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有机水稻田杂草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66811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的杂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生活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解决我国粮食供给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水稻的发展状况上来看,我国水稻种植中还存在一些普遍问题,限制着水稻种植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水稻种植存在施肥过多的现象,在整地初期,便要施加基肥,水稻返青后及早施用分蘖肥,在叶龄指数91左右时还需追施穗肥,水稻后期还可酌情施用粒肥,根据水稻不同的生长期,施加肥料种类繁多,然而,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扭转加快,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种田大户,农业正朝着产业化方向快速发展,加上我国农民大量进城务工,造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紧缺,导致规模化农业生产中人力成本增加,如果水稻需要多次施肥,不仅费工费时、作物生长后期追肥不便、生产成本增加,且施肥后元素多停留在土壤中,久而久之,使得土壤中某种元素过量,再次施肥,有可能出现烧苗的情况,而且施肥过多还会使土壤土质恶化,土质恶化的土壤,不仅影响产量,还会缩减我国日益减少的农耕用地面积,使得粮食减产,形成恶性循环,此外,水稻田有水这个特点,单独种植水稻较为浪费。稻田病虫和杂草等有害生物是制约水稻产量的重要因子,为了减轻杂草和病虫草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大量的化学农药被用于水稻生产中。这不仅杀伤了稻田有益生物,破坏了生态平衡,增加了稻谷中的农药残留量,使产品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同时还导致稻米成本升高、效益降低,严重阻碍了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农产品品质及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出现了一些水稻田内种植水稻的同时养鸭的思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提升稻田利用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未涉及源头控制杂草的生长考虑,投入鸭种类和鸭龄的不合适,投鸭期间未结合鸭的饲养特点,出现鸭生长速度缓慢,稻田杂草根除不彻底,稻产品亩产不高等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有机水稻田杂草的方法,该方法从源头上控制了杂草的进入,并且切断了杂草的传播,从而控制了杂草的繁衍,随着时间的推移,2-3年后可大大降低有机水稻田杂草危害以及防治费用,从而实现水稻的有机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提质增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有机水稻田杂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有机肥:有机肥是经过厌氧发酵60天以上的牛粪,或者从正规市场上购买的成品有机肥;(2)育苗:根据种植生产田的大小,选择育苗床的大小,先在育苗床上铺上无纬布,再在无纬布上铺撒深度为10-20mm的无草种的土层,在土层上撒0.5-5mm的有机肥,翻耙2-3遍使土层与有