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葛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7637阅读:8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种植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野葛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野葛是豆科葛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别名葛根、绵葛藤等,中药领域习惯上将野葛的根部称为葛根。野葛性喜温暖、潮湿环境,适宜中性及偏酸性土壤,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能耐39℃高温和零下20℃低温。干燥的野葛块根呈长圆柱形,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富含纤维素。野葛生产于湖南、江西、浙江、河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常食蔬菜,其味甘凉可口,常作煲汤之用。葛根含有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异黄酮、大豆苷元、氨斟酸、微量元素、三萜类物质碱等对人体有益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其食用价值与保健及药用价值都很高,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葛根具有解肌退热,升阳止泻,痛经活络,生津止渴,透疹,解酒毒功效,用于口渴,消渴,热痢,眩晕头痛,外感发热头痛,中风偏瘫等。葛根用于药材时,多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长短不等,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时可见残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纤维性强,质硬而重,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横断面可见由纤维所形成的同心性环层,纵切片可见纤维性与粉质相间,形成纵纹,以块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者为佳,质松、色黄、无粉性、纤维性多者质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营养、保健、养生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具有“亚洲人参”之美誉的葛根也越来越被人们知晓,因而对野葛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我国野葛的栽培种植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传统的种植方法培育的野葛满足不了目前的需求。传统的种植方法在育苗期不建立育苗棚而直接将野葛种藤进行耕种、浇水、除草、施肥、打药,导致野葛发芽率低,收获的葛根品质欠佳,产量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野葛的种植方法,其发芽率高,得到的葛根产量高。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野葛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种植地处理:选取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砂性壤土田地作为种植田,深翻土地直至土壤细柔、无粘块,加入腐殖质土,调节ph为5.5~7.5;步骤二、种藤处理:选择无破损、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带有芽节的藤蔓作为种源,将采集的种藤置于质量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10min,蒸馏水冲洗5次,然后置于0.5mg/l~1.0mg/l的生化黄腐酸,10~30mg/l的三十烷醇的混合液中浸泡1h,取出后放入45℃温水中恒温浸泡48h;步骤三、育苗:在种植地圈划一块方形地作为育苗区,将育苗区的厚度为20~25cm的表层土挖出,待用,填充3~5cm的碎秸秆,其上再填入5~8cm的鲜牛粪,再填入细砂土2~3cm,铺入营养土7~10cm,浇透水,在育苗区搭建育苗棚,将步骤二中从温水中取出的种藤扦插植入育苗区,并将芽节露出,将塑料薄膜覆盖在育苗棚上,塑料薄膜的靠近地面的边缘用挖出的表层土填埋固定,形成封闭的腔室;育苗期间,控制育苗棚内温度为23℃~26℃,其芽节经萌发、出新生根、出新芽、长成新生葛藤,芽节在长成新生葛藤之后,每日9点至11点、13点至15点期间将塑料薄膜掀开炼苗,炼苗15天后,撤掉塑料薄膜;其中,所述育苗棚包括多个支撑单元以及覆盖在多个支撑单元表面的塑料薄膜,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一个y形支架、分别与所述y形支架的两个上端可拆卸连接的一对连杆、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的竖直设置的一对固定杆,所述y形支架包括实心的竖直部分与一对中空的