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噻节因的植物脱叶催熟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96544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含噻节因的植物脱叶催熟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如今,最常用的复配植物脱叶剂主要是由噻苯隆和乙烯利制成的植物脱叶剂。乙烯利,化学名称为2-氯乙基膦酸,其也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主要作用是在植物体内释放出乙烯,从而促进植物果实提前成熟。上述复配植物脱叶剂除可以利用噻苯隆对植物起到脱叶的作用,乙烯利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上述复配调节剂仅是简单的将两种化学成分的效果相组合,而对于噻苯隆的脱叶效果却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并且乙烯利因含有clch2-基团,因此,具有毒性和刺激性,不易大量使用。若是将噻苯隆直接用来使用,其脱叶效果也不够明显。因此,寻找出一种药剂与噻苯隆协同作用,达到绿色环保以及高效脱叶催熟是非常有必要的。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居世界前列。受种植条件和管理措施、棉花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能实现机械化采收。小麦、玉米、豆类等实现了机械采收,唯有棉花还是大面积人工采收,严重制约了棉花的种植成本和经济效益,收获模式亟待改善。目前解决的主要途径是培育优良品种和推广脱叶技术、机械采收。脱叶技术、机械采收近年在我国新疆已经逐步推广,“十二五”规划要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实施机械采收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棉花化学脱叶、催熟保障机械采棉,对新疆等棉区节约成本和增加效益以及提高我国原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尤为重要。因此,新型、高能效脱叶剂的研发,将对棉花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含噻节因的植物脱叶催熟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植物脱叶催熟剂能有效防止棉花种子出现受潮以至棉絮发霉现象,提高棉絮质量,缩短棉花脱叶时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含噻节因的植物脱叶催熟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噻苯隆20-60份、噻节因10-40份、赤霉素5-15份、唑酮草酯1-10份和助剂5-40份。进一步地,该植物脱叶催熟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份:噻苯隆30-40份、噻节因20-30份、赤霉素8-12份、唑酮草酯4-6份和助剂15-25份。再进一步地,该植物脱叶催熟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有效成分:噻苯隆35份、噻节因25份、赤霉素10份、唑酮草酯5份和助剂20份。优选地,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渗透剂、乳化剂、崩解剂、稳定剂、增稠剂、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助剂由分散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组成,且各组份的质量配比为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2:1:1。优选地,所述分散剂为聚乙氧基烷基酚、聚乙氧基脂肪醇、聚乙氧基脂肪胺、烷基磺酸盐、木素磺酸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稳定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076、抗氧剂tnp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增稠剂为硅酸镁铝、硅凝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瓜尔胶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上述含噻节因的植物脱叶催熟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先将噻苯隆、噻节因和赤霉素用研磨机粉碎至粒径≤1mm的微粒,然后置于混料机中,依次加入唑酮草酯和助剂,混合均匀后浸泡8-12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植物为棉花。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该植物脱叶催熟剂能有效防止棉花种子出现受潮以至棉絮发霉现象,提高棉絮质量;(2)该植物脱叶催熟剂能缩短棉花脱叶时间,促进棉铃的成熟及棉絮的增长,达到效率脱叶、稳定增产的目的;(3)本发明的植物脱叶催熟剂能有效地防治棉花作物受病虫侵害,利于棉花的成熟及增产;(4)本发明的植物脱叶催熟剂产品物理性质稳定,绿色安全无毒害,不会对农作物土壤造成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含噻节因的植物脱叶催熟剂,产品的制备:取噻苯隆200g、噻节因100g、赤霉素50g、唑酮草酯10g和助剂50g。其中,助剂由分散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组成,且各组份的质量配比为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2:1:1,该分散剂为聚乙氧基脂肪醇、烷基磺酸盐、木素磺酸钠三者等量的混合物,稳定剂为抗氧剂1010,增稠剂为硅酸镁铝和瓜尔胶两者等量的混合物。该植物脱叶催熟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噻节因和赤霉素用研磨机粉碎至粒径≤1mm的微粒,然后置于混料机中,依次加入唑酮草酯和助剂,混合均匀后浸泡8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实施例2产品的制备:取噻苯隆230g、噻节因130g、赤霉素60g、唑酮草酯20g和助剂80g。其中,助剂由分散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组成,且各组份的质量配比为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2:1:1,该分散剂为聚乙氧基脂肪醇,稳定剂为抗氧剂1076,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该植物脱叶催熟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噻节因和赤霉素用研磨机粉碎至粒径≤1mm的微粒,然后置于混料机中,依次加入唑酮草酯和助剂,混合均匀后浸泡8.5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实施例3产品的制备:取噻苯隆250g、噻节因150g、赤霉素65g、唑酮草酯30g和助剂100g。其中,助剂由分散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组成,且各组份的质量配比为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2:1:1,该分散剂为聚乙氧基脂肪醇和木素磺酸钠两者等量的混合物,稳定剂为抗氧剂tnp,增稠剂为硅凝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两者等量的混合物。该植物脱叶催熟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噻节因和赤霉素用研磨机粉碎至粒径≤1mm的微粒,然后置于混料机中,依次加入唑酮草酯和助剂,混合均匀后浸泡9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实施例4产品的制备:取噻苯隆280g、噻节因180g、赤霉素70g、唑酮草酯40g和助剂120g。