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膜全覆盖微垄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6844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膜全覆盖微垄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大蒜俗称蒜头,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烹调料理时不可或缺的香辛佐料,也是世界公认最接近药品的健康蔬菜。根据研究,常吃蒜头确实可以远离直肠癌。还有蒜头的硫化醣胺,能够刺激巨噬细胞、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细胞间素的活动,从而降低罹患肠、胃、乳房、前列腺癌的危机。蒜头也有稀血功效,其不亚于阿司匹林、可迈丁,且不会带来药物的副作用。蒜头所含多种植物生化素,如硫丙烯、二烯丙基硫化物,还可以抑制致癌毒素hca与pah的形成,这些致癌毒素多存在于炒蛋、高温烧烤的肉类中,但若与蒜蓉、蒜片一同食用,可有效降低致癌机率。且许多的研究数据也显示,大蒜中特殊的蒜素成分,不仅有杀菌、保健效果,还能降低胆固醇的合成,也能降低血小板的黏度,防止血小板贴到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是保护心脏的良好食物。

近年来,大蒜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价格同步上涨,农民种植大蒜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栽培品种老化,技术陈旧,加之干旱胁迫和根蛆、地下害虫为害猖獗,产量下降,品质和效益下滑,栽培规模逐年萎缩,极大影响了农民的种植效益。为此,中国专利cn104541902a公开了大蒜种植技术,其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2)施肥;3)整地做垄:土地耕翻后耙细平整,按照当地种植习惯做平畦、高畦或高垄,平畦宽1.8~2m,宽畦60~70cm,高8~10cm,畦间距30~35cm;4)选种:选用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秋播大蒜应选抗寒力强、休眠期短的品种;春播大蒜应选择冬性弱、休眠期长的品种;5)种蒜的选择与分段:精选具有品种特征,肥大圆整、蒜瓣整齐、无病斑、无损伤的蒜头,淘汰加瓣蒜,选择无伤残、无霉烂、无虫蛀、顶芽为受伤的蒜瓣,按大、中、小分级,分别播种;6)侵种:将选好的种蒜用那氏齐齐发母液300毫升加水45kg侵泡1亩蒜种4~6小时;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侵种1~2小时,捞出沥干水分播种;7)播种: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平畦栽培,行距18~20cm,株距12~14cm,每亩播种25000~28000株,用种量100~150kg;8)播种方法:开沟播种和打孔播种,开沟播种平畦栽培,先在栽培畦一侧开沟或用开沟工具开沟,深3~4cm,按株距播种,在按行距开第二条沟,用第二条沟土覆盖第一条沟,依此顺序进行,播完后耙平畦面,浇透水;打孔播种按行、株距打孔,深3~4cm,每孔播种一枚蒜瓣,然后覆土整平、浇水,平畦、高畦或高垄栽培均可采用;9)喷除草剂和覆盖地膜:栽培畦或垄整平后,每亩33%的二甲戊乐灵乳油150毫升,或24%一氧氟草醚50~100毫升对水喷洒,喷后及时覆盖0.004~0.008mm的透明地膜;10)田间管理:分出苗期、幼苗期、花芽、鳞芽分化期、蒜薹伸长期、蒜头膨大期:11)采收。该方法采用起垄覆膜技术种植大蒜,有效解决了杂草竞争营养而导致大蒜生长不良,以及旱地大蒜出苗率低等问题,但由于其在种植前未对土壤进行处理,公知的土壤中有大量虫害和病菌,这就导致大蒜发病率高、产量低;此外虽然通常用农药杀虫剂喷施土壤,但由于农药在土壤中缺乏“附体”而失效快,作用不明显。同时,目前起垄覆膜种植方法中,通常采用大垄平畦的方法,这种垄面蓄水保墒能力差,且垄面与地膜紧贴,使得空间空气流通不足,进而影响大蒜生长速度和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蒜出苗率高、发病率低、长势旺盛、土地使用率高,能够大规模种植的黑膜全覆盖微垄秋播栽培方法,解决现有大蒜种植技术生长慢、发病率高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黑膜全覆盖微垄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的川台地或旱地梯田,前茬以豆类或小麦为宜,忌连茬;播前深翻土壤30㎝以上,耙耱平整,做到整平整细,无土块;结合整地,底施腐熟农家肥3000kg/亩、尿素20kg/亩、普通过磷酸钙50kg/亩、硫酸钾10kg/亩;

