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穗颈瘟、优质、高产粳稻的育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3542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育种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抗穗颈瘟、优质、高产粳稻的育种方法。

二、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占粮食总产的一半以上。水稻也是江苏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全省8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近年来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20×106hm2,其中粳稻面积约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90%以上。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高产育种一直是水稻育种家的首要目标,而品质改良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粳稻品种很难满足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另一方面,稻瘟病是江苏省最主要的病害,20世纪90年代初发病面积达166.67万hm2,减产35万t,苗、叶、穗颈瘟在江苏省都有发生,但穗颈瘟的潜在威胁最大,严重时可以导致颗粒无收(陆凡,等.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8,20(5):387-391)。实践证明,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穗颈瘟最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因此,选育抗穗颈瘟、且优质高产的粳稻品种是江苏省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如何选育抗穗颈瘟,又优质高产的粳稻品种是江苏粳稻育种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供了一种抗穗颈瘟、优质、高产粳稻的育种方法,从而培育出抗穗颈瘟、优质(既有好的外观品质又有优良食味)、高产的粳稻新品种,使其在生产上能够获得老百姓认可且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技术方案:

本发明课题组在多年的育种实践中,通过对各种育种方案和育种方法的反复比较得到中间育种材料盐9660,盐9660是以武育粳3号与扬粳319杂交再与武育粳3号回交后经过多代选择育成的中间品系,该品系具有产量高、抗性广尤其是穗颈瘟抗性好、配合力高的特点,该品系分类命名水稻:水稻(oryzasativa),保藏编号cgmccno.13599,于2017年3月28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进行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发明利用中间育种材料盐9660可以很好的达到发明目的以解决现有粳稻育种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一种抗穗颈瘟、优质、高产粳稻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扬粳687作母本,与保藏编号为cgmccno.13599的盐9660杂交获得f1;

(2)将f1浸种催芽后播种,连续自交8代后获得抗穗颈瘟、优质、高产粳稻品种。具体为:

1)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扬粳687作母本,与保藏编号为cgmccno.13599的盐9660杂交获得f1;从f1自交即自交1代起每代选择农艺性状与母本扬粳687相当的单株;

2)将所选f1单株混合种植,从f2自交即自交2代起每代进行稻瘟病抗病基因pi-ta、pib基因型检测,淘汰不含有这2个抗病基因的单株;

3)从f4自交即自交4代起每代单株混收,脱壳成糙米,淘汰品质达不到国标3级优质稻米的单株;

4)从f5自交即自交5代起每代进行穗颈瘟接种鉴定,淘汰感病单株,即获得抗穗颈瘟、优质、高产粳稻品种。

详细步骤如下:

(1)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扬粳687作母本,与盐9660杂交获得种子f1;

(2)f1自交:将f1种子种植,f1起逐代选择株高90~95cm、每株8~10穗、每穗120粒以上的单株混合,获得f2;

(3)f2自交:将得到的f2种子栽插,自f2起逐代对当选株系进行稻瘟病抗病基因pi-ta、pib基因型检测,淘汰不含有这2个抗病基因的单株,再选择全生育期在155天左右的迟熟中粳类型单株获得f3;

(4)f3自交:将得到的f3种子栽插,同f2代选择方法获得f4;

(5)f4自交:将得到的f4种植,自f4起逐代对当选株系进行品质筛选,淘汰品质达不到国标3级优质稻米的单株,获得f5;

(6)f5自交:将得到的f5种植株系,自f5起逐代对当选的株系进行穗颈瘟接种鉴定,根据“罗楚平等水稻稻瘟病接种技术及2009年江苏省区试品种抗性鉴定,江苏农业科学,2009,6:178-179”记载的标准,选择穗颈瘟损失率5级以下的单株获得f6;

(7)f6自交:将得到的f6种植株系,自f6起逐代对当选的株系进行食味品尝,根据“张亚东等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350-352”记载的标准,淘汰食味品尝差的株系,获得f7;

(8)f7自交:种植f7的株系,同f6代选择方法获得f8;

(9)f8自交:种植f8株系,获得粳稻新品系,即为获得的抗穗颈瘟、优质、高产粳稻。

所获得的抗穗颈瘟、优质、高产粳稻定名为苏垦118,株型紧凑,平均株高92厘米,每亩有效穗21-23万,每穗实粒数120-130粒,结实率93.5%,千粒重27克,全生育期155天,抗穗颈瘟,穗颈瘟损失率5级、穗颈瘟综合抗性指数4.75;米质较优,整精米率76.3%,垩白率17%,垩白度4.6%,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9%。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育种方法中,选用了具有产量高、抗性广尤其是穗颈瘟抗性好、配合力高的中间品系盐9660;在自交2代时选择同时含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ta、pib的单株;在自交4代时单株混收,脱壳成糙米,淘汰品质达不到国标3级优质稻米的单株;在自交5-6代开始进行穗颈瘟接种鉴定和食味品尝,结合品尝和鉴定结果淘汰感病或者食味差的株系。获得抗穗颈瘟、优质、高产粳稻品种,定名为苏垦118:

