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猴头菇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96194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食用菌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猴头菇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猴头菇,又叫猴头菌,只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燕窝、鱼翅)之一,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这种齿菌科的菌类,菌伞表面长有毛茸状肉刺,长约1-3厘米,它的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3.5-10厘米,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又像刺猬,故又有“刺猬菌”之称;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鲜嫩,香醇可口。

中医认为,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医学陆续证明猴头菇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临床应用表明,猴头菇可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等疾病;如果是轻度神经衰弱患者,食用猴头菇不失为较好的辅助治疗;在临床应用上面,采用猴头菇进行治疗,对于轻度或是重度神经衰弱均可取得较为显著理想的疗效;另外,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症状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

猴头菇是一种木腐食用菌,一般生长在麻栎、山毛栎、栓皮栎、青刚栎、蒙古栎和胡桃科的胡桃倒木及活树虫孔中,悬挂于枯干或活树的枯死部分;现有的种植技术多采用培养基培养,由于培养基原料不同和栽培方法的差异,导致产量和品质相差很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猴头菇的种植方法,以获得一种品质更加优良的猴头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猴头菇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栽培基质原料,包括农作物秸秆20-30份,玉米芯30-40份,葡萄枝条20-30份,维生素b群0.2-0.5份,枸杞叶10-20份,石膏1-5份,石灰1-5份;

步骤二:对所述栽培基质原料进行干燥、破碎和腐熟处理后,调节ph值至3-4,装袋,灭菌,得到栽培基质;

步骤三:提供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复合诱变,平板筛选,得到猴头菇菌种;

步骤四:在恒温无菌环境下,将所述猴头菇菌种接种到所述栽培基质上,得到菌袋;

步骤五:将所述菌袋置于发菌室发菌,当接种菌丝圈直径达5-6cm时,向所述菌袋内注射营养液,催蕾;

步骤六:选取猴头菇种植地,将长满所述菌丝的栽培基质标准化栽入种植地,盖上厚度为3-5cm的土壤;

步骤七:将成熟后的猴头菇进行人工采摘,得到猴头菇产品和下脚料。

可选地,所述维生素b群的组成包括:维生素b148%,维生素b613%,维生素b1212%,维生素pp12%,维生素b510%,维生素h5%。

可选地,所述营养液的组成包括:葡萄糖50-80g/l,多肽2-3g/l,磷酸二氢钾8-10g/l,尿素12-18g/l,钼酸铵0.02-0.05g/l,硫酸亚铁0.3-0.5g/l。

可选地,所述栽培基质原料包括:农作物秸秆25份,玉米芯35份,葡萄枝条25份,维生素b群0.3份,枸杞叶15份石膏3份,石灰1份,营养液7份。

可选地,所述栽培基质原料包括:农作物秸秆30份,玉米芯40份,葡萄枝条30份,维生素b群0.5份,枸杞叶20份石膏5份,石灰5份,营养液10份。

可选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灭菌包括:将装袋后的栽培基质原料置于100℃蒸汽中灭菌20h,冷却。

可选地,所述步骤六还包括:在猴头菇的种植点附近喷洒防止白蚂蚁农药。

可选地,所述步骤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下脚料中添加分解菌,发酵,得到有机肥料。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二中,将所述栽培基质原料粉碎至粒度为3-5mm。

可选地,所述催蕾包括:白天提高所述菌袋温度,夜间降低所述菌袋温度,反复操作3-4天,形成菇蕾。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猴头菇的种植方法,包括:提供栽培基质原料;对所述栽培基质原料进行干燥、破碎和腐熟处理后,调节ph值至3-4,装袋,灭菌,得到栽培基质;提供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复合诱变,平板筛选,得到猴头菇菌种;在恒温无菌环境下,将所述猴头菇菌种接种到所述栽培基质上,得到菌袋;将所述菌袋置于发菌室发菌,当接种菌丝圈直径达5-6cm时,向所述菌袋内注射营养液,催蕾;选取猴头菇种植地,将长满所述菌丝的栽培基质标准化栽入种植地,盖上厚度为3-5cm的土壤;将成熟后的猴头菇进行人工采摘,得到猴头菇产品和下脚料。本申请采用多菌种联合发酵的高新生物技术,确定最适合猴头菇生长的栽培基质;采用复合诱变原生质体技术,选育出分解农作物秸秆、玉米芯、葡萄枝条、枸杞叶等各类农、林废弃物能力强的优良高产猴头菇菌株,标准化种植后收获优质猴头菇产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猴头菇的种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猴头菇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01:提供栽培基质原料,包括农作物秸秆20-30份,玉米芯30-40份,葡萄枝条20-30份,维生素b群0.2-0.5份,枸杞叶10-20份,石膏1-5份,石灰1-5份;