2)土壤处理:将50%辛硫磷乳油加入麦麸中并充分混合后,均匀撒施地面,其中,50%辛硫磷乳油用量为280~350g/亩,麦麸用量为40~50kg/亩;

3)起垄:方法是:使用简易人工起垄覆膜耙开沟起垄,起垄后,形成作业带宽为120㎝,每带共5个微垄,4个垄沟,垄距30cm,垄高10cm;

4)选种及种子处理:选种要求抗寒耐旱、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瓣少而肥大、辣味浓厚、品质优良的大蒜品种,蒜种无病斑、无伤痕、蒜瓣大小一致,播前将蒜瓣分大、中、小三级,选择色泽正、芽肥壮的大瓣和中瓣作为蒜种;播种时,将每50kg蒜种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兑水5kg拌种,随拌随播;

5)播种: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垄上点播蒜种,株距7~10cm,播深3~4cm,每个作业带播种结束后,用宽幅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盖,并在膜上覆土,且作业带的地膜与作业带的地膜在微垄肩上相互重叠,用土压实,保苗密度2.2~3.3万株/亩,用种量150~200㎏/亩;

6)病虫害防治:大蒜潜叶蝇和蓟马等害虫,叶喷36%啶虫脒粉剂3000倍液或2.5%高氯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7~10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大蒜叶枯病,叶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7~10d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大蒜紫斑病,叶喷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叶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7~10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大蒜霜霉病,叶喷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5~7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7)残膜回收与土壤处理: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膜,集中处理,减少土壤和环境污染,并通过深翻、晒地、灌溉和休闲、冬冻、轮作倒茬等措施,消灭地下害虫和病菌。

进一步,所述简易人工起垄覆膜耙的制作规格为:耙宽120㎝,其上焊接4个三角形小犁头,犁头间距30m、犁头上宽20cm,犁深10cm。

所述的步骤3)起垄方法还可以是:使用简易人工起垄覆膜耙开沟起垄,起垄后,形成的作业带宽为120㎝,每带共5个微垄,6个播种行,垄距20cm,垄高10cm;其播种方法是: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垄沟内点播蒜种,株距10~15cm,播深3~4cm,每个作业带播种结束后,用宽幅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盖,并在膜上覆土,且作业带的地膜与作业带的地膜在微垄肩上相互重叠,用土压实,保苗密度2.2~3.3万株/亩,用种量150~200㎏/亩,其中,所述简易人工起垄覆膜耙的制作规格为:耙宽120㎝,其上焊接6个三角形小犁头,犁头间距20cm、犁头上宽20cm,犁深10cm。

所述的步骤3)起垄方法还可以是:使用简易人工起垄覆膜耙开沟起垄,垄宽120㎝,垄高10cm;播种方法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按行距20cm、株距10~15cm规格播种,每个垄面播种结束后,用幅宽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盖并覆土,覆土量以压住地膜为标准,使地膜紧贴地面,相互连接的垄带的地膜与垄带的地膜在垄肩上重叠,用土压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大蒜栽培前,将50%辛硫磷乳油加入麦麸中并充分混合后,均匀撒施地面,有效杀灭附生于土壤中的病菌虫害,且麦麸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养分,同时辛硫磷乳油可渗入麦麸,麦麸作为辛硫磷乳油的“附体”,使辛硫磷乳油不会快速分解,可在土壤中长期存在,起到持久杀菌杀虫的效果;麦麸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保墒效果,保证大蒜出苗和生长所需的温度和墒情。

2)本发明采用黑膜全覆盖微垄沟秋播栽培技术,在同一作业带中形成小播种行,将大蒜栽培于垄上,垄沟能起来良好的蓄水保墒效果,还能使膜内空气流通,加快大蒜生长,此外,由于大蒜种植于垄上,形成高低层次,挖掘大蒜时省时省力。

