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芹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芹菜,为伞形科芹属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的沼泽地带,世界各国已普遍栽培。我国芹菜栽培始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起初仅作为观赏植物种植,后作食用,经过不断地驯化培育,形成了细长叶柄型芹菜栽培种,即本芹(中国芹菜)。本芹在我国各地广泛分布,而河北遵化、山东潍县和桓台、河南商丘、内蒙古集宁等地都是芹菜的著名产地。芹菜具有镇静安神、利尿消肿、平肝降压、养血补虚、清热解毒的功效,尤其是其中含有的芹菜镇定素,具有镇静、降压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防癌活性,现有芹菜种植多着手于提高芹菜产量、降低芹菜种植期病害发生,未见有以提高芹菜药用功效为目的的种植方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芹菜药用功效的种植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芹菜药用功效的种植方法,具体的:1、播种前养地:将种植地深翻60-80cm,每亩均匀浇灌一次30-40kg韭菜发酵水,将高度为40-60cm的构树苗移栽至种植地定值,2个月后,将构树苗移走,将土壤再次深翻60-80cm;2、种子处理:选取颗粒饱满的芹菜种子,播种前,将芹菜种子置于含水量为55-60%的环境中,降温至6-8℃贮存5-7天,播种当天,将芹菜种子置于32-35℃的热水中,浸泡处理60-70分钟;3、播种管理:在种植地开挖条形种植槽,在槽内撒播芹菜种子前,将碱性磷酸酶酶液浇灌于槽底,浇灌后,使槽底3-5cm深度范围的土壤层湿度保持在75-82%,将芹菜种子撒播于槽底,覆土,芹菜出苗前,不再进行浇水;4、出苗管理:芹菜出苗后,在芹菜苗根系处均匀施撒一层陈皮粉与葛根异黄酮混合物,其中陈皮粉与葛根异黄酮混合重量比为5:1,每株施撒10-12g,施撒完成后,每株浇一次透水;其中,所述韭菜发酵水具体制作时:将新鲜韭菜绞成浆状,按2.2-2.5‰的重量比接种嗜酸乳杆菌,在26-28℃下发酵26-28小时后,置于2-4℃下冷藏3-5天,分离残渣,得到韭菜发酵液。其中,碱性磷酸酶酶液中酶活为60-70u/ml。其中,每株施撒10-12g陈皮粉与葛根异黄酮混合物。其中,碱性磷酸酶酶液中酶活为60-70u/ml;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种植方法能显著提高芹菜中芹菜镇定素的含量,从而提高了芹菜的药用价值,播种前通过向种植地浇灌韭菜发酵水以及移栽构树苗种植,能重新恢复种植地肥力,并降低芹菜连作障碍的发生率;芹菜种子播种前,将芹菜种子置于55-60%的环境中,降温至6-8℃贮存5-7天,再经32-35℃的热水中,浸泡处理60-70分钟,能显著提高芹菜种子的发芽率,播种时将碱性磷酸酶酶液浇灌于槽底能有效缩短芹菜种子的出苗时间,芹菜出苗后,在芹菜苗根系处施撒一层陈皮粉与葛根异黄酮混合物,能显著提高芹菜中芹菜镇定素的积累,进而提高芹菜的药用功效。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提高芹菜药用功效的种植方法,具体的:1、播种前养地:将种植地深翻60-80cm,每亩均匀浇灌一次30kg韭菜发酵水,将高度为40-60cm的构树苗移栽至种植地定值,2个月后,将构树苗移走,将土壤再次深翻60-80cm;2、种子处理:选取颗粒饱满的芹菜种子,播种前,将芹菜种子置于含水量为55%的环境中,降温至6℃贮存5天,播种当天,将芹菜种子置于32℃的热水中,浸泡处理60分钟;3、播种管理:在种植地开挖条形种植槽,在槽内撒播芹菜种子前,将碱性磷酸酶酶液浇灌于槽底,浇灌后,使槽底3-5cm深度范围的土壤层湿度保持在75%,将芹菜种子撒播于槽底,覆土,芹菜出苗前,不再进行浇水;4、出苗管理:芹菜出苗后,在芹菜苗根系处均匀施撒一层陈皮粉与葛根异黄酮混合物,其中陈皮粉与葛根异黄酮混合重量比为5:1,每株施撒10g,施撒完成后,每株浇一次透水;其中,所述韭菜发酵水具体制作时:将新鲜韭菜绞成浆状,按2.2‰的重量比接种嗜酸乳杆菌,在26℃下发酵26小时后,置于2℃下冷藏3天,分离残渣,得到韭菜发酵液。