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结线虫病瓜蒌植株的诱导产生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796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结线虫病瓜蒌植株的诱导产生方法。



背景技术:

根结线虫是一种高度专化型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根结线虫主要为害各种蔬菜的根部,表现为侧根和须根较正常增多,并在幼根的须根上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白色根瘤,有的呈念珠状。被害株地上部生长矮小、缓慢、叶色异常,结果少,产量低,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亡,瓜蒌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其肉质肥大,在疏通土壤中深度可达180cm,易于为线虫所害,且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严重制约了瓜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瓜蒌种植预防根结线虫病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如克百威、阿维菌素、克线磷进行喷施或地施防治,初次使用效果显著,但连年使用防治效果却不甚明显,且会对环境和土壤造成一定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结线虫病瓜蒌植株的诱导产生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结线虫病瓜蒌植株的诱导产生方法,具体的:

(1)选择颗粒饱满、表皮无破损的瓜蒌种子,人工在种壳上切口,切口深与种壳厚度相同,切口时避免伤及壳内种仁;

本发明在诱导前,在种壳上切口,有助于种子生芽并利于充分诱导;

(2)将切口得到的瓜蒌种子置于ms+头孢霉素1-1.5g/l的培养基中诱导培养,诱导培养时间为3-4天,诱导期间每隔2-3小时,用12-14w的紫外灯照射一次培养基,照射时间为30-35分钟,其余时间均在黑暗处培养;

在ms培养基中加1-1.5g/l的头孢霉素,能够在培养期间诱导种仁中过氧化氢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积累,从而提高培养得到瓜蒌植株的抗病性;

(3)将诱导培养得到的瓜蒌籽在无菌水下冲洗干净,人工剥去瓜蒌种壳,保留种仁,将种仁置于ms+3-5mg/l麦芽汁培养基中,在光强为3000-3200lux,室温22-24℃的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50-55小时;

在ms培养基中加3-5mg/l麦芽汁,能够促进种仁中内源激素的积累,使种仁快速生根;

(4)将培养得到的瓜蒌种仁在无菌水下冲洗干净,置于ms+3g/l氮+1g/l磷+3g/l钾+2-4mg/l氧化氢酶混合得到的培养基中,在暗光下培养至根系长度在4-5cm;

在ms培养基中添加氮磷钾,氮、磷、钾按3:1:3的配比添加,能够刺激根系发育,促使根系健壮生长,以过氧化氢酶作为稀释液,能够在短期内延缓氮磷钾水解,有效减少氮磷钾的损失率,提高氮磷钾利用率,培养得到的根系在4-5cm时根粗在0.8-1.2cm;

(5)深翻大田,在大田挖深度在1-1.3cm的穴孔,在穴孔内放置香椿叶与硫磺粉,香椿叶与硫磺粉的重量比为1-2:10,所述香椿叶与硫磺粉用纱布包裹,用密封膜将穴孔密封,8-10天后,将香椿叶与硫磺粉从穴孔内取出,再次深翻一次大田,将步骤(4)培养得到的瓜蒌植株移栽至大田中;

香椿叶与硫磺粉按1-2:10的重量比混合放入大田穴底,能有有效充分灭杀田内越冬残留根线虫及虫卵,进一步降低瓜蒌种植期根线虫病害发生率。

优选的,紫外灯距培养基正上方距离为60-80cm;

优选的,光照培养期间,光照时间为32-36小时;

优选的,大田深翻深度为1.2-1.5m;

优选的,每亩挖60-70根穴孔;

优选的,每穴放置20-30g香椿叶与硫磺粉混合物。

减少了农药施用,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诱导培育得到的瓜蒌植株具有极强的抗结线虫病害能力,在相同种植条件并不采用任何防根线虫病措施的前提下,本发明所诱导培养得到的瓜蒌植株种植期间根线虫病害发生率仅为1.1%,而常规培育得到的瓜蒌植株根线虫病害发生率却高达37%。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抗结线虫病瓜蒌植株的诱导产生方法,具体的:

