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干粉喷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853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花粉干粉喷粉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蔬果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花粉干粉喷粉器。



背景技术:

在大部分的蔬果种植基地甚至是普通的农家中,都会利用人工授粉的方式提高植株的授粉率,从而提高果实培育质量与数量,人工授粉是用人工方法把植物花粉传送到柱头上以提高坐果率的技术措施。有目的地选择亲本进植物杂交育种的必要手段。在果树生产上,对自花不结实、雌雄同株而异花以及雌雄异株的果树;在缺乏授粉树或花期气候恶劣、影响正常自然授粉的情况下,也常需进行人工授粉。

花卉分为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同株的可以直接在开的花上授粉,异株的需要在其同品种的苗的花上弄花粉来授粉部分蓝莓例如奥尼尔就是属于异株授粉,需要两颗同一个母本或者相近的进行异株授粉,首先,要弄清楚该植株否自花传粉植物,即该植株花粉两性花粉,其传粉两性花花粉,落同朵花雌蕊柱.于自花传粉植物,般用工授粉:1.除未熟花全部雄蕊,即雄;2.给雌蕊花套纸袋,待花熟,再采集需要植株花粉,撒雌花柱简单基本步骤,没严格执行两步骤,工授粉肯定失败,雄要阻止其自花授粉,套袋防止意外异花授粉,昆虫\风等媒介传粉。于异花授粉植株言,即同株或异株两朵花间传粉植株。

某些情况下,风媒花和虫媒花的授粉媒介并不理想。这时候人工授粉对帮助风媒花和虫媒花实现授粉过程就很有帮助了。人工授粉并不是完全成功的,但细致的工作能让其成功的可能增加。

小范围的人工授粉通常利用最传统方式,利用毛笔或刷头粘上花粉并刷于雌蕊上,单植株范围较大时,这种方式显得过于低效,且容易导致花蕊损伤。当植株范围较大时,可以利用普通的授粉枪,将花粉收集,并利用授粉枪,将花粉喷射到雌蕊上进行授粉,这种方式在每朵花的授粉都需要发射一次花粉,效率低下,且在花粉的装载过程中容易发生堵塞或沉积,导致每一次花粉喷射出不够均匀,从而使得每一次的授粉量差别较大,导致果实生长状态差别较大,影响后期的果实质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授粉器,[申请号:201420572860.8],包括防风罩、导管和软瓶,其特征在于软瓶上部呈圆锥形,顶端的口部有瓶盖,下部呈圆台体;软瓶的瓶盖中心处插接一根细圆形的导管,二者密封接触;导管的下部为细管,导管的上部是防风罩,二者连接成一体;导管的下端是一个斜口,且防风罩做成喇叭形。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花粉在装载过程中容易出现堵塞或沉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避免花粉在装在过程中堵塞或沉积的花粉干粉喷粉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花粉干粉喷粉器包括输送花粉的输送管,所述的输送管上依次具有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将输送管依次分成花粉输送驱动段、花粉装载段、花粉喷洒段,所述的花粉装载段上具有将花粉传输到输送管的花粉承接结构以及储存花粉的花粉储存结构,所述的花粉承接结构螺接固定在花粉装载段上,所述的花粉储存结构与花粉承接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花粉承接结构内具有能将花粉呈螺旋式传输入输送管的传粉组件。利用上述的花粉装载段上的花粉承接结构配合花粉储存结构有序的将花粉螺旋式装载入输送管中并将花粉传送到花粉喷洒段进行喷洒,传粉组件可以避免花粉在装载过程中出现堵塞或沉积,并可以确保花粉有序装载至输送管中,使得喷洒可以顺畅,从而使得每一次的喷洒量大致可控,从而提高果实质量。

