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毒死蜱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4785发布日期:2018-11-14 01:01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水基型农药微乳剂是近几年来替代传统农药最具潜力的优良剂型之一,虽然普通的农药微乳剂能够能达到比较好的杀虫效果,毒性确实比乳油小,但仍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在有机溶剂和助剂的选择上,日前大多数使用的是苯类溶剂和甲醇,它们的毒性不言而喻,普通微乳剂原料选择不当而导致当前社会对农药微乳剂的生产和使用引发了很多的争议。但微乳剂有着许多其独特和优越的性能,这也是其他剂型无法比拟的。所以事实上真正应该禁限的是微乳剂中有毒害物质的过度添加,而不是剂型本身,只有这样才能给农药微乳剂的研究开发提供公平、合理的发展空间。毒死蜱具有胃毒、触杀、熏蒸三重作用,对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茶树上多种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均具有较好防效,毒死蜱在水中极易分解,本发明采用了对环境基本无毒的物质,同时结合科学的配方筛选方法,对毒死蜱微乳剂的开发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形成绿色环保型毒死蜱农药微乳剂的最佳配方组成。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型毒死蜱农药微乳剂的最佳配方组成及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一种毒死蜱微乳剂,主要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所制成:1-10%毒死蜱、5-10%乳化剂、10-15%溶剂和1-5%防冻剂。

进一步地,毒死蜱微乳剂主要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所制成:6%毒死蜱、7%乳化剂、10%溶剂和2%防冻剂。

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选自月桂酸单甘油酯、聚氧乙烯醚类、聚氧丙烯醚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环己酮、甲基异丁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毒死蜱微乳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在第一搅拌罐中先将配方量的溶剂加入,常温下开始搅拌,搅拌器的转速为50-80转/min,边搅拌边依次加入配方量的溶剂、毒死蜱,搅拌1.5-2h;(2)在第二搅拌罐中先将配方量的水加入,常温下开始搅拌,搅拌器的转速为40-60转/min,边搅拌边加入配方量的乳化剂,搅拌至表面活性剂全部溶解即可;(3)在40℃的温度下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送入高速搅拌罐,调高速搅拌罐内搅拌器的转速为210-220转/min,缓慢的将步骤(2)得到的乳化剂水溶液加入高速搅拌罐,搅拌1.2-1.5h后得到毒死蜱微乳剂。

有益效果:本发明得到的毒死蜱微乳剂具有良好的药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一、制备实施例

实施例1:在第一搅拌罐中先将配方量的溶剂加入,常温下开始搅拌,搅拌器的转速为50-80转/min,边搅拌边依次加入配方量的溶剂、毒死蜱,搅拌1.5-2h;在第二搅拌罐中先将配方量的水加入,常温下开始搅拌,搅拌器的转速为40-60转/min,边搅拌边加入配方量的乳化剂,搅拌至表面活性剂全部溶解即可;在40℃的温度下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送入高速搅拌罐,调高速搅拌罐内搅拌器的转速为210-220转/min,缓慢的将步骤(2)得到的乳化剂水溶液加入高速搅拌罐,搅拌1.2-1.5h后得到主要由1-10%毒死蜱、5-10%乳化剂月桂酸单甘油酯、10-15%溶剂甲苯和1-5%防冻剂乙二醇。

实施例2:6%毒死蜱、7%乳化剂聚氧乙烯醚类、10%溶剂二甲苯和2%防冻剂丙二醇,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10%毒死蜱、10%乳化剂聚氧丙烯醚类、15%溶剂环己酮和5%防冻剂丙三醇,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1%毒死蜱、10%乳化剂聚氧乙烯醚类、15%溶剂甲基异丁酮和5%防冻剂乙二醇,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6%毒死蜱、10%乳化剂月桂酸单甘油酯、15%溶剂环己酮和5%防冻剂丙二醇,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6:10%毒死蜱、5%乳化剂月桂酸单甘油酯、10%溶剂甲苯和1%防冻剂丙三醇,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1:20%毒死蜱乳油。

二、防治效果测定

表1毒死蜱微乳剂水稻稻飞虱防治效果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毒死蜱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原料所制成:1‑10%毒死蜱、5‑10%乳化剂、10‑15%溶剂和1‑5%防冻剂,由以下步骤制备:在第一搅拌罐中先将配方量的溶剂加入,常温下开始搅拌,搅拌器的转速为50‑80转/min,边搅拌边依次加入配方量的溶剂、毒死蜱,搅拌1.5‑2h;在第二搅拌罐中先将配方量的水加入,常温下开始搅拌,搅拌器的转速为40‑60转/min,边搅拌边加入配方量的乳化剂,搅拌至表面活性剂全部溶解即可;在40℃的温度下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送入高速搅拌罐,调高速搅拌罐内搅拌器的转速为210‑220转/min,缓慢的将步骤(2)得到的乳化剂水溶液加入高速搅拌罐,搅拌1.2‑1.5h后得到毒死蜱微乳剂。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玉林
技术研发日:2017.04.27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