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农耕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移栽机。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很多作物种植都是依靠人工直播或钵体育苗移栽的方法完成,直播的种植方法受气候,特别是早春气温低的影响较大,而钵体育苗移栽的种植方法则存在劳动强度大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随着农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工厂化无载体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工厂化无载体棉苗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移栽变得日益迫切,急需对移栽机进行开发和研制,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现有移栽机多数需要多人操作,或者单行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不够,特别是大田移栽关键性生产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其机械化技术及适宜广泛推广的机具继续增强。该型可换秧盘架的高效移栽机,可使大田移栽生产的现代化程度得到大大的提升,特别是能够满足工厂化无载体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促进集约化和规模化,提高生产率。
CN105027776B公开了一种移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转轴、第一扇形齿轮、第二扇形齿轮、打穴装置和布苗装置,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和第二扇形齿轮相互错开固定在转轴上,所述布苗装置相对移栽机前进方向设置在打穴装置的后方,所述第一扇形齿轮驱动打穴装置,所述第二扇形齿轮驱动布苗装置,还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两个滑轨分别设置在两侧支架上,所述打穴装置与两个滑轨滑动配合,所述打穴装置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啮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同时具备栽苗和起垄功能,实现全程自动控制,结构独特、生产、装配及维修方便、重量轻、工作可靠、操作方便、载苗量大、效率高、农田作业适应性好的全自动移栽机。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全自动移栽机,机架采用框架结构,电源及控制系统支架、底板、传送带支撑板、三点悬挂横梁、扶苗侧板、起垄机构的限位轮固定在机架的主梁上;输送带驱动链轮的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换向链轮的轴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
独立秧盘架的拉杆与推盘支架焊接,滑道一与秧盘架体焊接,独立秧盘架通过滑道一固定在秧盘架滑道支架上;秧盘倾斜堆放在秧盘架体中,秧盘上方由推盘支架支撑;拉杆与推盘支架连接;
传动系统的抓地驱动轮上的主动大链轮与换向链轮采用链条传动,抓地驱动轮上有棘轮结构,抓地驱动轮通过抓地驱动轮支架与换向链轮轴采用轴承连接,抓地驱动轮通过弹簧与抓地驱动轮支架连接;抓地驱动轮支架上的弹簧安装点与两根主梁连接,输送带在翻转架左右两侧上,传动系统将动力传递到输送带上;
收纳装置的滑道二焊接固定在收纳箱上,收纳箱焊接固定在固定片上,固定片焊接固定在秧盘架滑道支架上;
扶苗板由可调节扶苗方向的扶苗正板与扶苗侧板构成,扶苗正板通过可调螺栓与主梁连接;起垄机构的限位轮通过螺栓连接在主梁上;起垄犁横梁固定在机架的主梁上;三点悬挂支架焊接在三点悬挂横梁上,三点悬挂横梁通过斜拉杆分别与三点悬挂支架和起垄犁横梁螺栓连接;
翻转机构的翻转电机、翻转电机支架焊接在底板上,翻转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翻转电机支架上;翻转电机驱动杆与翻转电机通过螺栓连接,翻转电机驱动杆与传动连杆铰接,传动连杆与翻板架铰接;
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的秧盘推出电机支架焊接在电源及控制系统箱体上,秧盘推出电机通过螺栓与秧盘推出电机支架连接,秧盘推出齿条与秧盘推出电机上齿轮啮合;秧盘架横移电机支架焊接在秧盘架滑道支架上,秧盘架横移电机通过螺栓与秧盘架横移电机支架连接;秧盘架横移齿条与秧盘架横移电机上齿轮啮合;秧盘架固定插杆插进秧盘架横移齿条;秧盘上装翻转换盘检测传感器、独立秧盘架上装秧盘架检测传感器。
本发明有以下优点:采用电机控制秧盘翻转形式,同时自动对两行秧苗移栽;多个秧盘放置在一个独立的秧盘架中,可独立更换;传送带将秧苗输送到正苗机构,同时退出秧盘进入收纳箱;利用拖拉机牵引和输入电源,同时具备栽苗和起垄功能,实现全程自动控制,无需操作人员大大降低劳动强度。
本发明结构独特、构造简单、生产、装配及维修方便、重量轻、工作可靠、操作方便、载苗量大、效率高;可用于多种作物进行移栽,根据不同行距可进行相应尺寸调节;能够满足工厂化无载体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促进集约化和规模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一种全自动移栽机的总成图,
