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乌嘴金针菜的提纯复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02429阅读:6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乌嘴金针菜的提纯复壮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菜又名“黄花菜”,属百合科萱草属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与香菇、木耳、冬笋,同为素菜中的珍品。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宿迁是江苏省金针菜主要产地之一,尤以“大乌嘴”花蕾长而粗壮,色泽黄亮,肉质紧实,口感甜香脆,品质优而闻名中外;然而,由于一直采用传统的栽培技术,忽视了大乌嘴的提纯复壮工作,导致其混杂严重、种性退化、品质和产量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乌嘴金针菜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外植体的建立、启动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和移栽等步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大乌嘴金针菜的提纯复壮方法,目的在于:促使大乌嘴金针菜能在短期内进行快速繁殖,在繁殖的过程中保持大乌嘴金针菜的原种性、稳定性及一致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

一种大乌嘴金针菜的提纯复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金针菜母株选择

选择环境:需在连续晴天为3天以上的上午,无大风和空气污染的情况下;

对母株的形态要求:具有典型性状,无病害,形态健壮;

取株要求:离根部5cm处挖出整株,轻轻抖落根部泥土,减少植株表面附带的微生物和害虫;

(2)外植体剥取

剥去外层叶片,用刀片切取茎尖作为外植体,注意刀口要平整,切割次数尽量少,一般大小约为0.5cm*0.5cm*0.5cm;

(3)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将茎尖放入大烧杯中,用水摇晃冲洗3次后,加入质量浓度3%洗衣粉或洗洁精溶液,再放在水龙头下,流水冲洗2小时后用镊子夹取,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然后放入3%的山农一号杀灭剂,灭菌18小时;

(4)初代培养

在无菌滤纸上将表面灭菌处理后的外植体擦干,切除外表皮,之后放入初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3天后观察有无污染,7~15天后,幼芽生出;所述初代培养基包括ms4.74g/l+蔗糖20g/l+琼脂粉8g/l,ph5.8~6.0;

(5)增殖培养

将初代培养生出的幼芽切割掉,留下茎尖部分接入到增殖培养基1中进行培养;培养周期为45~60天,诱导出愈伤组织,然后再放入增殖培养基2中进行培养,培养周期为45~60天,诱导出新芽;所述增殖培养基1包括ms4.74g/l+6-ba3.0mg/l+naa0.3~0.5mg/l+蔗糖20g/l+琼脂粉8g/l,ph5.8~6.0;所述增殖培养基2包括ms4.74g/l+6-ba3.0mg/l+naa0.1~0.2mg/l+蔗糖20g/l+琼脂粉8g/l,ph5.8~6.0;

(6)壮苗培养

将经过增殖培养基2培养后的幼芽上的愈伤去除后,接入壮苗培养基中,培养周期为20~30天后,幼苗高度可达2~5cm;所述壮苗培养基包括ms4.74g/l+蔗糖20g/l+琼脂粉8g/l,ph5.8~6.0;

(7)生根培养

将经过壮苗培养基培养后的幼苗中生长健壮、叶色正常、叶片舒展、适于生根的无根苗,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20~30天后幼苗基部长出数根新根;所述生根培养基包括1/2ms39.3g/l+naa0.2mg/l(或者iba0.2mg/l)+蔗糖20g/l+琼脂粉8g/l,ph5.8~6.0;

(8)组培苗炼苗移栽

①组培苗选取标准

幼苗基部长出3条以上、长1~3cm的新根,长势好、色白健壮,基本无愈伤组织,苗高一般3~5cm,叶片数一般不少于3片,作为组培苗;

②组培苗炼苗

将选取的组培苗,进行炼苗处理,先旋松瓶盖1~3天,然后打开瓶盖2~4天,之后炼苗3~7天;

③移瓶

用手指或镊子轻轻取出瓶中的组培苗,放入清水内洗去琼脂,并将其进行分级等待移栽,冬季水温为20℃~25℃;

④组培苗定植

将经过移瓶清洗的组培苗放入混合基质的穴盘中,首先用竹签在混合基质的穴盘每个穴位上打下能容纳根系的孔,然后再把组培苗逐一放入每个穴位的孔中,最后覆土压实,分类,分日期摆放整齐;

所述混合基质包括泥碳土、珍珠岩和蛭石,三者的体积比为3:1:1,此时组培苗成了穴盘苗;

