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设施盆栽花卉生产的简约化控害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6879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观赏园艺类病虫害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设施盆栽花卉生产的简约化控害方法。



背景技术:

花卉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具有发展潜力的“黄金产业”和“朝阳产业”。花卉单位产值是普通作物的10-50倍。全国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已将花卉列为现代林业发展的十大主导产业之一。福建省是全国七大盆栽花卉基地之一,亩均销售额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形成了榕树、水仙花、多肉植物、兰花和虎尾兰等特色的盆栽花卉产品,并纷纷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品种达100多个,出口总额占全国近七成,出口区域发展到欧美、中东、日本、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盆栽花卉以温室、大棚等设施种植为主;生产模式密集化,导致以蓟马、红蜘蛛、蚜虫、粉虱和介壳虫等刺(锉)吸类为主的害虫,及以黑斑病、炭疽病、猝倒病、白绢病、猝倒病和茎腐病等茎叶类为主的病害发生日益加重,直接影响了设施盆栽生产,企业和农户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需求十分迫切。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已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栽培和防控技术方案,如王豫报道了“盆栽花卉常见病虫害防治”(2009),王云龙报道了“盆栽花卉的栽培与养护”(2013),林勇文等提出了“一种清除出口盆栽花卉病虫害的农药制剂及其使用方法”(zl20140172048.0),等等。但这些技术还只是针对某一具体病虫提出特定的防治措施,也仍偏重于使用化学农药,均缺少对生产全过程主要病虫害共性防控技术的整体集成,易出现重复施药现象。因此,急需构建出一整套适用于设施盆栽花卉生产的简约化控害技术规范,在更加简易、规范、安全、高效地防控设施盆栽花卉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及保持设施盆栽花卉较高的品质和产量的同时,显著减少化学肥料及农药的使用,实现化学肥料、农药的减施增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设施盆栽花卉生产的简约化控害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控制设施盆栽花卉生产全过程中病虫的发生和为害,显著减少化学肥料及农药的使用,实现化学肥料、农药的减施增效,对设施盆栽花卉的绿色生产及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设施盆栽花卉生产的简约化控害方法,其针对设施盆栽花卉生产全过程中,以蓟马、红蜘蛛、蚜虫、粉虱和介壳虫等刺(锉)吸类为主的虫害及以黑斑病、炭疽病、猝倒病、白绢病和茎腐病等茎叶类为主的病害,采取“一强、二健、三驱、四诱、五放、六药”六个步骤进行控害;其各步骤具体操作如下:

(1)一强:强化设施条件,包括清洁环境、温棚消毒和信息监测,清洁干净的设施环境,可有效缓解病虫滋生;

1)清洁环境:定期清除设施温棚外围及内部的杂草杂物、病虫枝及其残留物;在温棚风口和门口等处增设防虫网,定期维护棚膜、门窗和防虫网,保障和增强物理隔虫、防虫功能;

2)温棚消毒:种植前,温棚用质量浓度10%的百菌清烟剂和质量浓度为3%的高效氯氰菊酯烟剂混合熏蒸,其中,质量浓度10%的百菌清烟剂的用量为100-120g/100m2,质量浓度为3%的高效氯氰菊酯烟剂用量为20-35g/100m2

3)信息监测:在设施温棚内安装农林生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实时跟踪、监测设施温、湿、光控等环境条件及盆栽花卉生长和病虫害的动态实况,为设施盆栽花卉病虫害预防和控制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2)二健:健身栽培,包括基质消毒、健康种苗、舒适生境、精准肥水、免疫诱抗和蜜蜂授粉;

1)基质消毒:种植前,每1000kg基质均匀喷撒30-40kg福尔马林溶液或84消毒液的40-60倍液并拌匀,后盖上塑料袋密封4-6天,可有效杀灭基质中的病虫源;

