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及人工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57910阅读:14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野生鱼类驯养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及人工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隶属于沙鳅亚科(Botiinae),为中国特有鱼类,曾在我国江河中广为分布,是鳅科中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小型底栖经济鱼类。花斑副沙鳅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很高等优点。且其与泥鳅相比,骨骼只有主脊椎骨,无肌间刺,与肌肉易分离,更方便人们食用。

近年来,随着各大江河水系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加剧,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花斑副沙鳅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同时不合理的渔法和过度捕捞,使其野生资源量越来越少。现在沙鳅在一些地区的售价高达每千克400元以上,对其开展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花斑副沙鳅目前仍为野生鱼类,尚未驯化,若要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养殖,需先对野生花斑副沙鳅进行驯养,再对其展开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而由于花斑副沙鳅不耐低氧,且未经驯养,一旦离开水体,很快会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该驯养方法操作简单,亲鱼的成活率高,实现了花斑副沙鳅的规模化、标准化驯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斑副沙鳅的人工养殖方法,其采用上述方法驯养亲鱼,便于对花斑副沙鳅进行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从而利用驯养得到的亲鱼繁殖鱼苗,实现对花斑副沙鳅的大规模人工养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包括:捕获野生花斑副沙鳅作亲鱼并运输至驯养地;将亲鱼投入养鱼设备内用淡水驯养,淡水的深度为60-80cm,淡水内溶氧量不低于6mg/L,养鱼设备内放养密度不高于50尾/m2

本发明提出一种花斑副沙鳅的人工养殖方法,包括采用上述驯养方法驯养亲鱼,将亲鱼进行人工繁殖。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操作简单,实践应用性好,亲鱼成活率高。便于实现花斑副沙鳅的规模化、标准化驯养,为花斑副沙鳅的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本发明提供的花斑副沙鳅的人工养殖方法,利用上述驯养方法驯养的亲鱼进行花斑副沙鳅的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从而利用驯养得的亲鱼实现大规模的繁殖,繁殖得的鱼苗用于花斑副沙鳅的人工养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及人工养殖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包括对亲鱼的捕获、运输及驯养。

捕获:于每年的4-5月,在花斑副沙鳅的自然分布水体中捕捞野生花斑副沙鳅,选取无病无伤、身体健康、体质强壮的成鱼或性成熟个体作为亲鱼。

花斑副沙鳅的繁殖季节在每年的5-8月,于每年的4-5月即繁殖季节前进行捕捞,此时的花斑副沙鳅发育成熟,体质强健,捕获后存活率较高。

筛选亲鱼的具体标准为满足年龄3龄以上或体长在100mm以上或体重在18g以上。满足以上任一条件的花斑副沙鳅通常发育较成熟,便于驯养。

由于沙鳅亚科的鱼类鳞片、脊椎骨及耳石较小且取材麻烦,难以用于鉴定其年龄。而沙鳅亚科的主鳃盖骨上有清晰的年轮,可用于在筛选过程中对花斑副沙鳅的年龄进行鉴定,从而选出符合条件的亲鱼。

筛选亲鱼通常选择体表无伤的个体,防止亲鱼在运输和驯养过程中,因伤口感染而影响存活率。进一步的,本发明中,采用沉刺网或拖网捕捞野生花斑副沙鳅,避免用电捕或小钩钓捕使鱼受伤,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不能用电鱼机捕获个体,因为电击会严重影响到花斑副沙鳅性腺的发育。同时勿用手抓取捕捞的花斑副沙鳅。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亲鱼不耐低氧,一旦离开水体,很快会死亡,故亲鱼的筛选需在水中进行。

运输:首先检查塑料袋是否漏气,再用塑料袋盛水并加入麻醉剂,再将亲鱼放入水中。花斑副沙鳅不耐低氧,需将塑料袋内的空气排出后充入氧气并密封,为亲鱼提供充足的氧气。

在放鱼前加入麻醉剂,用于减慢花斑副沙鳅的新陈代谢速度,降低花斑副沙鳅的耗氧量,提高花斑副沙鳅在运输中的存活率。本发明中,采用MS-222作为麻醉剂,并控制麻醉剂溶于水后的浓度为10-20mg/L。上述麻醉剂麻醉起效时间短,药物代谢快、残留小,对鱼、人都较为安全。