图2为本发明的独立秧盘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本发明由独立秧盘架1、机架2、传动系统3、收纳装置4、扶苗板5、起垄机构6、输送带7、翻转机构8、电源及控制系统9、传感器及执行机构10构成。
参照图2,独立秧盘架1的拉杆13与推盘支架15焊接,滑道一12与秧盘架体14焊接;秧盘11倾斜堆放在秧盘架体中,秧盘上方由推盘支架支撑;拉杆与推盘支架连接。秧盘11采用U型槽设计,具有保水功能,高度与秧苗平齐,防止扣苗时苗体损伤。
在秧盘11需要推送时,通过电源及控制系统9控制秧盘推出电机18拉动拉杆13沿滑道一12移动,带动推盘支架15将最底层秧盘11推出到翻板架19上。在推动秧盘11的过程中,推盘支架15支撑上方秧盘。完全推出秧盘后,通过推动拉杆13沿滑道一12反向移动,推盘支架归位,上方秧盘11下落完成整个推盘动作。
独立秧盘架1在秧盘使用完毕后可整体更换,提高装苗效率和可靠性。
参照图3、4,机架2采用框架结构,机架是各部件安装的基础,保证结构刚度和强度。电源及控制系统支架44、底板45焊接在机架2的两根主梁39上。传送带支撑板38用螺栓固定在两根主梁39上,秧盘架滑道支架26与两侧四块传送带支撑板38焊接固定。传送带支撑板38冲加强筋,在与秧盘架滑道支架26连接处有角铁增强。三点悬挂横梁27焊接在两根主梁39上,三点悬挂支架46焊接在三点悬挂横梁27上。三点悬挂横梁27通过斜拉杆35分别与三点悬挂支架46和起垄犁横梁37螺栓连接,增加强度。
独立秧盘架1通过滑道一12固定在秧盘架滑道支架26上,可在秧盘架滑道支架上,通过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的指令左右滑动。
传动系统的抓地驱动轮50上的主动大链轮29与换向链轮30采用链条传动,换向并增速。换向链轮30与输送带驱动链轮33采用链条传动,驱动输送带,输送带驱动链轮33的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抓地驱动轮上有棘轮结构28,防止倒退时反转。抓地驱动轮通过抓地驱动轮支架48与换向链轮轴51采用轴承连接,抓地驱动轮50通过弹簧与抓地驱动轮支架48连接,抓地驱动轮支架上的弹簧安装点47与两根主梁39连接。保证驱动力同时具有适应地形的能力。离合器31安装在换向链轮30的轴上,换向链轮的轴通过轴承安装在机架上。在拖拉机行进不需要栽苗时,可通过离合器31切断动力。输送带7在翻转架19左右两侧上,传动系统3将动力传递到输送带上,保证秧盘和秧苗各归其处。
本发明左右各有独立抓地驱动轮驱动系统,保证在转弯或其他非直线行驶情况时栽苗距离的均匀性。在落苗后,起垄犁同时完成起垄及秧苗培土。
参照图5,收纳装置4的滑道二57焊接固定在收纳箱58上,收纳箱58焊接固定在固定片53上,固定片53焊接固定在秧盘架滑道支架26上。秧盘11随输送带7前进,通过滑道二57引导,分别落入左右两侧收纳箱58内。
扶苗板5由可调节扶苗方向的扶苗正板34与扶苗侧板32构成。扶苗正板34通过可调螺栓与主梁39连接,扶苗侧板32焊接在主梁39上。扶苗板5保证秧苗立姿下落,实现移栽。
起垄机构6的限位轮52通过螺栓连接在主梁39上,高度可调,左起垄犁56、右起垄犁54、中起垄犁55通过U型螺栓36固定在起垄犁横梁37上,起垄犁横梁37固定在机架的两根主梁39上。在落苗后,起垄犁同时完成起垄及秧苗培土。
翻转机构8的翻转电机42、翻转电机支架43焊接在底板45上,翻转电机42通过螺栓固定在翻转电机支架43上。翻转电机驱动杆41与翻转电机42通过螺栓连接,翻转电机驱动杆41与传动连杆40铰接,传动连杆与翻板架19铰接。翻转电机驱动杆41带动传动连杆40向上运动,推动翻板架19翻转,将秧盘11扣在左右两侧输送带7上,然后复位。
电源及控制系统9为自动控制系统提供电源,内含12V电池,工作时,需要用拖拉机发电机充电,同时采集各传感器信号,根据位置反馈控制各电机动作,实现全程自动控制。
参照图3,传感器及执行机构10的秧盘推出电机支架17焊接在电源及控制系统9箱体上,秧盘推出电机18通过螺栓与秧盘推出电机支架17连接,秧盘推出齿条16与秧盘推出电机18上齿轮啮合;秧盘架横移电机支架25焊接在秧盘架滑道支架26上,秧盘架横移电机24通过螺栓与秧盘架横移电机支架25连接,秧盘架横移齿条23与秧盘架横移电机24上齿轮啮合。秧盘架固定插杆22插进秧盘架横移齿条23,秧盘上装翻转换盘检测传感器20、独立秧盘架1上装秧盘架检测传感器21。
本发明整机采用三点悬挂结构,利用50马力拖拉机牵引并由拖拉机提供12V外接电源充电。在拖拉机牵引前进时采用抓地驱动轮驱动传送带传动,保证在牵引速度变化时栽苗距离的均匀性,无需其他动力输入,具有匹配方便的优势。扣苗后,苗体向下输送到扶苗板处,秧盘推送到收纳箱中。根据田块大小可以安装多个独立的秧盘架,秧盘采用手动推送,当一个秧盘架中秧盘输送完毕后可以左右移动秧盘架,保证持续输苗。
工作时,当翻转换盘检测传感器20检测出需要推出秧盘11时,秧盘推出电机18推动秧盘在秧盘推出电机支架17上直线滑动,带动拉杆13完成独立秧盘架1相应动作。当秧盘架检测传感器21检测出需要移动独立秧盘架1时,秧盘架横移电机24带动独立秧盘架1左右横移。当翻转换盘检测传感器20检测需要翻转秧盘时,翻转电机42带动翻转电机驱动杆41完成相应翻转动作。
在作业完毕或作业开始更换独立秧盘架1时,扭开秧盘架固定插杆22一端的插杆固定螺母49,将秧盘架固定插杆22从秧盘架横移齿条23上拔出,进行更换。更换完毕,插上秧盘架固定插杆,用插杆固定螺母49重新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