2)健康种苗:挑选健壮优质,成活率较高,抽梢、长叶快,且抗病虫能力较强,无病虫、损伤的种苗,定植前用质量浓度为20%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600-2200倍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4500-5500倍液按体积比1:1制备的混合溶液整株浸泡3-5分钟;

3)舒适生境:种植期间,根据不同盆栽花卉的生长要求,调整它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生长环境;温度和湿度可用电加热暖风机、地热线、负压风机和水帘等设备及喷水和通风等措施调节,光照可用不同孔目的单层或双层遮阳网调节;同时,根据不同品种,控制种植密度,防止栽植过密、温室内郁闭、降低通风透光、增加湿度,诱发病虫害发生;

4)精准肥水:在设施盆栽花卉的不同生长阶段,通过测土配方,合理搭配肥料氮磷钾比例,结合施用速效肥与迟效肥、有机肥与无机肥;在保证肥水需求的基础上,将人工施肥浇水改为以智能滴灌为主、喷灌为辅的施肥浇水方法,不仅节约肥水,还能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增加基质温度,明显减少病虫发生;

5)免疫诱抗:结合肥水,增用菌肥(em菌液400-600倍)或植物激活蛋白(质量浓度3%植物激活蛋白可湿性粉剂或质量浓度6%的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700-900倍)灌根或喷雾2-3次,每次隔25-30天,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激活植株自身防御系统、增强植株抗虫性;

6)蜜蜂授粉:植物通过蜜蜂、熊蜂等昆虫授粉可以促进植株生长,改善花朵、果实和种子的品质,提高后代的生活力;在盆栽花卉开花10-15天前禁止施药,开花后在每300-500m2设施温棚范围内释放1个蜜蜂或熊蜂标准蜂群进行授粉;

(3)三驱:驱避,是利用害虫对颜色或气味的驱避及品种多样性防控害虫,包括植物驱避和隔离带驱避;

1)植物驱避:利用芹菜对粉虱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在设施温棚内部四周间作芹菜,减轻粉虱为害;同时,选择性状好、适宜本地种植及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作为主栽品种,搭配间作其他品种,主栽品种与其他品种的种植比例为2-3:1,以丰富生物多样性,抑制其他病虫暴发;

3)隔离带驱避:利用机油或柴油对害虫的驱避作用,在苗床四周的每根支柱上包裹一层外部均匀涂刷机油或柴油的塑料薄膜作为苗床防虫隔离带,每隔1-2个月补刷1次机油或柴油,防控红蜘蛛和介壳虫;

(4)四诱:诱控,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色和趋化等习性进行防控害虫,可同时起到监测和控制害虫的双重作用,包括灭虫灯诱控、色板诱控和信息素诱控;

1)灭虫灯诱控: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温棚内,每300m2各悬挂1台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和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机,悬挂高度为苗株上方50-60cm处,每隔1-2月清洁灯具1次;

2)色板诱控:利用害虫的趋色性,在温棚内,以2:1的比例交替悬挂黄板和蓝板,每100m2放置3片,悬挂高度为苗株上方15-20cm处,每隔1-2月换板1次;

3)信息素诱控:利用害虫的趋化性,在色板诱控的同时,在每片诱虫色板上添加安装1个蓟马、蚜虫和粉虱等害虫的信息素诱芯,与诱虫色板协同监测和控制害虫;

(5)五放:放生防物,是设施盆栽花卉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安全、有效、持久,可以代替部分化学农药的应用,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且不污染花卉和环境,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包括释放天敌、施用生防菌和微生物代谢产物;

1)释放天敌:捕食螨(斯氏钝绥螨、加州新小绥螨、巴氏钝绥螨和胡瓜钝绥螨等)、瓢虫(异色瓢虫、澳洲瓢虫、龟纹瓢虫和二星瓢虫等)及寄生蜂(赤眼蜂和丽蚜小蜂等)等天敌对蓟马、红蜘蛛、蚜虫、粉虱和介壳虫等害虫具有较好的搜索和捕食作用;当虫株率≥1%时,每100m2释放每袋净含量≥2500只的捕食螨25-30袋、净含量≥2500个的丽蚜小蜂蜂卡1张或净含量≥100个的异色瓢虫卵卡1张;