机肥混合均匀,在以300-320g/m2均匀撒稻种子,向撒好稻种子的苗床撒苗床调酸剂使pH保持在5.0-5.8,将育苗床置于35-45℃至稻苗株高长至9-15cm;调节苗床酸碱性是因为水稻幼苗适应在酸性土壤环境下生长,且pH值在5.0-5.8之间,优选地PH值5.5时水稻生理生长技能最旺盛,pH值在碱性土壤条件下有些营养物质不能被稻苗吸收,所以中性或碱性土壤,必须对苗床土壤进行调酸;(3)水稻田的整理:先在水稻田施入1000-1200kg/亩的有机肥,再利用旋耕机耕地1-2遍,晾地5-7天后再旋耕1-2遍,旋耕深度为25-30cm,旋耕过程中将杂草种子翻到地下,防止杂草萌发,以一亩地为单元,在地周围起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地梗,梗高0.5-0.7米,梗上宽0.5-0.7米,梗下宽0.9-1米,待用;(4)稻田水的控制:待稻田整理好后,向稻田灌水,灌至水深5-10cm,进行移植插秧,插秧密度为28-35穴/m2,待秧苗移植3-7天秧苗活苗后,排尽稻田水进行晾地2-3天,在水稻生长期间,根据秧苗和杂草的长势进行排水灌水2-4次;该排水灌水操作一方面能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另一方面能防止水稻田内水生杂草的生长;(5)鸭的选择与投放:在稻田旁搭建鸭棚,选择20-25日龄的胡鸭,待秧苗插秧后20-25天,向稻田内以15-20只/亩投放胡鸭,早晨将胡鸭赶入稻田内,傍晚将胡鸭赶回鸭棚,直到水稻抽穗后将胡鸭收回,在将胡鸭投放稻田期间每天根据鸭的食量进行补饲0.5-2kg/只,早晚各一次;在稻田投放胡鸭期间,使稻田水深保持在5-15cm,水深度的调整应以胡鸭能踩到土层为度,随着胡鸭的长大适当加深水层,并且对稻田灌水补充水深度。稻田水过深,胡鸭不能踩到土层,就不能达到踩草、耕耘松土的效果,稻田水过浅,因为胡鸭喜水动物,不利于胡鸭的养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有机水稻田杂草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无草种的土培育秧苗从源头上控制了杂草的进入,并且通过排水灌水和投放鸭的方式切断了杂草的传播,从而控制了杂草的繁衍,随着时间的推移,2-3年后可大大降低有机水稻田杂草危害以及防治费用,另外,利用鸭子在稻田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松土耕耘和排泄物肥田的“食物链”关系,不但用稻田中的杂草、昆虫、水中的浮游和底栖生物养鸭,而且鸭粪又可有效促进水稻健壮生长,解决了多次施肥会出现稻田烧苗现象,在起到除草、灭虫、控病、净田的同时,改善了水稻田间的生态条件,促进了稻、鸭的和谐生产,从而实现水稻的有机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提质增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有机水稻田杂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有机肥:有机肥是经过厌氧发酵60天以上的牛粪,或者从正规市场上购买的成品有机肥;(2)育苗:根据种植生产田的大小,选择育苗床的大小,先在育苗床上铺上无纬布,再在无纬布上铺撒深度为10-20mm的无草种的土层,在土层上撒0.5-5mm的有机肥,翻耙2-3遍使土层与有机肥混合均匀,在以300-320g/m2均匀撒稻种子,向撒好稻种子的苗床撒苗床调酸剂使pH保持在5.0-5.8,将育苗床置于35-45℃至稻苗株高长至9-15cm;调节苗床酸碱性是因为水稻幼苗适应在酸性土壤环境下生长,且pH值在5.0-5.8之间,优选地pH值5.5时水稻生理生长技能最旺盛,pH值在碱性土壤条件下有些营养物质不能被稻苗吸收,所以中性或碱性土壤,必须对苗床土壤进行调酸;(3)水稻田的整理:先在水稻田施入1000-1200kg/亩的有机肥,再利用旋耕机耕地1-2遍,晾地5-7天后再旋耕1-2遍,旋耕深度为25-30cm,旋耕过程中将杂草种子翻到地下,防止杂草萌发,以一亩地为单元,在地周围起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