(9)穴盘苗炼苗

将穴盘苗放在温室大棚中,先用遮阳网覆盖,第一天上午8:00-10:00进行采光、通风,然后每日逐渐增加采光和通风时间,7天后,待穴盘苗长出新根后,进行正常的管理,温度保持在15~25℃,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移栽第4周~8周,每周喷施叶面肥一次,氮:磷:钾=15:15:15,浓度为1000倍,移栽8周后,视穴盘苗生长情况,浓度逐渐增加;培育2~3个月,穴盘苗长至10~15cm,苗健壮、挺拔和新鲜,叶片在8片叶以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能有效的促使大乌嘴金针菜在短期内进行快速繁殖,在繁殖的过程中保持大乌嘴金针菜的原种性、稳定性及一致性,采用本发明的方式进行组织培养,在穴盘中培育2~3个月后,穴盘苗长至10~15cm,苗健壮、挺拔和新鲜,叶片在8片叶以上,形态完整,叶片大小协调,叶色具原品种特性,有光泽,具有完整而发达的根系,根系充满穴盘孔,能轻易拔出而基质不散,同一批次90%以上的苗高达到标准,并且无病虫害,经过多次实验反复研究表明,本发明重复利用率高,适合宿迁地区大面积区域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准备工作,购买济南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山农一号(iii型),许可证号:201300720;购买上海雨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s培养基,编号为a0025-500g;购买济南普朗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2ms干粉培养基,许可号:20120805;制作初代培养基:称取ms4.74g/l+蔗糖20g/l+琼脂粉8g/l溶于蒸馏水中,调节ph5.8~6.0;制作增殖培养基1:在制作完成的初代培养基中+6-ba3.0mg/l+naa0.3~0.5mg/l,制作增殖培养基2:在制作完成的初代培养基中+6-ba3.0mg/l+naa0.1~0.2mg/l;制作壮苗培养基:与初代培养基相同;制作生根培养基:1/2ms39.3g/l+naa0.2mg/l或iba0.2mg/l+蔗糖20g/l+琼脂粉8g/l溶于蒸馏水中,调节ph5.8~6.0;所述一种大乌嘴金针菜的提纯复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金针菜母株选择:需在连续晴天为3天以上的上午,无大风和空气污染的情况下;母株具有典型性状,无病害,形态健壮;离根部5cm处挖出整株,轻轻抖落根部泥土,减少植株表面附带的微生物和害虫;(2)外植体剥取:剥去外层叶片,用刀片割去根系2-5cm,直接剥取茎尖做外植体,一般大小约为0.5cm*0.5cm*0.5cm;(3)外植体消毒:将茎尖放入大烧杯中,用水摇晃冲洗3次后,加入质量浓度3%洗衣粉或洗洁精溶液,流水冲洗2小时后用镊子夹取,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然后放入3%的山农一号杀灭剂,灭菌18小时;所述山农一号是一种杀灭剂,可以直接从市场中买到;(4)初代培养,用无菌滤纸将灭菌处理后的外植体表面擦干,在不锈钢托盘上切割掉外表层,之后放入初代培养基中进行培养;3天后检查有无污染,初代培养7~15天后,幼芽生出;(5)增殖培养:将初代培养生出的幼芽切除,留下茎尖部分接种到增殖培养基1中进行培养;培养周期为45~60天,诱导出愈伤组织,然后再放入增殖培养基2中进行培养,培养周期为45~60天,诱导出新芽;(6)壮苗培养:将经过增殖培养后的新芽上的愈伤切除后,接入壮苗培养基中,培养周期为20~30天后,幼苗高度可达2~5cm;(7)生根培养:选取经过壮苗培养后的幼苗中生长健壮、叶色正常、叶片舒展、适于生根的无根苗,接种在生根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20~30天后幼苗基部长出数根新根;(8)组培苗炼苗移栽:①组培苗选取标准:幼苗基部长出3条以上、长1~3cm的新根,长势好、色白健壮,根长适中,基本无愈伤组织,苗高一般3~5cm,叶片数一般不少于3片;②炼苗:将选取的组培苗,先旋松瓶盖1~3天,然后打开瓶盖2~4天,之后炼苗3~7天;③移瓶:用手指或镊子轻轻取出瓶中的组培苗,放入清水内洗去琼脂,并将其进行分级等待移栽,冬季水温为20℃~25℃;④定植:将经过移瓶清洗的组培苗移入混合基质的穴盘中,首先用竹签在混合基质的穴盘每穴中间打下能容纳根系的孔,然后再把组培苗逐一放入孔中,最后覆土压实,分类,分日期摆放整齐;所述混合基质包括泥碳土、珍珠岩和蛭石,三者之间的比例为3:1:1,此时完成组培苗向穴盘苗转化;(9)穴盘苗炼苗:将穴盘苗放在温室大棚中,先用遮阳网覆盖,第一天上午8:00-10:00进行采光、通风,然后每日逐渐增加采光和通风时间,7天后,待穴盘苗长出新根后,进行正常的管理,温度保持在15~25℃,相对湿度保持在60~80%,移栽第4周~8周,每周喷施叶面肥(氮:磷:钾=15:15:15,浓度为1000倍)一次,移栽8周后,视穴盘苗生长情况,浓度逐渐增加;培育2~3个月,穴盘苗长至10~15cm,苗健壮、挺拔和新鲜,叶片在8片叶以上。

说明书中ms是指上海雨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s培养基,编号为a0025-500g;6-ba是指6-苄氨基腺嘌呤;naa是指萘乙酸;iba是指吲哚丁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