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96198阅读:20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大球盖菇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球盖菇,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蕈菌之一。大球盖菇富含蛋白质、多糖、矿质元素、维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氨基酸含量达1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齐全。大球盖菇子实体粗蛋白含量为25.75%,粗脂肪为2.19%,粗纤维为7.99%,碳水化合物68.23%,氨基酸总量为16.72%,e/e+n及e/n比值分别为39.11%和0.64。矿质元素中磷和钾含量较高,分别为3.48%和0.82%。生物活性物质中的总黄酮、总皂甙及酚类的含量均大于0.1%,牛磺酸和vc含量分别为81.5和53.1mg/100g,营养价值很高,但是目前的种植的方法,出产的大球盖菇品质部高,参差不齐,产量也不是很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球盖菇种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球盖菇种植方法,其种植方式如下:

原料准备:谷物稿秆全部浸泡在水里2天,或者喷洒浸湿,保持含水量在70%-75%;

铺料播种:分三层铺放,每层8厘米高的原料,宽70厘米左右,菌种播在第三层草上面,在菌种上面再铺2厘米薄草,盖住菌种,采用梅花形点播方式,间隔10厘米左右;加盖湿麻袋或其他草帘覆盖物;

发菌管理:保持料温22-28℃,含水量70-75%,空气相对湿度85-90%的发菌条件;

覆土管理:在菇床上加盖覆土,覆土为50%腐殖土加入50%泥炭土,ph值5.7的覆盖材料;

出菇管理:保持相对湿度为90-95%;

采收:达到采收标准的菇,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上拔起,防止松动周围小菇蕾。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在覆土管理中将准备好的壤土直接铺在料层上,厚3-5厘米,覆完土,调湿覆土层,含水量为36-37%。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出菇管理中包括湿度管理,所述的湿度管理是保持覆盖物及覆土层呈湿润状态,并在菇床中心部位和接近地面的侧面打洞,促进菇床内通风,蒸发多余的水分。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出菇管理中保持出菇的温度为12-25℃。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保持发菌菌丝培养温度,原料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大大提高了大球盖菇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大球盖菇种植方法

1、原料准备:栽培大球盖菇的材料主要是稻草、麦秆、亚麻秆等谷物稿秆,不需要添加任何辅助材料,早稻草、晚稻草均可利用。但要注意适宜栽培大球盖菇的稻草应新鲜、足干、无霉变。水稻收割后应及时晒干,收集贮存备用。晚季稻草比早稻好,因晚季稻草生育期长,养分贮藏充足,因此产菇期也较好长。稻草质量的优劣,对大球盖菇产量有直接的影响。贮存期较长的稻草可能受微生物的作用已部分分解并可能隐藏有螨、线虫、跳虫、霉菌等,不适用于栽培大球盖菇,否则会影响产量。

栽培前还应准备好覆盖物,如废麻袋或草帘,以及防雨用的薄膜,或建造遮荫棚,保护棚等。

2、原料处理

建堆前,稻草必须先浸泡2天,目的是让稻草吸足水分,使其变得柔软,在水和草本身重力作用下有利于草料堆的紧而又便于操作。也可采用喷淋方式使稻草吸足水分。稻草不管长短均可利用。吸足水分的稻草,捞起让其沥水1天,保持含水量在70%-75%,以手拧一把草,有水断断续续滴下为准。

在夏末秋初播种时,气温一般高于23℃,为防止建堆后草堆发酵升温,播种后影响菌丝生长,需要进行假堆。具体操作是,浸泡的稻草捞起后让其自然成堆堆放,沥水与假堆同时进行,在2-3天后再建成宽1.5-2厘米、高1.5米的堆,3天后翻堆一次,让其上层偏干的稻草与中间的混合均匀。2天后散堆,降温后即可进行整畦建堆播种。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不必预堆发酵处理而直接整畦播种。

整畦播种

所以的准备工作就绪以后,就可进行整畦播种。栽培场所一般

选在室外合适的地方,做到因地制宜,以求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如冬闲田、林地、果园,通过加以改造,创造满足大球盖菇的生长发育要求的环境条件。如果栽培场所选在土质肥沃、富有腐殖质而又疏松的壤土种植,则有利于提早出菇和提高产量。

铺料时分三层铺放,每层8厘米高的稻草,宽70厘米左右,长度因场地而异。菌种播在第三层草上面,最好在菌种上面再铺2厘米薄草,以盖住菌种为度,采用梅花形点播方式,间隔1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大约播一袋菌种。菌种块不能撕的太碎,以鹅蛋大小为宜。林地、果园也可建小堆形式播种,每堆在1平方米左右,同样每平方米铺干草量20-25公斤。铺料时以铺成梯形为好,底部大、上层向内缩进,有利于覆土操作,同时注意铺料要尽量紧密结实,以利菌丝生长。播种后,发菌管理时要观察堆温变化情况。

