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9653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棉花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棉花种植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棉花属于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硕果,成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后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或白中带黄,长约2-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等国家。

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部分取自土壤,同时需要土壤的机械支撑才能生长。棉花上涨土壤的理化、生物属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质地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数十年来,在我国棉花种植生产过程中,落花、落蕾一直是影响棉花高产的顽症,为了破解棉花落花、落蕾的秘诀,解决促进棉花结铃、保铃的难题,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研究,研制出棉花促铃保铃剂,并且积累了成熟的使用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作方法简单,流程短,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制造,对棉花的种植具有很深远的影响,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赤霉素10-26份、三碘苯甲酸15-22份、吲哚丁酸22-31份、胺鲜酯8-17份、吲哚乙酸12-31份和水15-25份。

优选的,所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赤霉素14-22份、三碘苯甲酸17-22份、吲哚丁酸26-30份、胺鲜酯11-15份、吲哚乙酸15-26份和水18-22份。

优选的,所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赤霉素20份、三碘苯甲酸18份、吲哚丁酸27份、胺鲜酯13份、吲哚乙酸22份和水21份。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三碘苯甲酸和胺鲜酯混合,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在60-100℃下加热并搅拌;

步骤二、将赤霉素和水混合稀释,稀释至浓度为7-9%;

步骤三、将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混合后的浓度在10%;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的产物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增铃保铃剂成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有机溶剂为乙醇或甲醇,有利于使成分是充分融合,且成本低廉。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加热温度为60-80℃,有利于算短各成分的混合时间,同时还使得各成分混合更充分。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稀释浓度为9%,有利于提高制得产品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步骤四搅拌时间为20-30min,有利于各成分充分混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制成的增铃保铃剂成分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且制作过程中不会对人体有刺激或者腐蚀的危害,每一步的制作,都是简单易操作的,不会有难度大或危险性大的人工操作步骤,在制备过程中尽量的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使得材料减少浪费,同时也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本发明制作的流程短、周期短,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制造,本发明制得的增铃保铃剂,相比较于传统的配方和制造方法,有着明显的简洁明了的有事,可以带动棉花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赤霉素26份、三碘苯甲酸22份、吲哚丁酸31份、胺鲜酯17份、吲哚乙酸31份和水25份。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三碘苯甲酸和胺鲜酯混合,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在80℃下加热并搅拌;

步骤二、将赤霉素和水混合稀释,稀释至浓度为9%;

步骤三、将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混合后的浓度在10%;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的产物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增铃保铃剂成品。

步骤一有机溶剂为乙醇,有利于使成分是充分融合,且成本低廉。

步骤一加热温度为80℃,有利于算短各成分的混合时间,同时还使得各成分混合更充分。

步骤二稀释浓度为9%,有利于提高制得产品的质量。

步骤四搅拌时间为30min,有利于各成分充分混合。

实施例2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赤霉素10份、三碘苯甲酸15份、吲哚丁酸22份、胺鲜酯8份、吲哚乙酸12份和水15份。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三碘苯甲酸和胺鲜酯混合,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在在60℃下加热并搅拌;

步骤二、将赤霉素和水混合稀释,稀释至浓度为9%;

步骤三、将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混合后的浓度在10%;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的产物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增铃保铃剂成品。

步骤一有机溶剂为甲醇,有利于使成分是充分融合,且成本低廉。

步骤一加热温度为60℃,有利于算短各成分的混合时间,同时还使得各成分混合更充分。

步骤二稀释浓度为9%,有利于提高制得产品的质量。

步骤四搅拌时间为20min,有利于各成分充分混合。

实施例3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赤霉素26份、三碘苯甲酸15份、吲哚丁酸31份、胺鲜酯8份、吲哚乙酸31份和水15份。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三碘苯甲酸和胺鲜酯混合,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在68℃下加热并搅拌;

步骤二、将赤霉素和水混合稀释,稀释至浓度为9%;

步骤三、将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混合后的浓度在10%;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的产物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增铃保铃剂成品。

步骤一有机溶剂为乙醇,有利于使成分是充分融合,且成本低廉。

步骤一加热温度为68℃,有利于算短各成分的混合时间,同时还使得各成分混合更充分。

步骤二稀释浓度为9%,有利于提高制得产品的质量。

步骤四搅拌时间为23min,有利于各成分充分混合。

实施例4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赤霉素20份、三碘苯甲酸18份、吲哚丁酸27份、胺鲜酯13份、吲哚乙酸22份和水21份。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三碘苯甲酸和胺鲜酯混合,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在70℃下加热并搅拌;

步骤二、将赤霉素和水混合稀释,稀释至浓度为9%;

步骤三、将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混合后的浓度在10%;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的产物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增铃保铃剂成品。

步骤一有机溶剂为甲醇,有利于使成分是充分融合,且成本低廉。

步骤一加热温度为70℃,有利于算短各成分的混合时间,同时还使得各成分混合更充分。

步骤二稀释浓度为9%,有利于提高制得产品的质量。

步骤四搅拌时间为30min,有利于各成分充分混合。

实施例5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赤霉素14份、三碘苯甲酸17份、吲哚丁酸26份、胺鲜酯15份、吲哚乙酸26份和水22份。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三碘苯甲酸和胺鲜酯混合,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在68℃下加热并搅拌;

步骤二、将赤霉素和水混合稀释,稀释至浓度为9%;

步骤三、将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混合后的浓度在10%;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的产物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增铃保铃剂成品。

步骤一有机溶剂为乙醇,有利于使成分是充分融合,且成本低廉。

步骤一加热温度为68℃,有利于算短各成分的混合时间,同时还使得各成分混合更充分。

步骤二稀释浓度为9%,有利于提高制得产品的质量。

步骤四搅拌时间为23min,有利于各成分充分混合。

实施例6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赤霉素22份、三碘苯甲酸17份、吲哚丁酸30份、胺鲜酯11份、吲哚乙酸26份和水18份。

一种棉花增铃保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三碘苯甲酸和胺鲜酯混合,加入有机溶剂溶解,在70℃下加热并搅拌;

步骤二、将赤霉素和水混合稀释,稀释至浓度为9%;

步骤三、将吲哚丁酸和吲哚乙酸混合后的浓度在10%;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的产物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增铃保铃剂成品。

步骤一有机溶剂为甲醇,有利于使成分是充分融合,且成本低廉。

步骤一加热温度为70℃,有利于算短各成分的混合时间,同时还使得各成分混合更充分。

步骤二稀释浓度为9%,有利于提高制得产品的质量。

步骤四搅拌时间为30min,有利于各成分充分混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