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朴树实生苗抗病能力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385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朴树实生苗抗病能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朴树,榆科朴属落叶乔木,树皮平滑、灰色;朴树多生于平原耐荫处,性喜光,适温暖湿润气候,适生于肥沃平坦之地。对土壤要求不严,有一定耐干旱能力,亦耐水湿及瘠薄土壤,适应力较强,是一种优良的园林树种。朴树的常用繁殖方法为实生法,然而实生苗由于后代个体间的性状分离,不能获得与母本品质一致的产品,因此实生苗抗病能力良莠不齐,容易遭受病害侵染。传统方法对幼苗喷洒化学药剂灭菌进行病害防治,即对人体有害,又不利于幼苗的生长。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朴树实生苗抗病能力的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提高朴树实生苗抗病能力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幼苗环境控制每年开春育苗后,待实生苗长至苗高50-60cm时,连续连续8-10天将育苗大棚内环境温度提高至22-28℃、棚内湿度降低至30%以下,每晚增加3-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900-1200lx,保持叶面干燥,能防止叶面上病菌繁殖滋生,同时能有效增强幼苗植物细胞的代谢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积累更多能量,为之后的操作做好准备;(2)菌液配制收集刚刚感染白粉病、煤污病等病害的朴树病叶,剪碎置于容器中,加1倍病叶质量份数的质量分数为2%葡萄糖溶液,于28-32℃浸泡30-45分钟,过滤除杂得滤液,将滤液加水20倍稀释,然后加入1倍病叶质量份数的艾叶共同加热至52-58℃,保温8-10分钟,过滤得菌液,所述菌液含有灭活的病菌,且菌液含菌量低,致病能力弱,制备方法简单,省时省力;(3)实生苗处理将步骤(1)所得实生苗于主干中部纵向刻伤1-1.5cm,刻伤深度0.2-0.4cm,有效避免伤到过多维管束,造成幼苗发育不良,待刻伤部位形成愈伤组织,向愈伤组织处喷洒步骤(2)所述菌液,现配现用,共喷洒两次,间隔时间12小时,第一次喷洒量2-3ml,第二次喷洒量5-8ml,所述菌液现配现用;能够有效刺激植物保卫素、植物抗病蛋白的分泌和合成,达到提高幼苗对常见病害的抵抗能力,而且对愈伤组织喷洒灭活菌液,愈伤组织处细胞代谢速率快,强度大,相比于叶面喷洒更容易受到刺激形成大量抗病蛋白和植物保卫素,提高其抗病能力,避免菌液中未灭活的致病菌直接导致幼苗染病;(4)待实生苗长至高度70-80cm即可移栽至室外,抗病能力显著提高。进一步的,步骤(1)所述光照强度为1000lx。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育苗初期,待实生苗长至苗高50-60cm时,控制培育大棚内环境,能有效增强实生苗植物细胞的代谢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积累更多能量,为之后的操作做好准备,然后将实生苗主干中部纵向刻伤,有效避免伤到过多维管束,造成实生苗发育不良,待其形成愈伤组织后,向愈伤组织处喷洒步骤(2)所述菌液,能够有效刺激植物保卫素、植物抗病蛋白的分泌和合成,达到提高实生苗对常见病害的抵抗能力,而且对愈伤组织喷洒灭活菌液,愈伤组织处细胞代谢速率快,强度大,相比于叶面和根部喷洒更容易受到刺激形成大量抗病蛋白和植物保卫素,提高其抗病能力,避免菌液中未灭活的致病菌直接导致幼苗染病。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朴树抗病能力的方法处理过的朴树实生苗,其抗病能力显著提高,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实生苗在移栽室外后3个月内的病害发生率高达28.6%,而处理过的实生苗病害发生率降低至11.1%以下,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了病害防治药剂的使用,对朴树幼苗生长初期大有裨益,成苗后的朴树品质更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提高朴树实生苗抗病能力