整畦铺料播种完毕,在料面要加盖湿麻袋或其他草帘等覆盖物。

发菌管理

大球盖菇发菌期主要工作是调节温度和湿度。菌丝生长阶段要

求料温22-28℃,含水量70-75%,空气相对湿度85-90%。

1、水分管理

建堆前吸足水分的稻草一般能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播种后的1个月内,一般不直接喷水与菇床料面上,平时能保证覆盖物湿润就可以了,不要让多余的水分流入料内。遇上下雨天,要用塑料薄膜覆盖在覆盖物上,防止雨水渗入造成料层湿度过大,影响菌丝生长。待雨过后,掀去薄膜,同时做好排涝工作,防止料床积水。

播种1个月后,菌丝吃料一半以上,菇床料面有时出现干燥发白的现象,这时可以适量喷水,菇床四周可多喷,中间部位少喷。若菇床湿度足够,就不必喷水,防止因喷水量过多导致菌丝衰退。

2、温度管理

菌丝生长阶段料层温度的管理很重要。播种后,料层温度偏高有两种可能:一是自然温度偏高,二是稻草浸泡时间短,未吸足水分。若是自然气温偏高,而料层温度并不超过30℃,只要把覆盖物掀掉,并在料堆中心部位间隔20厘米打一个洞,洞口直径6厘米,深度20厘米左右即可。若是第二种原因,一般在播种后2-3天就会造成料堆温度明显升高,可达32℃以上,这种情况下应将料层上部分翻开,再适量喷水,2-3天后,再整理成原状。

如果播种后料温持续在20℃以下,宜在清晨和傍晚时分加厚草被,并在草被上加盖塑料薄膜,白天再掀去薄膜。

另外,大球盖菇培养料是否需要预堆发酵处理,主要根据栽培时的自然气温而定。一般在气温低的情况下,就不需要预堆发酵,浸草后可直接整畦铺料播种。但在夏末秋初,气温在23℃以上,最好经过假堆发酵处理,有利于控制料温的升高,播种时还可适当降低铺料厚度,掌握在20厘米左右即可。

通过改善荫棚的遮阳程度也可以起到调节料温的作用。

3、覆土管理

菇床覆土,一方面可促进菌丝扭结,另一方面对堆内保温保湿也起到积极的作用。覆土后,只要保持土层湿润即可不必天天喷水。

一般播种35天以后,菌丝走满培养料2/3以上,就可以在菇床上进行覆土。秋季播种的料层,由于自然气候干燥,容易造成料层上面的草料偏干,可适当提前覆土,即先在料面上层覆薄土,以稀疏可见稻草为度,保证图层湿润就可以了。

覆土材料质量的好坏,对大球盖菇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一般以50%腐殖土加入50%泥炭土,ph值5.7的覆土材料作为标准覆土层。在实际栽培中多数是就地取材,选用园林中的壤土或土质肥沃,富含腐殖质而又疏松的壤土。这种土质松软,有较高的持水率,含有丰富的腐殖质,ph值在5.5-6.5之间,切不可使用黏土或沙质土壤,它不适作为大球盖菇的覆土材料。

覆土材料不能灭菌,否则易污染杂菌,也不会出菇。只需将准备好的壤土直接铺在料层上,厚3-5厘米,覆完土,调湿覆土层,含水量以36-37%为宜,以手捏土粒能变扁但不会碎,也不会粘手为度。

覆土后较干的菇床可适量喷水,达到能湿润土层而不流入料内为度。正常情况下,覆土后2-3天能见到菌丝爬上覆土层,覆土以后可不加盖覆盖物,但要防止内湿外干。

出菇管理

大球盖菇菇床经覆土后,菌丝逐渐由营养生长阶段转人生殖生长阶段,一般15-20天后就可出菇。此时主要管理工作就是保湿和加强通风换气。

1、湿度管理

出菇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90-95%,提高空气相对湿度,有利于刺激菇蕾的形成,通常的做法是保持覆盖物及覆土层呈湿润状态。覆土层如果出现干燥发白现象,必须适量喷水,使之保持湿润状态。要分多次喷雾化水,不要一次性喷大量水,防止喷水过量流入料内,这样将严重影响菌丝扭结和形成菇蕾。

