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龙果溃疡病的综合防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207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火龙果溃疡病,特别是涉及一种火龙果溃疡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属于植物保护和果树栽培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火龙果原产墨西哥,中、南美洲,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90年代中后期陆续在广东、广西、贵州、福建、海南等省区种植,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火龙果产区病害日趋严重。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多湿的气候特点,也极易病原真菌流行发生。2004年广东省粤西地区发现火龙果溃疡病,随后火龙果种植区域陆续报道该病害的发生。目前,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地区均报道该病害的发生,在两广地区和海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火龙果溃疡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节格孢属新暗色节格孢(neoscytalidiumdimidiatum)。该病害主要侵染幼嫩枝条和幼果,枝条受侵染症状表现为发病初期出现圆形凹陷褪绿病斑,病斑逐渐变成橘黄色,严重时整条肉质茎密密麻麻布满了病斑;后期受侵染部位呈灰白色突起,形成溃疡斑,严重时复合侵染,导致茎部腐烂;幼果受危害症状为发病初期,幼果鳞片和果实表面出现圆形凹陷褪绿病斑,病斑逐渐变成橘黄色,随着果实成熟黄色病斑突起,呈灰白色,形成溃疡斑,被溃疡病轻度危害过的果实果皮有橘黄色斑点,严重溃烂,生产上常被称为花皮果,花皮果的商品性严重降低。火龙果整个生长季均受到该病原菌危害,发病最为严重的月份为6-9月,此时正值南方地区高温、多雨季节,也是火龙果开花、结果期。危害严重时整株腐烂,果皮出现花皮、溃烂,降低商品价值。商品果批发价格4-6元,但受溃疡病危害较轻果售价在1-2元左右,危害严重果实只能销毁,一些管理不善的果园甚至遭受毁灭性打击。目前,生产上已经使用一些具有抑菌效果的药剂进行防治,但因未针对该病原菌的浸染、传播规律入手,多数在发病期才开始进行喷药防治。然而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非常有利于该病害的传播,导致田间防控效果差,不能较好地控制病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连续两个周年实施本发明方法可以做到彻底控制溃疡病的危害,对于未发病果园能起到良好地预防作用的火龙果溃疡病综合防控方法。发明人基于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传播规律,及与寄主植物火龙果互作方式的长期深入研究,发现了火龙果溃疡病不同一般植物病变的规律:该病原菌主要侵染危害幼嫩枝梢、花、果,针对这一特点,形成一整套火龙果溃疡病综合防控方法。不同季节采取不同防控策略,尤其是夏季及时剪除嫩梢以减少病原菌循环侵染媒介,结合喷药保护花和果,利用秋、春季嫩梢培育结果枝实现产量;与此同时,针对火龙果枝条表面蜡质层较厚这一特点,发现有机硅助剂具有加速药液在火龙果枝条表面润湿、扩展、吸收的特点,能够增强防治效果。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一种火龙果溃疡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方面:(1)新建果园,选择无病虫苗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2)果园入口处的地面上,周年撒宽为0.8-1.2m石灰带;(3)发病果园以预防为主,结合化学防治;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实现综合防控;所有药剂均匀溶解于清水后加入有机硅助剂2000-3000倍,混匀喷雾;a、春季以预防为主,重点保护幼嫩新梢,全园喷施石硫合剂、波尔多液或铜制剂1-3次,广谱杀菌剂每10-15天喷药1次,抑制病原孢子萌发;b、夏季重点保护花、幼果;及时剪除新萌发的嫩枝、带离果园,并喷施杀菌剂,轮换用药,首次间隔7-10天,连续用药2-3次,之后每月2次;c、秋季重点保护花、幼果、新萌发嫩枝;喷施杀菌剂,轮换用药,秋季施药次数为每10-15天1次,连续2-3次,之后每月1次;d、冬季预防重点为清除病原菌越冬场所;及时修剪、清理老、弱病枝,同时全园喷施45%晶体石硫合剂100-15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2-3次进行防治,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可目的,优选地,方面(3)中用药应选择在早上、午后或阴天喷施,以湿润植株表面不流滴为宜,喷药后2小时内遇雨重喷一次;所有药剂均用清水现用现配。优选地,所述广谱杀菌剂为真菌和细菌杀菌剂相结合使用。优选地,所述广谱杀菌剂为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20%农用链霉素1000-1500倍和25.5%异菌脲800-1000倍液中的两种以上。