(1)选择颗粒饱满、表皮无破损的瓜蒌种子,人工在种壳上切口,切口深与种壳厚度相同,切口时避免伤及壳内种仁;

(2)将切口得到的瓜蒌种子置于ms+头孢霉素1g/l的培养基中诱导培养,诱导培养时间为3天,诱导期间每隔2小时,用12w的紫外灯照射一次培养基,照射时间为30分钟,紫外灯距培养基正上方距离为60cm,其余时间均在黑暗处培养;

(3)将诱导培养得到的瓜蒌籽在无菌水下冲洗干净,人工剥去瓜蒌种壳,保留种仁,将种仁置于ms+3mg/l麦芽汁培养基中,在光强为3000lux,室温22℃的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50小时,光照培养期间,光照时间为32小时;

(4)将培养得到的瓜蒌种仁在无菌水下冲洗干净,置于ms+3g/l氮+1g/l磷+3g/l钾+2mg/l氧化氢酶混合得到的培养基中,在暗光下培养至根系长度在4cm;

(5)将大田深翻1.2m,在大田挖深度在1cm的穴孔,每亩挖60根穴孔,在穴孔内放置香椿叶与硫磺粉,香椿叶与硫磺粉的重量比为1:10,所述香椿叶与硫磺粉用纱布包裹,每穴放置20g,用密封膜将穴孔密封,8天后,将香椿叶与硫磺粉从穴孔内取出,再次深翻一次大田,将步骤(4)培养得到的瓜蒌植株移栽至大田中。

实施例2、一种抗结线虫病瓜蒌植株的诱导产生方法,具体的:

(1)选择颗粒饱满、表皮无破损的瓜蒌种子,人工在种壳上切口,切口深与种壳厚度相同,切口时避免伤及壳内种仁;

(2)将切口得到的瓜蒌种子置于ms+头孢霉素1.5g/l的培养基中诱导培养,诱导培养时间为4天,诱导期间每隔3小时,用14w的紫外灯照射一次培养基,照射时间为35分钟,紫外灯距培养基正上方距离为80cm,其余时间均在黑暗处培养;

(3)将诱导培养得到的瓜蒌籽在无菌水下冲洗干净,人工剥去瓜蒌种壳,保留种仁,将种仁置于ms+5mg/l麦芽汁培养基中,在光强为3200lux,室温24℃的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55小时,光照培养期间,光照时间为36小时;

(4)将培养得到的瓜蒌种仁在无菌水下冲洗干净,置于ms+3g/l氮+1g/l磷+3g/l钾+4mg/l氧化氢酶混合得到的培养基中,在暗光下培养至根系长度在5cm;

(5)将大田深翻1.5m,在大田挖深度在1.3cm的穴孔,每亩挖70根穴孔,在穴孔内放置香椿叶与硫磺粉,香椿叶与硫磺粉的重量比为2:10,所述香椿叶与硫磺粉用纱布包裹,每穴放置30g,用密封膜将穴孔密封,10天后,将香椿叶与硫磺粉从穴孔内取出,再次深翻一次大田,将步骤(4)培养得到的瓜蒌植株移栽至大田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结线虫病瓜蒌植株的诱导产生方法。具体的,人工在瓜蒌种壳上切口,置于MS+头孢霉素1‑1.5g/L的培养基中诱导培养,诱导期间用紫外灯照射一次培养基,人工剥去瓜蒌种壳,保留种仁,将种仁置于MS+3‑5mg/L麦芽汁培养基中光照培养后,再置于MS+3g/L氮+1g/L磷+3g/L钾+2‑4mg/L氧化氢酶混合得到的培养基中,在暗光下培养至根系长度在4‑5cm,深翻大田,在大田挖深度在1‑1.3cm的穴孔,在穴孔内放置香椿叶与硫磺粉,8‑10天后,将香椿叶与硫磺粉从穴孔内取出,再次深翻一次大田,将步骤(4)培养得到的瓜蒌植株移栽至大田中,本发明培育得到的瓜蒌植株具有极强的抗结线虫病害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翟明安;李香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蚌埠清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20
技术公布日:2017.07.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