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规模化河蟹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1929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规模化河蟹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河蟹养殖规模的不断发展。河蟹养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效益不断提升。随着人们对河蟹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都希望能吃上规格大,质量好的河蟹的趋势的出现,要满足人们这一对高品质蟹的要求,就必须提高养殖技术,养殖大规格优质河蟹。大规格河蟹的健康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而且也是满足无公害产品市场需求的一种生产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所需养殖面积小,养殖的河蟹规格大,无公害,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大规格河蟹养殖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规模化河蟹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育良种河蟹;水质调控;生态环境构建;生物活性物质的投放;河蟹病害防治。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选育良种河蟹的技术要点如下:

选用自育的长江水系规格整齐、有光泽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作蟹种;

要求体质健壮,附肢完整,爬行速度快和无伤病;

剔除没有养育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以及来源不明的幼蟹;

从步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体表有无寄生虫等挑选健康优质蟹种。

进一步,所述水质调控的技术要点如下:

冬季时将养蟹的池水抽干,清除池底的淤泥,预留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

将淤泥在太阳下暴晒,用生石灰进行泼洒;并每天清除食物残渣;

高温季节,定期对养殖塘进行光合细菌全池泼洒;

在池中泼洒生石灰,并施用磷酸二氢钙。

进一步,所述生态环境构建的技术要点如下:

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挺、水植物、漂浮植物种植于养殖河蟹的水域中,植物的最适宜的种植面积为水面面积的50~60%。

进一步,所述生物活性物质的投放的技术要点如下:

在成蟹养殖池中,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活螺蛳150~250kg,让其自然繁殖。

进一步,所述河蟹病害防治的技术要点如下:

使用的药物主要有生石灰、二氧化氯、强氯精、硫酸锌、抗生素和中草药;

常用药物的用量标准:生石灰每亩lo~15kg,化水泼洒,硫酸锌2omg/l,化水泼洒,抗生素与饲料制成药饵投喂,连服5~7天;

将治虫与治病相结合起来,内服与外用相结合,西药与中药相结合,不同药物交叉使用,五是提前采用药物预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所需养殖面积小,养殖的河蟹规格大,无公害,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规模化河蟹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育良种河蟹;水质调控;生态环境构建;生物活性物质的投放;河蟹病害防治。

选用自育的长江水系规格整齐、有光泽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作蟹种;

要求体质健壮,附肢完整,爬行速度快和无伤病;剔除没有养育价值的性早熟的“小呆蟹”以及来源不明的幼蟹;从步足残缺程度、苗种活动情况、体表有无寄生虫等挑选健康优质蟹种。

冬季时将养蟹的池水抽干,清除池底的淤泥,预留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

将淤泥在太阳下暴晒,用生石灰进行泼洒;并每天清除食物残渣;高温季节,定期对养殖塘进行光合细菌全池泼洒;在池中泼洒生石灰,并施用磷酸二氢钙。

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挺、水植物、漂浮植物种植于养殖河蟹的水域中,植物的最适宜的种植面积为水面面积的50~60%。在成蟹养殖池中,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活螺蛳150~250kg,让其自然繁殖。

使用的药物主要有生石灰、二氧化氯、强氯精、硫酸锌、抗生素和中草药;常用药物的用量标准:生石灰每亩lo~15kg,化水泼洒,硫酸锌2omg/l,化水泼洒,抗生素与饲料制成药饵投喂,连服5~7天;将治虫与治病相结合起来,内服与外用相结合,西药与中药相结合,不同药物交叉使用,五是提前采用药物预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规模化河蟹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育良种河蟹;水质调控;生态环境构建;生物活性物质的投放;河蟹病害防治。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所需养殖面积小,养殖的河蟹规格大,无公害,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研发人员:夏福川;蓝兴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辰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06
技术公布日:2017.08.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