其中,助剂由分散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组成,且各组份的质量配比为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2:1:1,该分散剂为聚乙氧基烷基酚,稳定剂为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两者等量混合物,增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瓜尔胶两者等量的混合物。该植物脱叶催熟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噻节因和赤霉素用研磨机粉碎至粒径≤1mm的微粒,然后置于混料机中,依次加入唑酮草酯和助剂,混合均匀后浸泡9.5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实施例5产品的制备:取噻苯隆300g、噻节因200g、赤霉素80g、唑酮草酯45g和助剂150g。其中,助剂由分散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组成,且各组份的质量配比为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2:1:1,该分散剂为木素磺酸钠;稳定剂为抗氧剂1076和抗氧剂tnp两者等量混合物,增稠剂为硅酸镁铝。该植物脱叶催熟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噻节因和赤霉素用研磨机粉碎至粒径≤1mm的微粒,然后置于混料机中,依次加入唑酮草酯和助剂,混合均匀后浸泡10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实施例6产品的制备:取噻苯隆350g、噻节因250g、赤霉素100g、唑酮草酯50g和助剂200g。其中,助剂由分散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组成,且各组份的质量配比为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2:1:1,该分散剂为聚乙氧基脂肪胺;稳定剂为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076,增稠剂为硅酸镁铝和硅凝胶两者等量的混合物。该植物脱叶催熟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噻节因和赤霉素用研磨机粉碎至粒径≤1mm的微粒,然后置于混料机中,依次加入唑酮草酯和助剂,混合均匀后浸泡10.5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实施例7产品的制备:取噻苯隆400g、噻节因300g、赤霉素110g、唑酮草酯60g和助剂250g。其中,助剂由分散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组成,且各组份的质量配比为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2:1:1,该分散剂为聚乙氧基脂肪胺和烷基磺酸盐两者等量的混合物;稳定剂为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tnp,增稠剂为硅凝胶和瓜尔胶两者等量的混合物。该植物脱叶催熟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噻节因和赤霉素用研磨机粉碎至粒径≤1mm的微粒,然后置于混料机中,依次加入唑酮草酯和助剂,混合均匀后浸泡11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实施例8产品的制备:取噻苯隆450g、噻节因330g、赤霉素120g、唑酮草酯70g和助剂300g。其中,助剂由分散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组成,且各组份的质量配比为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2:1:1,该分散剂为烷基磺酸盐和木素磺酸钠两者等量的混合物;稳定剂为抗氧剂tnp,增稠剂为瓜尔胶。该植物脱叶催熟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噻节因和赤霉素用研磨机粉碎至粒径≤1mm的微粒,然后置于混料机中,依次加入唑酮草酯和助剂,混合均匀后浸泡11.5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实施例9产品的制备:取噻苯隆500g、噻节因360g、赤霉素130g、唑酮草酯80g和助剂350g。其中,助剂由分散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组成,且各组份的质量配比为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2:1:1,该分散剂为聚乙氧基脂肪醇;稳定剂为抗氧剂1076,增稠剂为硅酸镁铝。该植物脱叶催熟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噻节因和赤霉素用研磨机粉碎至粒径≤1mm的微粒,然后置于混料机中,依次加入唑酮草酯和助剂,混合均匀后浸泡12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实施例10产品的制备:取噻苯隆550g、噻节因400g、赤霉素150g、唑酮草酯100g和助剂400g。其中,助剂由分散剂、稳定剂和增稠剂组成,且各组份的质量配比为分散剂:稳定剂:增稠剂=2:1:1,该分散剂为聚乙氧基烷基酚、聚乙氧基脂肪胺和木素磺酸钠三者等量的混合物;稳定剂为抗氧剂1010,增稠剂为硅凝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两者等量的混合物。该植物脱叶催熟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噻苯隆、噻节因和赤霉素用研磨机粉碎至粒径≤1mm的微粒,然后置于混料机中,依次加入唑酮草酯和助剂,混合均匀后浸泡12h,即得本发明的成品。实施例11应用实施例试验地:待收成棉花田,规划出13块面积大小约100平方的棉田,且该13块棉田环境地理位置等条件都相同,互不干扰。实验组:实施例1-10的成品;对照组: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和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20%乙烯利溶剂。试验过程:将上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植物脱叶催熟剂分别喷施于上述的13块棉田叶面上,喷雾药液量均为5公斤,每隔5天喷施一次,且每次喷施都选择在晴朗的上午时段,直至15天后,3次喷施期间观察棉花的脱叶率和吐絮率,记录于下表1中。表1上表中:脱叶率=(施药前叶片数-施药后叶片数)/施药前叶片数×100%吐絮率=(施药后吐絮数-施药前吐絮数)/施药后吐絮数×100%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用于棉花的植物脱叶催熟剂,相较于对照组中的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和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20%乙烯利溶剂具有更快的脱叶和吐絮药效,且在试验期间,试验中15天后棉田的棉籽受潮率如下表2。表2药剂棉籽受潮率(%)实施例18.4实施例27.6实施例39.1实施例47.5实施例57.3实施例66.0实施例76.3实施例87.1实施例97.2实施例108.8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56.1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20%乙烯利溶剂54.5棉籽受潮率=受潮棉籽数/总棉籽数×100%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用于棉花的植物脱叶催熟剂相较于对照组中的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和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20%乙烯利溶剂的棉籽受潮率要低,更利于棉花收成时的品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