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佛手瓜的种植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7750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蔬菜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佛手瓜的种植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各种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在迅猛加速。但是城市化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导致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传统的农业经济难以实现在城市的土地生长。

传统的农业经济采取的技术较为简单,同时使得种植效率降低,难以满足现在城市的日常消费。虽然现在也进行农村的大棚蔬菜种植,但是大面积的种植,导致单个的品种蔬菜的营养价值降低。

佛手瓜,又名隼人瓜、安南瓜、寿瓜、丰收瓜、洋瓜、合手瓜、捧瓜、土耳瓜、虎儿瓜等,是一种葫芦科佛手瓜属植物,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岛,1915年传入中国,在中国江南一带都有种植,以云南、贵州、浙江、福建、广东、四川、台湾最多。佛手瓜清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实际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升其生长速率,往往仅添加促进生长的激素,导致最终的成长的佛手瓜营养价值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佛手瓜的种植培育方法,使得佛手瓜在生长过程中,根部能够吸收更多有效的营养成分。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佛手瓜的种植培育方法,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整地:先选择向阴的平地进行开挖,开挖深度为20-30cm,再进行铺设在所开挖的坑侧壁和底部塑料膜,最后进行回填沙土,并在沙土周边架设大棚框架;

2)施肥:先将配置好的肥料添加在沙土上,再将沙土进行翻耕;

3)种植:将佛手瓜幼苗直接插入到施肥后的沙土表面;

4)喷水:种植佛手瓜幼苗后的20天内,每天浇灌水一次,之后采用每2-3天浇灌一次;

5)移栽:当佛手瓜幼苗藤长为1-1.5m时,进行佛手瓜幼苗移植,移植密度为800-1000株每亩,并将幼苗藤搭接在大棚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中采用的肥料为氮肥、磷肥、钾肥、草木灰按重量份进行3:2:3:1的比例混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中佛手瓜幼苗插入沙土的深度为2-3cm。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4)浇灌水时,选择喷洒浇灌,至沙土表面湿润即可。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3)中佛手瓜幼苗的种植密度为1500-2000株每亩。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4)操作的同时保持佛手瓜幼苗的每天光照时间为18-20小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佛手瓜的种植培育方法,通过方法中采用的进行的整地操作,实现整地时的土壤疏松,并且采用先将肥料与沙土干料混合,实现对于肥料中有益成分的有效保留,再将幼苗种植后,通过洒水后,实现混合在沙土中的肥料稀释,能被佛手瓜根部吸收,同时大大较少了施肥料,保证了佛手瓜的生长速率。可在实际的农业种植中被进一步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佛手瓜的种植培育方法,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整地:先选择向阴的平地进行开挖,开挖深度为20-30cm,再进行铺设在所开挖的坑侧壁和底部塑料膜,最后进行回填沙土,并在沙土周边架设大棚框架;

2)施肥:先将配置好的肥料添加在沙土上,再将沙土进行翻耕;

3)种植:将佛手瓜幼苗直接插入到施肥后的沙土表面;

4)喷水:种植佛手瓜幼苗后的20天内,每天浇灌水一次,之后采用每2-3天浇灌一次;

5)移栽:当佛手瓜幼苗藤长为1-1.5m时,进行佛手瓜幼苗移植,移植密度为800-1000株每亩,并将幼苗藤搭接在大棚框架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佛手瓜的种植培育方法,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整地:先选择向阴的平地进行开挖,开挖深度为20-30cm,再进行铺设在所开挖的坑侧壁和底部塑料膜,最后进行回填沙土,并在沙土周边架设大棚框架;

2)施肥:先将配置好的肥料添加在沙土上,再将沙土进行翻耕;

3)种植:将佛手瓜幼苗直接插入到施肥后的沙土表面;

4)喷水:种植佛手瓜幼苗后的20天内,每天浇灌水一次,之后采用每2-3天浇灌一次;

5)移栽:当佛手瓜幼苗藤长为1-1.5m时,进行佛手瓜幼苗移植,移植密度为800-1000株每亩,并将幼苗藤搭接在大棚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的步骤2)中采用的肥料为氮肥、磷肥、钾肥、草木灰按重量份进行3:2:3:1的比例混合而成。

步骤3)中佛手瓜幼苗的种植密度为1500-2000株每亩。

步骤4)操作的同时保持佛手瓜幼苗的每天光照时间为18-20小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佛手瓜的种植培育方法,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整地:先选择向阴的平地进行开挖,开挖深度为20-30cm,再进行铺设在所开挖的坑侧壁和底部塑料膜,最后进行回填沙土,并在沙土周边架设大棚框架;

2)施肥:先将配置好的肥料添加在沙土上,再将沙土进行翻耕;

3)种植:将佛手瓜幼苗直接插入到施肥后的沙土表面;

4)喷水:种植佛手瓜幼苗后的20天内,每天浇灌水一次,之后采用每2-3天浇灌一次;

5)移栽:当佛手瓜幼苗藤长为1-1.5m时,进行佛手瓜幼苗移植,移植密度为800-1000株每亩,并将幼苗藤搭接在大棚框架上。

步骤2)中采用的肥料为氮肥、磷肥、钾肥、草木灰按重量份进行3:2:3:1的比例混合而成。

步骤2)中佛手瓜幼苗插入沙土的深度为2-3cm。

步骤4)浇灌水时,选择喷洒浇灌,至沙土表面湿润即可。

步骤3)中佛手瓜幼苗的种植密度为1500-2000株每亩。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佛手瓜的种植培育方法,操作步骤如下所示:

1)整地:先选择向阴的平地进行开挖,开挖深度为20-30cm,再进行铺设在所开挖的坑侧壁和底部塑料膜,最后进行回填沙土,并在沙土周边架设大棚框架;

2)施肥:先将配置好的肥料添加在沙土上,再将沙土进行翻耕;

3)种植:将佛手瓜幼苗直接插入到施肥后的沙土表面;

4)喷水:种植佛手瓜幼苗后的20天内,每天浇灌水一次,之后采用每2-3天浇灌一次;

5)移栽:当佛手瓜幼苗藤长为1-1.5m时,进行佛手瓜幼苗移植,移植密度为800-1000株每亩,并将幼苗藤搭接在大棚框架上。

步骤2)中采用的肥料为氮肥、磷肥、钾肥、草木灰按重量份进行3:2:3:1的比例混合而成。

步骤2)中佛手瓜幼苗插入沙土的深度为2-3cm。

步骤4)浇灌水时,选择喷洒浇灌,至沙土表面湿润即可。

步骤3)中佛手瓜幼苗的种植密度为1500-2000株每亩。

步骤4)操作的同时保持佛手瓜幼苗的每天光照时间为18-20小时。

通过方法中采用的进行的整地操作,实现整地时的土壤疏松,并且采用先将肥料与沙土干料混合,实现对于肥料中有益成分的有效保留,再将幼苗种植后,通过洒水后,实现混合在沙土中的肥料稀释,能被佛手瓜根部吸收,同时大大较少了施肥料,保证了佛手瓜的生长速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