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丁子香酚和黄芪多糖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6536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应用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丁子香酚和黄芪多糖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病毒病是危害农作物的一类重要病害,因危害重大、防治困难而有植物癌症之称。近年来,植物病毒病在果蔬、花卉及多种经济作物上危害越来越严重,目前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植物病毒防治剂如盐酸吗啉胍、辛菌胺等,长期使用已经导致植物病毒对其产生了较强的抗性,用药量及成本不断增加,为此,开发一种新型植物病毒防治组合物显得十分迫切。黄芪(radixastragalus),豆科植物,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s,aps)为黄芪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包括葡聚糖和杂多糖。黄芪多糖之前主要应用于中医药学和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具有增强机体免疫、促进抗体和免疫细胞的生成,同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黄芪多糖应用于植物上已有相关报道,如邱本军发表的《黄芪多糖的提取及其提高植物抗性研究》证实了黄芪多糖具有一定的抑制植物病菌能力,能够对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丁子香酚,是一种植物源杀菌剂,英文名称为:eugenol,是从中药中提取的一种天然、绿色、环保的活性成分,对农作物病害起到防治作用的同时对人畜安全无毒、不污染环境、无残留。对灰霉病、霜霉病、叶霉病、病毒病、疫病有较好防效。目前,以丁子香酚和黄芪多糖混配的杀菌组合物应用于作物病毒病的防治尚未有相关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丁子香酚和黄芪多糖的杀菌组合物,充分利用两种活性组分复配所产生的增效及互补作用、提高实际防效及延缓病毒抗药性产生的速度,降低农药成本。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丁子香酚和黄芪多糖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丁子香酚和黄芪多糖组成,丁子香酚和黄芪多糖的重量比为1:2-10,优选的,丁子香酚和黄芪多糖的重量比为1:5,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丁子香酚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2-1.0%,黄芪多糖在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0-5.0%。本发明组合物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水剂、悬浮剂。本发明组合物中使用的助剂包括溶剂、润湿剂、分散剂、稳定剂、乳化剂、防冻剂、消泡剂、增稠剂等及其他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发挥药效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简单的试验确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技术效果:(1)丁子香酚和黄芪多糖两种有效成分复配具有增效作用,能减少各单剂的施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成本。(2)丁子香酚和黄芪多糖的作用机理不同,混配剂能延缓病毒病的抗药性,有利于延长各成分的生命周期。(3)产品高效低毒,防效好,残留低,符合农药残留标准,是现代作物种植的理想生态农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一、制备实施例实施例1:1.2%丁子香酚·黄芪多糖水剂按量称取丁子香酚0.2%、黄芪多糖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在搅拌釜中充分均匀搅拌即制得1.2%丁子香酚·黄芪多糖水剂。实施例2:2.5%丁子香酚·黄芪多糖水剂按量称取丁子香酚0.5%、黄芪多糖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在搅拌釜中充分均匀搅拌即制得2.5%丁子香酚·黄芪多糖水剂。实施例3:5.5%丁子香酚·黄芪多糖悬浮剂按量称取丁子香酚0.5%、黄芪多糖5.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聚丙烯酸钠2%、十二烷基苯磺酸4%、硅油0.1%、聚乙烯醇1%、苯基酚聚氧乙基醚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均匀后经研磨和高速剪切制得5.5%丁子香酚·黄芪多糖悬浮剂。实施例4:3.0%丁子香酚·黄芪多糖悬浮剂按量称取丁子香酚1.0%、黄芪多糖2.0%、木质素磺酸钠4.0%、无患子粉5.0%、硅酮类化合物0.1%、黄原酸胶0.2%、乙二醇2.0%、烷基苯磺酸钙2.0%,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均匀后经研磨和高速剪切制得3.0%丁子香酚·黄芪多糖悬浮剂。实施例5:3.6%丁子香酚·黄芪多糖悬浮剂按量称取丁子香酚0.6%、黄芪多糖3.0%、木质素磺酸钠4%、无患子粉3.5%、硅酮类化合物0.1%、黄原酸胶0.2%、乙二醇2.0%、烷基苯磺酸钙1.5%,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均匀后经研磨和高速剪切制得3.6%丁子香酚·黄芪多糖悬浮剂。二、室内生物测定:丁子香酚、黄芪多糖及其混配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室内毒力测定及配方筛选。室内盆栽烟草感病品种植株至4-5叶期,用不同配比不同浓度的药液混合等体积的病毒汁液摩擦接种,每处理3株,每株选3片叶,重复4次,3-4天后调查枯斑数,计算抑制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ec50,再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即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测定结果见表1。表1不同处理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供试药剂配比ec50(μg/ml)实测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共毒系数丁子香酚(a)/0.35488.51//黄芪多糖(b)/1.73100.00//a:b1:20.59295.18229.50128.6a:b1:30.63276.39197.13140.2a:b1:40.62278.77177.70156.9a:b1:50.56311.52164.75189.1a:b1:60.66263.48155.50169.4a:b1:80.79220.04143.17153.7a:b1:100.92188.46135.32139.3a:b2:10.46372.47359.00103.8a:b2:51.08160.66211.0076.1由表1可知,丁子香酚、黄芪多糖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ec50分别为0.35μg/ml和1.73μg/ml。丁子香酚与黄芪多糖在重量比为1:2-10的比例混配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丁子香酚与黄芪多糖的重量比为1:5时,共毒系数最大,为189.1,说明两药剂复配用于防治烟草花叶病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在实践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三、田间试验实施例实施例1:制备实施例1所得的制剂用于烟草花叶病的田间试验试验方法:以制备实施例1所得的制剂为处理1#,以1.0%丁子香酚水剂为处理2#,以2.0%黄芪多糖水剂为处理3#。在烟草移栽20d后第一次施药,间隔7d再次施药,共施药2次。调查方法:分别于末次药后14d、21d调查,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结果见表2。表2制备实施例1所得的制剂防治烟草花叶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统计表由表2可以看出,1.2%丁子香酚·黄芪多糖水剂在用药量为80克/亩的防治效果优于1.0%丁子香酚水剂用药量为90克/亩的防治效果和2.0%黄芪多糖水剂用药量为120克/亩的防治效果,即丁子香酚与黄芪多糖复配防治烟草病毒病效果明显好于这两个成分单独使用,有利于减少农药成本。实施例2:制备实施例2所得的制剂应用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设计:本实验安排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郊区,以制备实施例2所得的制剂为处理1#,以2.0%丁子香酚水剂为处理2#,以3.0%黄芪多糖水剂为处理3#,并设置空白对照;在水稻移栽15天后第一次施药,间隔7d再次施药,共施药两次,每个处理120㎡。调查方法:分别于两次药后10d、20d调查,采用5点取样,每小区调查100丛,统计病情指数,计算防效,结果见表3。表3:制备实施例2所得的制剂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田间试验统计表由表3可以看出,2.5%丁子香酚·黄芪多糖水剂在用药量为80克/亩的防效优于2%丁子香酚在用药量为80克/亩的防效和3%黄芪多糖在用药量为120克/亩的防效,即丁子香酚与黄芪多糖复配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效果明显好于这两个成分单独使用。综上所述,以丁子香酚和黄芪多糖复配杀菌组合物,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与现有的单一制剂相比,具有显著的杀菌效果,并且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能延缓病菌抗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业防治的综合治理要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