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设有多个一字排列的可转动喷头,所述y形支架的分叉处设有支撑槽,多个支撑槽上放置有与水源连通的输水管,输水管与y形支架的倾斜部分连通,实现育苗棚内浇水;相邻两个y形支架的竖直部分通过剪叉式液压杆连接,以实现多个y形支架沿水平方向的伸缩;步骤四、移栽:在种植地开挖种植穴,步骤三中的新生葛藤达到15cm以上时,将其移栽至种植穴中,浇水至地面湿润;步骤五、追肥:新生葛藤移栽至种植地15天后,兑水浇施提苗肥,其中,提苗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氮磷钾复合肥10~15份、碳酸铵5~8份、硝酸钙3~6份、钼酸钠4~7份,陈皮粉6~10份,花生壳粉8~12份,复合氨基酸5~9份;步骤六、病虫害防治:育苗期间,喷洒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隔天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喷洒一次;新生葛藤移栽至种植地30天后,将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15%的粉绣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喷洒2~3次,每隔30天一次。优选的是,步骤三中在覆盖塑料薄膜之前,在每两个相邻的y形支架的两个上端水平安放透明塑料板。优选的是,每个支撑单元的y形支架的夹角为45℃~65℃,且y形支架的高度大于固定杆的高度。优选的是,步骤三中碎秸秆是将玉米秸秆、稻草秸秆、小麦秸秆经粉碎机粉碎,加入秸秆专用腐熟剂搅拌均匀后堆叠放置,并控制其温度为50~60℃,持续12h后冷却至室温制得;营养土是用黑山泥10%、河沙40%、腐熟厩肥20%、腐叶土20%、木屑10%配制而成;优选的是,步骤三中育苗期间,每隔4天浇水1次,每隔3天通风1次,控制育苗棚内相对湿度为40%~55%。优选的是,步骤二中种藤选取时距离根部1m,采集直径为1~3cm,长度为15~20cm的带有芽节的藤蔓作为种源。优选的是,步骤四中种植穴的大小为30cm×30cm×30cm,每相邻两个种植穴的间距为60~80cm。优选的是,步骤五中追肥时将提苗肥兑水浇施,提苗肥与水的比例为1:3。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野葛的种植方法,将育苗区的土壤进行分层铺设处理,添加营养土培育,搭建育苗棚,提高温暖湿润的生长环境,促进芽节发芽、生根,提高成活率;在种植地将提苗肥兑水浇施,补充其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有助于葛根充分吸收,促进葛根内葛黄铜、葛根素、花生素等的形成,收获的葛根品种优良,营养含量高。本发明的野葛的种植方法,在育苗期间,搭建的育苗棚的y形支架上一字排列设置多个可转动喷头,浇水时无需掀开塑料薄膜,实现了棚内浇水,且喷头可以根据需要预先调节好位置,使浇水区域覆盖棚内全部植株,实现均匀浇水,为野葛提供温暖湿润的环境,促进新生葛藤生长;并且,每两个相邻的y形支架的两个上端水平安放透明塑料板,既能使阳光充分透过,又能使塑料薄膜铺设时更加稳固;相邻两个y形支架的竖直部分通过剪叉式液压杆连接,以实现多个y形支架沿水平方向的伸缩,在使用或拆除时均简单方便,节省原料及人工,降低成本。本发明的野葛的高产种植方法,使用的提苗肥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葛藤攀爬生长的需要消耗大量养分,施加提苗肥以补充营养元素,促进攀爬及埋于土中的葛根的生长。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采用的育苗棚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一种野葛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种植地处理:选取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砂性壤土田地作为种植田,深翻土地直至土壤细柔、无粘块,加入腐殖质土,调节ph为5.5。步骤二、种藤处理:选择无破损、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带有芽节的藤蔓作为种源,将采集的种藤置于质量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10min,蒸馏水冲洗5次,然后置于0.5mg/l的生化黄腐酸,10mg/l的三十烷醇的混合液中浸泡1h,取出后放入45℃温水中恒温浸泡48h;其中,种藤选取时距离根部1m,采集直径为1cm,长度为15cm的带有芽节的藤蔓作为种源。步骤三、育苗:在种植地圈划一块方形地作为育苗区,将育苗区的厚度为20cm的表层土挖出,待用,填充3cm的碎秸秆,其上再填入5cm的鲜牛粪,再填入细砂土2cm,铺入营养土7cm,浇透水,在育苗区搭建育苗棚,将步骤二中从温水中取出的种藤扦插植入育苗区,并将芽节露出,将塑料薄膜覆盖在育苗棚上,塑料薄膜的靠近地面的边缘用挖出的表层土填埋固定,形成封闭的腔室;其中,碎秸秆是将玉米秸秆、稻草秸秆、小麦秸秆经粉碎机粉碎,加入秸秆专用腐熟剂搅拌均匀后堆叠放置,并控制其温度为50℃,持续12h后冷却至室温制得;营养土是用黑山泥10%、河沙40%、腐熟厩肥20%、腐叶土20%、木屑10%配制而成;育苗期间,控制育苗棚内温度为23℃,其芽节经萌发、出新生根、出新芽、长成新生葛藤,芽节在长成新生葛藤之后,每日9点至11点、13点至15点期间将塑料薄膜掀开炼苗,炼苗15天后,撤掉塑料薄膜;育苗期间,每隔4天浇水1次,每隔3天通风1次,控制育苗棚内相对湿度为40%;