温度较高时,亲鱼的新陈代谢旺盛。当温度高于30℃时,在塑料袋的两端分别放置如冰块等降温块,能够减慢亲鱼的新陈代谢速度,提高运输成活率。

由于花斑副沙鳅不耐低氧,故在运输前向塑料袋内封入氧气的同时,控制运输密度为0.1-0.2kg/L,即每L水内放入亲鱼的质量为0.1-0.2kg。为了提高供氧量,通常用纯氧充满塑料袋的剩余空间。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塑料袋采用双层结构,防止运输过程中塑料袋破损,氧气和水泄漏。塑料袋采用聚乙烯材料,防止塑料袋释放有害物质溶于水中对亲鱼产生影响。

驯养:采用石灰石等对养鱼池进行常规的消毒,再向养鱼设备内放入清洁无污染的淡水,将运达驯养地的亲鱼置于养鱼设备内的淡水中进行驯养。

养鱼设备可以采用水泥池或水族箱,其底部平铺一层鹅卵石模拟花斑副沙鳅的野生生境,同时便于亲鱼的分散和躲藏。水泥池一般为直径约2-4m的圆形池,池底为向下凹陷的“锅底型”,底部设置30cm×30cm的沉式排水口,排水口上面用8mm粗的钢筋按5mm间隔焊接成筛网防亲鱼逃跑;排水口底预埋管径为110mm的PVC排水管,排水管出水口设闸阀以排放污水。养鱼设备还可设置遮阳网,光照过强时,可利用遮阳网对养鱼设备进行适当遮荫。

养鱼设备内的淡水的深度控制在60-80cm,使设备内的水温和光线符合花斑副沙鳅亲鱼的生活习性。通过在养鱼设备内设置增氧设备或者采用流水增氧的方法,使养鱼设备内淡水水体的溶氧量不低于6mg/L。放养密度不高于50尾/m2,为亲鱼提供足够的氧分。

将亲鱼放入养鱼设备后,第一天不进行投食,第二天开始投喂饲料,使亲鱼产生饥饿感,利于投食后亲鱼进食。由于前几天亲鱼处于对新环境的适应期,进食量相对较小,为了防止过量的饲料残余在养鱼设备中对水体造成污染,投食的前三天投食量较小,三天后加大投食量。

具体的,前三天每天投喂一次,每次投喂的喂食量为亲鱼重量的0.8-1.2%,即1kg亲鱼喂食8-12g饲料。较佳的,喂食量为亲鱼重量的1%。

开始投喂的第四天起,每天分两次投喂,分别是上午9:00左右一次,下午17:00左右一次。每天的总喂食量增长为亲鱼的重量的2.8-3.2%,较佳的为3%,投喂采用分散投饵的方式,防止因一次性投喂导致饲料过量并残余在水体中。。

本发明中,投喂的饲料选自活体的蚯蚓、活体的水蚯蚓、活体的黄粉虫中的至少一种,其均为花斑副沙鳅喜食的动物性饵料,能够促进亲鱼进食。同时,上述的动物性饵料还有利于花斑副沙鳅的生长和性腺的发育。由于水蚯蚓能够在养鱼设备中存活,投喂时稍过量不会对养鱼设备的水体造成影响。

由于亲鱼在养鱼设备内会进行新陈代谢导致对水体的污染,需要进行排污保持水体环境。为了保持养鱼设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每次排污的排水量约为总水量的1/10,排污后补充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淡水。夏天和秋天温度较高,新陈代谢旺盛,需每天进行一次排污处理;冬天和春天温度相对较低,新陈代谢较慢,每5-7天进行一次排污即可。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申请人发现,将亲鱼运输到目的地后,在将亲鱼放入养鱼设备进行驯养之前,对亲鱼进行消除温差及消毒的前处理操作,能显著提高亲鱼的成活率。

具体的,在将亲鱼从塑料袋内放出之前,将盛有亲鱼的塑料袋漂浮于养鱼设备内水体的表面20-30min,并不断向塑料袋表面浇水。该操作能够消除塑料袋内水体与养鱼设备内水体的温差,减小亲鱼放入养鱼设备内水体时的刺激性。因温差超出5℃时会导致亲鱼的大量死亡,该操作能够有效提高亲鱼的成活率。