枸杞叶富含甜菜碱、芦丁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宁夏地区富产枸杞和葡萄,本申请采用枸杞叶和葡萄枝条作为制备猴头菇栽培基质的原料,不仅能为猴头菇菌丝培养提供所需的碳源和氮源,还能实现当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环境。

还需说明的是,玉米芯是玉米棒破碎加工后得到的,具有组织均匀、硬度适宜、韧性好、吸水性强、耐磨性能好等优点。采用玉米芯制备猴头菇栽培基质,为菌丝培养提供良好的碳源。

值得注意的是,用玉米芯制作基质营养土,要先把玉米芯粉碎加工,最好呈粉末状。然后用2.5kg尿素兑150-200kg水制成尿素水,均匀地撒在玉米芯堆上,使发酵物堆的含水量要求达到60-70%。等到尿素水浸透后,上面加盖透气性覆盖物,自然放置24h,第二天把2kg金宝贝微生物发酵菌剂与5kg米糠混拌成增量菌剂,均匀地撒在已堆好的玉米芯堆中,做到边翻、边撒。之后在大堆上面再加盖透气性覆盖物,应做到遮光、避雨。在正常情况下,发酵处理开始后,经过5-10天发酵,温度可达到55-60℃以上,此时翻动一次,累计2-3次可完成发酵。

步骤s02:对所述栽培基质原料进行干燥、破碎和腐熟处理后,调节ph值至3-4,装袋,灭菌,得到栽培基质;

本申请中,一般采用风干或者烘干的方式,对栽培基质原料先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后的原料含水量一般为30-40%。栽培基质原料经干燥处理后,质脆从而易于破碎。本申请优选将栽培基质原料破碎至粒度为3-5mm。破碎后,加水至原料含水量为60-65%,以用手抓紧时指缝有水溢出但不滴下为好,再加入发酵菌,拌匀,发酵腐熟,加入营养液,并调节ph值至3-4,装袋。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选用15cm乘以35cm或17cm乘以33cm的聚丙烯或聚乙烯筒装,每袋装干料400-450g。灭菌,得到猴头菇的栽培基质,待料冷却到30℃以下时入无菌室内接种。

步骤s03:提供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复合诱变,平板筛选,得到猴头菇菌种;

上述步骤s03即为菌株的选育环节,本申请采用复合诱变原生质体技术,具体地,分别采用紫外线(uv,ultraviolet)+甲基磺酸乙酯(ems,ethylmethylsulfone)、uv+氯化锂复合诱变猴头菇原生质体,对高产胞外多糖的菌株进行了筛选。选育出分解农作物秸秆,玉米芯,葡萄枝条,枸杞叶等各类农、林废弃物能力强的优良高产猴头菇菌株。

步骤s04:在恒温无菌环境下,将所述猴头菇菌种接种到所述栽培基质上,得到菌袋;

将已接种的料袋移入消毒好的培养室内,分层排放,每排放6-8层高,排架之间留有人行通道,每周上下翻动一次,确保料袋温度均衡,增加袋内氧气,促进发菌,同时去除有绿霉杂菌感染的料袋。

具体地,猴头菇菌丝生长的温度控制在22±1℃,暗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小于70%;原基形成时的温度控制在20±1℃,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是18±1℃,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3-88%,光照50lux。