地梗,梗高0.5-0.7米,梗上宽0.5-0.7米,梗下宽0.9-1米,待用;(4)稻田水的控制:待稻田整理好后,向稻田灌水,灌至水深5-10cm,进行移植插秧,插秧密度为28-35穴/m2,待秧苗移植3-7天秧苗活苗后,排尽稻田水进行晾地2-3天,在水稻生长期间,根据秧苗和杂草的长势进行排水灌水2-4次;该排水灌水操作一方面能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另一方面能防止水稻田内水生杂草的生长;(5)鸭的选择与投放:在稻田旁搭建鸭棚,选择20-25日龄的胡鸭,待秧苗插秧后20-25天,向稻田内以15-20只/亩投放胡鸭,早晨将胡鸭赶入稻田内,傍晚将胡鸭赶回鸭棚,直到水稻抽穗后将胡鸭收回,在将胡鸭投放稻田期间每天根据鸭的食量进行补饲0.5-2kg/只,早晚各一次;在稻田投放胡鸭期间,使稻田水深保持在5-15cm,水深度的调整应以胡鸭能踩到土层为度,随着胡鸭的长大适当加深水层,并且对稻田灌水补充水深度。稻田水过深,胡鸭不能踩到土层,就不能达到踩草、耕耘松土的效果,稻田水过浅,因为胡鸭喜水动物,不利于胡鸭的养殖。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一种控制有机水稻田杂草的方法,基于以下三点考虑:(1)杂草的源头控制,通过采用无草种的土培育秧苗,并且调节苗床的pH在5.0-5.8范围内,提供一种适宜秧苗发芽和生长的环境,且不适宜杂草生长的环境来控制杂草的源头传播;(2)杂草的传播,通过排水灌水的方式,一方面提高秧苗的成活率,另一方面晾地的过程也降低了要在水环境下生长的水生草的成活率;(3)稻田投放鸭破坏杂草的生长,胡鸭在稻田里吃踩杂草,阻止杂草生长。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些实施例绝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一种控制有机水稻田杂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有机肥:有机肥是经过厌氧发酵60天以上的牛粪;(2)育苗:选择育600×800cm苗床,先在育苗床上铺上无纬布,再在无纬布上铺撒深度为18mm的普通土层,在土层上撒3mm的有机肥,翻耙3遍使土层与有机肥混合均匀,在以300g/m2均匀撒稻种子,向撒好稻种子的苗床撒苗床调酸剂使pH保持在5.5,将育苗床置于35℃至稻苗株高长至9-15cm;(3)水稻田的整理:先在水稻田施入1000kg/亩的有机肥,再利用旋耕机耕地2遍,晒地7天后再旋耕2遍,旋耕深度为28cm,以一亩地为单元,在地周围起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地梗,梗高0.7米,梗上宽0.6米,梗下宽1米,待用;(4)稻田水的控制:向稻田灌水,灌至水深8cm,进行移植插秧,插秧密度为32穴/m2,待秧苗移植活苗;(5)鸭的选择与投放:在稻田旁搭建鸭棚,选择22日龄的胡鸭,待秧苗插秧后20天,向稻田内以20只/亩投放胡鸭,早晨将胡鸭赶入稻田内,傍晚将胡鸭赶回鸭棚,直到水稻抽穗后将胡鸭收回,在将胡鸭投放稻田期间每天根据鸭的食量进行补饲0.5-2kg/只,早晚各一次;在稻田投放胡鸭期间,使稻田水深保持在12cm,水深度的调整应以胡鸭能踩到土层为度,随着胡鸭的长大适当加深水层,多次对稻田灌水补充水深度至12cm。实施例2一种控制有机水稻田杂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有机肥:有机肥是经过厌氧发酵60天以上的牛粪;(2)育苗:选择育600×800cm苗床,先在育苗床上铺上无纬布,再在无纬布上铺撒深度为18mm的普通土层,在土层上撒3mm的有机肥,翻耙3遍使土层与有机肥混合均匀,在以300g/m2均匀撒稻种子,向撒好稻种子的苗床撒苗床调酸剂使pH保持在5.5,将育苗床置于35℃至稻苗株高长至9-15cm;(3)水稻田的整理:先在水稻田施入1000kg/亩的有机肥,再利用旋耕机耕地2遍,晒地7天后再旋耕2遍,旋耕深度为28cm,以一亩地为单元,在地周围起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