1、产量高、适应性广

2014-2016年,苏垦118年分别在南京、兴化、洪泽、姜堰、盐城、东辛农场等地示范种植和大面积推广,该品种表现出分蘖力强、穗粒协调、灌浆快、熟相好、结实率高。2015年江苏宝应县安宜镇示范方,经省市种子站组织的专家实产验收亩产为776.8公斤;2016年灌浆成熟期遭遇几十年不遇的连续阴雨天气,光照严重不足,苏垦118在江苏兴化市周庄镇江孙村百亩示范攻关方,经省市专家现场实产验收亩产为762.5公斤。

2、抗性广、穗颈瘟抗性突出

苏垦118经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以下材料均为公知公用,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抗性鉴定为公开对外服务项目)发现,该品种对4个白叶枯病代表菌株ks6-6、浙173、px097、js49-6(刘永峰,等.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9:107-111)鉴定结果都在3级以下(9级制),表现为抗。稻瘟病苗期鉴定(罗楚平,等.江苏农业科学,2009,6:178-179)结果zb27、zc15、zd7、ze3、zf1、zg1等6个小种抗性都为0-2级;稻瘟病综合指数2014年为5级,2015年为4.75级;穗颈瘟3年鉴定(罗楚平,等.江苏农业科学,2009,6:178-179)结果最高为5级(即穗颈瘟损失率为5级以下);条纹叶枯病经省统一鉴定(周彤,等.植物保护,2008,34(6):77-80),3年异地鉴定结果为抗,纹枯病3年鉴定(潘学彪,等.江苏农学院学报,1997,18(3):27-32)结果均为抗到高抗。试验示范过程中纹枯病轻,未发生稻曲病。该品种实际株高在92厘米左右,在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过程中未出现倒伏现象,抗倒能力强。2014年、2015年水稻生育期连续阴雨天气多,穗颈瘟在江苏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生产上呈暴发性危害,但苏垦118在多地生产示范中均表现出对穗颈瘟的良好抗性。

3、品质好、食味品质突出

苏垦118由省种子站统一取样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检测中心分析,糙米率85.7%,精米率79.7%,整精米率76.3%,长宽比1.6-1.8,垩白率17%,垩白度4.6%,透明度2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13.9%,米饭微香。既有好的外观品质又有优良食味,米饭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

4、本发明选用中间材料盐9660作父本,盐9660是以武育粳3号与扬粳319杂交再与武育粳3号回交后经过多代选择育成的中间品系,该品系在育种过程中表现了具有产量高、抗性广尤其是穗颈瘟抗性好、配合力高的特点。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育种方法的育种系谱示意图。

五、生物保藏

盐9660,分类命名为水稻(oryzasativa),于2017年2月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cgmccno.13599。

六、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课题组在多年的育种实践中,通过对各种育种方案和育种方法的反复比较育成中间育种材料盐9660,盐9660是以武育粳3号与扬粳319杂交再与武育粳3号回交后经过多代选择育成的中间品系,该品系具有产量高、抗性广尤其是穗颈瘟抗性好、配合力高的特点。本发明利用中间育种材料盐9660与优质、高产品种扬粳687杂交很好的解决了现有粳稻育种中存在的抗穗颈瘟、优质(既有好的外观品质又有优良食味)、高产的粳稻新品种技术问题。

保藏编号cgmccno.13599的盐9660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叶片淡绿色,成熟期转色好,抗倒性强。全生育期150天左右,株高95厘米左右,叶片挺立。每亩有效穗22万左右,每穗实粒数120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抗穗颈瘟,中抗白叶枯病,感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

早熟、优质、高产中粳品种扬粳687特征特性:该品种成熟早,穗大粒多,抗倒性好,灌浆速度快,易脱粒,后期熟相较好,秆青籽黄,抗病性好,米质较优,综合性状好,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株高90厘米左右,叶片狭挺,叶色略淡。分蘖力较强,每亩最高茎蘖苗30~35万,亩有效穗23万,每穗实粒数120粒左右,结实率94%左右,千粒重25克左右,糙米率83.1%,垩白率90%,参加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1.6%。一般亩产600-650千克左右。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育种方案和方法

