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2550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调控光周期的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ée),俗称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大害虫之一。由于该虫性信息素组份明确,对外界化学信息的行为反应模式化程度高,是研究蛾类昆虫化学生态学的模式动物。近年来,由于亚洲玉米螟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害虫防治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生理标准划一的试虫,这促使人工饲养玉米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成为玉米螟研究的基本技术之一。国内外做了大量的工作,亚洲玉米螟的人工饲料配方已较成熟,但是对于饲养装置研究较少。目前实验室饲养亚洲玉米螟采用较多的是玻璃缸、罐头瓶、塑料瓶及保鲜盒等。盒盖用打孔器在酒精灯上烧热后烫出几个直径约1.5cm的孔洞,再在盖的内面,用一块60目的铜纱剪成大小合适的圆片,用电烙铁烫熔塑料粘连牢,或直接在瓶口覆细铜纱,有时会在盒内加扇形纸卡制成化蛹器帮助其化蛹。用这种饲养盒在接种黑头卵块时一般直接将含卵块的蜡纸覆盖在饲料上,或将刚孵化的初孵幼虫用软毛刷轻轻扫在饲料上,但接触到饲料的卵块易出现发霉,孵化率降低,初孵幼虫取食周边卵块等现象,而软毛刷易造成初孵幼虫机械损伤致死。扇形纸片的化蛹器需粘在盒壁,且经常更换,在操作中使用不便,且容纳化蛹的老龄幼虫数较少,不适合虫量较大时使用,将老龄幼虫挑出仍然需要较大的工作量。

光周期是亚洲玉米螟滞育的重要诱导因子,且能影响亚洲玉米螟的羽化节律,通过不同光周期对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的影响也是研究其行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做不同光周期对亚洲玉米螟实验调控光周期的方法为:在持续光照的恒温环境下用黑布制成的布袋对养虫盒进行套袋,人为套袋、卸袋来控制不同的光周期。由于亚洲玉米螟(大部分昆虫)许多重要生物学现象均在暗期进行,为了方便观察,套袋、卸袋的时间很可能在深夜或凌晨,给研究工作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众多的光周期处理组均想通过光照培养箱来实现光周期的自动化调控则需要众多的光照培养箱,成本较大,给科研条件带来巨大挑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控光周期的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包括养虫盒、光源底座和遮光布袋,所述养虫盒位于光源底座上方,所述养虫盒和光源底座位于遮光布袋的内部,所述养虫盒包括盒体3、中间网盖2和上层网盖1,所述中间网盖2位于盒体3的上方,所述上层网盖1位于中间网盖2的上方,所述光源底座包括蓄电池4、电路5、led灯泡6、电路控制器7、开关8和底座外壳9,所述蓄电池4、电路5、led灯泡6、电路控制器7、开关8位于底座外壳9的内部,所述蓄电池4、led灯泡6、电路控制器7分别通过电路5与所述开关8连接,所述遮光布袋由外层10、中层11、内层12三层组成。

进一步,所述盒体3为玻璃或聚乙烯等透光性良好材质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圆柱体。

进一步,所述中间网盖2选用聚乙烯材质,中间设有透气不锈钢纱网,网孔大小为4.00mm。

进一步,所述上层网盖1选用聚乙烯材质,中间设有透气不锈钢纱网,网孔大小选用0.250-0.125mm(60-100目)。

进一步,所述中间网盖2与盒体3配合,所述中间网盖2上层的部分与上层网盖1配合,且将所述养虫盒分为上下两个收容腔。

进一步,所述遮光布袋的外层10为黑布、中层11为红布、内层12为黑布。

所述电路控制器7可控制电路5,调控光周期。

所述led灯泡6可发光,通过提供光照模拟光期。

所述蓄电池4可给led灯泡6长时间供电,携带方便。

所述遮光布袋在养虫期间一直套着养虫盒,使其只受光源底座的光周期控制。

一种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幼虫饲养期,将黑头的卵块放在中间网盖2上,盖紧上层网盖1,将养虫盒置于光源底座上,设置好不同处理所需光周期,一次性给足饲料,用遮光布袋将养虫盒及光源底座全部套住并扎紧袋口;

待幼虫孵化完,将卵卡移除;待其长至老熟幼虫,会往上爬,在中间网盖2上放置辅助其化蛹的草纸,并定期更换草纸,收集蛹;将蛹放在下层空间内羽化交配,蜡纸沾水贴在中间网盖2上及盒体3内壁上供其产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具有可提供调控光周期的光源,成本低廉,而且大大降低了对饲养环境条件的要求,为饲养工作者带来巨大便利。

本发明提供了一款具有可拆除的中间网盖的养虫装置,在大龄幼虫化蛹期在中间层放置草纸辅助其化蛹,其中间层可便于卵块孵化和化蛹。

本发明的装置是具有可拆除的中间网盖的养虫装置,将饲料和卵块分开,可减少在亚洲玉米螟饲养过程中卵块诱发饲料发霉,孵化率降低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养虫盒上层网盖结构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养虫盒中间网盖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养虫盒盒体示意图;

图5是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大龄幼虫(5龄)的头宽;

图6是本发明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和普通装置的卵孵化率对比图;

图7是本发明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和普通装置的蛹重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图4,一种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由养虫盒、光源底座和遮光布袋3部分组成。其中养虫盒由上层网盖1(图2),中间网盖2(图3)和盒体3(图4)三部分组成。盒体3直径为110mm,高110mm,适合养虫200-300头。中间网盖2可与盒体3配合,中间网盖2上层的部分可与上层网盖1配合,将养虫盒分为上下两个收容腔。我们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大龄幼虫(5龄)的头宽(图5),从而确定中间及上层网盖1网孔大小分别为4.00mm和0.25mm。具体的,在卵块黑头时,将盒体放人工饲料,中间网盖2上放具有卵块的蜡纸或卵卡。由于中间网盖2的孔径大于初孵幼虫的头宽,在向下光源和饲料的引诱下,初孵幼虫向下移动到饲料上。由于上层网盖1的孔径小于初孵幼虫,可防止幼虫逃逸。当幼虫长至老龄时,幼虫有向上的趋性,在中间网盖2上放置适量草纸辅助其化蛹。光源底座是一款由蓄电池4、电路5、led灯泡6、电路控制器7、开关8和底座外壳9制成的可设置不同档位光周期的装置。电路控制器7可设置10个不同组合的光周期,可满足一般光周期,及暗期插入短时光期等多样化设置。由于led灯泡具有高效节能性,蓄电池一次充满可持续供电一个多月,完全满足一代亚洲玉米螟生活史。遮光布袋由外层10、中层11、内层12三层组成。

利用该新型亚洲玉米螟饲养装置饲养亚洲玉米螟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幼虫饲养期,将黑头的卵块放在中间网盖2上,中间网盖2的孔径大于五龄幼虫头宽,盖紧上层网盖1,上层网盖1的孔径小于初孵幼虫头宽,将养虫盒置于光源底座上,设置好不同处理所需光周期,一次性给足饲料,用遮光布袋将养虫盒及光源底座全部套住并扎紧袋口;

待幼虫孵化完,将卵卡移除;待其长至老熟幼虫,会往上爬,在中间网盖2上放置辅助其化蛹的草纸,并定期更换草纸,收集蛹;将蛹放在下层空间内羽化交配,蜡纸沾水贴在中间网盖2上及盒体3内壁上供其产卵。

如图6、图7所示,饲养结果表明,新型装置饲养的亚洲玉米螟卵孵化率达到95.5%,在草纸上的化蛹率达100%,平均蛹重为54.5mg,生长状况良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