其中,碱性磷酸酶酶液中酶活为60u/ml。其中,每株施撒10g陈皮粉与葛根异黄酮混合物。其中,碱性磷酸酶酶液中酶活为60u/ml;实施例2、一种提高芹菜药用功效的种植方法,具体的:1、播种前养地:将种植地深翻60-80cm,每亩均匀浇灌一次40kg韭菜发酵水,将高度为40-60cm的构树苗移栽至种植地定值,2个月后,将构树苗移走,将土壤再次深翻60-80cm;2、种子处理:选取颗粒饱满的芹菜种子,播种前,将芹菜种子置于含水量为60%的环境中,降温至8℃贮存7天,播种当天,将芹菜种子置于35℃的热水中,浸泡处理70分钟;3、播种管理:在种植地开挖条形种植槽,在槽内撒播芹菜种子前,将碱性磷酸酶酶液浇灌于槽底,浇灌后,使槽底3-5cm深度范围的土壤层湿度保持在82%,将芹菜种子撒播于槽底,覆土,芹菜出苗前,不再进行浇水;4、出苗管理:芹菜出苗后,在芹菜苗根系处均匀施撒一层陈皮粉与葛根异黄酮混合物,其中陈皮粉与葛根异黄酮混合重量比为5:1,每株施撒12g,施撒完成后,每株浇一次透水;其中,所述韭菜发酵水具体制作时:将新鲜韭菜绞成浆状,按2.5‰的重量比接种嗜酸乳杆菌,在28℃下发酵28小时后,置于4℃下冷藏5天,分离残渣,得到韭菜发酵液。其中,碱性磷酸酶酶液中酶活为70u/ml。其中,每株施撒12g陈皮粉与葛根异黄酮混合物。其中,碱性磷酸酶酶液中酶活为70u/ml;以下结合具体种植对比试验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试验材料:试供芹菜品种为皇妃芹菜,所用芹菜种子为上一年从同一种植场所产的芹菜种子,将所产芹菜种子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组、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对照组4、对照组5、对照组6共八组,每组100粒;试验方法:其中实验组按照实施例2种植方法进行管理;常规组采用常规种植方法进行管理;对照组1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取消步骤(1);对照组2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取消将芹菜种子置于含水量为60%的环境中,降温至8℃贮存7天;对照组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取消在槽底施撒碱性磷酸酶酶液;对照组4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取消在芹菜苗根系处均匀施撒一层陈皮粉与葛根异黄酮混合物;对照组5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取消在芹菜苗根系处均匀施撒陈皮粉;对照组6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取消在芹菜苗根系处均匀施撒葛根粉;其中,各组试验地块相邻,肥力相当,试验期间,各组施肥种类、施肥量及方式相同,各组试验期不进行防病处理;试验后,统计八组芹菜种植期间出苗率、出苗时间、收获后将各组芹菜打成浆状,统计芹菜浆液中芹菜镇定素的含量,各组地块按相同种植方法连作3年,统计第3年各组芹菜发病率,结果见下表1:组别出苗率(%)出苗时间(d)芹菜浆液中芹菜镇定素的含量(mg/l)连作至第三年病害发生率(%)实验组99.645.22.6常规组80.273.733.8对照组199.345.033.5对照组283.555.22.8对照组399.475.12.4对照组499.543.62.6对照组599.643.92.9对照组699.544.42.7由表1可知,采用实施例2种植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芹菜出苗率,缩短芹菜出苗时间,还能有效预防芹菜连作障碍,并对提高芹菜中芹菜镇定素的含量有较好帮助。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