3)本发明在选种时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保证大蒜能够高产、稳产;而在大蒜下播时采用兑水辛硫磷乳油拌种,有效解决大蒜发病的问题,保证出苗率和生长。

4)本发明在覆膜时有效利用作业带的特性,保证大田全覆盖,有效解决传统覆膜垄播技术中,垄间杂草生长的问题。

5)本发明方法栽培大蒜能够大规模生产种植,具有产量高的优点,2012~2015年,采用本发明方法栽培大蒜共4.52万亩,平均亩产蒜头(主产物)1240.66kg/亩,较对照(常规模式)增产量521.52kg/亩,增幅72.79%;平均亩产蒜薹(副产物)123.06kg/亩,较对照增产量51.47kg/亩,增幅72.49%。按照甘肃省科技厅农业科技项目效益分析,新增主产物总产量2.36万吨,新增副产物总产量0.23万吨,新增总产值12065.6万元,新增利税10318.29万元,投入产出比47.76万元/万元,投入利税值比42.99万元/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6)本发明方法提高了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实现了集雨、保墒、增温的有效统一,使无效降雨变为有效降雨,显示了抗旱增产的显著效果,保证了大蒜高产稳产。同时,大幅提高了梯田综合开发能力,单位面积产出显著增加,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7)本发明方法集成了地膜覆盖、土壤深耕、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蒜种处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残膜回收利用等综合技术措施,有效减少了生产对土壤的破坏和高残留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生态效益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以便于同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实施例1

庄浪县位于陇中黄土高原东缘,近十年年均气温8.1℃,降雨量510.4毫米,平均蒸发量为1289.1mm,是降水量的2.6倍,历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67%,平均干燥度为1.55,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境内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生态脆弱,自然条件恶劣。为此,发明人提出一种黑膜全覆盖微垄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选地与整地:2015年,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的川台地或旱地梯田共计面积2.66万亩,前茬以豆类或小麦为宜,忌连茬;播前深翻土壤30㎝以上,耙耱平整,做到整平整细,无土块;结合整地,底施腐熟农家肥3000kg/亩、尿素20kg/亩、普通过磷酸钙50kg/亩、硫酸钾10kg/亩;

2)土壤处理:将50%辛硫磷乳油加入麦麸中并充分混合后,均匀撒施地面,其中,50%辛硫磷乳油用量为280~350g/亩,麦麸用量为40~50kg/亩;

3)起垄:方法是:使用简易人工起垄覆膜耙开沟起垄,起垄后,形成作业带宽为120㎝,每带共5个微垄,4个垄沟,垄距30cm,垄高10cm,其中,所述简易人工起垄覆膜耙的制作规格为:耙宽120㎝,其上焊接4个三角形小犁头,犁头间距30m、犁头上宽20cm,犁深10cm;

4)选种及种子处理:选种要求抗寒耐旱、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瓣少而肥大、辣味浓厚、品质优良的大蒜品种,蒜种无病斑、无伤痕、蒜瓣大小一致,播前将蒜瓣分大、中、小三级,选择色泽正、芽肥壮的大瓣和中瓣作为蒜种;播种时,将每50kg蒜种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兑水5kg拌种,随拌随播;

5)播种: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垄上点播蒜种,株距7~10cm,播深3~4cm,每个作业带播种结束后,用宽幅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盖,并在膜上覆土,且作业带的地膜与作业带的地膜在微垄肩上相互重叠,用土压实,保苗密度2.2~3.3万株/亩,用种量150~200㎏/亩;

6)病虫害防治:大蒜潜叶蝇和蓟马等害虫,叶喷36%啶虫脒粉剂3000倍液或2.5%高氯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7~10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大蒜叶枯病,叶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7~10d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大蒜紫斑病,叶喷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叶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7~10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大蒜霜霉病,叶喷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5~7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7)收获:当年平均亩产蒜头(主产物)1240.66kg/亩,较对照(常规模式)增产量521.52kg/亩,增幅72.79%;平均亩产蒜薹(副产物)123.06kg/亩,较对照增产量51.47kg/亩,增幅72.49%;

