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秧盘架的高效移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97331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可换秧盘架的高效移栽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农耕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换秧盘架的高效移栽机。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很多作物种植都是依靠人工直播或钵体育苗移栽的方法完成,直播的种植方法受气候,特别是早春气温低的影响较大,而钵体育苗移栽的种植方法则存在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随着农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厂化无载体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工厂化无载体棉苗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移栽变得日益迫切,急需对移栽机进行开发和研制,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现有移栽机多数需要多人操作,或者单行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不够,特别是大田移栽关键性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其机械化技术及适宜广泛推广的机具继续增强。该型可换秧盘架的高效移栽机,可使大田移栽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升,特别是能够满足工厂化无载体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促进集约化和规模化,提高生产率。

CN105027776B公开了一种移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转轴、第一扇形齿轮、第二扇形齿轮、打穴装置和布苗装置,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和第二扇形齿轮相互错开固定在转轴上,所述布苗装置相对移栽机前进方向设置在打穴装置的后方,所述第一扇形齿轮驱动打穴装置,所述第二扇形齿轮驱动布苗装置,还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两个滑轨分别设置在两侧支架上,所述打穴装置与两个滑轨滑动配合,所述打穴装置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啮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独特、构造简单、生产、装配及维修方便、重量轻、工作可靠、操作方便、载苗量大、效率高、农田作业适应性好的可换秧盘架的高效移栽机。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可换秧盘架的高效移栽机,机架采用框架结构,底板、传送带支撑板、起垄犁横梁、三点悬挂横梁、座椅支架、传送带支撑板、扶苗侧板、起垄机构的限位轮固定在机架的两根主梁上;

独立秧盘架的拉杆与推盘支架焊接,滑道一与秧盘架体焊接;秧盘倾斜堆放在秧盘架体中,秧盘上方由推盘支架支撑;拉杆与推盘支架连接;三点悬挂支架焊接在三点悬挂横梁上,同时通过斜拉杆分别与三点悬挂支架和起垄犁横梁螺栓连接,独立秧盘架通过滑道一固定在秧盘架滑道支架上,并可在秧盘架滑道支架上左右滑动,秧盘架滑道支架由两侧的四块传送带支撑板焊接固定;

传动系统的抓地驱动轮上的主动大链轮与换向链轮采用链条传动,抓地驱动轮上有棘轮结构,抓地驱动轮通过抓地驱动轮支架与换向链轮轴采用轴承连接,抓地驱动轮通过弹簧与抓地驱动轮支架连接,抓地驱动轮支架上的弹簧安装点与两根主梁连接;

收纳装置的滑道二焊接固定在收纳箱上,收纳箱焊接固定在固定片上,固定片焊接固定在秧盘架滑道支架上;扶苗正板通过可调螺栓连接起垄机构的限位轮,起垄机构的限位轮通过螺栓连接在主梁上;

翻转机构的踏板杆与底板铰接,踏板杆与传动连杆铰接,传动连杆与翻板架铰接。踏动踏板杆带动传动连杆向上运动,输送带在传送带支撑板左右两侧上。

本发明采用脚踏秧盘翻转形式,一人可同时控制两行秧苗移栽。多个秧盘放置在一个独立的秧盘架中,可独立更换。通过传送带将秧苗输送到正苗机构,同时退出秧盘进入收纳箱;可同时对左右两行进行移栽,输送带同时完成秧苗输送和秧盘收纳;机架由左右两部分组成,每部分有独立抓地驱动轮驱动系统,保证在转弯或其他非直线行驶情况时栽苗距离的均匀性秧苗输送利用拖拉机牵引,同时具备栽苗和起垄功能,操作人员乘坐在后方,无需单独对秧苗进行操作,可降低劳动强度;采用用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

本发明结构独特、构造简单、生产、装配及维修方便、重量轻、工作可靠、操作方便、载苗量大、效率高;可用于多种作物进行移栽,根据不同行距可进行相应尺寸调节;能够满足工厂化无载体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促进集约化和规模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总成图,

图2为独立秧盘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结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本发明由独立秧盘架1、机架2、传动系统3、收纳装置4、扶苗板5、起垄机构6、输送带7、翻转机构8和座椅9构成。