2)生防菌:玫烟色棒束孢、白僵菌、绿僵菌和蜡蚧轮枝孢菌等害虫生防菌对蚜虫、蓟马、粉虱和介壳虫等害虫有较好的侵染致死效果,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病害生防菌对黑斑病、炭疽病、猝倒病和茎腐病等病害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且对天敌相对安全;当虫株率≥1%时,在释放天敌的同时轮换增用2×108cfu/g的玫烟色棒束孢菌粉70-100g/100m2和1×1010cfu/g的绿僵菌乳粉剂30-40g/100m2进行喷雾或直接喷粉1-3次,每次隔10-15天;病株率≥1%时,轮换增用1×108cfu/g的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10-15g/100m2和1×1010芽孢/g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10g/100m2喷雾1-3次,每次隔10-15天,以防控黑斑病、炭疽病、猝倒病和茎腐病等病害,将病虫为害尽量控制在经济阈值指标范围内;

3)微生物代谢产物: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抗霉素、井冈霉素和农用链霉素等是从微生物发酵产物中提取或合成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杀虫(菌)剂,对天敌、益虫和环境相对安全;当3%≤虫株率<5%时,在释放天敌的同时轮换增用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10-15ml/亩、质量浓度为60g/l的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20ml/亩和质量浓度为1%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6.6-13.2ml/亩喷雾1-3次,每次隔10-15天,与天敌协同增效防控红蜘蛛、蚜虫、蓟马、粉虱和介壳虫等害虫;3%≤病株率<5%时,轮换增用质量浓度为10%的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5-18g/100m2、质量浓度为5%的井冈霉素水剂16-18g/100m2和质量浓度为2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5g/100m2喷雾1-3次,每次隔10-15天,以防控黑斑病、炭疽病、猝倒病和茎腐病等病害,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阈值指标范围内;

(6)六药,增施高效低风险的化学农药;化学防治仍是目前防治病虫重要而有效的手段;绿色、简约化控害措施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严格控制使用禁用、限用的化学农药,注重施用高效低风险的化学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是保证化学农药安全使用的重要措施;

当施用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多抗霉素和农用链霉素等生物农药后,当虫株率≥5%时,轮换增用质量浓度为22.4%的螺虫乙酯悬浮剂2-4g/100m2、质量浓度为10%的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4-7g/100m2和质量浓度为20%的呋虫胺可溶粒剂7-10g/100m2喷雾1-3次,每次隔10-15天,以防控红蜘蛛、蚜虫、蓟马、粉虱和介壳虫等害虫;病株率≥5%时,轮换增用质量浓度为25%的咪鲜胺乳油6-7g/100m2、质量浓度为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8g/100m2和质量浓度为50%的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6-8g/100m2喷雾1-3次,每次隔10-15天,以防控黑斑病、炭疽病、猝倒病和茎腐病等病害;使用化学药剂时,尽可能相互间或与植物源和生物农药轮换、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个体的产生。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整套适用于设施盆栽花卉生产的简约化控害技术,其操作简易、规范、安全、高效。

(2)采用本发明方法对设施盆栽花卉进行控害,其病虫的控害效果提升10-15%,减少化学肥料农药使用量15-20%,实现了化学肥料农药的减施增效,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提升了花卉种植企业和农民在设施盆栽花卉植过程中的控害意识和水平,提高设施盆栽花卉的商品合格率10-20%,促进了设施盆栽花卉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种植,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以设施盆栽榕树为例,针对设施盆栽榕树生产全过程,采取以下方法控害:

1、定期清除设施温棚外围及内部的杂草杂物、病虫枝及其残留物;在温棚风口和门口等处增设防虫网,定期维护棚膜、门窗和防虫网;