在上述的花粉干粉喷粉器中,所述的花粉承接结构包括与花粉储存结构可拆卸连接的承接部以及与承接部相互合围于输送管上且相互固定的基底部。

在上述的花粉干粉喷粉器中,所述的承接部呈斗型且顶部具有能与花粉储存结构相配合的承接口,所述的承接部的底部具有呈与输送管相贴合的第一弧形连接座,所述的基底部的顶部具有与输送管相贴合且与第一弧形连接座相互合围形成形状大小与输送管外表面相适配的承管连接座的第二弧形连接座,所述的第一弧形连接座和第二弧形连接座之间螺接固定且与输送管外壁之间密封贴合。

在上述的花粉干粉喷粉器中,所述的花粉装载段上位于第一弧形连接座处具有与承接部相互联通的装载孔,所述的花粉装载段上位于第二弧形连接座处且与装载孔径向对称设置动力孔。

在上述的花粉干粉喷粉器中,所述的传粉组件包括依次插入动力孔、装载孔且端部延伸至承接部中的传粉杆,所述的传粉杆外壁具有将花粉从承接部中通过装载孔导入到输送管的导粉螺纹,所述的传粉杆的底部连接驱动传粉杆轴向转动的传粉杆驱动器,所述的传粉杆驱动器呈柱状且径向设置在动力孔的外侧,所述的传粉杆驱动器与动力孔之间密封设置。

在上述的花粉干粉喷粉器中,所述的传粉杆上径向向外设置至少一个搅粉杆,所述的搅粉杆端部固定在传粉杆上且随传粉杆的轴向转动作周向转动。

在上述的花粉干粉喷粉器中,所述的基底部上延动力孔径向向外延伸形成能导向传粉杆驱动器的驱动器导管,所述的驱动器导管与传粉杆驱动器密封贴合。

在上述的花粉干粉喷粉器中,所述的花粉储存结构包括能储存花粉的瓶体,所述的瓶体具有能与承接口相互密封对接的储粉口。

在上述的花粉干粉喷粉器中,所述的花粉输送驱动段上设有将花粉装载段内的花粉吹向花粉喷洒段的气泵。

在上述的花粉干粉喷粉器中,所述的花粉喷洒段的端部设有喷洒组件,所述的喷洒组件包括能密封套设在花粉喷洒段端部的喷洒固定部以及呈倒三角型且与喷洒固定部内部相互贯通的喷洒部,所述的喷洒部上具有若干个喷洒孔,所述的喷洒孔呈条形且所有的喷洒孔呈一字型均匀分布在喷洒部一侧。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花粉干粉喷粉器的优点在于:利用上述的花粉装载段上的花粉承接结构配合花粉储存结构有序的将花粉螺旋式装载入输送管中并将花粉传送到花粉喷洒段进行喷洒,传粉组件可以避免花粉在装载过程中出现堵塞或沉积,并可以确保花粉有序装载至输送管中,使得喷洒可以顺畅,从而使得每一次的喷洒量大致可控,从而提高果实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花粉装载段和花粉输送驱动段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花粉装载段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花粉承接结构和花粉储存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喷洒组件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喷洒组件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喷洒组件另一角度剖视图。

图中,输送管1、第一弯折部2、第二弯折部3、花粉输送驱动段4、花粉装载段5、花粉喷洒段6、花粉承接结构7、花粉储存结构8、传粉组件9、承接部10、承接口12、第一弧形连接座13、第二弧形连接座14、承管连接座15、装载孔16、动力孔17、传粉杆18、导粉螺纹19、传粉杆驱动器20、搅粉杆21、驱动器导管22、瓶体23、储粉口24、气泵25、喷洒组件26、喷洒固定部27、喷洒部28、喷洒孔29、气泵锁止阀30、气泵调节阀31、缩口部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本花粉干粉喷粉器包括输送花粉的输送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送管1上依次具有第一弯折部2和第二弯折部3,所述的第一弯折部2和第二弯折部3将输送管1依次分成花粉输送驱动段4、花粉装载段5、花粉喷洒段6,第一弯折部2和第二弯折部3的弯折并非无意义,弯折部能够作为输送缓冲,使得花粉在输送过程得到缓冲,且在停止输送时,弯折部可以作为花粉的落点,使其不至于累积于同一处而形成堆积。