1、2002年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扬粳687作母本,与盐9660杂交获得种子61粒即f1;

2、f1自交:2003将61粒f1种子种植30株,去除杂株2株,选择农艺性状与扬粳687相当,即株高90~95cm、每株8~10穗、每穗120粒以上的10个单株f2混合;

3、f2自交:2004将得到的f2种子混合栽插800株,自f2起逐代对当选株系进行稻瘟病抗病基因pi-ta、pib进行基因检测(王军等.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抗病基因pi-ta、pi-b和stv-bi,作物学报,2011,37(6):975-981),淘汰不含有这2个抗病基因的单株,选择农艺性状再选择全生育期在155天左右的迟熟中粳类型单株获得f3;

4、f3自交:2005将得到的f3种植10个株系,根据农艺性状筛选,选择农艺性状与扬粳687相当、不含有稻瘟病2个抗病基因pi-ta、pib的5个株系的15单株获得f4;

5、f4自交:2006将得到的f4种植15个株系,自f4起逐代对当选株系进行品质筛选(吉志军,等.不同基因型水稻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生态型差异,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4):16-20),淘汰品质达不到国标3级优质稻米的单株,获得农艺性状与扬粳687相当,不含有稻瘟病2个抗病基因pi-ta、pib的4个株系共20株获得f5;

6、f5自交:2007将得到的f5种植20个株系,自f5起逐代对当选的株系进行穗颈瘟接种鉴定(罗楚平,等.水稻稻瘟病接种技术及2009年江苏省区试品种抗性鉴定,江苏农业科学,2009,6:178-179),根据农艺性状、穗颈瘟抗性筛选,获得稻米品质国标3级以上,农艺性状与扬粳687相当,含有2个稻瘟病抗病基因pi-ta、pib,穗颈瘟损失率5级以下的6个株系的20个单株f6;

7、f6自交:2008将得到的f6种植20个株系,自f6起逐代对当选的株系进行食味品尝(张亚东,等.稻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350-352),结合品尝结果淘汰16个株系,获得4个株系共8个单株获得f7;

8、f7自交:2009种植f7的8个株系,再次重复以上丰产性、抗病性、农艺性状结合品质筛选,共入选3个株系的6个单株得到个f8;

9、f8自交:2010种植6个株系,根据丰产性、穗颈瘟抗性、品质和一致性进行筛选,获得表现为丰产优质抗穗颈瘟的3个粳稻品系;

10、2011将得到的表现为丰产优质抗穗颈瘟的新品系定名为抗穗颈瘟、优质、高产粳稻苏垦118;

11、2012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预备试验;

12、2013、2014年参加苏省迟熟中粳区域试验;

13、2015年参加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

14、2016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定名苏垦118.

详细育种流程见表1

(二)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经试验示范种植,苏垦118亩产650-700公斤产量构成:每亩有效穗21-23万,每穗实粒数120-130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重27克左右。高产栽培应该在保证有效穗的前提下,攻大穗,保粒重。即通过适期播种和科学管理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和及时搁田构建高产群体;精确定量施肥,攻大穗、保粒重。

具体栽培要点是:

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在本省苏中及其以南稻区一般5月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25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量40-45公斤,机插秧塑盘育秧每盘100克干种子,5月20-25日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3-3.5公斤。

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天左右,每亩大田栽插1.6万-1.8万穴,每亩基本苗6万-8万,机插秧秧龄控制在18-20天。

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量20公斤左右,肥料运筹上采取“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并重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水浆管理上,注意浅水栽插,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足苗后适时分次搁田,后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收割前一周断水。

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虫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

表1:本发明育种方法选育流程

四)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

2013-201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44.3公斤,2013年比对照镇稻14号增产5.84%,2014年比组平均产量增产0.35%;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7.5公斤,比对照武运粳24增产4.44%。

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叶片淡绿色,群体整齐度好,抗倒性好,成熟期转色好。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1-23万,每穗实粒数120-130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重27克,株高92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5天,比对照早1.5天。病害鉴定:穗颈瘟损失率5级、穗颈瘟综合抗性指数4.75,中感白叶枯病,抗纹枯病,条纹叶枯病发病率13.51%。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5年检测:整精米率76.3%,垩白率17%,垩白度4.6%,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9%,米质较优。

本发明课题组在长期的育种过程中以武育粳3号与扬粳319杂交再与武育粳3号回交后经过多代选择选育了中间品系盐9660。中间材料盐9660在育种过程中表现了具有产量高、抗性广尤其是穗颈瘟抗性好、配合力高的特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