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5397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防虫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包含有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的杀虫组合物及其用于防治农作物虫害的应用。



背景技术:

蚜虫,又称蜜虫、腻虫等,属于同翅目蚜科,为刺吸式口器害虫,常群聚于叶片、嫩茎、花蕾、芽顶等部位,刺吸汁液,使叶片皱缩、卷曲、畸形,严重时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蚜虫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病毒病并招来蚂蚁危害等,蚜虫有甘蓝蚜、桃蚜、棉蚜等多种,可危害粮、棉、油、果树、蔬菜等多种作物。蚜虫对吡蚜酮、噻虫嗪等烟碱类药剂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抗性,导致用药量不断加大,用药次数明显增多。

双丙环虫酯,英文名称为afidopyropen,是日本明治制药株式会社和日本北里研究所共同开发的一种新型杀虫剂,具有全新的作用机制,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介壳虫及叶蝉均具有很好的致死效果,可用于蔬菜、果树、中耕作物及观赏植物等,无论是叶面处理、种植处理还是土壤处理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毒性很低。

双三氟虫脲,是由韩国东宝化学公司报道的苯甲酰脲高活性昆虫生长调节剂,属于新型2-氯-3,5-双(三氟甲基)苯基苯甲酰基脲衍生物,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且生物活性高。双三氟虫脲对昆虫具有显著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对白粉虱有特效,该化合物可以抑制昆虫几丁质的合成,影响内表皮生成,使昆虫不能顺利蜕皮而死亡,能有效防治蔬菜、茶叶、果树、谷物、水稻等多种作物的绝大多数鳞翅目、同翅目害虫,还可以防治白蚁。

在农业实际应用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单一种类的化学杀虫剂容易导致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从而影响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将不同作用机理、不同品种的农药杀虫活性成分进行复配具有延缓抗性、提高防治效果的优点,特别是一些杀虫活性成分复配后,还可能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从而达到减少农药有效成分的使用量,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们健康的威胁。目前,尚无有关于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进行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组分复配合理、防治效果好、减少用药次数的协同增效杀虫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上述增效杀虫组合物用于制备防治农作物害虫的农药制剂的应用,所述农作物害虫包括但不限于蔬菜、果树、禾本科作物、观赏植物的同翅目害虫和鳞翅目害虫。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预防或控制农业害虫的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增效杀虫组合物作用于目标农业害虫或其生存的环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增效杀虫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至少包括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

优选的,所述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的重量比为1:20-20:1。

优选的,所述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的重量比为1:5-5:1。

优选的,所述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的重量比为4:3。

优选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活性成分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所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3-80%,进一步优选为5-60%,其余为农药制剂加工中常用的各种表面活性剂以及载体。

优选的,上述表面活性剂可以为农药制剂加工中公知的各种表面活性剂,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抗冻剂、崩解剂、稳定剂、防腐剂、粘结剂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优选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还可与其它农用活性成分共同使用,所述其它农用活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其它具有杀虫、杀菌或除草性能的化合物,也可为杀线虫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植物营养剂、土壤调节剂等。

优选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种类,包括但不限于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分散液剂、水乳剂、微乳剂、种子处理剂等。

优选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可以借助适合的农用设备如喷雾和/或撒粉设备立即适用于待处理的对象,也可以在施用于使用对象之前进行适当的稀释。

优选的,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的施用剂量根据防治对象、使用环境、害虫为害程度、作物生长状况等不同其施用用量也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适当进行选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两者共同施用作用位点相对于单个活性成分有所增加,有利于延缓和/或克服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并且两者混配防治谱也有所增加,可以达到一次用药、兼治多种害虫的目的。

2、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中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多种害虫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减少农药活性成分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3、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对作物安全,对有益天敌无不良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一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绝不限于这些例子,以下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内所做的任何修改、限定和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室内活性测定

1、防治对象:小麦蚜虫,采自山东省青州市小麦试验田,试验时挑取个体大小一致的无翅成蚜供试。

2、试验方法: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浸渍法进行,将各供试药剂用吐温-80稀释成5-7个梯度浓度,将带有30-50头无翅成蚜的麦穗在一定浓度的药液中浸渍5s后去除,用吸水纸吸除多余的药液,然后将处理过的麦穗翻入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培养,12h后检查总虫数和死亡数,计算出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通过毒力回归方程y=a+bx计算,进行卡方分析,以机值分析法求出供试药剂的致死中浓度lc50。按照孙云沛公式法计算出共毒系数ctc。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在1:20-20:1的范围内复配,对小麦蚜虫的防治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当两者复配比例为1:5-5:1时,共毒系数均在16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更明显;而当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复配比例为4:3时,协同增效作用高达191.96,协同增效作用最明显。

二、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30%双丙环虫酯·双三氟虫脲乳油(1:1)

双丙环虫酯15%

双三氟虫脲15%

农乳600#5%

农乳500#5%

n-甲基吡咯烷酮10%

二甲苯余量

所述乳油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用n-甲基吡咯烷酮和二甲苯充分溶解,加入其它助剂搅拌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乳油。

2、实施例2:26.4%双丙环虫酯·双三氟虫脲可湿性粉剂(5:1)

双丙环虫酯22%

双三氟虫脲4.4%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

木质素磺酸钠6%

白炭黑15%

硅藻土余量

所述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双丙环虫酯、双三氟虫脲以及分散剂、润湿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搅拌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

3、实施例3:31.5%双丙环虫酯·双三氟虫脲悬浮剂(4:3)

双丙环虫酯18%

双三氟虫脲13.5%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

聚氧乙烯醚磷酸酯2%

聚羧酸盐3%

黄原胶1.5%

c10脂肪醇1.5%

甲醛0.8%

丙二醇2%

去离子水余量

所述悬浮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加入反应器中,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它助剂,在加入水搅拌均匀,高速剪切,砂磨过滤,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

4、实施例4:42%双丙环虫酯·双三氟虫脲水分散粒剂(3:4)

双丙环虫酯18%

双三氟虫脲24%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4%

烷基磺基琥珀酸盐5%

碳酸氢钠4%

羧甲基纤维素2%

高岭土余量

所述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将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加入反应器中混合,然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和其它助剂、填料,混合后气流粉碎加水15%,然后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得到所述水分散粒剂。

三、田间药效试验

为了更好的验证本发明的含双丙环虫酯和双三氟虫脲的实际应用效果,应用实施例1-4的样品进行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以20%双丙环虫酯悬浮剂和20%双三氟虫脲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剂,分别于药前、药后7、10天调查虫口数并计算防效,以校正虫口减退率作为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4的农药制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明显好于对照单剂的防治效果。经换算,当两者配比为1:1(对应实施例1),假设有效成分用量为100(其中,双丙环虫酯50,双三氟虫脲50)的理论防效不高于77.48%,而对比例1中的防效达到82.36%,表明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在有效成分用量减少的情况下,防治效果得到了增加,表明组合物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另外,在用药范围内,未观察到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和对照例单剂对作物产生任何药害,也为观察到农药组合物对有益天敌有任何不良影响,表明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不仅效果好,而且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