8)残膜回收与土壤处理: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膜,集中处理,减少土壤和环境污染,并通过深翻、晒地、灌溉和休闲、冬冻、轮作倒茬等措施,消灭地下害虫和病菌。

实施例2

一种黑膜全覆盖微垄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选地与整地:2014年,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的川台地或旱地梯田共计面积1.34万亩,前茬以豆类或小麦为宜,忌连茬;播前深翻土壤30㎝以上,耙耱平整,做到整平整细,无土块;结合整地,底施腐熟农家肥3000kg/亩、尿素20kg/亩、普通过磷酸钙50kg/亩、硫酸钾10kg/亩;

2)土壤处理:将50%辛硫磷乳油加入麦麸中并充分混合后,均匀撒施地面,其中,50%辛硫磷乳油用量为280~350g/亩,麦麸用量为40~50kg/亩;

3)起垄:方法是:使用简易人工起垄覆膜耙开沟起垄,起垄后,形成作业带宽为120㎝,每带共5个微垄,6个播种行,垄距20cm,垄高10cm,其中,所述简易人工起垄覆膜耙的制作规格为:耙宽120㎝,其上焊接6个三角形小犁头,犁头间距20cm、犁头上宽20cm,犁深10cm;

4)选种及种子处理:选种要求抗寒耐旱、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瓣少而肥大、辣味浓厚、品质优良的大蒜品种,蒜种无病斑、无伤痕、蒜瓣大小一致,播前将蒜瓣分大、中、小三级,选择色泽正、芽肥壮的大瓣和中瓣作为蒜种;播种时,将每50kg蒜种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兑水5kg拌种,随拌随播;

5)播种: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垄沟内点播蒜种,株距10~15cm,播深3~4cm,每个作业带播种结束后,用宽幅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盖,并在膜上覆土,且作业带的地膜与作业带的地膜在微垄肩上相互重叠,用土压实,保苗密度2.2~3.3万株/亩,用种量150~200㎏/亩;

6)病虫害防治:大蒜潜叶蝇和蓟马等害虫,叶喷36%啶虫脒粉剂3000倍液或2.5%高氯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7~10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大蒜叶枯病,叶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7~10d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大蒜紫斑病,叶喷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叶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7~10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大蒜霜霉病,叶喷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5~7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7)收获:当年平均亩产蒜头(主产物)1000.25kg/亩,较对照(常规模式)增产量521.52kg/亩,增幅47.86%;平均亩产蒜薹(副产物)105.00kg/亩,较对照增产量51.47kg/亩,增幅50.98%;

8)残膜回收与土壤处理: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膜,集中处理,减少土壤和环境污染,并通过深翻、晒地、灌溉和休闲、冬冻、轮作倒茬等措施,消灭地下害虫和病菌。

实施例3

一种黑膜全覆盖微垄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选地与整地:2013年,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的川台地或旱地梯田共计面积0.52万亩,前茬以豆类或小麦为宜,忌连茬;播前深翻土壤30㎝以上,耙耱平整,做到整平整细,无土块;结合整地,底施腐熟农家肥3000kg/亩、尿素20kg/亩、普通过磷酸钙50kg/亩、硫酸钾10kg/亩;

2)土壤处理:将50%辛硫磷乳油加入麦麸中并充分混合后,均匀撒施地面,其中,50%辛硫磷乳油用量为280~350g/亩,麦麸用量为40~50kg/亩;

3)起垄:方法是:使用简易人工起垄覆膜耙开沟起垄,垄宽120㎝,垄高10cm;

4)选种及种子处理:选种要求抗寒耐旱、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瓣少而肥大、辣味浓厚、品质优良的大蒜品种,蒜种无病斑、无伤痕、蒜瓣大小一致,播前将蒜瓣分大、中、小三级,选择色泽正、芽肥壮的大瓣和中瓣作为蒜种;播种时,将每50kg蒜种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兑水5kg拌种,随拌随播;

5)播种: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按行距20cm、株距10~15cm规格播种,每个垄面播种结束后,用幅宽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盖并覆土,覆土量以压住地膜为标准,使地膜紧贴地面,相互连接的垄带的地膜与垄带的地膜在垄肩上重叠,用土压实,保苗密度2.2~3.3万株/亩,用种量150~200㎏/亩;