2、种植前,温棚用质量浓度为10%的百菌清烟剂和质量浓度为3%的高效氯氰菊酯烟剂混合熏蒸,其中,质量浓度为10%的百菌清烟剂的用量为100g/100m2,质量浓度为3%的高效氯氰菊酯烟剂的用量为20g/100m2;每1000kg基质均匀喷撒30kg福尔马林溶液(甲醇含量37%-40%)50倍液并拌匀,后盖上塑料袋密封4天;

3、在设施温棚内安装佳多农林生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实时跟踪、监测设施温、湿、光控等环境条件及盆栽榕树生长和病虫害的动态实况;

4、挑选健壮及无病虫、损伤的榕树苗,定植前用质量浓度为20%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5000倍液按体积比1:1制备的混合溶液整株浸泡3分钟;

5、种植期间,用电加热暖风机、负压风机和水帘等设备及喷水和通风等措施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用不同孔目的单层遮阳网调节的光照;同时控制种植密度;

6、在盆栽榕树的不同生长阶段,结合施用速效肥与迟效肥、有机肥与无机肥;在保证肥水需求的基础上,将人工施肥浇水改为以智能滴灌为主、喷灌为辅的施肥浇水方法;

7、结合肥水,增用质量浓度为3%的植物激活蛋白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3次,每次隔25天;

8、在温棚内部四周间作芹菜;同时选择性状好、适宜本地种植及抗病虫能力强的‘黑金刚’或‘花叶垂叶榕’作为主栽品种,搭配间作‘人参榕’和‘垂叶榕’等其他品种,主栽品种与其他品种的种植比例为3:1;

9、在苗床四周的每根支柱上包裹一层外部均匀涂刷机油的塑料薄膜,每隔1个月补刷1次机油;

10、在温棚内,每300m2各悬挂1台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和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机,悬挂高度为苗株上方50cm处,每隔2月清洁灯具1次;

11、在温棚内以2:1的比例交替悬挂黄板和蓝板,每100m2放置3片,悬挂高度为苗株上方15cm处,同时在每片诱虫色板上添加安装1个蓟马、蚜虫和粉虱等害虫的信息素诱芯,每隔1月换板1次;

12、虫株率≥1%时,每100m2释放每袋净含量≥2500只的捕食螨30袋和净含量≥100只的异色瓢虫卵卡1张,同时轮换增用2×108cfu/g的玫烟色棒束孢菌粉80g/100m2和100×1010cfu/g的绿僵菌乳粉剂30g/100m2各喷雾1次,每次隔12天;病株率≥1%时,轮换增用1×108cfu/g的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12g/100m2和1×108芽孢/g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g/100m2喷雾各1次,每次隔10天;

13、3%≤虫株率<5%时,释放天敌的同时轮换增用质量浓度为60g/l的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2ml/亩和质量浓度为1%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7ml/亩喷雾各1次,每次隔15天;3%≤病株率<5%时,轮换增用质量浓度为10%的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6g/100m2和质量浓度为5%井冈霉素水剂17g/100m2喷雾各1次,每次隔10天;

14、当施用生物农药后,虫株率≥5%时,轮换增用质量浓度为22.4%的螺虫乙酯悬浮剂2g/100m2和质量浓度为20%的呋虫胺可溶粒剂8g/100m2喷雾各1次,每次隔12天;病株率≥5%时,轮换增用质量浓度为25%的咪鲜胺乳油6g/100m2和质量浓度为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7g/100m2喷雾各1次,每次隔10天。

本发明方法有效控制了设施盆栽榕树生产全过程中的病虫为害,控害效果提升15%,减少化学肥料农药使用量18%,提高商品合格率15%,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实施例2

以设施盆栽多肉植物为例,针对设施盆栽多肉植物生产全过程,采取以下方法控害:

1、定期清除设施温棚外围及内部的杂草杂物、病虫枝及其残留物;在温棚风口和门口等处增设防虫网,定期维护棚膜、门窗和防虫网;

2、种植前,温棚用质量浓度为10%的百菌清烟剂和质量浓度为3%的高效氯氰菊酯烟剂混合熏蒸,其中,质量浓度为10%的百菌清烟剂的用量为120g/100m2,质量浓度为3%的高效氯氰菊酯烟剂的用量为30g/100m2;每1000kg基质均匀喷撒35kg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3%)40倍液并拌匀,后盖上塑料袋密封6天;

3、在设施温棚内安装佳多农林生态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实时跟踪、监测设施温、湿、光控等环境条件及盆栽多肉植物生长和病虫害的动态实况;

4、挑选健壮及无病虫、损伤的多肉植物苗,定植前用质量浓度为20%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4800倍液按体积比1:1制备的混合溶液整株浸泡4分钟;

5、种植期间,采用地热线、负压风机和水帘等设备及喷水和通风等措施调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用不同孔目的单层或双层遮阳网调节适宜的光照;同时控制种植密度;用不同孔目的单层和双层遮阳网调节的光照;同时控制种植密度;

6、在设施盆栽多肉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结合施用速效肥与迟效肥、有机肥与无机肥;在保证肥水需求的基础上,将人工施肥浇水改为以智能滴灌为主、喷灌为辅的施肥浇水方法;

7、结合浇水,增用em菌液500倍液喷雾3次,每次间隔25天;

8、在盆栽多肉植物花卉开花15天前禁止施药;开花后,每300m2温棚范围内释放1个熊蜂标准蜂群进行授粉;

9、在温棚内部四周间作芹菜;同时选择‘兔耳’作为主栽品种,搭配间作‘雪莲’和‘红心莲’等其他品种,主栽品种与其他品种比例为2:1;

10、在苗床四周的每根支柱上包裹一层外部均匀涂刷柴油的塑料薄膜,每隔1个月补刷1次柴油;

11、在温棚内,每300m2各悬挂1台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和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机,悬挂高度为苗株上方60cm处,每隔2月清洁灯具1次;

12、在温棚内以2:1的比例交替悬挂黄板和蓝板,每100m2放置3片,悬挂高度为苗株上方15cm处,同时在每片诱虫色板上添加安装1个蓟马、蚜虫和粉虱等害虫的信息素诱芯,每隔1月换板1次;

13、虫株率≥1%时,每100m2释放每袋净含量≥2500只的捕食螨25-30袋和净含量≥2500只的丽蚜小蜂蜂卡1张,同时轮换增用2×108cfu/g的玫烟色棒束孢菌粉100g/100m2喷雾和1×1010cfu/g的绿僵菌乳粉剂40g/100m2喷雾各1次,每次隔15天;病株率≥1%时,轮换增用1×108cfu/g的哈茨木霉菌水分散粒剂15g/100m2和1×1010芽孢/g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8g/100m2喷雾各1次,每次隔10天;

14、3%≤虫株率<5%时,释放天敌的同时轮换增用质量浓度为5%阿维菌素微乳剂12ml/亩和质量浓度为60g/l的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8ml/亩喷雾各1次,每次隔12天;3%≤病株率<5%时,轮换增用质量浓度为5%井冈霉素水剂18g/100m2和质量浓度为2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g/100m2喷雾各1次,每次隔10天;

15、当施用生物农药后,虫株率≥5%时,轮换增用质量浓度为22.4%的螺虫乙酯悬浮剂3g/100m2和质量浓度为10%的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5g/100m2喷雾各1次,每次隔12天;病株率≥5%时,轮换增用质量浓度为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g/100m2和质量浓度为50%的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8g/100m2喷雾各1次,每次隔10天。

本发明方法有效控制了设施盆栽多肉植物生产全过程中的病虫为害,控害效果提升12%,减少化学肥料农药使用量15%,提高商品合格率1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