地梗,梗高0.7米,梗上宽0.6米,梗下宽1米,待用;(4)稻田水的控制:向稻田灌水,灌至水深8cm,进行移植插秧,插秧密度为32穴/m2,待秧苗移植5天秧苗活苗后,排尽稻田水进行晾地3天,在水稻生长期间进行排水灌水3次;(5)鸭的选择与投放:在稻田旁搭建鸭棚,选择22日龄的胡鸭,待秧苗插秧后20天,向稻田内以20只/亩投放胡鸭,早晨将胡鸭赶入稻田内,傍晚将胡鸭赶回鸭棚,直到水稻抽穗后将胡鸭收回,在将胡鸭投放稻田期间每天根据鸭的食量进行补饲0.5-2kg/只,早晚各一次;在稻田投放胡鸭期间,使稻田水深保持在12cm,水深度的调整应以胡鸭能踩到土层为度,随着胡鸭的长大适当加深水层,多次对稻田灌水补充水深度至12cm。实施例3(1)制备有机肥:有机肥是经过厌氧发酵60天以上的牛粪;(2)育苗:选择育600×800cm苗床,先在育苗床上铺上无纬布,再在无纬布上铺撒深度为18mm的无草种的土层,在土层上撒3mm的有机肥,翻耙3遍使土层与有机肥混合均匀,在以300g/m2均匀撒稻种子,向撒好稻种子的苗床撒苗床调酸剂使pH保持在5.5,将育苗床置于35℃至稻苗株高长至9-15cm;(3)水稻田的整理:先在水稻田施入1000kg/亩的有机肥,再利用旋耕机耕地2遍,晒地7天后再旋耕2遍,旋耕深度为28cm,以一亩地为单元,在地周围起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地梗,梗高0.7米,梗上宽0.6米,梗下宽1米,待用;(4)稻田水的控制:向稻田灌水,灌至水深8cm,进行移植插秧,插秧密度为32穴/m2,待秧苗移植活苗;(5)鸭的选择与投放:在稻田旁搭建鸭棚,选择22日龄的胡鸭,待秧苗插秧后20天,向稻田内以20只/亩投放胡鸭,早晨将胡鸭赶入稻田内,傍晚将胡鸭赶回鸭棚,直到水稻抽穗后将胡鸭收回,在将胡鸭投放稻田期间每天根据鸭的食量进行补饲0.5-2kg/只,早晚各一次;在稻田投放胡鸭期间,使稻田水深保持在12cm,水深度的调整应以胡鸭能踩到土层为度,随着胡鸭的长大适当加深水层,多次对稻田灌水补充水深度至12cm。实施例4(1)制备有机肥:有机肥是经过厌氧发酵60天以上的牛粪;(2)育苗:选择育600×800cm苗床,先在育苗床上铺上无纬布,再在无纬布上铺撒深度为18mm的无草种的土层,在土层上撒3mm的有机肥,翻耙3遍使土层与有机肥混合均匀,在以300g/m2均匀撒稻种子,向撒好稻种子的苗床撒苗床调酸剂使pH保持在5.5,将育苗床置于35℃至稻苗株高长至9-15cm;(3)水稻田的整理:先在水稻田施入1000kg/亩的有机肥,再利用旋耕机耕地2遍,晒地7天后再旋耕2遍,旋耕深度为28cm,以一亩地为单元,在地周围起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地梗,梗高0.7米,梗上宽0.6米,梗下宽1米,待用;(4)稻田水的控制:向稻田灌水,灌至水深8cm,进行移植插秧,插秧密度为32穴/m2,待秧苗移植5天秧苗活苗后,排尽稻田水进行晾地3天,在水稻生长期间进行排水灌水3次;(5)鸭的选择与投放:在稻田旁搭建鸭棚,选择22日龄的胡鸭,待秧苗插秧后20天,向稻田内以20只/亩投放胡鸭,早晨将胡鸭赶入稻田内,傍晚将胡鸭赶回鸭棚,直到水稻抽穗后将胡鸭收回,在将胡鸭投放稻田期间每天根据鸭的食量进行补饲0.5-2kg/只,早晚各一次;在稻田投放胡鸭期间,使稻田水深保持在12cm,水深度的调整应以胡鸭能踩到土层为度,随着胡鸭的长大适当加深水层,多次对稻田灌水补充水深度至12cm。下表列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4中稻谷产量、杂草种类控制数量和杂草密度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利用无草种的土培育秧苗能有效切断杂草的源头传播,和排水灌水操作能有效控制稻田内水生草的成活与生长,控制了杂草的传播,由于稻田杂草及种类的有效控制,根据生物学中植物竞争原理,从而间接提高了稻谷的产量。实施例稻谷产量杂草种类杂草密度实施例1757斤912-15株/m2实施例2926斤67-9株/m2实施例3878斤76-8株/m2实施例41121斤23-5株/m2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