料层内的含水量要求菌丝走透草料后,稻草呈浅黄色,用手捏紧培养料,手感是松软、湿润的,有时还稍有水滴出现,这就是正常的。倘若有霉烂感或水滴成串流下,这就不正常了,说明含水量过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其一前期水分管理不当,流入料层水分偏多;其二没有做好防雨工作,被雨淋过;其三场地地下积水,这时需要及时采取妥善处理措施。

停止喷水,掀弃覆盖物,加强通风,加速菇床水分的蒸发,待料层含水量下降后,再喷雾水保湿,促进菇蕾形成。

开沟排水,尽量降低地下水位,严防积水。

在菇床中心部位和接近地面的侧面打洞,促进菇床内通风,蒸发多余的水分。

通风换气管理

通过前期的管理,在自然光照的刺激下,很快会在菇床上形成大量的白色菇蕾,此时要注意加强通风换气工作。通风的好坏,直接影响菇蕾的产量和品质。还要主要不要让太阳光直射菇床,适当的遮荫有利于提高菇品质。在果园、林地栽培,空气清新,通气良好,温度适宜,子实体缓慢生长,菇柄短,菇体结实健壮,产量高。

温度管理

大球盖菇的出菇温度范围为4-30℃,以12-25℃的出菇温度比较适宜子实体的成长。当温度低于4℃或超过30℃均不长菇。在实际栽培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光照、喷水时间、栽培场的通风换气时间来创造适宜的环境。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样,福建省大部分地区10-12月和3-4月的气温比较适宜大球盖菇的生长。

出菇期间,若遇上霜冻要注意加厚草被,让小菇蕾免遭干冷风的直吹。处于菌丝营养生长阶段的菇床,霜冻低温对菌丝体不容易造成冻害,盖好草被可以安全过冬。

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期

子实体从露出白点(原基形成)到成熟长大成商品菇需5-10天,随自然气温不同而表现差异。低温条件下,子实体生长缓慢,菇体长得结实、健壮、不易开伞。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二潮,每潮间隔15-25天,一般可采3潮菇。

当子实体的菌膜尚未破裂或刚破裂、菌盖呈钟形时为采收适期,最迟应在菌盖内卷、菌褶呈灰白色、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待子实体成熟、袍子弹射、菌褶转变成黑褐色甚至紫黑色、菌开平展时采收,已经失去了商品价值。不同成熟度的菇其品质、口感差异较大,以不开伞为度,保藏时间也厂。

采收方法

达到采收标准的菇,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菇柄下部,轻轻扭转一下松动后再向上拔起,切勿松动周围小菇蕾。采收下来的菇要摆放整齐,尽量让菇体保持清洁干净,待削去带泥土的菇脚后,采用小包装上市,或送往市场鲜销。

采收后,菇床上覆土及时整平,残菇清理干净,否则容易引虫为害健康菇蕾。

鲜菇可短期贮藏,在2-5℃内,保持2-3天,时间延长品质会下降。

加工方法

干制。大球盖菇菇体朵形大,含水量高,不宜晒干,可以仿照其他食用菌脱水干制法,也可以将鲜品杀青后,进行脱水干制。烤干起始温度应控制在35-40℃,烘至7-8成干时,升温至50-60℃,烘至足干,待冷却后及时用质量好的塑料袋包装,防止回潮,发霉质变。

盐渍。大球盖菇菇体较大,杀青时需延长8-12分钟,煮至菇体熟而不烂为度,可仿其他食用菌的制罐工艺进行操作。

制罐。用于制罐的大球盖菇要选择大小适中的菇体作为原料进行制罐,可仿其他食用菌的制罐工艺进行操作。

常见问题及病虫害防治

大球盖菇抗性强,栽培管理比较粗放简单,生产实践中尚未发现有严重危害的病害,所以主要采取防治措施。首先稻草原来要求干、新鲜、无霉味,最好在栽培前能在烈日下暴晒2-3天;其次栽培过程中要掌握好培养料含水量,促进菌丝健壮成长,取得生长绝对优势。在菌床上发现鬼伞子实体时应及时拔除,以减少营养消耗。

栽培大球盖菇的菌床往往有较多的螨类发生,菇床周围放置蕉有0.5%的敌敌畏棉球,可趋避螨类、跳虫和菇蚊等害虫,也可在菇床上放报纸、废布,其上蕉糖液,或放新鲜烤香的猪骨头或油饼粉等进行诱杀螨类,亦可用蜂蜜、水与90%敌百虫按1:10:2比例混合进行诱杀。蜗牛、蛞蝓也是为害大球盖菇的动物,主要采取人工方法捕杀。

上述的种植方法菇体色泽艳丽,腿粗盖肥,产量高,稳定性高,而且品质均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