6)病虫害防治:大蒜潜叶蝇和蓟马等害虫,叶喷36%啶虫脒粉剂3000倍液或2.5%高氯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7~10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大蒜叶枯病,叶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7~10d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大蒜紫斑病,叶喷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叶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7~10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大蒜霜霉病,叶喷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5~7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7)收获:当年平均亩产蒜头(主产物)728.66kg/亩,较对照(常规模式)增产量521.52kg/亩,增幅28.43%;平均亩产蒜薹(副产物)73.89kg/亩,较对照增产量51.47kg/亩,增幅30.34%;

8)残膜回收与土壤处理: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膜,集中处理,减少土壤和环境污染,并通过深翻、晒地、灌溉和休闲、冬冻、轮作倒茬等措施,消灭地下害虫和病菌。

实施例4

一种黑膜全覆盖微垄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选地与整地:2012年,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光照充足的川台地或旱地梯田共计面积0.90万亩,前茬以豆类或小麦为宜,忌连茬;播前深翻土壤30㎝以上,耙耱平整,做到整平整细,无土块;结合整地,底施腐熟农家肥3000kg/亩、尿素20kg/亩、普通过磷酸钙50kg/亩、硫酸钾10kg/亩;

2)土壤处理:将50%辛硫磷乳油兑水喷灌土壤或与田土混合后,均匀地撒于地面,其中,50%辛硫磷乳油用量为280~350g/亩,麦麸用量为40~50kg/亩;

3)起垄:方法是:使用简易人工起垄覆膜耙开沟起垄,起垄后,形成作业带宽为120㎝,每带共5个微垄,4个垄沟,垄距30cm,垄高10cm,其中,所述简易人工起垄覆膜耙的制作规格为:耙宽120㎝,其上焊接4个三角形小犁头,犁头间距30m、犁头上宽20cm,犁深10cm;

4)选种及种子处理:选种要求抗寒耐旱、高产稳产、抗病性强、瓣少而肥大、辣味浓厚、品质优良的大蒜品种,蒜种无病斑、无伤痕、蒜瓣大小一致,播前将蒜瓣分大、中、小三级,选择色泽正、芽肥壮的大瓣和中瓣作为蒜种;播种时,将每50kg蒜种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兑水5kg拌种,随拌随播;

5)播种: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垄上点播蒜种,株距7~10cm,播深3~4cm,每个作业带播种结束后,用宽幅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盖,并在膜上覆土,且作业带的地膜与作业带的地膜在微垄肩上相互重叠,用土压实,保苗密度2.2~3.3万株/亩,用种量150~200㎏/亩;

6)病虫害防治:大蒜潜叶蝇和蓟马等害虫,叶喷36%啶虫脒粉剂3000倍液或2.5%高氯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7~10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大蒜叶枯病,叶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7~10d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大蒜紫斑病,叶喷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叶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0%噻菌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7~10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大蒜霜霉病,叶喷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5~7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

7)收获:当年平均亩产蒜头(主产物)894.56kg/亩,较对照(常规模式)增产量521.52kg/亩,增幅41.70%;平均亩产蒜薹(副产物)99.02kg/亩,较对照增产量51.47kg/亩,增幅48.02%;

8)残膜回收与土壤处理: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残膜,集中处理,减少土壤和环境污染,并通过深翻、晒地、灌溉和休闲、冬冻、轮作倒茬等措施,消灭地下害虫和病菌。

通过上述实施例1、2和3的对比可知,采用本发明方法栽培大蒜,相比传统栽培方法,平均亩产蒜头增幅28.43~72.79%;平均亩产蒜薹增幅30.34~72.49%,取得了显著增产效益,因此,采用本发明黑膜全覆盖微垄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具有稳产、增产的显著进步;而将实施例1与4相比较可知,在其他步骤方法相同的情况,处理土壤以田土拌药撒施或兑水直接喷施时,其产量有明显下降,由此可知,本发明处理土壤的方法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