作为改进地,所述的花粉装载段5上具有将花粉传输到输送管1的花粉承接结构7以及储存花粉的花粉储存结构8,所述的花粉承接结构7螺接固定在花粉装载段5上,所述的花粉储存结构8与花粉承接结构7可拆卸连接,花粉储存结构8可以随时进行拆卸更换,当花粉储存结构8中的花粉喷洒尽时,可以拆卸花粉储存结构8,重新装入花粉,并安装回花粉承接结构7上,装载更为方便。

具体来说,花粉承接结构7包括与花粉储存结构8可拆卸连接的承接部10以及与承接部10相互合围于输送管1上且相互固定的基底部11。承接部10呈斗型且顶部具有能与花粉储存结构8相配合的承接口12,所述的承接部10的底部具有呈与输送管1相贴合的第一弧形连接座13,所述的基底部11的顶部具有与输送管1相贴合且与第一弧形连接座13相互合围形成形状大小与输送管1外表面相适配的承管连接座15的第二弧形连接座14,所述的第一弧形连接座13和第二弧形连接座14之间螺接固定且与输送管1外壁之间密封贴合。第一弧形连接座13和第二弧形连接座14相互合围并密封紧贴在输送管1外壁上,可以避免杂质进入到输送管1内,也避免了花粉从输送管1中漏出。而需要将花粉承接结构7从输送管1上拆卸下来时,只需要将第一弧形连接座13和第二弧形连接座14相互拆卸,分离,即可将承接部10和基底部11从输送管1上拆卸下来。花粉装载段5上位于第一弧形连接座13处具有与承接部10相互联通的装载孔16,所述的花粉装载段5上位于第二弧形连接座14处且与装载孔16径向对称设置动力孔17。花粉通过装载孔16落入到输送管1中,并进入到花粉喷洒段6进行喷洒授粉。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创造点,花粉承接结构7内具有能将花粉呈螺旋式传输入输送管1的传粉组件9。传统的授粉器并没有设置该传粉组件9,而是直接将成堆的花粉一次性装入进行喷洒授粉,而这种授粉方式容易引起花粉的堵塞或沉积,从而导致每一次的喷洒出的花粉量很难掌握,堵塞时容易喷洒出过少的花粉,而沉积时也可能出现一股脑喷洒出大量花粉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严重浪费了花粉的利用率,且降低了授粉率,最终果实成长质量大打折扣,对于蔬果的生产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本实施例中的传粉组件9可以将花粉通过螺旋的方式逐步将花粉有序的装载入输送管1中,即装即用,避免了花粉堵塞或是花粉过量喷洒的现象,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提高了花粉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授粉率,最终提高果实质量。

具体来说,如图3所示,传粉组件9包括依次插入动力孔17、装载孔16且端部延伸至承接部10中的传粉杆18,所述的传粉杆18外壁具有将花粉从承接部10中通过装载孔16导入到输送管1的导粉螺纹19,所述的传粉杆18的底部连接驱动传粉杆18轴向转动的传粉杆驱动器20,所述的传粉杆驱动器20呈柱状且径向设置在动力孔17的外侧,所述的传粉杆驱动器20与动力孔17之间密封设置。通过传粉杆驱动器20驱动传粉杆18轴向转动,从而带动承接部10中的花粉沿着导粉螺纹19的纹路送入到输送管1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关键点在于,导粉螺纹19的最大外径是与承接部10内径以及装载孔16的内径相同,因此花粉并不能直接从传粉杆18与承接部1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直接落入到输送管1中,而必须从导粉螺纹19中以螺旋式送入到输送管1中,且当传粉杆18转动时,花粉才能有序的进入到输送管1中,而当传粉杆18停止转动时,花粉基本保持停滞沉积于承接部10中。