如图1所示,所述育苗棚包括多个支撑单元以及覆盖在多个支撑单元表面的塑料薄膜,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一个y形支架、分别与所述y形支架的两个上端可拆卸连接的一对连杆、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的竖直设置的一对固定杆,所述y形支架包括实心的竖直部分与一对中空的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设有多个一字排列的可转动喷头,所述y形支架的分叉处设有支撑槽,多个支撑槽上放置有与水源连通的输水管,输水管与y形支架的倾斜部分连通,实现育苗棚内浇水;相邻两个y形支架的竖直部分通过剪叉式液压杆连接,以实现多个y形支架沿水平方向的伸缩;每个支撑单元的y形支架的夹角为45℃,且y形支架的高度大于固定杆的高度;此外,在覆盖塑料薄膜之前,在每两个相邻的y形支架的两个上端水平安放透明塑料板。步骤四、移栽:在种植地开挖种植穴,步骤三中的新生葛藤达到15cm以上时,将其移栽至种植穴中,浇水至地面湿润;其中,种植穴的大小为30cm×30cm×30cm,每相邻两个种植穴的间距为60cm。步骤五、追肥:新生葛藤移栽至种植地15天后,兑水浇施提苗肥,其中,提苗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氮磷钾复合肥10份、碳酸铵5份、硝酸钙3份、钼酸钠4份,陈皮粉6份,花生壳粉8份,复合氨基酸5份;其中,提苗肥与水的比例为1:3。步骤六、病虫害防治:育苗期间,喷洒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隔天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喷洒一次;新生葛藤移栽至种植地30天后,将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15%的粉绣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喷洒2次,每隔30天一次。<实施例2>本发明提供一种野葛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种植地处理:选取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砂性壤土田地作为种植田,深翻土地直至土壤细柔、无粘块,加入腐殖质土,调节ph为6.5。步骤二、种藤处理:选择无破损、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带有芽节的藤蔓作为种源,将采集的种藤置于质量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10min,蒸馏水冲洗5次,然后置于0.8mg/l的生化黄腐酸,20mg/l的三十烷醇的混合液中浸泡1h,取出后放入45℃温水中恒温浸泡48h;其中,种藤选取时距离根部1m,采集直径为2cm,长度为18cm的带有芽节的藤蔓作为种源。步骤三、育苗:在种植地圈划一块方形地作为育苗区,将育苗区的厚度为22cm的表层土挖出,待用,填充4cm的碎秸秆,其上再填入6cm的鲜牛粪,再填入细砂土3cm,铺入营养土9cm,浇透水,在育苗区搭建育苗棚,将步骤二中从温水中取出的种藤扦插植入育苗区,并将芽节露出,将塑料薄膜覆盖在育苗棚上,塑料薄膜的靠近地面的边缘用挖出的表层土填埋固定,形成封闭的腔室;其中,碎秸秆是将玉米秸秆、稻草秸秆、小麦秸秆经粉碎机粉碎,加入秸秆专用腐熟剂搅拌均匀后堆叠放置,并控制其温度为55℃,持续12h后冷却至室温制得;营养土是用黑山泥10%、河沙40%、腐熟厩肥20%、腐叶土20%、木屑10%配制而成;育苗期间,控制育苗棚内温度为24℃,其芽节经萌发、出新生根、出新芽、长成新生葛藤,芽节在长成新生葛藤之后,每日9点至11点、13点至15点期间将塑料薄膜掀开炼苗,炼苗15天后,撤掉塑料薄膜;育苗期间,每隔4天浇水1次,每隔3天通风1次,控制育苗棚内相对湿度为45%;如图1所示,所述育苗棚包括多个支撑单元以及覆盖在多个支撑单元表面的塑料薄膜,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一个y形支架、分别与所述y形支架的两个上端可拆卸连接的一对连杆、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的竖直设置的一对固定杆,所述y形支架包括实心的竖直部分与一对中空的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设有多个一字排列的可转动喷头,所述y形支架的分叉处设有支撑槽,多个支撑槽上放置有与水源连通的输水管,输水管与y形支架的倾斜部分连通,实现育苗棚内浇水;相邻两个y形支架的竖直部分通过剪叉式液压杆连接,以实现多个y形支架沿水平方向的伸缩;每个支撑单元的y形支架的夹角为55℃,且y形支架的高度大于固定杆的高度;此外,在覆盖塑料薄膜之前,在每两个相邻的y形支架的两个上端水平安放透明塑料板。步骤四、移栽:在种植地开挖种植穴,步骤三中的新生葛藤达到15cm以上时,将其移栽至种植穴中,浇水至地面湿润;其中,种植穴的大小为30cm×30cm×30cm,每相邻两个种植穴的间距为70cm。步骤五、追肥:新生葛藤移栽至种植地15天后,兑水浇施提苗肥,其中,提苗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氮磷钾复合肥12份、碳酸铵6份、硝酸钙4份、钼酸钠5份,陈皮粉8份,花生壳粉10份,复合氨基酸7份;其中,提苗肥与水的比例为1:3。