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越冬宿根甘蔗地套种淮山药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6821阅读:18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济作物的栽培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越冬宿根甘蔗地套种淮山药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其中宿根蔗种植占到甘蔗总面积的70%以上,特点是生育期长,全生育期长达12个月以上。甘蔗种植实行宽窄行种植后,行间地面裸露时间长达4-6个月,此期,通过合理间套其它短期作物,能有效争取空间和时间,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资源,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有效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收益稳定甘蔗种植面积的目的。

对于甘蔗的套种作物已有较多研究,发明人经检索有如下发明:

1.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1352124b的发明:甘蔗和茄子套种的立体栽培方法,发明人:吴正焜、杨洪昌、杨仕生、欧应继、尹兴祥,发明了一种甘蔗和茄子相互套种的栽培方法;2.申请公布号为cn103718799a的专利:一种甘蔗套种西瓜技术,发明人:陈程、黄景明,专利介绍了一种甘蔗中套种西瓜的种植技术;3.申请公布号为cn104982178a的专利:甘蔗地套种猪肚菇的方法,发明人:钟延华,公开了一种甘蔗地套种猪肚菇的方法;4.申请公布号为cn105248142a的专利:一种甘蔗套种西瓜的方法,发明人:彭婷婷,同样公开了一种甘蔗套种西瓜的方法;5.申请公布号为cn104705045a的专利:一种甘蔗套种番茄的栽培方法,发明人:颜兆发,公开了一种甘蔗套种番茄的栽培方法;6.申请公布号为cn104396536a的专利:一种甘蔗地套种马铃薯的方法,发明人:龚燮英,公开了一种甘蔗套种马铃薯的种植方法;7.申请公布号cn102687636a的专利:甘蔗宽箱宽带栽培方法,发明人:张正学、卢加举、李向勇等,公开了一种甘蔗套种一季黄豆、花生、辣椒等矮秆作物的种植方法;8.授权公告号cn103141288b的发明:南通地区大棚甘蔗套种贝母栽培方法,发明人:吉美林,公开了一种南通地区大棚甘蔗套种贝母高效栽培方法,除此之外,申请甘蔗套种的作物还有:黄豆、香芋、甜玉米、糯玉米、普通玉米、三叶草、南瓜、羽衣甘蓝、黄瓜、番薯、甘薯、桑枝黑木耳、桑枝灵芝等。但未见有甘蔗与淮山药套种的专利或发明。

淮山(dioscoreaoppositathunb.)别名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山芋、玉延。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淮山营养丰富,并且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近年来,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淮山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淮山的需求量开始供不应求,价格逐步上涨。因而,如何进行淮山的科学种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由于淮山具有向下自然生长的特性,淮山块茎向地底生长,有的可长达一米,所以,传统的淮山种植技术需要深沟种植和深挖采收,费工费时,且极易损伤块茎。而定向结薯技术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淮山的定向结薯栽培越来越受到广大种植者的欢迎。以往的定向结薯大多是采用定向槽或定向筒的方式,相关的报道如下:

1、中国专利号:201410172903.8,发明名称为一种淮山浅生定向栽培方法的发明,包括种薯处理、整地、放入浅生槽及基质、施基肥、种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步骤。该专利解决了传统淮山种植技术需要深沟种植和深挖采收、费工费时,且极易损伤块茎的难题。

2、中国专利号:201510739612.7,发明名称为淮山免耕生态栽培方法公开了一种淮山免耕生态栽培方法,选择非主粮生产用地进行免耕生态栽培,步骤包括设置种植槽、种植袋料的准备、种子处理、播种方法、田间管理和采收等。所述设置种植槽为:采用人工或小型机械进行开槽,开槽时,用半圆形工具由上而下破土开槽,种植槽上部深度14-16厘米,下部18-20厘米,最后槽底呈光滑的半圆形;整条种植槽与水平面呈10-30°。利用该方法,可以进一步拓宽淮山药非耕地性的种植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和食物来源。

3、中国专利号:201610241935.8,发明名称为淮山粉垄定向结薯的生态种植方法,利用旱地或缓坡地进行粉垄耕作并采用粉垄机械上装置的液压带动的半圆形管状槽模制作种植槽,进行淮山粉垄定向结薯高效栽培,步骤包括:粉垄耕作整地及底部半圆形种植槽的创制、种植槽内塑料薄膜的铺设及回土、淮山药种子或淮山药薯种植、田间管理、薯条采收、采收后塑料膜处理。淮山药从整地种植、田间管理到采收的简易轻便,实现粉垄高效种植淮山药,有利于推动淮山药种植产业迅速发展。

如何将甘蔗套种与淮山最先进的种植技术相互融合,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旱坡地或山地这样的非耕地类型种植山药,对于扩大山药的种植面积,提高年产量,增加城乡居民食物来源意义重大。拓宽淮山药种植利用范围,这不仅能发挥现有旱坡地和山地的生态经济潜力,而且能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紧缺的现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充分利用越冬宿根甘蔗地行间距宽,裸地时间长的特点,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复种指数,发挥甘蔗和淮山药种植特点相互匹配、相互融合的优势,达到甘蔗增产,蔗薯两得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利用越冬宿根甘蔗地套种淮山药的种植方法,是利用宿根甘蔗地的行间套种淮山药,两种作物互利共生,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的种薯:将经过低温抑眠处理的适合于冬种夏收的淮山药种薯,在10-11月份进行消毒后、催芽处理,取出种薯晾干。

(2)蔗地开设淮山药纵带定向种植沟:甘蔗砍收之后,在两行或四行甘蔗之间取一条人行道或排水沟,利用小型开沟机将行间的底部土壤清理,分段按照坡度8-15°、底部15-25cm、上部宽度为25-35cm进行开沟处理,形成底部光滑的条沟。