步骤s05:将所述菌袋置于发菌室发菌,当接种菌丝圈直径达5-6cm时,向所述菌袋内注射营养液,催蕾;

猴头菇生长过程中,不仅需要一定比例的碳源和氮源,还需要吸收一定数量的磷、钾、镁及钙等矿质离子。本申请中,所述营养液的主要成分优选葡萄糖50-80g/l,多肽2-3g/l,磷酸二氢钾8-10g/l,尿素12-18g/l,钼酸铵0.02-0.05g/l,硫酸亚铁0.3-0.5g/l。

具体地,当接种菌丝圈直径达5-6cm时,用消毒过的直径在1-2mm的尖锐工具,在菌袋菌丝已蔓延的末端四周刺4-5个微浅孔,孔深0.8-1.2mm,同时用针管向每个孔里注射10ml营养液;

步骤s06:选取猴头菇种植地,将长满所述菌丝的栽培基质标准化栽入种植地,盖上厚度为3-5cm的土壤;

猴头菇属好气性菌类,对co2浓度反应非常敏感,当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时,就会刺激菌柄的不断分枝,形成珊瑚状的畸形菇,因此菇棚内保持新鲜的空气极重要。

基于此,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可调、排水通畅、管理方便的猴头菇大棚,棚内要求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猴头菇棚的大小视培养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树林、房前屋后林阴处,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

入棚前菇棚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ml和高锰酸钾10g密封熏蒸24h。

当菌丝长满料袋后,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保持地面存有浅水层,每天上午8时前及下午4时后打开门及通风口换气,气温低时中午12时通风换气。通风不良易出现畸形猴头菇,当出现畸芽时要及时割掉。

步骤s07:将成熟后的猴头菇进行人工采摘,得到猴头菇产品和下脚料。

可选地,所述维生素b群的组成包括:维生素b148%,维生素b613%,维生素b1212%,维生素pp12%,维生素b510%,维生素h5%。

可选地,所述栽培基质原料包括:农作物秸秆25份,玉米芯35份,葡萄枝条25份,维生素b群0.3份,枸杞叶15份石膏3份,石灰1份,营养液7份。

可选地,所述栽培基质原料包括:农作物秸秆30份,玉米芯40份,葡萄枝条30份,维生素b群0.5份,枸杞叶20份石膏5份,石灰5份,营养液10份。

可选地,所述步骤s02中,所述灭菌包括:将装袋后的栽培基质原料置于100℃蒸汽中灭菌20h,冷却。

可选地,所述步骤s06还包括:在猴头菇的种植点附近喷洒防止白蚂蚁农药。

可选地,所述步骤s07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下脚料中添加分解菌,发酵,得到有机肥料。

上述分解菌可以是钾细菌。利用猴头菇种植的下脚料制备有机肥料,进一步实现了当地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环境。

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02中,将所述栽培基质原料粉碎至粒度为3-5mm。

可选地,所述催蕾包括:白天提高所述菌袋温度,夜间降低所述菌袋温度,反复操作3-4天,形成菇蕾。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猴头菇的种植方法,包括:提供栽培基质原料;对所述栽培基质原料进行干燥、破碎和腐熟处理后,调节ph值至3-4,装袋,灭菌,得到栽培基质;提供出发菌株,制备原生质体,复合诱变,平板筛选,得到猴头菇菌种;在恒温无菌环境下,将猴头菇菌种接种到栽培基质上,得到菌袋;将菌袋置于发菌室发菌,当接种菌丝圈直径达5-6cm时,向菌袋内注射营养液,催蕾;选取猴头菇种植地,将长满所述菌丝的栽培基质标准化栽入种植地,盖上厚度为3-5cm的土壤;将成熟后的猴头菇进行人工采摘,得到猴头菇产品和下脚料。本申请采用多菌种联合发酵的高新生物技术,确定最适合猴头菇生长的栽培基质;采用复合诱变原生质体技术,选育出分解农作物秸秆、玉米芯、枸杞叶、葡萄枝条等各类农、林废弃物能力强的优良高产猴头菇菌株,标准化种植后收获优质猴头菇产品。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