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099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鱼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特别是底拖网等杀伤性渔具的高强度作业,导致我国近海渔业生态环境恶化,渔业资源衰退。针对以上问题,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善海洋环境和资源已势在必行,其中在近海投放人工鱼礁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已取得较好效果,投放人工鱼礁对于恢复和保护近海渔业资源、改善沿海生态环境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工鱼礁的发展对修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现有的人工鱼礁虽种类繁多,但主要还是针对如何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等的场所,功能比较单一,容易发生阻塞等现象,甚至对海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从而引起海域内温跃层和盐跃层的出现,减缓了水体的垂直交换而使海底形成缺氧层,容易导致刺参等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如何改善人工鱼礁的上升流效应,这是我们应该去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它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聚集、索饵、繁殖、生长和避敌提供必要又安全的栖息场所,它也能够产生上升流,可改变该海域内流场的分布,带动底层营养盐物质与上层水体交换,为上层水体内浮游生物等繁殖和生长提供养分,营造良好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增进浮游生物的繁殖滋生能力,形成极佳的饵料场,吸引洄游性鱼类的聚集和滞留,实现更好的聚鱼效果,同时它还能有效防止鱼礁在使用过程中的阻塞,海流流经鱼礁下体产生的上升流能够带动鱼礁上体腔内的海水流动,清理鱼礁上体腔内的泥沙,保证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繁殖的空间,以达到保护、增值渔业资源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它是由鱼礁上体、鱼礁下体、支撑柱和底座构成,所述鱼礁上体是各侧面为凹曲面的内部镂空的凸台体结构,所述鱼礁上体的各表面上设有通孔,所述鱼礁下体是各侧面为凹曲面的内部镂空的凸台体结构,所述鱼礁下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鱼礁下体上表面设有通孔,所述鱼礁上体底面的通孔相对鱼礁下体上面的通孔,所述支撑柱固定在底座上用于支撑鱼礁上体,所述底座的表面上设有通孔。

本发明的显著特点在于:

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的鱼礁上体是内部镂空的凸台体结构,可以有效的利用海流,当海流流经鱼礁上体时,凸台体结构可有效减少水流动力的损失,有利于提高上升流高度,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带动底层营养盐物质与上层水体交换,为上层水体内浮游生物等繁殖和生长提供养分,营造良好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实现更好的聚鱼效果,同时在鱼礁上体侧面及背面形成大范围的背涡流,为不同鱼类提供各种流场环境。

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的鱼礁上体的侧面为凹曲面,可以进一步减小作为迎流面的鱼礁上体外侧面对水流动力的损失,在水流沿鱼礁上体外侧面往上流动的过程中,凹曲面起到水流往上导流的作用,减小水流往礁体两侧水平流动,从而提高上升流的流量及高度,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

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的鱼礁下体是各侧面为凹曲面的内部镂空的凸台体结构,凸台体结构有助于上升流的形成,凹曲面能够减小水流动力的损失,从而提高上升流高度,海流流经鱼礁下体产生的上升流能够带动鱼礁上体腔内的海水流动,清理鱼礁上体腔内的泥沙,能有效防止鱼礁在使用过程中的阻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正视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鱼礁下体和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鱼礁上体1,通孔11,鱼礁下体2,通孔21,支撑柱3,底座4,通孔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它是由鱼礁上体1、鱼礁下体2、支撑柱3和底座4构成,所述鱼礁上体1是各侧面为凹曲面的内部镂空的凸台体结构,所述鱼礁上体1的各表面上设有通孔11,所述鱼礁下体2是各侧面为凹曲面的内部镂空的凸台体结构,所述鱼礁下体2固定在底座4上,所述鱼礁下体2上表面设有通孔21,所述鱼礁上体1底面的通孔11相对鱼礁下体2上面的通孔21,所述支撑柱3固定在底座4上用于支撑鱼礁上体1,所述底座4的表面上设有通孔41。

参见图1,当海底水流流经凸台体结构的鱼礁上体时,会形成上升式的水流,同时凸台体结构可有效减少水流动力的损失,有利于提高上升流高度,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带动底层营养盐物质与上层水体交换,为上层水体内浮游生物等繁殖和生长提供养分,营造良好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实现更好的聚鱼效果,同时在鱼礁上体侧面及背面形成大范围的背涡流,为不同鱼类提供各种流场环境。

参见图1,当海底水流流经侧面为凹曲面的鱼礁上体时,可以进一步减小作为迎流面的鱼礁上体外侧面对水流动力的损失,在水流沿鱼礁上体外侧面往上流动的过程中,凹曲面起到水流往上导流的作用,减小水流往礁体两侧水平流动,从而提高上升流的流量及高度,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营造良好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有利于增值和优化渔业资源、拯救珍稀濒危生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参见图2,鱼礁上体内部镂空,外表面设有通孔,鱼类等水生生物可通过通孔进入内腔,在内腔聚集、生长和避敌,同时内腔的水流较为平缓,有利于鱼类等生物在此产卵繁殖,以达到保护、增值渔业资源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同时底座通孔有利于人工鱼礁投放时垂直水流的流过,增加人工鱼礁的稳定性。

参见图3,当海底水流流经凸台体结构的鱼礁下体时,凸台体结构有助于上升流的形成,凹曲面能够减小水流动力的损失,从而提高上升流高度,海流流经鱼礁下体产生的上升流能够带动鱼礁上体腔内的海水流动,清理鱼礁上体腔内的泥沙,能有效防止鱼礁在使用过程中的阻塞,保证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繁殖的空间,提高人工鱼礁附近的海域初级生产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