优选地,春季全园喷施45%晶体石硫合剂200-300倍液、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1-3次。优选地,夏季使用杀菌剂为45%咪鲜胺1000-12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00-1000倍液、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5.5%异菌脲800-1000倍液、25%吡唑嘧菌酯1000-1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000-1200倍液、10%氟硅唑乳油1500-2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中的两种以上。优选地,秋季使用杀菌剂为45%咪鲜胺1000-12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00-1000倍液、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25.5%异菌脲800-1000倍液、25%吡唑嘧菌酯1000-1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000-1200倍液、10%氟硅唑乳油1500-2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中的两种以上。本发明火龙果溃疡病的综合防控方法中的肥水管理、虫害及其他病害预防没有特别说明的,参照常规管理方法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是基于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传播规律,及与寄主植物火龙果互作方式,即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主要侵染危害幼嫩枝梢、花、果,而对成年的火龙果枝条侵染较低,尤其是夏季的嫩枝梢是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侵染的主要对象,而且难以控制,必须及时剪除嫩梢,带离果园,现有技术普遍没有认识到该特征,认为多次喷药可以控制火龙果溃疡病病原菌蔓延,不及时剪除夏季嫩梢以致控制效果一直不佳,本发明充分利用秋、春季嫩梢培育结果枝实现产量,彻底及时剪除夏季嫩梢,阻断病原菌寄生、传播媒介。2)综合防控是彻底控制溃疡病的有效措施。本发明不同季节采取不同防控策略,春季以预防为主,重点保护幼嫩新梢,抑制病原孢子萌发;夏季除及时剪除嫩梢以减少病原菌循环侵染媒介,还结合喷药保护花和果;秋季重点保护花、幼果、新萌发嫩枝;冬季预防重点为清除病原菌越冬场所。3)不同季节,本发明对化学药剂使用种类、剂量及次数上采取不同策略。春、冬季使用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药剂,该类药剂属于预防性杀菌剂,对溃疡病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且药效持续时间长,价格低廉。夏、秋季是病害流行关键时期,本发明选用的药剂属于治疗性药剂,对溃疡病菌具有极强抑制、杀菌效果,且此期用药次数增多、剂量增大,并轮换使用不同类型农药,预防产生抗药性。而现有技术多数采取单一药剂控制,且集中于发病期用药,但该技术措施效果有限,难以实现彻底防控。4)本发明在化学药剂防治方面,均配合使用有机硅助剂。有机硅助剂是一类硅氧烷表面活性剂;在农业生产的中有所应用,但在火龙果溃疡病防治过程中还未见使用。本发明发现,火龙果枝条表面蜡质层较厚,药液不易附着、吸收,很大程度降低药效;使用有机硅助剂配合施药,不但可以增加药剂在枝条表面扩展、附着能力,还可以促进药液通过气孔吸收,具有耐雨水冲刷的作用,特别适合多雨季节使用,增强防治效果;同时使用有机硅助剂能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和喷雾量,节省农药和劳力成本,减轻劳动强度。5)对于发病严重果园,连续两个周年实施本发明的火龙果溃疡病综合防控方法,可以做到彻底控制溃疡病的危害,对于未发病果园能起到良好地预防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表示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研究本发明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修改,各种等同变换都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广东省广州市某区的一个30亩果园,种植时间为2012年春季。因苗木带病,2013年夏季挂果期溃疡病爆发,果实花皮现象严重,花皮率达到60%左右,经济效益较差。2013年秋季采用了本发明的火龙果溃疡病综合防控方法,农业操作严格按照本发明方法执行,具体如下。一种火龙果溃疡病的综合防控方法:1)果园入口处的地面上,周年撒1米左右(0.8-1.2m)宽的石灰带,减少通过人员流动、人为因素携带病原菌进行传播。2)发病果园以预防为主,结合化学防治。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实现综合防控,彻底控制病害。因为多数农药遇到强烈阳光照射会产生分解,降低药效,用药应选择在早上、午后或阴天喷施;所有药剂均匀溶解于清水后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3000倍,混匀喷雾。要求雾滴分布均匀,以湿润植株表面不流滴为宜,药后2小时内遇雨重喷一次,所有药剂均用清水现用现配。