进一步地,传粉杆18上径向向外设置至少一个搅粉杆21,所述的搅粉杆21端部固定在传粉杆18上且随传粉杆18的轴向转动作周向转动。搅粉杆21能够进一步地的将花粉进行搅拌,使其堆积的状态更为蓬松,进一步避免了花粉的过渡沉积呈块状而难以通过导粉螺纹18。

基底部11上延动力孔径向向外延伸形成能导向传粉杆驱动器20的驱动器导管22,所述的驱动器导管22与传粉杆驱动器20密封贴合。驱动器导管22可以提高传粉杆驱动器20运行的稳定度,使得花粉在传送时不因为振动而影响传动的速率。

在本实施例中,花粉储存结构8包括能储存花粉的瓶体23,所述的瓶体23具有能与承接口12相互密封对接的储粉口24。花粉输送驱动段4上设有将花粉装载段5内的花粉吹向花粉喷洒段6的气泵25。在第一弯折部2上设有气泵锁止阀30,气泵锁止阀30的打开或闭合可以直接封死或敞开输送管1,因此可以控制花粉输送的瞬间开启或关闭,且作为气泵锁止阀30,在关闭的瞬间,也抵挡住了少量花粉倒流,避免其进入到气泵25中而导致气泵25损坏,当气泵锁止阀30打开时,又能够将抵挡住的花粉再一次吹向花粉装载段5,在气泵25上具有气泵调节阀31,用于控制气泵25的作业功率,简单说就是控制其吹出的风力大小,从而能最终决定花粉喷洒的速率和分量。

作为优选地,花粉喷洒段6的端部设有喷洒组件26,所述的喷洒组件26包括能密封套设在花粉喷洒段6端部的喷洒固定部27以及呈倒三角型且与喷洒固定部27内部相互贯通的喷洒部28,所述的喷洒部28上具有若干个喷洒孔29,所述的喷洒孔29呈条形且所有的喷洒孔29呈一字型均匀分布在喷洒部28一侧。传统的授粉器的授粉喷头为正对的喷射口,直接将花粉喷洒,较难控制方向,且花粉利用率不高,而本实施例将喷洒孔29设置在喷洒部28的侧面,可以较好的进行定位喷洒,且一字型的喷洒孔29可以同时对某同一告诉上的花蕊进行同时授粉,提高了花粉使用率。且如图6-7所示,喷洒部28的内部具有缩口部32,可以使得当花粉即将进入到喷洒组件26内时减慢输送速率,有序进入到喷洒部28中进行喷洒授粉,且当气泵25停止后,花粉也能够通过该缩口部32缓慢回到输送管1中,而缩口部32也可能保证花粉全部回到输送管1中而无法遗留在喷洒部28中。

工作原理:装入适量花粉的瓶体23连接在承接部10上,开启传粉杆驱动器20驱动传粉杆18转动,承接部10中的花粉通过导粉螺纹19有序定量的落入到输送管1中,开启气泵25,使得落入到输送管1中的花粉在气泵25的作用下吹向花粉喷洒段6,并进入到喷洒组件26中,在喷洒部28中通过喷洒孔29最终喷洒向雌蕊,从而完成授粉,其中导粉螺纹19起到规范有序的传导花粉的关键作用,并配合搅粉杆21的转动,避免了花粉在装载时的堵塞或沉积,使其能够顺畅且较为平缓的进入到输送管1中,使得喷洒的花粉量能够大致把控,不至于出现过量或过少的情况,从而提高授粉的质量,最终提高果实的质量。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输送管1、第一弯折部2、第二弯折部3、花粉输送驱动段4、花粉装载段5、花粉喷洒段6、花粉承接结构7、花粉储存结构8、传粉组件9、承接部10、承接口12、第一弧形连接座13、第二弧形连接座14、承管连接座15、装载孔16、动力孔17、传粉杆18、导粉螺纹19、传粉杆驱动器20、搅粉杆21、驱动器导管22、瓶体23、储粉口24、气泵25、喷洒组件26、喷洒固定部27、喷洒部28、喷洒孔29、气泵锁止阀30、气泵调节阀31、缩口部3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