(3)彩条带或其它硬质材料铺设及回土:在沟内,铺设宽为20cm左右的长条塑料彩条布或其他硬质材料,然后回填厚度为10cm的碎土,待播种。

(4)种薯摆放及盖土:淮山药种薯按品字型、株距为35-40cm摆放,然后在种薯上覆盖15-20cm的松土,覆盖上蔗叶或稻草。

(5)田间管理:及时施肥,促进淮山药长苗结薯;冬寒时搭建小拱棚防寒护苗;其他田间管理措施按常规淮山药种植管理进行。

(6)薯条采收:次年5-6月份,淮山药种薯成熟可进行收获,收获时将土壤扒开,即可采收淮山药薯条。

步骤(1)所述低温条件下抑眠处理,低温控制温度为5-7℃。

步骤(4)所述覆盖松土后还需淋定根水,配方为:硫酸铜1.0-10.0g/l+硫酸锌1.0-10.0g/l+钼酸铵1.0-10.0g/l+硫酸亚铁0.5-5g/l+l硫酸锰1.0-10.0g/l+硼酸0.5-5g/l+氨基寡糖素0.01-0.1g/l+萘乙酸钠0.2-0.5g/l+吲哚丁酸0.01-0.1g/l+聚乙二醇(6000)0.2-1g/l+海藻酸10.0-15.0g/l+余量水,使用方法为:稀释100-200倍液喷淋。

步骤(5)所述施肥为:施足底肥、及时追肥,底肥施足充分腐熟农家肥,配合控释氮肥和高磷肥,追肥施用高氮高钾肥,每月追施一次。

步骤(5)所述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包括:在施底肥时,同时使用10%噻唑膦颗粒剂和2%吡虫啉颗粒剂来防治线虫,亩用有效成分分别为250-300克和40-60克,施用完毕后覆土;在生长期间,病害发生初期喷施25%吡唑醚菌酯乳油,兑水稀释5000-8000倍,间隔7-10天喷雾一次,共防治2-3次。

。甘蔗发生的常见害虫为蔗龟和蔗螟,而蔗龟和蔗螟的防治最佳时期为初期使用颗粒剂防治,与淮山药防治线虫时间是同一时期,所以,两者可以同时防治,节省劳动成本;同时淮山药在生长期防治叶斑病或者炭疽病时,也可以同时针对甘蔗控旺和前期蓟马危害进行防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利用越冬宿根甘蔗地进行带状套种淮山药,一方面获得一季淮山药产量,同时淮山药收获后残留在土壤中的肥分有利于越冬甘蔗利用,促进甘蔗增产,蔗薯两得,可提高种植效率,扩大淮山种植适用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韦教授带领技术团队在广西南宁武鸣县、北海合浦、南宁宾阳县进行了该发明的示范推广,并进行了三年的数据统计分析,具体实施步骤为:

(1)使用的种薯:将前年收获的桂淮5号淮山药,置于5-7℃低温条件下进行抑眠处理,时间持续至次年10-11月份,然后将其取出,经消毒后,将淮山药种薯切块置于8-15mg/l赤霉素和2mg/l50%多菌灵水悬浮剂处理液中,控制温度17℃-25℃,处理30min,取出种薯晾干。

(2)蔗地开设淮山药纵带定向种植沟:甘蔗砍收之后,在两行或四行甘蔗之间取一条人行道或排水沟,利用小型开沟机将行间的底部土壤清理,分段按照坡度8-15°、底部15-25cm、上部宽度为25-35cm进行开沟处理,形成底部光滑的条沟。

(3)彩条带或其它硬质材料铺设及回土:在沟内,铺设宽为20cm左右的长条塑料彩条布或其他硬质材料,然后回填厚度为10cm的碎土,待播种。

(4)种薯摆放及盖土:淮山药种薯按品字型、株距为35-40cm摆放,然后在种薯上15-20cm的松土,覆盖上蔗叶或稻草。

覆盖松土后还可以根据需要淋定根水,配方为:硫酸铜1.0-10.0g/l+硫酸锌1.0-10.0g/l+钼酸铵1.0-10.0g/l+硫酸亚铁0.5-5g/l+l硫酸锰1.0-10.0g/l+硼酸0.5-5g/l+氨基寡糖素0.01-0.1g/l+萘乙酸钠0.2-0.5g/l+吲哚丁酸0.01-0.1g/l+聚乙二醇(6000)0.2-1g/l+海藻酸10.0-15.0g/l+余量水,使用方法为:稀释100-200倍液喷淋。

(5)田间管理:底肥施足农家肥,亩用腐熟鸡鸭粪1000公斤,配合复合肥(18-17-15)50公斤,生长期间及时追肥,每月追施一次,每次追施复合肥(18-8-18)30公斤,开沟撒施后覆土,促进淮山药长苗结薯,冬寒时搭建小拱棚防寒护苗;其他田间管理措施按常规淮山药种植管理进行,重点对线虫和病害进行防控,在防治线虫时,同时使用10%噻唑膦颗粒剂和2%吡虫啉颗粒剂,亩用有效成分分别为250-300克和40-60克,施用完毕后覆土,在生长期间,病害发生初期喷施25%吡唑醚菌酯乳油,兑水稀释5000-8000倍,间隔7-10天喷雾一次,共防治2-3次即可。

(6)薯条采收:次年5-6月份,淮山药种薯成熟可进行收获,收获时将土壤扒开,即可采收淮山药薯条。

表1武鸣、合浦及宾阳甘蔗、淮山产量统计表(2013-2015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