在将亲鱼放入养鱼设备内水体之前,将亲鱼放入8-10wt的食盐水中浸泡4-6分钟进行消毒杀菌,能提高亲鱼成活率。经试验证明,用食盐水进行上述消毒杀菌的亲鱼,在消毒处理后一周内成活率在90%以上;未消毒处理的亲鱼在投放后一周内成活率不到50%,甚至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

本发明提供的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亲鱼运输和驯养成活率高,操作简单,实践应用性好,便于实现花斑副沙鳅的规模化、标准化的驯养。

采用上述的驯养方法对花斑副沙鳅亲鱼进行驯养,亲鱼发育成熟,驯养得的亲鱼可用进行花斑副沙鳅的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再采用驯养得的亲鱼进行繁殖,从而利用繁殖得的鱼苗实现大规模的花斑副沙鳅的人工养殖。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包括:

于每年4-5月在花斑副沙鳅的自然分布水体中,用沉刺网或拖网捕捞野生花斑副沙鳅。在水面下用渔网选取无病无伤、身体健康、体质强壮且满足年龄在3龄以上或体长为100mm以上或体重在18g以上的个体作为亲鱼。

向尺寸为60cm×40cm的双层聚乙烯塑料袋内装入10L水,加入100mgMS-222作为麻醉剂,将1kg的成鱼放入塑料袋内水中,排出塑料袋内空气,用氧气瓶向塑料袋中充纯氧气,充满后扎紧袋口封闭,并置于泡沫箱中运输。温度在30℃以上时,在泡沫箱内塑料袋两端放置两瓶冰冻水降温。

将养鱼设备消毒并向设备内放入清洁的淡水至水深60cm。养鱼设备内设置增氧设备24h不间断充氧使水体溶氧量高于6mg/L。将装有亲鱼的塑料袋漂浮于养鱼设备水面20min并不断向塑料袋表面浇水。打开塑料袋,将亲鱼放入8wt%的食盐水中浸泡4min消毒。消毒后将亲鱼放入养鱼设备内,光照强时用遮阳网遮荫。第二天开始投喂活体蚯蚓,投喂前三天,每天投喂一次,每kg亲鱼投喂8g活体蚯蚓,观察进食量;开始投喂第四天起分散投喂,每天九点左右投喂一次,十七点左右投喂一次,每kg亲鱼共投喂28g活体蚯蚓。另夏天和秋天每天排污,冬天和春天每5-7天排污,排污时排出约总量1/10的污水并等量补充淡水。

实施例2

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包括:

于每年4-5月在花斑副沙鳅的自然分布水体中,用沉刺网或拖网捕捞野生花斑副沙鳅。在水面下用渔网选取无病无伤、身体健康、体质强壮且满足年龄在3龄以上或体长为100mm以上或体重在18g以上的个体作为亲鱼。

向尺寸为60cm×40cm的双层聚乙烯塑料袋内装入10L水,加入150mgMS-222作为麻醉剂,将1.5kg的成鱼放入塑料袋内水中,排出塑料袋内空气,用氧气瓶向塑料袋中充纯氧气,充满后扎紧袋口封闭,并置于泡沫箱中运输。温度在30℃以上时,在泡沫箱内塑料袋两端放置两瓶冰冻水降温。

将养鱼设备消毒并向设备内放入清洁的淡水至水深70cm。养鱼设备内设置增氧设备24h不间断充氧使水体溶氧量高于6mg/L。将装有亲鱼的塑料袋漂浮于养鱼设备水面25min并不断向塑料袋表面浇水。打开塑料袋,将亲鱼放入10wt%的食盐水中浸泡5min消毒。消毒后将亲鱼放入养鱼设备内,光照强时用遮阳网遮荫。第二天开始投喂活体水蚯蚓,投喂前三天,每天投喂一次,每kg亲鱼投喂10g活体水蚯蚓,观察进食量;开始投喂第四天起分散投喂,每天九点左右投喂一次,十七点左右投喂一次,每kg亲鱼共投喂30g活体水蚯蚓。另夏天和秋天每天排污,冬天和春天每5-7天排污,排污时排出约总量1/10的污水并等量补充淡水。