步骤六、病虫害防治:育苗期间,喷洒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隔天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喷洒一次;新生葛藤移栽至种植地30天后,将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15%的粉绣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喷洒3次,每隔30天一次。<实施例3>本发明提供一种野葛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种植地处理:选取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砂性壤土田地作为种植田,深翻土地直至土壤细柔、无粘块,加入腐殖质土,调节ph为7.5。步骤二、种藤处理:选择无破损、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带有芽节的藤蔓作为种源,将采集的种藤置于质量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浸泡10min,蒸馏水冲洗5次,然后置于1.0mg/l的生化黄腐酸,30mg/l的三十烷醇的混合液中浸泡1h,取出后放入45℃温水中恒温浸泡48h;其中,种藤选取时距离根部1m,采集直径为3cm,长度为20cm的带有芽节的藤蔓作为种源。步骤三、育苗:在种植地圈划一块方形地作为育苗区,将育苗区的厚度为25cm的表层土挖出,待用,填充5cm的碎秸秆,其上再填入8cm的鲜牛粪,再填入细砂土3cm,铺入营养土10cm,浇透水,在育苗区搭建育苗棚,将步骤二中从温水中取出的种藤扦插植入育苗区,并将芽节露出,将塑料薄膜覆盖在育苗棚上,塑料薄膜的靠近地面的边缘用挖出的表层土填埋固定,形成封闭的腔室;其中,碎秸秆是将玉米秸秆、稻草秸秆、小麦秸秆经粉碎机粉碎,加入秸秆专用腐熟剂搅拌均匀后堆叠放置,并控制其温度为60℃,持续12h后冷却至室温制得;营养土是用黑山泥10%、河沙40%、腐熟厩肥20%、腐叶土20%、木屑10%配制而成;育苗期间,控制育苗棚内温度为26℃,其芽节经萌发、出新生根、出新芽、长成新生葛藤,芽节在长成新生葛藤之后,每日9点至11点、13点至15点期间将塑料薄膜掀开炼苗,炼苗15天后,撤掉塑料薄膜;育苗期间,每隔4天浇水1次,每隔3天通风1次,控制育苗棚内相对湿度为55%;如图1所示,所述育苗棚包括多个支撑单元以及覆盖在多个支撑单元表面的塑料薄膜,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一个y形支架、分别与所述y形支架的两个上端可拆卸连接的一对连杆、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的竖直设置的一对固定杆,所述y形支架包括实心的竖直部分与一对中空的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设有多个一字排列的可转动喷头,所述y形支架的分叉处设有支撑槽,多个支撑槽上放置有与水源连通的输水管,输水管与y形支架的倾斜部分连通,实现育苗棚内浇水;相邻两个y形支架的竖直部分通过剪叉式液压杆连接,以实现多个y形支架沿水平方向的伸缩;每个支撑单元的y形支架的夹角为65℃,且y形支架的高度大于固定杆的高度;此外,在覆盖塑料薄膜之前,在每两个相邻的y形支架的两个上端水平安放透明塑料板。步骤四、移栽:在种植地开挖种植穴,步骤三中的新生葛藤达到15cm以上时,将其移栽至种植穴中,浇水至地面湿润;其中,种植穴的大小为30cm×30cm×30cm,每相邻两个种植穴的间距为80cm。步骤五、追肥:新生葛藤移栽至种植地15天后,兑水浇施提苗肥,其中,提苗肥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氮磷钾复合肥15份、碳酸铵8份、硝酸钙6份、钼酸钠7份,陈皮粉10份,花生壳粉12份,复合氨基酸9份;其中,提苗肥与水的比例为1:3。步骤六、病虫害防治:育苗期间,喷洒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隔天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喷洒一次;新生葛藤移栽至种植地30天后,将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与15%的粉绣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喷洒3次,每隔30天一次。<对比试验>对比例1为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即:将野葛种藤进行耕种、浇水、除草、施肥、打药,收获葛根。对比例2为在步骤三中直接在育苗区铺设地膜育苗,其余过程及其参数与实施例2完全相同。如下表1列出了实施例1、2、3及对比例1、2的每亩种植田的野葛的发芽率及第一次收获的葛根重量。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野葛的发芽率/%93.695.494.190.292.5葛根重量/kg49125193498444864895由表1可知,实施例1、2、3采用本发明的野葛的种植方法获得的葛根的亩产量和发芽率明显高于对比例。相较于对比例2,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采用可实现棚内浇水的育苗棚,其无需将覆盖的地膜或者塑料薄膜掀开,为野葛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湿润温暖的环境,提高育苗期的发芽率,从而提高产量。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