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幼苗环境控制每年开春育苗后,待实生苗长至苗高50-60cm时,连续连续8天将育苗大棚内环境温度提高至22℃、棚内湿度降低至30%以下,每晚增加3小时光照,光照强度900lx,保持叶面干燥,能防止叶面上病菌繁殖滋生,同时能有效增强幼苗植物细胞的代谢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积累更多能量,为之后的操作做好准备;(2)菌液配制收集刚刚感染白粉病、煤污病等病害的朴树病叶,剪碎置于容器中,加1倍病叶质量份数的2%葡萄糖溶液,于28℃浸泡30分钟,过滤除杂得滤液,将滤液加水20倍稀释,然后加入1倍病叶质量份数的艾叶共同加热至52℃,保温8分钟,过滤得菌液,所述菌液含有灭活的病菌,且菌液含菌量低,致病能力弱,制备方法简单,省时省力;(3)实生苗处理将步骤(1)所得实生苗于主干中部纵向刻伤1-1.5cm,刻伤深度0.2-0.4cm,有效避免伤到过多维管束,造成幼苗发育不良,待刻伤部位形成愈伤组织,向愈伤组织处喷洒步骤(2)所述菌液,现配现用,共喷洒两次,间隔时间12小时,第一次喷洒量2-3ml,第二次喷洒量5-8ml,所述菌液现配现用;能够有效刺激植物保卫素、植物抗病蛋白的分泌和合成,达到提高幼苗对常见病害的抵抗能力,而且对愈伤组织喷洒灭活菌液,愈伤组织处细胞代谢速率快,强度大,相比于叶面喷洒更容易受到刺激形成大量抗病蛋白和植物保卫素,提高其抗病能力,避免菌液中未灭活的致病菌直接导致幼苗染病;(4)待实生苗长至高度70-80cm即可移栽至室外,抗病能力显著提高。实施例2一种提高朴树实生苗抗病能力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幼苗环境控制每年开春育苗后,待实生苗长至苗高50-60cm时,连续连续9天将育苗大棚内环境温度提高至25℃、棚内湿度降低至30%以下,每晚增加4小时光照,光照强度1000lx,保持叶面干燥,能防止叶面上病菌繁殖滋生,同时能有效增强幼苗植物细胞的代谢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积累更多能量,为之后的操作做好准备;(2)菌液配制收集刚刚感染白粉病、煤污病等病害的朴树病叶,剪碎置于容器中,加1倍病叶质量份数的2%葡萄糖溶液,于30℃浸泡40分钟,过滤除杂得滤液,将滤液加水20倍稀释,然后加入1倍病叶质量份数的艾叶共同加热至55℃,保温9分钟,过滤得菌液,所述菌液含有灭活的病菌,且菌液含菌量低,致病能力弱,制备方法简单,省时省力;(3)实生苗处理将步骤(1)所得实生苗于主干中部纵向刻伤1-1.5cm,刻伤深度0.2-0.4cm,有效避免伤到过多维管束,造成幼苗发育不良,待刻伤部位形成愈伤组织,向愈伤组织处喷洒步骤(2)所述菌液,现配现用,共喷洒两次,间隔时间12小时,第一次喷洒量2-3ml,第二次喷洒量5-8ml,所述菌液现配现用;能够有效刺激植物保卫素、植物抗病蛋白的分泌和合成,达到提高幼苗对常见病害的抵抗能力,而且对愈伤组织喷洒灭活菌液,愈伤组织处细胞代谢速率快,强度大,相比于叶面喷洒更容易受到刺激形成大量抗病蛋白和植物保卫素,提高其抗病能力,避免菌液中未灭活的致病菌直接导致幼苗染病;(4)待实生苗长至高度70-80cm即可移栽至室外,抗病能力显著提高。对比实施例1本对比实施例1与实施例1相比,不进行步骤(1)所述操作,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对比实施例2本对比实施例2与实施例2相比,不进行步骤(3)所述对愈伤组织喷洒所述菌液操作,而是向根部喷洒所述均匀,除此外的方法步骤均相同。对照组在幼苗生长过程中不进行任何提高其抗病能力的操作。别使用上5种方法对同一品种、长势相同的朴树实生苗进行处理,统计其移栽室外后3个月内的常见病害发生率,多次实验,结果如表1:表1样本数(株)病害发生率(%)实施例130010.5实施例230011.1对比实施例130016.4对比实施例230019.8对照组30028.6由表1可知,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朴树抗病能力的方法处理过的朴树实生苗,其抗病能力显著提高,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实生苗在移栽室外后3个月内的病害发生率高达28.6%,而处理过的实生苗病害发生率降低至11.1%以下,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了病害防治药剂的使用,对朴树幼苗生长初期大有裨益,成苗后的朴树品质更高。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