不同季节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a、春季以预防为主,重点保护幼嫩新梢,三月初开始,全园喷施45wt%晶体石硫合剂200倍液(质量含量45%晶体石硫合剂与清水质量比为1:200),10天之后喷施质量含量80wt%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四月、五月喷施广谱杀菌剂3次,每10-15天喷施1次,第一次使用广谱杀菌剂百菌清75w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2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第二次使用广谱杀菌剂500倍液的50wt%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第三次使用广谱杀菌剂百菌清75wt%(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和2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200倍。b、夏季重点保护花、幼果。及时剪除新萌发的嫩枝、带离果园,并喷施杀菌剂,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次,之后每月2次。杀菌剂为25wt%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wt%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倍液、25wt%吡唑嘧菌酯1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种药剂最多连续使用两次,轮换用药。夏季因是该病原菌的爆发期,药剂施用范围为使用不同药型剂量偏上限,以提高防治效果。c、秋季重点保护花、幼果、新萌发嫩枝。施药次数为每10-15天1次,连续3次。杀菌剂使用10wt%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50倍液、45wt%咪鲜胺1100倍液、75wt%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种药剂最多连续使用两次,轮换用药。秋季温、湿度降低,病原菌繁殖力逐渐下降,杀菌剂使用不同药型剂量的中等范围。d、冬季及时修剪、清理老、弱病枝,同时,全园喷施45wt%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77wt%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半个月1次,连续2次。冬季没有花和果实,使用大剂量石硫合剂和铜制剂以到达彻底清园目的。肥水管理、虫害及其他病害预防参照常规管理方法。注意防治蜗牛、蚂蚁,蛾类等幼虫危害;通过套袋和挂黄板预防小食蝇危害果实。本实施例严格按照本发明的方法进行,取得较好防治效果,2013年秋季及时修剪病枝、化学药剂控制病原菌生长,来保护秋梢、花、果;并于当年冬季修剪、清理老、弱病枝,全园喷施石硫合剂和铜制剂,清除病原孢子越冬场所。2014年春季采取化学防治,使用广谱真菌杀菌剂和细菌杀菌剂,抑制溃疡病越冬病原孢子萌发、控制病原孢子数量,同时控制其他病害的病原菌,保护新梢,当年新梢上未见病原菌侵染症状。夏季该病原菌大量繁殖,本实施例通过及时剪除新抽生嫩枝,并带离果园,来减少病原菌循环侵染媒介,并连续喷施杀菌剂、轮换用药,进一步抑制病原菌繁殖,做到重点保护花和果。但因果园面积大、夏季田间管理工作多,嫩枝修剪不及时,并遇到连续几天降雨,不能喷药,2014年8月份仍出现部分嫩枝发病,危及到幼果。根据茎、果面受侵染程度、病斑面积,进行田间发病率统计,参照表1。2014年8月田间出现枝条发病症状,发病率为12.3%,病情级别为2,进而危害两批幼果,随后加强嫩枝、病枝修剪,化学药物防治,全年花皮果率降低到15%,且果面病斑面积为8.6%,果面受害症状显著减少;2015年溃疡病被彻底控制,田间枝条无溃疡病危害症状,病情级别为0,果实花皮果率为0,显著提高了果场收入。表1火龙果枝条溃疡病病情分级标准病情级别发病情况0无症状1茎面零星出现直径0.5-2mm褪绿凹陷小斑点2茎面病斑分散,病斑面积5%-15%3病斑扩大,茎面病斑面积15%-30%4部分病斑连接,茎面病斑面积30%-60%5茎面病斑面积>60%实施例2海南省海口市某区的一个40亩果园,2013年5月开始种植,当年7月中旬新萌发嫩枝零星出现直径0.5-2mm褪绿凹陷小斑点,因对溃疡病症状认识不够,未能进行及时有效地防治。到了2014年6月开始挂果,幼嫩枝条上的溃疡病斑增多,茎面病斑面积达到45%,病情级别为4。果实也受到危害,花皮果较多,花皮率达到50%以上,严重降低果品商品价值。2014年秋季采用了本发明的火龙果溃疡病综合防控方法,农业操作严格按照本发明方法骤执行。一种火龙果溃疡病的综合防控方法:1)果园入口处的地面上,周年撒1米左右(0.8-1.2m)宽的石灰带,减少通过人员流动、人为因素携带病原菌进行传播。2)发病果园以预防为主,结合化学防治。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实现综合防控,彻底控制病害。所有药剂均匀溶解于清水后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3000倍,混匀喷雾。于早上、午后或阴天用药,以湿润植株表面不流滴为宜,药后2小时内遇雨重喷一次,所有药剂均用清水现用现配。