场上的转筒式播种器精度高,成穴性好,播量稳定。由本人发明的“一种用在转筒式播种器端壁上的排种器”(专利号2016205698724),有条播功能,且克服的种子扎堆缺陷。此外,目前市场上的转筒式播种器种壶上的盖板一般都是旋钮式的,打开和关闭不方便,且装种口小,加入种子时还要漏斗,很不方便。

将以上发明结合起来,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同时设计开关方便,面积大的装种口。

技术方案:

一种排种单体(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由种壶9,条播排种环7和调节带3构成;种壶是一壳体,壳体是由共轴的圆台壳体和圆柱壳体组合而成,圆台壳体大头直径小于圆柱壳体,圆台壳体的大头端面与圆柱壳体的一侧壶体壁相连,将相互接触重叠的两层壳体壁去掉,使内腔相通,圆台壳体周壁上有装种口,装种口上有匹配的盖板5,圆柱壳体周壁上有穴播种子出口12,两侧端壁周缘上有条播种子出口14,种壶的中轴线上有驱动轴安装孔10;排种环由相互连接的与种壶上条播种子出口14一一对应的条播排种器构成,条播排种器上有种子进口13和条播种子出口6;调节带3为环状带,带上有与种壶上条播种子出口一一对应匹配的调节带孔2;调节带匹配箍套在种壶上有穴播种子出口的周缘上,两个排种环分别匹配紧贴安装在种壶上有条播种子出口14的左右端壁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排种单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排种单体剖切图;

图3种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条播排种环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调节带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处放大图。

图中1—条播排种器 2-调节带孔 3-调节带 4—盖板扣手 5—盖板 6—条播排种器种子出口 7—条播排种环 8—盖板轴 9—种壶 10—驱动轴安装孔 12 —穴播种子出口 13—种子进口 14—条播种子出口 15—钳爪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一种播种单体的结构。

实施方式一

一种排种单体(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由种壶9,条播排种环7和调节带3构成;种壶是一壳体,壳体是由共轴的圆台壳体和圆柱壳体组合而成,圆台壳体大头直径小于圆柱壳体,圆台壳体的大头端面与圆柱壳体的一侧壶体壁相连,将相互接触重叠的两层壳体壁去掉,使内腔相通,圆台壳体周壁上有装种口,装种口上有匹配的盖板5,圆柱壳体周壁上有穴播种子出口12,两侧端壁周缘上有条播种子出口14,种壶的中轴线上有驱动轴安装孔10;排种环由相互连接的与种壶上条播种子出口14一一对应的条播排种器构成,条播排种器上有种子进口13和条播种子出口6;调节带3为环状带,带上有与种壶上条播种子出口一一对应匹配的调节带孔2;调节带匹配箍套在种壶上有穴播种子出口的周缘上。两个排种环分别固定安装在种壶上,且条播排种器上的种子进口13与种壶上条播种子出口14一一正对。

这种播种单体工作时,先将驱动轴从驱动轴安装孔10中插入,再向种壶中装入种子,若条播,移动调节带关闭穴播种子出口12,驱动播种单体沿图1或图4中箭头所示方向转动,种子就会经条播排种器排种后播出,具体原理请参见背景技术中所述专利“一种用在转筒式播种器端壁上的排种器”(专利号2016205698724),若驱动播种单体沿图1或图4中箭头所示相反方向转动,种子也会经条播排种器播出,但播量增大了。用胶带封闭一些条播排种器种子出口6,可减小播量。若穴播,需封闭条播排种器种子出口6,移动调节带打开穴播种子出口12。穴播时可方便地调节播量和株距,具体原理可参见背景技术中所述专利“一种转筒式播种器”(专利号2015206767017),“一种播种单体”(发明专利申请号2015110067375)。

实施方式二:

一种排种单体(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由种壶9,条播排种环7和调节带3构成;种壶是一壳体,壳体是由共轴的圆台壳体和圆柱壳体组合而成,圆台壳体大头直径小于圆柱壳体,圆台壳体的大头端面与圆柱壳体的一侧壶体壁相连,将相互接触重叠的两层壳体壁去掉,使内腔相通,圆台壳体周壁上有装种口,装种口上有匹配的盖板5,圆柱壳体周壁上有穴播种子出口12,两侧端壁周缘上有条播种子出口14,种壶的中轴线上有驱动轴安装孔10;排种环由相互连接的与种壶上条播种子出口14一一对应的条播排种器构成,条播排种器上有种子进口13和条播种子出口6;调节带3为环状带,带上有与种壶上条播种子出口一一对应匹配的调节带孔2;调节带匹配箍套在种壶上有穴播种子出口的周缘上。两个条播排种环7匹配铰接在种壶上,条播排种环可以在种壶上转动,且条播排种器上的种子进口13与种壶上条播种子出口14是一一对应的。

这种结构,转动条播排种环,可改变条播排种器1上种子进口13与种壶上条播种子出口14相通部分的大小,从而调节播量和打开或关闭条播种子出口14。

实施方式三:

一种排种单体(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由种壶9,条播排种环7和调节带3构成;种壶是一壳体,壳体是由共轴的圆台壳体和圆柱壳体组合而成,圆台壳体大头直径小于圆柱壳体,圆台壳体的大头端面与圆柱壳体的一侧壶体壁相连,将相互接触重叠的两层壳体壁去掉,使内腔相通,圆台壳体周壁上有装种口,装种口上有匹配的盖板5,圆柱壳体周壁上有穴播种子出口12,两侧端壁周缘上有条播种子出口14,种壶的中轴线上有驱动轴安装孔10;排种环由相互连接的与种壶上条播种子出口14一一对应的条播排种器构成,条播排种器上有种子进口13和条播种子出口6;调节带3为环状带,带上有与种壶上条播种子出口一一对应匹配的调节带孔2;调节带匹配箍套在种壶上有穴播种子出口的周缘上,两个排种环分别匹配紧贴安装在种壶上有条播种子出口14的左右端壁上。

种壶上有钳爪15,盖板上有盖板扣手4和盖板轴8,钳爪的外口尺寸比盖板轴略大,里面尺寸与盖板轴匹配,盖板轴卡在钳爪的里面,盖板的另一端卡在排种环与种壶的缝隙中。这种结构打开和关闭装种口很方便:打开时将扣手4用力向右扣动,由于有弹性,钳爪15就会向右移动,从而将盖板的左端从排种环与种壶的缝隙中抽出来,转动盖板,使其站立,由于钳爪的外口尺寸比盖板轴略大,里面尺寸与盖板轴匹配,站立的盖板被卡住,不会倒下和松脱。关闭盖板时将左端向下按压,使其滑入排种环与种壶的缝隙中。

这种排种单体即能进行穴播,又能进行条播,不伤种,不卡种,播量调节方便,条播时种子不扎堆,穴播时株距调节方便。由于装种口大,盖板开闭方便,装种子简单快捷。而且由于排种单体上的出种口多,播量调节范围大,可与动力机械配套,提高播种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