实施例3

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包括:

于每年4-5月在花斑副沙鳅的自然分布水体中,用沉刺网或拖网捕捞野生花斑副沙鳅。在水面下用渔网选取无病无伤、身体健康、体质强壮且满足年龄在3龄以上或体长为100mm以上或体重在18g以上的个体作为亲鱼。

向尺寸为60cm×40cm的双层聚乙烯塑料袋内装入10L水,加入200mgMS-222作为麻醉剂,将2kg的成鱼放入塑料袋内水中,排出塑料袋内空气,用氧气瓶向塑料袋中充纯氧气,充满后扎紧袋口封闭,并置于泡沫箱中运输。温度在30℃以上时,在泡沫箱内塑料袋两端放置两瓶冰冻水降温。

将养鱼设备消毒并向设备内放入清洁的淡水至水深80cm。养鱼设备内设置增氧设备24h不间断充氧使水体溶氧量高于6mg/L。将装有亲鱼的塑料袋漂浮于养鱼设备水面30min并不断向塑料袋表面浇水。打开塑料袋,将亲鱼放入10wt%的食盐水中浸泡6min消毒。消毒后将亲鱼放入养鱼设备内,光照强时用遮阳网遮荫。第二天开始投喂活体黄粉虫,投喂前三天,每天投喂一次,每kg亲鱼投喂12g活体黄粉虫,观察进食量;开始投喂第四天起分散投喂,每天九点左右投喂一次,十七点左右投喂一次,每kg亲鱼共投喂32g活体黄粉虫。另夏天和秋天每天排污,冬天和春天每5-7天排污,排污时排出约总量1/10的污水并等量补充淡水。

对比例

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包括:

于每年4-5月在花斑副沙鳅的自然分布水体中,用沉刺网或拖网捕捞野生花斑副沙鳅。在水面下用渔网选取无病无伤、身体健康、体质强壮且满足年龄在3龄以上或体长为100mm以上或体重在18g以上的个体作为亲鱼。

向尺寸为60cm×40cm的双层聚乙烯塑料袋内装入10L水,加入150mgMS-222作为麻醉剂,将1.5kg的成鱼放入塑料袋内水中,排出塑料袋内空气,用氧气瓶向塑料袋中充纯氧气,充满后扎紧袋口封闭,并置于泡沫箱中运输。温度在30℃以上时,在泡沫箱内塑料袋两端放置两瓶冰冻水降温。

将养鱼设备消毒并向设备内放入清洁的淡水至水深70cm。养鱼设备内设置增氧设备24h不间断充氧使水体溶氧量高于6mg/L。将装有亲鱼的塑料袋漂浮于养鱼设备水面25min并不断向塑料袋表面浇水。将亲鱼放入养鱼设备内,光照强时用遮阳网遮荫。第二天开始投喂活体水蚯蚓,投喂前三天,每天投喂一次,每kg亲鱼投喂10g活体水蚯蚓,观察进食量;开始投喂第四天起分散投喂,每天九点左右投喂一次,十七点左右投喂一次,每kg亲鱼共投喂30g活体水蚯蚓。另夏天和秋天每天排污,冬天和春天每5-7天排污,排污时排出约总量1/10的污水并等量补充淡水。

经试验,采用实施例1-3的驯养方法进行运输,15h内到达开袋是亲鱼的成活率可达95%以上。用食盐水消毒处理后一周内亲鱼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对比例中未对用食盐水对亲鱼进行消毒,放入养鱼设备后一周内亲鱼的成活率不到50%甚至出现大量死亡。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亲鱼运输和驯养成活率高,操作简单,实践应用性好,便于实现花斑副沙鳅的规模化、标准化的驯养。

采用上述的驯养方法对花斑副沙鳅亲鱼进行驯养,亲鱼发育成熟,驯养得的亲鱼用进行花斑副沙鳅的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便于利用驯养得的亲鱼进行繁殖,并用繁殖得的鱼苗实现大规模的花斑副沙鳅的人工养殖。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