a、春季以预防为主,重点保护幼嫩新梢,2月下旬开始,全园每10-15天喷施一次化学药剂,第一次45wt%晶体石硫合剂200倍液(45wt%晶体石硫合剂与清水质量比为1:200),第二次喷施77wt%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第三次80wt%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四月、五月喷施广谱杀菌剂,每10-15天1次,百菌清75w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20wt%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500倍液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百菌清75wt%(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wt%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b、夏季重点保护花、幼果。及时剪除新萌发的嫩枝、带离果园,并喷施杀菌剂,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3次,之后每月2次。杀菌剂为25%腈菌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wt%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倍液、45wt%咪鲜胺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5wt%异菌脲1000倍液,每种药剂最多连续使用两次,轮换用药。夏季因是该病原菌的爆发期,药剂施用范围为不同药型使用剂量偏上限,以提高防治效果。c、秋季重点保护花、幼果、新萌发嫩枝。施药次数为每10-15天1次,连续3次。杀菌剂使用10wt%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50倍液、45wt%咪鲜胺1100倍液、25wt%吡唑嘧菌酯1200倍液、10wt%氟硅唑乳油1800倍、75wt%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种药剂最多连续使用两次,轮换用药。秋季温、湿度降低,病原菌繁殖力逐渐下降,杀菌剂使用不同药型剂量的中等用量。d、冬季及时修剪、清理老、弱病枝,同时,全园喷施45wt%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77wt%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半个月1次,连续2次。冬季没有花和果实,使用最大剂量石硫合剂和铜制剂以到达彻底清园目的。肥水管理、虫害及其他病害预防参照常规管理方法。注意防治蜗牛、蚂蚁,蛾类等幼虫危害;通过套袋预防小食蝇危害果实。经过连续两年使用本发明的防控方法,该果场2015年田间枝条发病率为15.2%,全年花皮果率16.5%,果面病斑面积为10%,受害症状显著减少;2016年田间枝条未见溃疡病斑,果实花皮果率为0,商品果率达到85%以上。实施例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区一个20亩新建果园,种植时间为2014年春季。种植前选择无病虫苗木进行栽培,做到从源头切断病原传播。农业操作严格按照本发明方法执行。一种火龙果溃疡病的综合防控方法:(1)新建果园,选择无病虫苗木进行栽培,实现从源头切断病原传播;(2)果园入口处的地面上,周年撒1米左右(0.8-1.2m)宽的石灰带,减少通过人员流动、人为因素携带病原菌进行传播;(3)未发病果园以预防为主,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药剂使用最低剂量。所有药剂均匀溶解于清水后加入有机硅助剂杰效利3000倍,混匀喷雾。a、春季以预防为主,重点保护幼嫩新梢,全园喷施45wt%晶体石硫合剂300倍液(45wt%晶体石硫合剂与清水质量比为1:300)1次,广谱杀菌剂2次,抑制病原孢子萌发。第一次喷施800倍液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第二次喷施20wt%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b、夏季重点保护花、幼果。未发病果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幼年树保留部分夏季抽生的新梢,成年树可以剪除新萌发的嫩枝,促进养分集中供应花、果。喷施杀菌剂,轮换用药,每月2次。杀菌剂为10wt%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45wt%咪鲜胺1200倍液、70wt%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夏季因是该病原菌的爆发期,药剂施用范围为不同药型使用剂量偏上限,以提高防治效果。c、秋季重点保护花、幼果、新萌发嫩枝。喷施杀菌剂,轮换用药,秋季施药次数为每月1次。秋季使用杀菌剂为25.5%异菌脲1000倍液、45%咪鲜胺1200倍液、75wt%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秋季温、湿度降低,病原菌繁殖力逐渐下降,杀菌剂使用不同药型剂量的中等用量。d、冬季预防重点为清除病原菌越冬场所。及时修剪、清理老、弱病枝,同时,全园喷施45wt%晶体石硫合剂200倍液1次。肥水管理、虫害及其他病害预防参照常规管理方法,同时加强防治蜗牛、蚂蚁,蛾类等幼虫危害;通过套袋和挂黄板预防小食蝇危害果实。从2014年到2016年,整个果园未检出火龙果溃疡病的孢子,未见溃疡病危害症状,整个果园病虫害控制良好,商品果率达到90%以上,效益可观。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