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丝黑穗病高粱育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4266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特别是抗丝黑穗高粱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丝黑穗病是影响我国高粱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粱产区每年都有发生,以东北和华北地区为害最为严重,发病率有时高达70%,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生产实践证明,采用药剂或栽培措施防治有不宜实行、不够经济、防治效果不理想和造成环境污染等局限性。国内外研究表明,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是种植抗病品种。选育高粱抗丝黑穗品种有必要发明抗丝黑穗高粱育种方法,目前,抗病试验主要是田间鉴定,单一的田间鉴定时存在着田地面积大、需要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抗丝黑穗病鉴定时存在着田地面积大、需要时间长、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丝黑穗病高粱育种方法,具体为田间鉴定和室内生长锥鉴定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具有快捷、准确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抗丝黑穗病高粱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抗丝黑穗高粱品系为母本通过杂交、自交创建抗丝黑穗杂交群体,并对抗丝黑穗杂交群体进行室内生长锥鉴定和田间成株鉴定。

一种抗丝黑穗病高粱育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抗丝黑穗病组合的配制获得f1种子

以抗丝黑穗病强的材料r111和优异性状的材料l17杂交,收获杂交种f1种子。

(2)抗丝黑穗高粱群体的建立

以杂交种f1代种于田间,自交2代,收获f2、f3代种子,为抗丝黑穗病群体。

(3)抗丝黑穗高粱单株的鉴定

f2、f3代种子,连续自交2代,进行田间抗病鉴定,选抗病单株,收获f4代种子。

(4)抗丝黑穗高粱株系的鉴定

通过室内生长锥鉴定和田间鉴定相结合对f4代进行两次鉴定,淘汰发病率高的株系,选发病率在10%以下的株系。

(5)抗丝黑穗高粱品系的获得

将步骤(4)获得的株系种子重复步骤(4)的鉴定办法,直至将入选的株系的农艺性状基本稳定和抗丝黑穗发病率在10%以下时即为抗丝黑穗病高粱品系。

步骤(4)所述抗丝黑穗病鉴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室内生长锥鉴定

以f4代种子的抗丝黑穗病株系为单位,每个穗上取100粒种子,在室内进行抗性鉴定,用0.5%(质量百分比)的菌土(即丝黑病的病穗菌粉:细土=0.5:95.5)接种在培养盒中,出苗后30天,取幼苗剥开外叶,留下生长锥,用苯胺蓝乳酸染色剂染色(配方:苯胺蓝0.1g,乳酸50毫升,水100毫升),镜检幼苗生长锥基部分生组织有无被染成深蓝色的菌丝。选幼苗发病率在10%以下的株系,即为抗病株系。

b.田间鉴定

将菌土(即丝黑病的病穗菌粉:细土=0.5:95.5)用塑料布覆盖5-7天。采用穴播的方法,每穴2-3粒,播种时,先播种,后再覆盖菌土100g,最后再覆盖田土踩实。成熟期,高粱丝黑穗病完全显症后,调查植株发病率,选发病率在10%以下的株系,即为抗病株系。

本发明的与现有的育种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以抗丝黑穗病强的材料r111做为母本,r111对丝黑穗1、2、4生理小种免疫,对3号生理小种高抗,且其它农艺性状也较好,易选出理想的抗丝黑穗病品系。

(2)本发明采用室内苗期生长锥鉴定,室内鉴定不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及早、准确淘汰了不抗丝黑穗病株系,减少了田间育种群体,提高了育种效率。

(3)本发明采用室内和田间选择相结合,一代鉴定两次、选择两次的育种方法,可操作性强,加速了抗性株系的选育速度。

本发明育成的抗丝黑穗病品系可作为高粱杂交种的父本或母本用于抗丝黑穗病杂交种选育,育成的抗丝黑穗病高粱,避免了生产上高粱田丝黑穗病大规模发生的状况,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所述抗丝黑穗病强的材料指高粱通过土壤接种后其群体丝黑穗病发病率在10%以下的高抗品系或发病率0的免疫品系。

所述优异性状的材料指符合高粱育种目标的全部或部分几项指标:高产、优质、抗性好、长根茎、顶土力强、耐深播、耐密植、光合特性强、抗败育、杂种优势强、配合力强等性状好的品系。

附图说明

图1为抗丝黑穗病高粱育种技术路线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技术:
中r111、l17均来自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内保存材料,其中,试验用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做抗性鉴定,r111对丝黑穗病3号生理小种表现为免疫,l17为科研生产上的高粱骨干系。

实施例1:r111*l17选育

r111和l17杂交,获得f1种子,将获得的f1代种子种于田间,连续种植自交两代获得f3代种子,两代种子都选择抗丝黑穗病单株,收获f4代的种子。

室内鉴定f4代的抗丝黑穗病:以f4代的抗性单穗为单位,每穗取100粒种子在温度25℃,相对湿度70%的室内进行抗性鉴定。

将高粱种子种在装沙土的培养盒内,用0.5%菌土接种,插牌标记来源。出苗后30天,取幼苗剥开外叶,留下生长锥,用苯胺蓝乳酸染色剂染色,镜检幼苗生长锥基部分生组织有无被染成深蓝色的菌丝。选幼苗丝黑穗病发病率在10%以下的株系,即为抗病株系。

把抗病株系种于田间,田间抗病鉴定,淘汰不抗病株系,重复上述鉴定程序,直到f8代,入选单株的农艺性状和抗丝黑穗病基本稳定,根据其后代的田间编号定为新的抗丝黑穗病稳定高粱品系。

本发明中f1为杂交一代;

f2为杂交二代;

f3为杂交三代;

f4为杂交四代;

f5为杂交五代;

f6为杂交六代;

f7为杂交七代;

f8为杂交八代。

本发明中所述细土的粒径不大于0.075mm。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抗丝黑穗高粱育种方法,属于农业新品种培育领域,其步骤包括以抗丝黑穗高粱品系为母本通过杂交、自交的手段创建抗丝黑穗杂交群体室内幼苗鉴定和田间成株鉴定相结合,实现一代两次抗性鉴定选择的育种方法,快速准确地选育抗丝黑穗高粱品种。本发明育成的抗丝黑穗病品系可作为高粱杂交种的父本或母本用于抗丝黑穗病杂交种选育,育成的抗丝黑穗病高粱,避免了生产上高粱田丝黑穗病大规模发生的状况,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周福平;柳青山;范娜;张桂香;张一中;赵建武;范昕琦;张海燕;杨彬;史红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05.04
技术公布日:2017.0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