参照图2,独立秧盘架1的拉杆12与推盘支架14焊接,滑道一11与秧盘架体13焊接;秧盘10倾斜堆放在秧盘架体中,秧盘上方由推盘支架支撑;拉杆与推盘支架连接。

三点悬挂支架32焊接在三点悬挂横梁上,同时通过斜拉杆33分别与三点悬挂支架32和起垄犁横梁19螺栓连接,独立秧盘架1通过滑道一11固定在秧盘架滑道支架27上,并可在秧盘架滑道支架27上左右滑动,还可用销钉锁死。秧盘架滑道支架27由两侧的四块传送带支撑板29焊接固定。

在秧盘10需要推送时,通过拉动拉杆12沿滑道一11移动,带动推盘支架14将最底层秧盘10推出到翻板架20上。在推动秧盘的过程中,推盘支架14支撑上方秧盘。完全推出秧盘后,通过推动拉杆12沿滑道一反向移动,推盘支架归位,上方秧盘10下落完成整个推盘动作。

独立秧盘架1在秧盘使用完毕后可整体更换,提高装苗效率和可靠性。

参照图3、4,机架2采用框架结构,机架是各部件安装的基础,保证结构刚度和强度。底板16焊接在机架2的两根主梁上。传送带支撑板29用螺栓固定在两根主梁18上,秧盘架滑道支架27与两侧四块传送带支撑板29焊接固定。传送带支撑板29冲加强筋,在与秧盘架滑道支架27连接处有角铁增强。三点悬挂横梁26焊接在两根主梁18上,三点悬挂支架32焊接在三点悬挂横梁上。三点悬挂横梁26通过斜拉杆33分别与三点悬挂支架32和起垄犁横梁19螺栓连接,增加强度。

座椅支架、扶苗侧板36、起垄机构6的限位轮39固定在机架2的两根主梁上。起垄犁横梁19采用U型螺栓与定位销与两根主梁18固定在机架2的两根主梁上。独立秧盘架1通过滑道一11固定在秧盘架滑道支架27上,可在秧盘架滑道支架上左右滑动。

传动系统的抓地驱动轮24上的主动大链轮25与换向链轮22采用链条传动,换向并增速。抓地驱动轮上有棘轮结构23,防止倒退时反转。抓地驱动轮通过抓地驱动轮支架34与换向链轮轴28采用轴承连接,抓地驱动轮24通过弹簧与抓地驱动轮支架34连接,抓地驱动轮支架上的弹簧安装点35与两根主梁18连接。保证驱动力同时具有适应地形的能力。输送带7在传送带支撑板29左右两侧上,传动系统3将动力传递到输送带上,保证秧盘和秧苗各归其处。

起垄机构6的限位轮39通过螺栓连接在主梁18上,高度可调,左起垄犁40、右起垄犁41、中起垄犁42通过U型螺栓38固定在起垄犁横梁19上,起垄犁横梁19固定在机架的两根主梁18上。在落苗后,起垄犁同时完成起垄及秧苗培土。

翻转机构的踏板杆31与底板16铰接。踏板杆31与传动连杆17铰接。传动连杆17与翻板架20铰接。踏动踏板杆31带动传动连杆17向上运动,推动翻板架20翻转,将秧盘10扣在左右两侧输送带7上,然后复位。

参照图5,收纳装置4的滑道二44焊接固定在收纳箱43上,收纳箱43焊接固定在固定片45上,固定片45焊接固定在秧盘架滑道支架27上。秧盘10随输送带7前进,通过滑道二44引导,分别落入左右两侧收纳箱43内。

扶苗板5由可调节扶苗方向的扶苗正板37与扶苗侧板36构成。扶苗正板37通过可调螺栓与起垄机构6的限位轮39连接。扶苗板5保证秧苗立姿下落,实现移栽。

本发明采用脚踏秧盘翻转形式,一人可同时控制两行秧苗移栽。多个秧盘放置在一个独立的秧盘架中,可独立更换。通过传送带将秧苗输送到正苗机构,同时退出秧盘进入收纳箱;可同时对左右两行进行移栽,输送带同时完成秧苗输送和秧盘收纳;机架由左右两部分组成,每部分有独立抓地驱动轮驱动系统,保证在转弯或其他非直线行驶情况时栽苗距离的均匀性秧苗输送利用拖拉机牵引,同时具备栽苗和起垄功能,操作人员乘坐在后方,无需单独对秧苗进行操作,可降低劳动强度;采用用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